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速凍食品餐飲B端市場?

2021-01-08 樂晴智庫

▌當前國內速凍食品市場發展情況如何?

國內速凍食品市場發展已進入穩定狀態,但B端市場整體發展仍然較慢。中國餐飲行業在過去幾年中表現出穿越周期的穩健增長,但速凍食品的行業增長主要體現在C端家庭消費,其在整個餐飲市場規模中的佔比偏低。

通過內部比較各子領域滲透率、外部橫向對比海外發達國家和地區,我們認為目前中國速凍食品在火鍋類賽道應用已經較為廣泛,但其他領域滲透率還有提升空間。

▌中國餐飲行業穩健增長穿越周期

中國餐飲行業持續穩健增長,孕育龐大商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餐飲收入實現42,716億元,比上年增長9.5%,首次超過4萬億元大關。

數據還顯示,2018年全國餐飲收入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1.2%,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餐飲消費成為國內消費市場的重要力量。外賣、團餐、婚慶喜宴等新業態新模式領跑餐飲市場。

但是中國餐飲市場在業態、質量、地域、城鄉等方面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

整個餐飲產業鏈發展不完善、產業集中化程度不高、缺少享譽全球的餐飲品牌、人均餐飲消費水平很低,美國人均餐飲消費水平是超過中國數倍以上。在4萬億的市場中卻沒有一家巨頭企業,市場份額分散程度極高,中國餐飲業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

▌餐飲B端速凍食品市場仍有孕育大公司的機遇

速凍整體市場規模仍在穩健增長

中國速凍食品整體市場規模增速保持平穩。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中國速凍食品市場規模從2013年的828億元上升至2017年的1,23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10.5%。

未來,速凍面米製品、速凍火鍋料製品市場規模將維持穩定增長,促使中國速凍食品行業整體市場規模持續增長,預計2019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467億元。

橫向對比B端滲透率有提升空間按直接銷售對象劃分,速凍食品可分為C端零售和B端業務兩類市場。

零售市場直接面向家庭消費,產品集中在大型商超、便利店等零售終端進行銷售,其消費量是由人均消費量和消費人數決定的;業務市場主要面向餐飲業消費,客戶主要為酒店和快餐業,以及學校、軍隊、機關單位等集體食堂。

從消費規模來看:

我國速凍食品較國外差距明顯。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數據,目前我國人均年消費量僅約10千克,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的生活消費水平不斷提升,加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社會分工細化,生活節奏日益加快,速凍食品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並成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我國對速凍食品的消費需求將逐漸與發達國家靠攏。因此,我國速凍食品行業發展空間仍較大,市場潛力被業內看好。

從消費來看結構來看:

對比海外中國的B端消費市場佔比偏低。中國速凍食品的消費正逐漸從以往的季節性消費,向日常消費轉變;目前過半以上仍集中在家庭消費,餐飲業業務端消費不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而在發達國家,餐飲業務B端佔比通常在50%以上,雖然餐飲環境的不同難以簡單對比來判斷市場規模,但現代餐飲業規模化、集約化、品質化的需求仍為B端速凍食品的需求創造了市場空間。

▌米麵及火鍋調料之外,下一個好賽道是什麼?

就B端市場而言,目前速凍食品在火鍋賽道應用已經較為廣泛,但其他領域滲透率還有提升空間。速凍食品進餐飲渠道,除了傳統的火鍋店、餃子店,速凍魚糜製品、速凍肉製品還先後打入了關東煮、麻辣香鍋、麻辣燙等餐飲業態,一些速凍麵條製品還進入了燜麵店、粥鋪。

藉此契機,速凍食品在外賣餐飲中需求快速增長,特別在麻辣燙、燒烤、冒菜、速食便當等餐飲形態中使用廣泛。

我們認為,衡量一個速凍食品品類市場空間應該從市場角度和公司角度來看。市場角度主要看受眾基礎(人數)、消費頻次(次數)和客單價情況(價格);公司角度主要看標準化程度(規模)、技術壁壘(競爭力)、下遊集中度(客戶)等指標。

對比分析來看,速凍米麵、速凍肉糜和火鍋底料等賽道已經證明其龐大的市場體量和較高的產品標準化成都,而速凍點心等賽道值得關注。

▌我們為什麼看好餐飲速凍B端市場前景?

