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氣跑步不能只補水 需維持體內電解質穩定

2020-12-19 騰訊體育

高溫天氣跑步補水是關鍵

對於真跑者來說,高溫是夏季跑步面臨的巨大挑戰。無論你是跑步菜鳥,還是資深跑者,夏天跑步都要注意自己的跑步習慣。夏天跑步很重要的兩點是避免高溫傷害以及補水。《馬拉松訓練寶典》一書中為跑者在處理高溫傷害以及補水方面提供了非常實用性的建議。

避免高溫傷害

在害人的熱疾病發作前覺察到它們,並進行處理是很重要的。這些疾病幾乎都可以通過適量飲水以及讓身體適應環境來進行預防。

1.熱痙攣

症狀:劇烈運動中或運動後腹部、手臂、小腿或大腿處發生痙攣;脫水;口渴;出汗。

處理方法:休息、拉伸並按摩受影響的肌肉;攝入含鹽的液體或食物,如運動飲料等,以保持水分;休息並補充水分後,可以回到訓練中。

2.熱衰竭

症狀:大量出汗、臉色蒼白、身體虛弱、頭痛、眩暈、噁心、疲勞、嘔吐、尿量減少、肌肉協調性下降。

處理方法:停止跑步、躲進陰涼處、脫去過多的衣物、躺下並抬高雙腿、用冰袋給身體降溫。若症狀持續則去看醫生。等待24~48小時之後再重新開始跑步。若重新跑步,則要逐步增加強度和跑量。

3.中暑

症狀:意識模糊、呼吸急促、頭暈、心率增加、迷失方向感、不理性行為、嘔吐、極度高溫(通常達40℃甚至更高)。

處理方法:停止跑步、緊急求助、躲進陰涼處、脫去過多的衣物以及將身體浸入循環有力的涼水中(2℃ ~4℃)。一直冷卻直到體溫降至38.9℃。如果所有的中暑症狀你都有,那麼要去看醫生。經醫生同意後,再重新開始跑步。

注意補水

多年來,跑者們被提醒要補水、補水、補水——不管口渴與否,否則會有脫水的風險。最近幾年,跑者們又被提醒說不要過度飲水,因為這可能導致低鈉血症—— 一種有可能致命的病症,是由過量的液體攝入導致血鈉水平降低而引起的。那麼,跑者們應該怎麼做呢?

1.要量身定製方案

按照跑步時每小時補充0.3~0.6 升液體的做法,雖然很多跑者可以保證水分充足,但流汗情況以及由此導致的液體和電解質需求因人而異——根據體型、速度、天氣狀況、熱適應程度、遺傳以及身體狀況的不同而有變化。某個人每小時補充0.5升水可能就夠了,但另一個人可能需要1 升。出汗鹽分大的人(跑完步皮膚上一層鹽而且衣服上有漬)可能比其他人需要更多的液體或電解質。

2.以口渴程度為參照

蒂莫西·諾克斯醫學博士是《跑步的學問》一書的作者、南非開普敦大學運動和體育科學教授。他認為為解渴而飲水是最佳的策略。飲水超過或達不到這個需求,就會妨礙發揮並導致健康問題。但是,伯傑龍提醒,這種策略可能並不適用所有情況。例如,在非常乾旱的氣候下,嘴會非常幹而且幹得很快,於是你可能會過量飲水;而在另外的情況下,只喝一點冷水可能就已經解渴了,但身體其實還需要更多的水分。

3.小口喝,不要大口灌

跑步時,手錶設定為每15 分鐘響一次,以此來提醒你注意是否口渴。如果有需要就喝一點。注意一次只喝一點,這樣你會更舒服。如果等到非常渴,然後一次猛喝0.6 升的運動飲料,那麼最後你會感到噁心,而且胃裡像是有什麼東西在晃來晃去。

4.不要只喝水

任何跑步如果超過45 分鐘,都要飲用某種既含碳水化合物又含電解質的飲料,這樣有助於維持體內電解質、液體平衡以及運動表現的穩定。市場上有很多符合要求的運動飲料,你只需看一看標籤。碳水化合物幫助保持能量水平穩定,而電解質則有助於防止低鈉血症(鈉損耗)的發生、維持良好的體液分布。

5.考慮天氣狀況

如果氣溫飆升,身體會出更多的汗,而且疲勞得更快。因此,如果天氣特別熱且潮溼,你需要比平時喝更多的水。要是真擔心會脫水,那你最好跑得慢些,這樣出汗就會慢一些,身體可以保持在平衡狀態。

