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上的北京企業 藍海集團讓2千多中國故事漂洋過海傳世界

2020-12-11 北晚新視覺網

2000多個生動的中國故事、時長超過26萬分鐘、藉助6000多家合作國際媒體、傳播到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影響數以億計的觀眾。這些看似不可能的傳播效果,由一家北京文化企業藍海集團做到了。從製作國際類電視節目起家,到創辦BON(Blue Ocean Network)藍海電視,再到如今的藍海雲平臺,藍海集團連年被授予「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稱號,其創辦的藍海電視和藍海雲平臺也多次榮獲「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榮譽。越來越多「一帶一路」沿線以及更廣闊世界範圍的外國朋友,在通過藍海製作的中國故事,了解前進中的真實中國。

藍海雲已經傳播了2000多個中國故事。

國際團隊「烹飪」中國素材

在位於朝陽區萊錦文化創意產業園的藍海總部,北京晚報記者見到了藍海集團CEO諸葛虹雲。她很忙,剛剛結束一個與國際製作人交流的視頻會議。「把中國題材,交給國際團隊製作,現在已經是藍海的常用手法。」諸葛虹雲說,多年的媒體經驗告訴她,關於人、關於普通人的故事,是最容易跨越國界的,而講好故事,需要切合當地受眾的觀看習慣。

藍海的國際傳播開始於2010年,那時藍海集團創辦了面向國際的藍海電視英文頻道,專門針對外國主流受眾,播出中國內容。然而,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想法,則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那時還在美國工作的諸葛虹雲,深感外國民眾對中國的認知差距太大,誤解很多,於是她決定投身於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事業,從此開始了二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諸葛虹雲說:「今天國際國內的環境和那時已經大不一樣了,中國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升,已經讓外國民眾了解中國從被動變成了主動,世界了解中國的需求在不斷提升,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市場空間在不斷增加,今天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最好的時機。」正是看到了這個時代的機遇,諸葛虹雲帶領一支國際傳播團隊,經過了多年的艱苦努力,開創了中國文化走向國際的一片天地。

目前,藍海雲上已有6000多家註冊媒體用戶,分布在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許多國際主流權威媒體,如美聯社、彭博社、歐洲新聞圖片社、非洲新聞通訊社、CNN、BBC、CBN、探索頻道、福克斯商業頻道、英國旅遊頻道、今日俄羅斯、印度ZEE TV、印尼共和國電視臺、菲律賓ABS-CBN、法國世界報、華盛頓郵報、德國商報、雪梨先驅晨報、北非內容平臺SyndiGate、印度內容平臺HT Syndication等。藍海雲上的視聽內容,通過這數千家媒體,同步到達數億受眾,在全球傳播。

在藍海集團總部,有一面協同製作人展示牆,上面密密麻麻展示著與藍海合作的國際製作人,有俄羅斯導演、印度製作人、波蘭攝影師、印尼媒體人、斯洛維尼亞作家以及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德國、加拿大等國的諸多影視媒體行業資深從業者。

諸葛虹雲說:「我們的目標是以外國主流受眾能夠接受的方式、以國際市場的運作規律,向更多人講述中國故事。藍海雲上集結了上千名國際媒體製作人,參與中國題材的創作和傳播。我們希望更多國內的創意人才團隊,參加藍海雲平臺的聯盟,聚集更多的力量,推動文化走出去。」

細膩方式描畫中國形象

從2015年至今,藍海集團通過藍海雲已經製作了2000多個中國故事,傳播到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數以億計的受眾。