隨著速凍食品行業的競爭日益加劇,我們判斷速凍食品B端市場未來市場前景十分可觀。在當前的競爭形勢下,依附於零售終端的銷售模式已難以滿足速凍食品企業的快速發展,加大對餐飲渠道的開發力度,將是業內各企業的迫切之選。

行業整體:分散化趨勢下B端市場價值凸顯

當前餐飲行業正呈現競爭者不斷湧現、模式技術更迭加快的階段,為B端市場的整合埋下了伏筆。我們認為在餐飲行業日益多元、團餐及外賣等形式發展迅速的背景下,面向餐廳的B端速凍食品市場成長空間巨大。

中小型餐飲企業不斷湧現加劇競爭

國內餐飲行業整體增長穩健,限額以上佔比進一步下降。2019年4月社零餐飲收入3,281億元,同比增長8.5%;1-4月收入13,925億元,同比增長9.3%,相比1-3月增幅有所回落,主要是今年4月節假日天數同比減少兩天所致,剔除影響後增速預計環比持平。

4月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691億,同比增長4.8%;1-4月收入2,921億元,同比增長7.1%,增幅同樣出現下降。整體看餐飲消費增速表現穩健符合預期,此外限額以上單位收入增速持續慢於整體收入增速,表明餐飲業整體多元化、分散化結構未改變。

團餐、外賣等形式餐飲快速發展

從中國餐飲集團百強情況來看,在市場的重新洗牌下,大眾餐飲成為市場新的主體。

中國飯店協會的數據顯示,2017年特色餐飲50強營業額合計超過1,000億元,杭州飲食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以其近60億的營收繼續蟬聯百強榜首。火鍋餐飲20強營業額合計超過440億元,四川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成為領軍企業,呷哺呷哺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都小龍坎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進入前三甲。

從盈利能力角度看,火鍋及團餐營業額增速較高,中式正餐及休閒餐的利潤率水平較好。

2017年接受統計調查的企業中,火鍋和團餐企業整體營業額增速均超過24%,體現出這兩個市場的快速擴張,背後實際上是火鍋門店增多以及團餐消費場景增加在支撐。而從利潤率角度來看,中式正餐以平均56.0%的毛利率以及6.8%的淨利率領先其他細分板塊,可以看出定價較高、較為正式的正餐盈利能力較好。

從門店和員工規模來看,團餐的增長速度亮眼。2017年團餐門店數量以及員工數量的同比增長分別達到33.8%和28.7%,在各細分領域中均位居榜首(休閒餐未披露數據)。目前中國的團餐消費者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

以學生和白領群體佔比最高,這類人群對團餐健康品質的追求明顯高於價格、菜量等因素,體現出團餐消費者在餐標、健康、消費場景、服務方面的升級需求。

在餐飲市場中,外賣業務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根據Analysys易觀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第4季度中國網際網路餐飲外賣市場整體交易規模達1,406億元人民幣,環比上漲10.2%。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高達108%,我們預計19Q1能夠維持90%以上高增長。

從2019年2月DCCI最新的市場調查顯示,美團外賣以64.1%的市佔率一馬當先,持續鞏固優勢地位。美團在競爭相對激烈的一線城市比低線的城市中具有市場更具競爭優勢,與高品質供應商的商業關係更加密切和穩定,同時配送服務也更加優質,解決了一線城市高質量用戶的主要問題。

因此,我們認為在餐飲行業日益多元、團餐及外賣等形式發展迅速的背景下,面向餐廳的B端速凍食品市場成長空間巨大。限額以上餐飲企業收入增速持續慢於整體增速,表明直接面向C端的餐飲服務競爭持續加劇,而隨著中小型餐飲企業的不斷湧現,B端業務或許是下一個發力點。

此外,團餐、外賣近年來的快速發展為B端菜餚產品的市場增長提供了廣闊空間,因為相當多團餐、外賣商家烹飪水平不高、時效性要求較強。綜上我們認為未來面向餐廳的B端速凍成品、半成品食品市場空間可觀。

