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十字校訓警醒世人

2020-12-11 大公資訊

  中山大學校本部南門。大公報記者黃寶儀攝

  大公網11月8日訊(記者黃寶儀)很多人都知道孫中山是偉大的革命家,其實在教育領域,孫中山同樣成績斐然,最為著名的正是於1924年在廣州親手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校——國立廣東大學(即今天的中山大學)和黃埔軍校。在號稱「東方塞納河」的珠江南岸,聳立著一座古典而雄偉的牌坊,上書「國立中山大學」,就是這六個大字一年一度吸引著追夢少年來到南方以南;也是這六個字感染了一代代中大學子,使中大成為了他們一生中魂牽夢繞的精神殿堂。

  其實,這裡並不是中山大學的原址。翻查資料可以發現,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以中山大學文理科和嶺南大學文理科為主,同時吸收其他一些院校相關系科,組成以文理科為基礎的綜合性的新中山大學。同年10月,中山大學從廣州的石牌遷入康樂園。

  歷史上的中山大學俯瞰圖、圖片來源網絡

  從新港中路的南門進入校園,筆直的校道,貫穿整個校園並延伸至珠江。中山大學的校園就像是花園。實際上,康樂園原本就是花園,且中軸線兩旁綠樹成蔭,是「小鳥的天堂」。這裡有一批建於清末民初的建築物,歷史悠久、建築風格獨特、文化積澱厚重。沿著中軸線遊覽中大,還可以找到不少國父孫中山的足跡。

  順著林蔭大道前行,在一個分岔路口上,孫中山先生所寫的中山大學十字校訓「博學、審問、審思、明辨、篤行」出現在眼前。她出自儒家經典《中庸》第十九卷。孫中山處於偉大民主革命的時代,為了革命的需要,他十分重視教育,造就一代振興中華,再造文明的人才,十字訓詞是他繼承傳統的教育形式而賦予時代的、革命的新的教育方針和內容,可以說是近代思想創新的裡程碑。

  金色的十字校訓後面,則是由美國克裡夫蘭州的華納和史懷士公司的總裁安布雷·史懷士(工具機和天文儀器生產商)出資為嶺南學校修建的基督教青年會館,1915年動工,1916年建成。為紀念捐贈者,命名為「懷士堂」。

  孫中山先生曾在「懷士堂」演講,今年不少臺灣知名人士也在此與中山大學師生交流。大公報記者黃寶儀攝

  中西方韻味兼具的懷士堂共有三層,整座建築東西對稱,紅磚外牆間以傳統翠綠通花磚裝飾。1923年12月21日,孫中山先生與夫人宋慶齡到嶺南大學視察,並在校園合影留念。孫中山先生還在懷士堂作長篇演講,勉勵青年學生「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

  歷史上的「懷士堂」。圖片來源網絡

  在懷士堂東面的另一幢紅磚樓黑石屋,歷史比懷士堂更久遠。最初黑石屋是學校的教工宿舍,後來用作嶺南大學首位華人校長鍾榮光的寓所。1924年廣東軍閥陳炯明叛變,宋慶齡就曾經在黑石屋避難。

  孫中山手書十字校訓是畢業生最愛的留影地之一。大公報記者黃寶儀攝

  穿過懷士堂,走過大草坪,則是由孫中山先生日本友人梅屋莊吉所贈的孫中山銅像,希望通過紀念銅像宣傳主義。1933年冬奉置於中山大學石碑舊址,1954年春廣州市政府借置於中山紀念堂,1956年11月12日運至中大現址。

  中山大學校園內豎立著日本友人贈送的孫中山銅像。大公報記者黃寶儀攝

  懷士堂、草坪、銅像,都是中大一景,每年畢業季,這裡成為了學生們留影的最佳位置。一張張紅磚綠瓦的康樂園畢業照中,記錄了無數學子的青春歲月,也記錄了這座學府道不盡的學者「傳奇」。

