深圳連續高溫,烘烤模式分分鐘讓人汗流浹背、隨時融化。有一種致命的疾病,正潛伏在高溫中伺機而動,那就是熱射病。一旦中暑演變為熱射病,會危及生命——熱死人,可真的不是開玩笑!
近日,一位小夥子在大熱天爬山6小時,快登頂時突然暈倒,被送到深圳大學總醫院救治,診斷為熱射病。小夥子送到醫院時已陷入昏迷、出現多器官損傷,幸虧得到了及時全面救治,轉危為安並且避免了持續性的後遺症。
最後二十米突然暈倒 消防員、同伴聯手抬下山
22歲的小劉(化名)是廣西桂林人,今年大學畢業,7月初剛剛入職深圳一家公司。上周末,小劉和新認識的小夥伴組團去爬山徒步,考慮到活動時間長、天氣熱,事先還特意做了準備,買了登山杖、遮陽帽,出發前帶足了水。小夥子年輕力壯,之前在老家也爬過山,對這次徒步充滿了信心。
當天一大早,小劉和同伴6點準時從梅林出發,隊伍裡都是男生,行進速度很快,經過三四個小時的翻山越嶺,正準備衝刺塘朗山頂的時候,發現走錯了路,只好原路返回,下山又上山。剛開始的時候,小劉勁頭十足,但走著走著,逐漸感覺體力不足,頭有點暈,喝完了兩瓶水和能量飲料,還倒了點藿香正氣水在嘴裡。
中午12點多,離山頂還差二十米,也是全程唯一沒什麼樹蔭、比較曬的路段,小劉開始全身發燙、胸悶、喘不上氣,突然暈倒在地。同伴們趕緊湊過去,其中有個小夥伴曾經當過消防員,反應特別迅速,「應該是中暑,趕緊抬到陰涼的地方。」四個男生呼哧呼哧把小劉抬到了山頂樹蔭下,給他鬆開衣服,用水降溫,還不時地跟他說話,但小劉一直意識模糊。
考慮到山路無法通車,同伴在聯繫120急救車的同時,也及時撥打了119消防電話。下午3點,消防隊員、景區管理處和爬山同伴十多人輪流接力抬擔架,終於把小劉送上了120急救車。
重要臟器功能受損 ICU醫生快速啟動多管齊下
120飛速把小劉送到了深圳大學總醫院急診科,到醫院時,小劉體溫高達38.7度,昏迷不醒,急診醫生立即給他開了頭顱CT檢查和抽血化驗,結果很快出來了,醫生一看,已經出現多臟器功能損傷,肝臟、腎臟、肌肉、心臟、胰腺的損傷標記物明顯升高,病情危重!於是,小劉迅速被轉入重症醫學科(ICU)搶救。
看到小劉的檢查結果,有著豐富重症救治經驗的ICU宋志主任馬上判斷,這不是普通的中暑,已經發展到熱射病的嚴重程度,而且引發了一連串的危急情況:(1)勞力性熱射病並發多臟器功能損傷;(2)橫紋肌溶解症;(3)酸中毒(4)電解質平衡紊亂。相當於全身都捲入了一場風暴。
當天晚上複查抽血化驗,肌紅蛋白已經升至>3000ng/ml、肌酸激酶升至33600U/L,提示橫紋肌溶解仍在進展。值班醫生再次向小劉家屬告知,病情極危急:一,如果發生急性腎臟不可逆損傷,今後需長期規律性血液透析治療;二,肌肉溶解會引起高鉀;三,腦水腫嚴重,而高鉀和腦水腫隨時都有引起心跳驟停可能。「孩子這麼年輕,我們肯定會盡全力搶救,也會盡力保障他今後的生活不受影響」,醫生一直安慰著小劉的家人和同事。
宋志指揮醫護人員進行搶救,首先迅速降低核心體溫,二是啟動持續血液淨化,保護腎功能,三是避免凝血功能紊亂、出現DIC(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值班護士立即給小劉冰毯、冰帽降溫,控制體溫在36-37度。醫生迅速建立血液淨化靜脈通路,短短不到1小時,患者就開始了血液淨化治療,同時在監測血壓、心率、尿量等情況下大量補液,其它對症治療包括藥物護肝、鹼化尿液護腎、抗凝預防DIC等也都在第一時間開始進行。治療過程中,嚴密監測各項功能。
當晚6點多,小劉逐漸甦醒,才發現自己躺在了ICU的病房,雖然有些暈乎,但他天性樂觀,也非常配合治療。三四天後,小劉狀態大大改善,十天後,各臟器的功能指標都回歸了正常水平,沒有留下後遺症。
小劉表示,「真是完全沒想到,意外就這麼發生了。非常感恩同行小夥伴的及時發現和處理,非常感謝深大總醫院的醫生、護士,危急時刻救了我一命」。
病死率高達50% 夏天千萬要小心熱射病
根據我國職業性中暑診斷標準,可將中暑分為以下3級:先兆中暑、輕度中暑和重度中暑。先兆中暑及輕症中暑的患者表現為口渴、食欲不振、頭痛、頭昏、多汗、疲乏、體溫正常或升高等症狀。而重症中暑則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
熱射病(中暑),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熱射病在中暑的分級中就是重症中暑。
熱射病可分為勞力性熱射病和典型性熱射病兩種類型,前者多見於在高溫高溼環境中運動而產熱過多,後者多見於老年人或有基礎疾病者,由於體溫調節能力下降散熱減少所致。熱射病常伴發多器官功能受損包括顱腦、心臟、肝、腎、肌肉等,潛在的併發症包括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酸中毒、電解質平衡紊亂、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橫紋肌溶解症等,是一種致命性疾病,救治不及時病死率可高達50%。
深大總醫院宋志主任提醒市民,夏季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溫:首先,減少戶外活動,避免在11:00~15:00這個時間段外出。其次,如果不能避免高溫天氣活動,不論運動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體的攝入,不要飲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飲料,這些飲料會導致失去更多的體液。在戶外,應當儘量選擇輕薄、寬鬆及淺色的服裝。可以佩戴寬帽簷的遮陽帽、太陽鏡,並塗抹防曬霜。高溫天氣裡應儘量在室內活動。如條件允許,應開啟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