供需雙方:央廚+門店模式可實現雙贏

對於速凍食品生產商和餐飲門店供需雙方來說,餐飲速凍產品可幫助雙方解決各自痛點。生產企業具有較強的研發能力、規模化生產能力和穩定的品控能力;餐飲門店則具備網點優勢。對生產企業來說,B端客戶更具規模優勢,可幫助其擴大收入規模和業務布局;對餐飲商家來說,集中採購有利於降低成本、維持品質,保持適當的外採菜品比例有助於自身業務的優化。

對生產企業來說,B端更具規模優勢

一方面,B端客戶採購具有規模優勢,相對C端客戶更為穩定。B端客戶的規模體量大、合同籤約模式下需求可預測且持續時間相對較長,對於速凍食品生產企業來說市場拓展效率更高。

我們分析了部分餐飲上市公司2018年供應商採購的集中度,前五大供應商佔比均在20%及以上,其中部分甚至超過35%。因此如果能夠維繫好有規模優勢的B端客戶,速凍食品生產商的收入來源可以獲得一定保障。

另一方面,藉助B端客戶的連鎖門店網絡,生產企業可以更快實現擴張。連鎖餐飲企業通常面向全國布局,單一企業的門店布局有局限性,異地擴展又存在較高不確定性,如果通過中央廚房的模式同時向其他餐飲企業供應成品或半成品菜品,能夠解決生產企業擴張較慢的問題。

對餐飲商家來說,有利於降低成本、維持品質

一方面,小規模的餐飲商家自己製作菜品不具備規模優勢。餐飲門店關店迭代加快、規模普遍偏小,難以實現規模優勢。2015年1~10月,中商數據在上海數百個餐飲商家中進行大範圍調查,發現傳統餐飲品牌的平均生命周期已經從2013年的2.9年縮短到了2.1年,經營峰值也從一年縮短至6個月。

廣大中小規模餐飲商家在原材料採購方面不具備規模優勢,因此通過成品或半成品的速凍食品採購可在某種程度上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小規模的餐飲商家缺少專業廚師技術支撐。在人工成本高企的背景下,維繫自身的廚師團隊將帶來較大的人工成本。

速凍菜品生產企業具備工業化生產優勢,如果餐飲企業選擇從菜品生產商的中央廚房直接採購,則到店後僅需要進行簡單的加熱烹調處理,則可以減少對店內廚師的製作依賴,可以提升供應服務能力、降低人工成本、維持菜品品質。

▌面向B端市場,速凍食品企業需要何種特質?

中國餐飲市場有自身特色,優秀的速凍食品企業需具備四大特質。中國餐飲市場受中餐標準化程度低、連鎖餐飲店規模較小等因素影響,速凍食品B端渠道佔比難以達到海外成熟市場水平,但在當前佔比偏低的情況下部分品類仍有可觀提升空間。

基於中國餐飲市場的獨特性,我們認為未來在餐飲B端市場能夠脫穎而出速凍食品企業需要具備四大要素:產品研發創新能力、中央廚房生產能力、冷鏈運輸配送能力以及深度分銷能力。

借鑑海外經驗,辨海內外速凍市場差異

海外成熟市場速凍食品B端佔比較高,甚至超過C端市場,但中外餐飲市場的差異導致國內短期來看速凍食品仍然會以C端為主。美國及日本速凍食品B端銷售市場產量及產值佔比均過半,但受中餐標準化程度低、連鎖餐飲店規模較小等因素影響,B端市場(尤其是菜餚、點心類)短期內難以超越C端零售。

海外市場B端速凍食品消費佔比高

美國速凍食品B端市場佔據主流。根據Datamonitor的數據,1992年美國速凍食品B端市場消費量達757.4萬噸,佔總產量的57%,B端市場產值518.1億美元,佔總產值54.7%。其68%的預製食品和66%的禽肉類產品產量是在零售市場銷售,除此之外其他產品(如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均以B端消費為主。

日本速凍食品消費呈現波動升上趨勢,B端消費已經成為主流。根據日本速凍食品協會公布的數據,2017年日本國內速凍食品產量及產值分別達到160.1萬噸和7,180億日元,均創下十年來新高。