相關焦點

  • [視頻]【校訓是什麼】中山大學: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中山大學是一所以偉人的名字來命名的大學。90年前,孫中山先生親手創辦了它,並立下了「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校訓,五個詞、十個字,從知識開始,以行動結束,時刻警醒著後來者:振興中華,要將一切化為行動。  紅磚綠瓦的小禮堂,是中山大學的標誌性建築。
  • 中山大學校訓是什麼?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中山大學是一所以偉人的名字命名的大學,90年前孫中山先生親手創辦了它,並立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校訓。當年孫中山先生為培養人才,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校,文為中山大學,武為黃埔軍校。孫中山先生為中山大學寫下五句十字的校訓後北上,五個月後病逝於北京。因此,「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就成為了中山先生的遺訓。
  • 中山大學堅守九十年不變的校訓: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校訓的故事 而「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的十字校訓,正是孫中山於1924年11月11日在國立廣東大學舉行成立典禮時親筆提寫的。  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邱捷表示:「博學,就是要學生廣泛地吸收中西文化的學問;審問、慎思、明辨,是要求學生多思考;篤行,是不能光停留在理論層面,還要實行。」這十字校訓,是孫中山摘錄儒家經典《禮記·中庸》中的名句。
  • 中山大學校訓 中山大學校訓是什麼
    大學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學堂,特別是像中山大學這樣校史深遠的學校,受到了眾多學生的青睞,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中山大學的校訓是什麼,下面就來看看中山大學校訓。  中山大學校訓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這是孫中山先生於1924年11月11日在廣東大學舉行成立典禮時親筆提寫的,中山大學校訓原文出自儒家經書《禮·中庸》,第二十章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 中山大學校長說校訓:修身至誠 百年不變的堅守
    選擇回到校訓「修身至誠」的本意:「人心向學」。心要靜,靜則思遠,思遠則成大事在四季青蔥的中山大學校園中,「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的十字校訓,靜靜矗立在校園中軸線上,觀時代變幻,看堅守不離。1924年,孫中山先生視「教育為神聖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在廣州創辦了國立廣東大學和黃埔軍校。
  • 中山大學校訓被疑有錯字 網友發微博引眾人爭議
    「明辨」變「眀辨」(圖片來源:羊城晚報)中大校訓有錯字?查閱資料得知,「眀」確有其字,為「明」的古體字「今天再一次發現,讀完大學四年,真的還有好多人不知道中大的校訓有錯別字!」近日,一條「中大校訓有錯別字」的微博被火熱轉載。有網友指出,立在中大南校區小禮堂後面的校訓雕塑中「明辨」的「明」被寫成了「眀」(見下圖)。
  • 百年老校校訓彰顯「德智並舉」
    大門內,銘刻著執信校訓:「崇德瀹智」。 這大概算是最難懂的校訓之一。執信中學副校長陳民告訴記者,在《辭海》中,「瀹」有滲透之意,校訓的含義在於,以德為先、滲透智慧。 「滲透智慧的過程,就像春雨滋養萬物的過程,潤物細無聲。」陳民說,在校訓的指引下,學校辦學不主張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希望給予學生自我發展的空間,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學生。
  • 珠海市委市政府向中山大學贈送校訓石
    珠海市及中山大學有關領導為校訓石揭幕  中山大學黨委書記李延保接受珠海電視臺記者專訪  南方網訊 值中山大學八十年華誕之際,珠海市委、市政府向中大贈送校訓石為賀。  珠海校區校訓石揭幕儀式於11月11日下午在教學實驗大樓廣場舉行,中大黨委書記李延保教授,副校長徐遠通教授、喻世友教授,珠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黃曉東同志出席了揭幕儀式,並一同為校訓揭幕。  中大大學校訓為「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是孫中山先生在創辦中大之初錄用《禮記·中庸》親筆題寫的。
  • 視頻:央視新聞聯播報導中山大學校訓
    8月14日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的《校訓是什麼》專題節目,對中山大學的師生進行了採訪,深度剖析了中山大學校訓「博學、審問
  • 山東省話劇院原創反腐題材話劇警醒世人