俄羅斯導演安巴尼科娃(Natalie Ambarnikova)聯合藍海拍攝的牧民巴布的紀錄短片,講述巴布在庫布齊沙漠治沙、脫貧、致富的故事。該片被567家海外媒體報導,覆蓋了62個國家,包括美國、歐洲、東南亞、印度、北非、俄羅斯和土耳其,受眾達7億。羅馬尼亞的《西羅馬尼亞報》報導巴布的故事後,其主編朱拉(Camelia Jula)以此故事為基礎創作了一部英文短篇小說《The boy who became a forest(成長為森林的男孩)》,已經在亞馬遜線上發售。英國《衛報》駐奈及利亞記者巴克雷(Tonye Bakare)寫道:「奈及利亞政府向被拆遷居民撥付的補償常常無法及時發放,讓這裡的居民在失去家園後受到極大的心靈創傷。居住在中國庫布齊沙漠中的巴布一家不僅溫飽得到了解決,而且生活環境也得到改善。這是一個值得借鑑的經驗。」

美國導演羅基(Braden Rooke)聯合藍海拍攝的自閉症兒童畫家紀錄短片,講述了自閉症兒童康睿與北京童裝企業派克蘭帝的故事。康睿只能用繪畫去表達自己的想法,畫筆是他與外界連接的唯一橋梁。派克蘭帝把小康睿的畫作設計在服裝上,給了孩子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該片在藍海雲上傳播後,被217家海外媒體播出,覆蓋54個國家,抵達受眾超過3262萬人。此外,水立方舉辦世界孤獨症日公益活動的故事,被563家媒體採用,覆蓋46個國家,抵達受眾超過3.2億人。鳥巢文化中心幫助落後小山村變身國際冬奧磚藝小鎮的故事,被351家媒體採用,覆蓋32個國家,抵達受眾超過2.9億人。這樣的案例,在藍海雲上,比比皆是。

真情實感傳揚中國故事

「今天中國的國際形象,跟我當初留學時,變化真的是太大了。這是中國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國家重視文化走出去的結果。我們藍海借了這股東風,我們團隊非常珍惜這樣的時代機遇。」諸葛虹雲說。