跑步的目的都是為了健康,所以在夏天一定要注意補水和預防高溫傷害。如果白天溫度過高,可以選擇清晨或者傍晚進行跑步,同時也要注意安全。

本文摘編自湛廬文化出品的《馬拉松訓練寶典》,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湛廬文化」

相關焦點

  • 跑步超90分鐘需喝運動飲料 補給碳水和電解質
    網易體育7月15日報導:保證體內水分充足是跑者提升表現的關鍵因素之一,但補水也是有講究的。什麼時候只需要喝淡水,什麼時候需要喝運動飲料?運動飲料能為跑者提供哪些益處呢?
  • 跑者補水需防低鈉血症 跑後注重補電解質
    跑步期間,隨著汗水的揮發,水和電解質都會損失。每一個人的水分損失量是不同的,這和天氣、出汗率、跑步強度和效率等因素有關。跑者要想發揮出最佳水平,必須保證身體處在不缺水的狀態。夏季跑步是低鈉血症的高發季節,因為夏季出汗較多,跑者補水容易過量。實際上,天熱的情況下跑步超過30分鐘,喝運動飲料是最好的,它一般都含有鈉和鉀等電解質,既補水又能保持電解質平衡。每一位跑者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及時補水。雖然每個人的補水量是不同的,但下面的一般準則可以供跑者參考。
  • 夏季跑步大汗淋漓很爽快但也容易脫水:補水和補鹽哪個更重要?
    跑步時既要補水也要補鹽也就順利成章,所以各種運動飲料、功能飲料大行其道,似乎跑步時和跑步後就該喝運動飲料,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鋪墊做好了,那麼核心問題來了,跑步出汗時,水丟失的程度與電解質丟失的程度一樣嗎?是補水更重要?還是補鹽更重要?亦或是同樣重要?
  • 夏天跑步常出意外?Garmin Instinct教你如何保命
    然而,夏季的高溫也加大了脫水、中暑、熱衰竭等危險情況的發生概率,近年在高溫天氣跑步猝死的案例也不枚勝舉。那麼,跑步上癮的小夥伴該如何避免意外?這裡,手把手傳授一套保命法則,並巧用你手上的Garmin Instinct,讓你愉快地跑過這個夏天。
  • 高溫暴汗卻越喝越渴?你的水缺了電解質!
    近期的天氣開啟了燒烤模式,出門5分鐘,暴汗2小時,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被熱得不要不要的……全靠空調給我冷風吹和不斷喝水續命。但是有的小夥伴卻說:咋感覺這水越喝越渴,喝得多也不解渴,身體還有虛脫的感覺。這是因為,你喝的水不對!
  • 初三學生體育課跑步猝死,高溫天氣還穿冬季校服!夏天如何跑步才安全?
    高溫天氣並非不能運動,只是天氣炎熱,且溼度高,一定要注意運動的時間和強度,量力而行。由於缺少水分和電解質,肌肉中的乳酸不斷積累導致痙攣。為了避免熱痙攣,跑者們應該在訓練前後和訓練中大量飲水或運動飲料。 3.穿寬鬆的淺色系衣服 寬鬆淺色的衣服可以抵擋陽光中的有害射線,讓你的身體保持涼爽。太陽眼鏡可以保護你的眼睛,防水防汗的防曬霜可以避免皮膚被曬傷。
  • 上遊•文薈丨夏季,這樣燃脂 · 防暑準備丨夏天跑步超貼心的防暑...
    小編提醒您跑步也需要根據自身體質調整速度,畢竟運動的目的除了喜愛還是為了身體健康!高溫環境運動極易產生不適高溫天氣進行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我們身體出汗量會大大增加,很容易造成身體不適哦。 預防脫水大家都知道隨著跑步出汗,身體裡的水分和鹽分都隨之流失,不及時補水就會出現脫水情況,這是夏季跑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同時它也是很多意外情況的「罪魁禍首」。跑者最恨的抽筋症狀就是因為沒有科學飲水和補充電解質。注意補水是關鍵。怎么喝?不能喝少了,更不能喝多了。水喝太多有可能患上低鈉血症,俗稱「水中毒」。
  • 夏天跑步注意水合平衡 這些富含電解質的食物你知道嗎?
    隨著夏天的到來,跑者面臨著炎熱的天氣。注重水合作用對長期健康發展至關重要。沒有正常的電解質平衡,身體很難吸收水分。但是過多的水會導致血液中鈉含量的下降,這樣會導致頭疼,噁心,頭暈,嘔吐等症狀出現,我們稱之為低鈉血症。
  • 高溫天連續運動突發四肢無力 大汗後應及時補充電解質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劉蓉通訊員李琪彬)近日廈門天氣持續高溫,但不少市民仍堅持戶外鍛鍊。黃先生就因在高溫天氣下劇烈運動導致電解質流失,突發四肢無力。
  • 補充電解質防止「水中毒」 大量運動後補水有講究