    山東省話劇院原創反腐題材話劇警醒世人 2017-10-04 11:該劇在演繹中不拘於具體事件,以劇中人物情感的衝突和心靈的碰撞警醒世人。  故事講述了一對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在人生路上的某個節點分開,其中一人走上貪腐之路,另一人則在辦案過程的激烈交鋒中與其進行心靈對話、對其進行精神救贖的故事。山東省話劇院原創的反腐題材話劇《路……》劇照。
  • 將校訓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本報記者 郭俊鋒攝   中山大學的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來自儒家經典《中庸》。   中山大學歷來重視校訓教育,並將校訓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大的校訓在全國大學中是比較獨特的,九十年來從未變過,它表達了追求真理的大學精神。雖然這十字校訓出自《中庸》,但它超越了傳統文化,被賦予了現實意義,這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倡導的「自由、平等」一脈相承。孫中山創辦的中山大學在九十年歷史裡大師輩出,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是關於學者的傳奇。
  • 校訓鉛筆瓦當信封 中山大學首次派畢業禮物
    原標題:校訓鉛筆瓦當信封 中山大學首次派畢業禮物   人民網廣州6月24日電(楊傑利 蔡珊珊)航拍四校區帶畢業生從不同角度看母校、吟誦中山先生畢業訓詞、校長與每位畢業生親切握手……24日上午,中山大學舉行了2014屆畢業典禮暨2014年學位授予儀式。
  • 中山大學推印校徽校訓月餅 校友稱吃的是感情
    原標題:中山大學推印校徽校訓月餅 校友稱吃的是感情中大月餅 (網絡圖片)「一口吃下中大」,今年,中山大學學一飯堂首次推出了印有中大校徽和校訓的月餅禮盒,收穫不少學生和校友的盛讚。前年,中大將刻有「中山大學」字樣的瓦當作為錄取通知書背景,由於瓦當神似一塊冰皮月餅,引來許多學生調侃,「看著收到的錄取通知書,還以為是中山大學冰皮月餅券」。今年,中山大學南校區學一飯堂推出了真正的月餅,讓人可以「一口吃掉大鐘樓(校徽上的中大地標)」。月餅禮盒包括山高水長禮盒、康樂月圓禮盒和冰皮禮盒,每盒售價從88元到108元不等。
  • 曾國藩鞭辟入裡的名言,寫的很唯美,卻發人深省,警醒世人!
    那麼鞭辟入裡的名言,那肯定也是把一些道理分析的很透徹,切中要害,讓人一聽就明白,覺得很有道理,卻發人深省,警醒世人。可以說這樣的名言,縱觀曾國藩一生中真的留下了許多許多,比如曾國藩說過:「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 那些最有內涵的大學校訓
    大學代表了一個國家教育的最高水平,大學校訓則是一所大學對於高等教育的內含定義,所以關注大學校訓就是關注高等教育。今天大餅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國內最具內涵的大學校訓(排名不分先後)。1、北京師範大學: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含義是:所學要為世人之師,所行應為世人之範。而且結尾兩字恰巧是「師範」二字,北師大的校訓指明了師範專業學生在做學生和做教師時候的基本行為準則,是為師範職業的最佳總結和最高理想。
  • 我們的大學——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矗立在廣東的白雲山下,珠江水畔。這所誕生於1924年民族危亡之際的大學,無論是在那個戰火紛飛,山河破碎的崢嶸歲月,還是在如今欣欣向榮,飛速發展的和平年代。始終不忘的是對國家與民族「振興中華,永誌不忘」的諾言。
  • 轉載丨中山大學校訓: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校訓】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校訓解讀】    1924年11月11日,在作為中山大學前身的國立廣東大學成立典禮上,孫中山先生親筆題寫「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十字訓詞,是為中山大學校訓之由來。
  • 【薦讀】中國名校校訓,詩意十足,勵志世人
    校訓往往是一所學校歷史的高度凝結,象徵著該校的精神追求。在選定校訓初,許多高校都喜歡從古代先賢的智慧中汲取力量,「四書五經」與史學經典更是眾多校訓的原始出處。究竟哪些書目在校訓裡更受青睞?此後,這八個字被寫入校規又成為校訓。
  • 孫中山先生和中山大學校訓
    南方網訊 中山大學的校訓是由孫中山先生於1924年11月11日在廣東大學舉行成立典禮時親筆提寫的校訓詞「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十字訓詞原文出自儒家經書《禮。中庸》。《中庸》第十九章說:「博學也,審問也,慎思也,明辨也,篤行也。」
  • 馮夢龍的警世名言,僅14個字,卻富有哲理,放在當今,更警醒世人
    有什麼要警醒世人的呢?可以說歷朝歷代,都有值得警醒世人的地方,只要你是一位善於思考者,就不難發現人類發展至今,歷朝歷代都有改變不了的一些壞毛病。比如潛意識就會做出一些欺軟怕硬、阿諛奉承的事,對一些比自己有實力、有錢的人就會和聲和氣地跟他們說話,甚至不惜熱臉往冷屁股上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