從銷售渠道來看,B端市場產值及產量佔比分別達到57.9%和59.3%,兩者均長期保持在55%以上的多數水平,已形成成熟穩定的渠道分布。

中餐標準化程度偏低、連鎖規模佔比較小

由於餐飲市場及習慣的差異,中國速凍食品餐飲B端市場的發展程度及長期滲透率可能難以達到美日的水平。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有兩方面:

一是中餐標準化程度偏低,因此速凍預製菜品的佔比將會相對有限。

中餐屬性決定中餐標準化程度中短期難以提升,現階段中餐的標準化或還是個偽命題,食材、加工、料理每個環節都有非標因素。

與發達國家餐飲發展的過程相比,中國餐飲行業標準化程度低及產品質量不穩定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痛點,將持續影響著餐飲行業的整體效率。

二是中國餐飲行業連鎖化程度低,整體呈現小、散、弱的格局。

美國快餐特許經營企業的發展對餐飲業的影響巨大。在美國餐飲市場中,TOP50餐飲公司的市佔率約為28%(中國僅約5%),其中25家為快餐餐廳。

總而言之,20世紀7、80年代,標準化水平較高、食材相對單一的快餐店的崛起,簡化了食材需求,為速凍食品B端市場的迅速發展提供了契機。而中國餐飲連鎖化程度低、品牌規模優勢弱,速凍食品B端市場發展先天優勢不足。

儘管先天市場條件存在差異,但中國B端速凍食品市場仍然有一定發展空間。正如我們前文所述,對於速凍食品生產商和餐飲門店供需雙方來說,餐飲速凍產品可幫助雙方解決各自痛點。

考慮到部分整體龐大的餐飲市場規模、部分領域嚴重偏低的滲透率,我們認為中國餐飲行業仍有望支撐數家有一定規模體量的B端速凍食品供應商。

▌四大要素決定速凍食品餐飲企業競爭力

基於中國餐飲市場的獨特性,我們認為未來在餐飲B端市場能夠脫穎而出速凍食品企業需要具備四大要素:產品研發創新能力、中央廚房生產能力、冷鏈運輸配送能力以及深度分銷能力。

要素一:產品研發創新能力

產品設計的源頭,應該基於使用者(餐企端)的需求和消費者的消費體驗,繼而做到兩者的融合。

隨著80、90乃至00後逐漸成為餐飲消費的主體,餐飲產品也必須隨之進行調整創新。年輕消費者對菜品的需求從「大而全」轉向「小而精」,重視產品的新穎、健康、美味,菜品的創新周期必須跟上消費者的需求。此外,當進入到全國不同的區域時,產品口味需要因應市場變化,這些都對餐飲及食品企業的研發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對比A股上市的部分餐飲、食品公司研發方面的投入,可以看出食品企業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通常更高。

從研發開支佔營業收入的比重來看,2018年惠發股份、三全食品、廣州酒家佔比較高;從研發人員佔比來看,惠發股份、海欣食品、廣州酒家較為領先。

從2018年的研發投入絕對值及增長速度來看,三全食品、安井食品、廣州酒家相對突出。對比可以看出,食品企業相對餐飲企業可以更加專注產品的研發創新,因此速凍食品生產企業面對B端餐飲門店具備一定優勢。

要素二:中央廚房生產能力

不同於C端零售,面向B端銷售的速凍食品更適合冷藏類產品。冷凍與冷藏產品的主要差異在於溫度,其中冷凍食品溫度低可達到零下18度,適合保存魚蝦肉類生鮮等食品,避免腐敗變質;冷藏食品一般保持在1-10攝氏度,適用於大多數蔬菜、水果及剩餘食物菜品的保存。

冷藏類食品在加熱過程中溫度提升幅度小,食品口感等方面體驗優於冷凍食品。B端銷售過程中不存在C端所面臨的銷售周期不確定、運輸距離不確定等問題,因此可以適用冷藏類食品。

中央廚房是生產冷藏食品的理想基地,在B端冷鮮食品銷售過程中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由於餐飲連鎖門店全國分布廣泛,速凍食品生產企業需要在不同區域設立生產基地以實現高效供應,中央廚房模式將大有用武之地。中央廚房最大的好處就是通過集中規模採購、集約生產來實現菜品的質優價廉。在需求量增大的情況下,採購量增長相當可觀。