    隨著氣溫升高,人們運動的熱情隨之高漲,無論是健身、長跑、打籃球還是踢足球,一場運動下來難免大汗淋漓,需要補水。本市職業健身教練王志鵬、營養專家曾亞奇提示,大量運動後補充水分要科學,特別要注意補充電解質,防止「水中毒」發生。人體汗液內含有一些電解質成分,包括鈉、氯、鉀、鎂、鈣等。
  • 發燒出汗容易脫水 補充電解質
    天氣漸冷,在這秋高氣爽的世界,卻有一大波疾病蠢蠢欲動。流感、咳嗽、感冒、發燒、腹瀉,都容易在秋冬季節找上門。尤其是南方地區的朋友,早晚溫差大,早上長袖中午短袖的穿著方式,讓不少人在這樣的環境下身體很容易就扛不住,開始流鼻涕、頭暈、感冒發燒等症狀。  果然是應了那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 補電解質
    不少人喜歡運動後補水,認為這有助於預防肌肉痙攣。澳大利亞一項研究則顯示,電解質損耗是肌痙攣主要原因,補水反而可能因稀釋電解質濃度增加痙攣風險。伊迪斯考恩大學醫學院讓10名未經訓練的男子在溫度較高的房間內於跑步機上跑步,直至大汗淋漓,體重減少2%。其中半數運動後喝純淨水,另一半喝電解質飲料。
  • 營養與健康 9 —— 體液與電解質平衡
    體液、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對維持人體健康至關重要 水與鹽:水跟著鹽流動體內的水分大部分位於細胞內,還有一部分在細胞外和血管內,人體中的礦物質能夠形成一些溶於液體的鹽,細胞通過自身的「泵」或者細胞內外的壓力差決定體液的流向,水就會跟著鹽
  • 你還要補電解質!這些飲料都可以
    最近很多跑者都表示天氣太熱,不敢多跑,也不敢跑快,距離也在不斷地減少,現在隨便跑5公裡,就全身汗,可以擰一斤汗水出來那種!雖然每次跑步前,都會有各種藉口,跑步過程中也會有不適,但每次跑完後的感覺實在太棒了,所以堅持的人不管多熱都還在堅持,不堅持的人,夏天說熱,冬天說冷。
  • 運動後體重下降4%需補充電解質
    「運動飲料確實不能隨便喝,在不需要補充的時候補充,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 北京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周琴璐告訴記者,功能性飲料除了水之外,還含有葡萄糖、鈉和鉀等,這些物質只有在大量流失後才需要補充,如果運動沒有造成鈉、鉀等溶質是的流失,就喝進大量功能性飲料,就會增加鈉、鉀的含量,可能會影響到水電解質的平衡。周琴璐表示,運動補水非常有講究。
  • 資深「跑友」江邊跑步得了熱射病 高溫來襲注意防暑降溫
    雖然今天氣溫很熱,家人說,最近張女士也沒有過度疲勞,身體狀況良好,所以還是參加了這次跑步活動。  就是這樣,在跑步中途,張女士曾跟同伴說,感覺點累,但她還是堅持到了終點。不曾想,剛過終點人就趴倒在地上。「根據病人送院時的情況已經是熱射病了。」
  • 運動健身時,別忘了要及時補充電解質
    那是因為我們的肌肉組織由於持續運動的關係,讓體內的電解質逐漸隨著汗水排出體外而流失,導致身體溫度持續上升,產生肌肉痙攣,暫時無法繼續行動。  那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電解質吧。  人體的體液含有一些電解質成分,包括鈉、氯、鉀、鎂、鈣等。其中,鈉能夠調節人體內的水平衡,參與神經衝動傳導;氯是胃酸的成分,能夠調節滲透壓;而鈣則能影響肌肉收縮和骨骼的功能。
  • 高溫防中暑光喝水不管用 要喝鹽水補充電解質
    醫生解釋,中暑是指人在高溫高溼、空氣流通較差的地方出現神經功能障礙和周圍循環障礙。醫生提醒,除了防暑降溫,別忘了多喝點鹽水,補充體內流失的電解質。  中暑熱衰竭 體溫升高不明顯畏冷也不要蓋被子  一名70多歲的老人因生病已經臥床多年。近日持續高溫,老人房內缺少必要的防暑降溫設備。
  • 補充電解質 防止「水中毒」
    >   本報訊 (記者韓燕玲)隨著氣溫升高,人們運動的熱情隨之高漲,無論是健身、長跑、打籃球還是踢足球,一場運動下來難免大汗淋漓,需要補水
  • 漲知識|三伏天高溫來襲,喝水的技能你學會了嗎
    經歷了接近一個月悶熱潮溼的「黃梅天」,跑者們又要和高溫酷熱的「三伏天」對抗。事實上,高溫之下並不是不能跑步,而是要講究更加科學的方式。對於「三伏天」來說,跑友們最大的挑戰就是中暑、脫水甚至昏厥等症狀。在酷熱的「三伏天」裡運動,即便是在夜晚跑步,身體為了散熱,體表血管需要大量擴張,皮膚血流量增加,因此流經肌肉的血流量相對減少,就使得肌肉收縮能力下降。正因如此,高溫下跑步既是對心臟負荷的一次挑戰,但同時也是一種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