「無論是城市和企業,以往習慣的對外宣傳方式可能是拍攝宣傳片、風光片等。實踐證明,最好的方式是講故事,人類共同感受的情感、酸甜苦辣的真實生活,都更容易引起共鳴。」諸葛虹雲舉了派克蘭帝與自閉症兒童畫家的例子,認為這不但是一次中國公益事業的宣傳,還是一次成功的中國企業形象推廣。《人民日報》(海外版)當時就曾撰文《CNN正面報導中國企業,一次成功的海外傳播融創新》,文中稱:「中國故事走出去,面臨著所在國民族、宗教、文化差異的複雜形勢。這個案例故事從公益切入,符合社會責任這個全人類共同關注的主題,容易獲得好的傳播效果。」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孫毅 文 程功 攝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中國企業競相籤大單(一帶一路共贏故事 ⑥)
    伴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走深走實,一批批涉及領域寬、覆蓋國別廣、基礎作用大、示範效應強、民生工程多的項目籤約落地,這既是「一帶一路」倡議為企業帶來的投資貿易新機會,也將形成更多可視化成果,添彩「一帶一路」工筆畫。
  • 「一帶一路」豎起「中國書架」
    「一帶一路」豎起「中國書架」 「絲路書香」散發故事芬芳荊孝敏代表五洲傳播出版社,向國家申請了該工程的子項目,希望在「一帶一路」國家的主流書店設立「中國書架」(THAT』S CHINA BOOKSHELF)。  「一帶一路」國家是荊孝敏設立「中國書架」的突破口,但並非全部的目標。荊孝敏明白,「走出去」不僅要讓中國圖書漂洋過海,更要讓中國文化走進外國友人的心田。
  • 「一帶一路」上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布局大盤點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前提,直接刺激了工程機械出口增長。有人統計,未來十年「一帶一路」相關重點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至少需要8000億美元,為我國工程機械企業全面開拓海外市場創造了新機遇。「一帶一路」已成為中國工程機械的重要組成部分。  徐工集團
  • 「一帶一路」上的安徽故事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處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重要節點的安徽,已站在對外開放的前沿,憑藉區位、科技和產業優勢,吸引著越來越多國內外客商前來投資,呈現加快發展勢頭。2016年,我省新引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企業13家,同比增長8.3%;實際吸收沿線國家直接投資7.6億美元、同比增長6.9%。今年一季度,全省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39億美元,同比增長7.4%。
  • 報效祖國,勇立「一帶一路」潮頭;情系故園,揚帆續寫「春天的故事」
    次年,謝國民領導的正大集團又在珠海、汕頭領取了「0001號」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喝上特區建設「頭啖湯」的正大集團,由此融入中國奔騰的改革開放浪潮,收穫了發展「紅利」。在福布斯發布的2020年泰國富豪榜中,正大集團謝氏兄弟憑藉273億美元的淨資產蟬聯榜首。
  • 「一帶一路」青年故事會舉行 多國青年分享創業故事
    「一帶一路」青年故事會舉行 多國青年分享創業故事 2020年12月22日 10:26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第三屆「一帶一路」優秀法律服務項目頒獎典禮暨「一帶一路」法律...
    在此背景下,法治日報社近日在京舉辦了第三屆「一帶一路」優秀法律服務項目頒獎典禮暨「一帶一路」法律服務高端論壇,今年的主題為「一帶一路·健康之路」,旨在深入挖掘疫情背景下國際法律服務的典型案例,講好「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建設的中國故事,總結「一帶一路」法律服務先進經驗和理念,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一帶一路」法律服務的新趨勢,思考如何進一步促進「一帶一路」的健康發展。
  • 新絲路集團CEO吳仁軒:如何通過「一帶一路」助力企業發展
    來自金融EMBA 2018秋季班與「一帶一路」東南亞二期班的180名來自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的行業領軍者齊聚北京,共同開啟全新的金融EMBA學習生活。新絲路集團CEO吳仁軒則作為活躍在新加坡企業家群體及各界的知名人士,以東南亞金融中心新加坡的視角分享了他對「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東南亞企業布局的思考。新絲路集團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 (SGX)主板上市,控股多家醫療、能源、房地產企業。
  • 特稿:「一帶一路」:小故事 大道理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楊定都 鄭開君)在德黑蘭工商局裡,中國女企業家焦靜媛告訴伊朗官員,她要在當地註冊「一帶一路集團」。  「一帶一路?」由于波斯語(伊朗官方語言)沒有這種說法,60多歲的焦靜媛只好先給伊朗官員「科普」她理解的「一帶一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是為了促進沿線國家經濟合作、文化交流,「像古代絲綢之路那樣給整個地區帶來繁榮」。  當然,「一帶一路」的內涵遠不止這些。
  • 「一帶一路」上的中國雄心
    這是一篇心情複雜的長篇評述,作者從歷史的視角論證了中國崛起的必然性,以及外界的一些複雜心態。其實要想解答這個問題,只需將目光投射到在「一帶一路」上大放異彩的中國企業身上即可。除了與民眾出行息息相關,它還是倫敦的象徵,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會上,紅色大巴正是「倫敦8分鐘」的主角。2具有特殊象徵意義的公交大巴,為什麼會有來自中國公司的標誌呢?這還要從比亞迪的產品說起。