為降低食品安全風險,形成集約化、標準化的操作模式,中央廚房對原料採購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2016年我國限額以上連鎖餐飲企業數912家,中央廚房普及率達到70%,即擁有央廚的限額以上餐飲連鎖品牌為765家。另外根據速途研究院數據,2016年國內中央廚房累計投資額已經達到4.2萬億元。

作為行業內的傳統玩家,餐飲企業通常採用「中央廚房+連鎖門店」的傳統模式。然而隨著網購、外賣、最後一公裡到家等新消費的基礎設施加速完善,我國中食產業(區別於內食、外食,定義為在外購買帶回家簡單加工的即食食品)快速崛起,傳統模式逐漸迭代演變出了「中央廚房半成品+全渠道銷售至終端用戶」的模式。未來中央廚房的數量、規模和選址將影響速凍食品企業面向B端的供應能力。

要素三:冷鏈運輸配送能力

中國生鮮食品流通效率低下且安全問題突出。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的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22%、34%、41%,冷藏運輸率分別為35%、57%、69%。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巨大。

對於速凍食品生產企業來說,自建冷鏈運輸網絡成本高昂,戰略合作或是主要對策。從冷鏈物流的產業鏈條來看,高成本主要體現在中下遊的冷鏈倉儲和流通環節,冷庫建設成本高、冷藏車等冷鏈設備的投入大,且冷鏈技術要求較高。

對於速凍食品生產企業來說,自建冷鏈網絡雖然能夠實現更高的控制程度,但初始投入過大、規模效應有限等問題將制約企業利潤。而選擇與專業的運輸公司合作將實現雙贏。

要素四:深度分銷能力

受餐飲企業高度分散的格局影響,速凍食品企業要想做大業務規模必須具備優秀的深度分銷能力。雖然近年來出現了部分連鎖餐飲龍頭企業,但整體來看中國餐飲行業規模化、連鎖化的提升還不明顯。

我們對比了2011年以來限額以上餐飲企業收入佔社零餐飲收入的比值,發現2013年之前比值呈上升趨勢,但近年來則出現明顯的階梯下降態勢,表明行業分散化的格局或在加劇。從結構上看,快餐連鎖品牌佔比大幅增加,正餐連鎖品牌小幅下降,新興品牌的規模通常較小,因此也進一步加劇了行業分散的趨勢。

面對下遊的分散化市場,速凍食品企業需要加強深度分銷能力。速凍食品企業自身難以開拓及維護數量龐大的潛在B端客戶,因此需要依靠經銷商在各自市場領域的渠道分銷與客戶維護。

以安井食品和廣州酒家的經銷商發展數據為例,安井食品成熟市場經銷商進行動態調整優化,整體數量略有減少,但西南地區同比增長32.5%主要是四川建廠並於2018年年底試生產帶來西南地區經銷渠道進一步下沉所致;廣州酒家經銷商數量同樣出現調整,目前整體仍主要集中在廣東省內,省外拓展待產能釋放後持續深耕。

▌聚焦細分市場,速凍食品B端下一個發力點在哪裡?

我國冷凍食品行業在前十年發展和積聚基礎上,新世紀初面臨發展機遇和嚴重挑戰的關鍵時刻。根據中國食品報的估計,全國現有大小冷凍食品廠近1,000家(真正意義上0-15°C冷藏食品企業已有出現,但不多),形成億元銷售量的冷凍食品企業約有50家,已形成十來個著名品牌,佔到市場40%以上的份額4。

在當前的速凍食品餐飲B端中,已經出現了一些比較成熟的細分市場領域。速凍湯圓、水餃中,三全、思念、灣仔碼頭已經成長為行業巨頭;火鍋丸子、肉製品類別中,南方以海霸王、海欣為領頭企業,北方則以山東惠發、佳士博為代表,華東則屬安井較為突出;速凍點心小吃類的企業有利口福、阿諾、安井、金城等企業;在冷鮮肉領域,雙匯和雨潤依然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除了速凍米麵和火鍋調料產品,未來哪一個品類有可能再出現面向B端的大型速凍食品企業?綜合以上分析,我們認為面向B端市場有發展潛力的產品應該具備幾個特點:一是標準化程度相對較高,易於規模化生產,比如冷鮮肉、糕點等;二是消費頻率較高,用戶需求足以支撐一定的市場規模,比如菜餚料理包、糕點點心等;三是利潤率相對較高,糕點點心(尤其是高端粵式點心)值得關注。(報告來源:長江證券/分析師:趙剛)

