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和感冒都是兒童常見病,6個月到2歲兒童由於自身免疫力還不健全,很容易在秋冬交替季節患感冒或者肺炎。有時候肺炎的某些症狀和感冒相似,很多兒童家長以為孩子只是感冒,待症狀加重後才到醫院就診,一查才發現是肺炎,一旦發展為重症肺炎,病情發展快,很容易危及兒童生命。所以家長有必要掌握這兩種病的區別,以便及時診治,以免延誤患兒病情。一旦孩子出現類似肺炎症狀,需及時就醫。
肺炎是兒童最常見的一種呼吸道疾病,四季均易發生,3歲以內的嬰幼兒在冬、春季節患肺炎較多。如治療不徹底,易反覆發作、引起多種重症併發症,影響孩子發育。表現為發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和肺部細溼囉音,也有不發熱而咳喘重者。小兒肺炎有典型症狀,也有不典型的,新生兒肺炎尤其不典型。由細菌和病毒引起的肺炎最為多見。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稱。孩子感冒的表現,不是每次都一樣的。因此,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病情,以便及時發現一些異常表現。在感冒時病情加重會發展成肺炎,因此,觀察孩子有無肺炎的表現尤為重要。
以下方面看區別:
1、發熱情況:若小孩高燒38.5℃以上持續2-3天時間,吃了退燒藥也不見效,表明感染比較嚴重,是肺炎的可能性較大。但有時兒童患肺炎也可能不發燒,甚至體溫低於正常。單從發熱並不能判斷孩子是否患了肺炎,還需結合其他幾方面判斷。
2、精神狀況:感冒的孩子多數還是能吃能玩,就算發燒時有點蔫,退燒以後也會很快恢復精神。相反,孩子精神狀態不佳、患兒精神萎靡,就算退燒也不願意活動,口唇青紫、煩躁、哭鬧或昏睡、抽風,少數患兒可出現譫語則說明孩子病得較嚴重,得肺炎的可能性較大。
3、咳嗽和呼吸:感冒的咳嗽不會很劇烈,痰較少或容易咳出;肺炎的咳嗽常是劇烈、頻繁的,痰多,甚至帶有氣喘氣促,有些患者出現呼吸困難。若孩子咳喘較重,靜止時呼吸頻率增快,兩側鼻翼一張一張的,口唇發青或發紫,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提示病情嚴重,不可拖延。
4、食慾:得了肺炎食慾會顯著下降,小兒得了肺炎,不吃東西,或一吃奶就哭鬧不安。
5、病情發展: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通常四五天就會能自然緩解。反之,病情長時間不見好轉,或有加重的趨勢,就要警惕肺炎的存在。
兒童肺炎的預防
1.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經常開窗通風。
2.在飲食上要吃易消化、高熱量和富有維生素的食物,以軟的食物最好,有利於消化道的吸收。房間內不要太乾燥,適當地飲水。
3.加強鍛鍊,注意適當增加衣服。感冒流行期,不要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去。家裡有人患感冒時,不要與孩子接觸。
4.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讓孩子多曬太陽,增強抵抗力是預防的關鍵。
(來源:雲南省人口和衛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