  • 第三屆「一帶一路」優秀法律服務項目獲獎名單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趙要德領銜承辦的LHG合作項目糾紛國際仲裁案8.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田文靜律師領銜承辦的中泰鐵路合作項目一期(曼谷—呵叻段)9. 君合律師事務所周軍律師領銜承辦孟加拉吉大港燃煤電站融資項目10. 德恆律師事務所賈懷遠律師代理中國公司與伊朗公司上訴案,維護中國企業海外合法權益11.
  • 博世集團董事:"一帶一路"為跨國企業提供大量機遇
    (原標題:博世集團董事彼得·蒂羅勒:"一帶一路"為跨國企業提供大量機遇)德國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彼得·蒂羅勒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沿線國家互聯互通水平,從而實現廣泛的共同繁榮,是「明智之舉」,為包括博世在內的跨國企業提供了大量機遇。
  • 經緯集團副主席陳亨達:「一帶一路」的機遇屬於全世界
    人民網北京4月28日電 (記者 羅知之)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本屆高峰論壇首次舉辦了「一帶一路」企業家大會,在企業家大會籤約環節,香港經緯集團收購了昆士蘭泰國保險業務。
  • 【與會人員名單】一帶一路百人論壇•首屆論壇 「一帶一路」:從願景到行動
    「一帶一路」與中小企業發展機遇。楊丹:西南財經大學副校長、商學院院長2.「一帶一路」與中國改革。石明磊: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秘書長3.「一帶一路」與中企軟實力。馮晞:零點研究諮詢集團高級副總裁、零點國際發展研究院院長4.「一帶一路」與軍工企業發展。欒大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5.企業公共外交化解非市場風險。柯銀斌:察哈爾學會秘書長兼高級研究員6.
  • "一帶一路"上的中國企業建設者:我建設,我綻放
    「一帶一路」上的中國工程   (新華社發)劉艾倫攝(新華社發)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周年。5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已從理念轉變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成果豐碩。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7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700億美元,中國企業在沿線國家推進建設75個經貿合作區,上繳東道國稅費22億美元,創造就業崗位21萬個。
  • 讓一帶一路故事更精彩(出訪歸來)
    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拉美是「一帶一路」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與方。人民日報社代表團一行日前先後訪問了阿根廷、巴西,傾聽大家講「一帶一路」的故事,深深感受到「一帶一路」的魅力與影響力。在地理上,阿根廷是距離中國最遠的國家之一。其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對蹠點大約是中國的上海,兩座城市只能在地球兩端遙遙相望。然而,「一帶一路」連接起這兩個距離遙遠的國度,使阿根廷與中國保持密切的合作。目前,中國已經成為阿根廷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大農產品出口目的國。
  • 獨家丨北京外國語大學顧佳贇:「一帶一路」倡議在柬埔寨
    近日,中國一帶一路網邀請到北京外國語大學亞洲學院副院長、柬埔寨研究中心主任顧佳贇,講述「一帶一路」倡議在柬埔寨的故事,並對推動中柬兩國「民心相通」、中國企業「走向」柬埔寨提出建議。顧佳贇長期從事東南亞研究與柬埔寨社會文化、政黨政治研究。
  • 北京小夥兒在烏蘭巴託:在「一帶一路」上追夢的90後
    2017年2月20日中國外長王毅與當時的蒙古國外長蒙赫奧爾吉勒共見記者時表示,中蒙雙方已達成共識,將儘早籤署「一帶一路」倡議與蒙方「草原之路」發展戰略對接的政府間文件。同年3月,中蒙俄三國牽頭部門在京召開《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推進落實工作組會議,標誌著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進入了實施階段,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標誌著蒙古國實質加入了「一帶一路」建設。
  • 「一帶一路」英譯更名背後的故事:中國更加包容了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是早期接觸「一帶一路」研究的參與者之一。他對經濟觀察報介紹道,當時不僅普通民眾在「一帶一路」的認識上存在混亂,國外的學者及沿線國家的受眾也同樣感到困惑。「一帶一路」在認知上存在誤區是當時的普遍現象,諸如「一帶一路是中國謀求對世界秩序的改變」,是「中國對外輸送過剩產能的戰略」的說法不絕於耳。
  • 中國金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林裕豪出席香港「一帶一路...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黃斌 香港報導) 2016第二屆全球華人影響力盛典暨香港「一帶一路」國際投資峰會於12月20日~21日在香港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本屆峰會主題為凝聚華人力量,激揚民族精神,助力一帶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