相關焦點

  • 速凍食品行業研究兼安井三全比較
    ■我國速凍食品行業前景廣闊,BC端皆大有可為。速凍食品細分品類的成長路徑不同,水餃湯圓作為中華傳統飲食代表,全國化較早;火鍋料、米麵製品由於地域性特徵,成長路徑為:某一地區的特色餐飲—流動人口或網紅餐飲推動全國化-從餐飲走向家庭餐桌,加速零售渠道滲透。
  • 廣州酒家新動力:月餅和速凍食品
    公司1998年左右開始發力速凍食品,最早主要在月餅規模化生產下,由於月餅業務季節性特點鮮明,淡季閒置產能明顯。通過發力速凍食品業務,公司可以最大化使用其食品生產線,從而提高產能和資源使用效率,提高整體盈利成長。速凍後起之秀聚焦粵式點心速凍品線,錯位競爭支撐成長。
  • 速凍食品「雙龍頭」年報出爐,透露出哪些行業信號?
    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9.86億元,同比增長8.06%,其中餐飲市場收入7.84億元,同比增長40.4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0億元,同比增加115.91%,其中餐飲市場實現淨利潤5326.15萬元,同比增長43.86%。  同時,三全食品還不斷探索新渠道。
  • 在疫情中成功「出圈」的速凍食品龍頭 為何能逆勢不斷創歷史新高?
    事實上,嗅覺靈敏的資本市場早已對國內速凍食品行業中為數不多的上市企業青睞有加。如安井食品和三全食品,一路都在穩穩地創新高,即使是在今年不利的市場環境下,也一樣表現出色。不過實際上,我們日常在超市買到的速凍食品,並不是直接把常溫的食品扔到冷凍室保存的食物(比如家庭版速凍餃子),而是通過一種特殊的速凍工藝,將新鮮的食品快速降溫到零下35度左右,然後在零下18度左右的條件冷藏,通過冷鏈物流進入市場。
  • 一季度淨利預增5倍多 疫情下三全食品速凍水餃賣缺貨
    疫情下訂單有所增長,速凍水餃等產品一度缺貨三全食品主要從事速凍湯圓、速凍水餃、速凍粽子、速凍面點等速凍米麵食品和常溫方便食品的生產和銷售;自稱「國內首家速凍米麵食品企業,亦是中國生產速凍食品最早、規模最大、市場網絡最廣的企業之一。」
  • 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速凍食品監督抽檢產品合格信息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日前,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7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通告。通告稱,近期,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豆製品、餐飲食品、食用油和油脂及其製品、飲料、肉製品、速凍食品6大類食品共237批次樣品,發現餐飲食品、飲料、食用油和油脂及其製品7批次不合格產品,涉及微生物汙染問題、食品添加劑問題和質量指標問題。
  • 一周餐飲丨速凍食品供不應求;湖北潛江小龍蝦線上復市
    張蘭這次創辦的「易基金」,預計第一期基金規模將在5-10億元,重點投資高成長性新餐飲品牌,同時也會特殊關注擬上市企業。張蘭提到,海底撈和九毛九疫情期間微跌5%以內,以及財報體現出來較高的ROE(淨資產收益率),都證明餐飲股正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這也是新基金髮揮能力的好時機。
  • 暴漲431%的速凍食品,開始走上年輕人們的餐桌
    伴隨疫情對速凍食品行業的帶動作用正在減弱,速凍食品的長期增長空間在哪?未來年輕人正成為速凍食品的重要消費群體,那麼,速凍食品如何與年輕人進行溝通?  01、速凍食品的機會和發展空間在哪?  什麼是速凍食品?
  •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3批次速凍食品抽檢不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記者 徐遠官) 8月24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通告稱,根據2020年國家和廣東省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計劃,該局組織抽檢糧食加工品、調味品、飲料、方便食品、速凍食品、酒類、蔬菜製品、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
  • 中國速凍食品市場現狀調查及未來走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  《2014-2020年中國速凍食品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立足於速凍食品市場發展現狀分析,通過對速凍食品行業環境、速凍食品產業鏈、速凍食品市場供需、速凍食品價格、速凍食品生產企業的詳盡分析,以使企業和投資者達到對速凍食品產品市場發展現狀的全面、深入掌握;同時為使企業和投資者把握速凍食品未來的市場發展趨勢
  • 三全食品2018年年報發布 餐飲市場收入增長45.88%
    日前,三全食品發布了2018年年度報告。年報顯示,三全食品實現營業收入55.39億元,同比增長5.39%,其中餐飲市場收入5.58億元,同比增長45.88%;實現營業利潤1.29億元,同比增加31.58%。
  •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公布261批次抽檢合格速凍食品信息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據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2019年7月24日消息,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2019年第29期省級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261批次速凍食品監督抽檢合格。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醒消費者,如購買或在市場上發現不合格食品時,請撥打食品安全投訴舉報電話12315進行投訴舉報。
  • 餐飲企業如何做好預包裝食品?
    這意味著企業一把手要理解甚至直管預包裝食品這塊業務,也意味著在企業組織架構裡需要為預包裝食品業務單獨設置,也需要為這塊業務匹配懂食品消費品的負責人,同時還需要單獨的預算管理、單獨的運營體系等。 因為餐飲企業發展預包裝食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充滿挑戰,所以作為一家餐飲企業來說,一把手如何看待預包裝食品業務以及在企業發展戰略中佔據什麼地位等,這些會直接決定這塊業務在未來的想像空間。
  • 安徽省市場監管局抽檢速凍食品樣品177批次 全部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9年10月9日,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15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19年第39期)》。據通告,近期,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抽檢速凍食品樣品177批次,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要求,全部合格。
  • 世界500強-中誠信全球榜發布2020中國速凍食品十大品牌,安井上榜
    世界500強-中誠信全球榜動態發布創始人魏義光指出,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消費觀念的轉變,中國速凍食品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整體市場規模持續壯大,速凍面米製品、速凍火鍋料製品等細分品類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在市場競爭明顯加劇的同時,品牌集中度不斷提升,行業轉型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品牌化、高端化成為新的發展趨勢。
  • 還在賣速凍水餃,三全真的已經落伍了?
    2019年三全食品86.90%的渠道在零售市場,餐飲市場只佔13.10%,這就使得公司的銷售費用率遠高於同行。在零售市場三全的產品直接接觸最終消費者,就得付出更多的職工薪酬、廣告促銷費和業務宣傳費。餐飲行業的發展是千味央廚這類以餐飲企業為客戶的企業崛起的重要推動力。餐飲企業不再直接從菜市場買菜、也不再自己動手蒸饅頭,而是採購半成品簡單加工再端上餐桌。這樣做的好處至少有三點:一是降低成本。
  •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173批次速凍食品抽檢合格信息
    2020-04-02速凍食品2020年第30期28東莞市包好食品有限公司東莞市東城街道莞溫路塘邊頭市場二樓速凍食品2020年第30期51廣州市良星餐飲服務有限公司廣州市番禺區大龍街金龍路201號之一廣州市良星餐飲服務有限公司廣東
  •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抽檢:1批次速凍食品樣品不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9年10月23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19年第41期省級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信息顯示,1批次速凍食品樣品不合格。抽樣自錦江麥德龍現購自運有限公司上海閔行商場、標稱上海潮鄉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西部牛仔風情披薩(340克/盒 2019/04/23)樣品被檢出過氧化值(以脂肪計)項目不合格。
  • 天津市市場監管委抽檢速凍食品55批次 不合格樣品3批次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8年7月4日,天津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官網發布《關於印發食品生產環節市級監督抽檢信息的通告(2018年第7批)》。信息顯示,近期,天津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抽檢了22類食品765批次樣品。其中,抽檢速凍食品55批次,不合格樣品3批次。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個別項目不合格,其產品即判定為不合格產品。
  • 速凍食品解凍後繼續冷凍保存?千萬別再這樣做!
    疫情發生以來,速凍食品的銷量較往日出現了大幅增長,針對這一情況,玄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也對該類產品進行了專項抽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