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桂山:著力打造生態旅遊森林小鎮

2020-12-16 南方新聞網

挖土、提苗、培土,最後用腳踩緊、壓實,再澆上定根水……今年的植樹節,五桂山辦事處黨政主要領導帶領著幹部職工來到岐澳古道旁,栽下黃花風鈴木、鐵東青、荷木等1500棵樹苗,為古道添上新綠。

同一時間,在距離岐澳古道不遠處的山裡,專業的造林公司工作人員正熟練地為去年種下的樹苗進行撫育工作。有中山「綠核」「市肺」美譽的五桂山,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2020年是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基本建成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山推進建設高品質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全域森林小鎮的關鍵之年。五桂山辦事處作為中山市唯一全境被劃入生態保護區的鎮區,已於去年成功獲得「廣東省森林小鎮」稱號。

秉承「生態優先,民生優先」的發展戰略,五桂山辦事處始終堅持以生態保護為首要,全力保障五桂山山脈生態環境,維護著全市國土安全基礎,同時深入挖掘綠色發展動力,著力建設生態宜居五桂山。

撰文:王韶江

生態森林

大力實施森林提質增效

走出中山市區,沿著城桂路一路南行步入五桂山轄區,周圍環境從鋼筋水泥變成了綠樹群山。少了城市的喧囂,耳邊多了鳥鳴,就連空氣也變得更加清新。

這滿目綠意盎然的背後,是五桂山辦事處近年來堅持綠色生態發展的理念持之以恆的努力。

驚蟄剛過,五桂山2018年種下樹苗就開始了今年的第一次撫育。五桂山林業站工作人員隔三岔五就要爬上山去,查看樹木的生長情況。

「為不斷優化森林生態環境,五桂山開展了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對面積為1700畝的森林進行提質增效項目,項目分三年實施和三個標段進行。」該林業站工作人員介紹,除提質增效外,近兩年五桂山還累積完成了提質增效幼苗撫育任務700畝,對石鼓行政服務中心對面山的荷木、相思、陰香等鄉土闊葉樹種等進行清雜、施肥,促進樹種健康穩定的生長,提高森林穩定性和生態效能。

楹樹、沉香、千年桐、黃花梨……在山間行走,護林員都會在每一株樹苗前停留片刻,查看樹苗生長情況、病蟲害情況和土壤肥力。

林業站工作人員介紹,之所以選擇這片山頭進行提質增效,背後的原因有很多。此前該處樹木品類雜多,從景觀上看不太美觀;該地生長著不少桉樹,作為外來樹種,桉樹極大影響了其他樹木的生長;松樹則多患有「松材線蟲」「馬尾松毛蟲」等病,並且枯死的松樹極易燃燒,有引發森林山火的風險……

「一年種植、五次撫育。」

重新規劃一片森林並不容易,補植澆灌、防旱防澇、防蟲治病和防山火等養護工作都要考慮在內,才能確保栽一棵、活一棵,造一片、綠一片。

不僅如此,五桂山的森林提質增效項目並不急於求成,選擇一些易生長、快見效的樹木,反而種植了大量土沉香、黃花梨之類生長緩慢的樹種。

以土沉香為例,種下數年後,才能達到粗細十幾公分、3米多高左右。不僅如此,獨特的香味也會招來蟲子的啃食,比起一般樹種更需悉心養護。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珍稀樹種的經濟價值、生態效果相比一般樹種更加明顯,如果說種樹是給子孫後代造福,那麼種植珍稀樹種就是為後人留下一座綠色寶庫。

對森林生態環境的重視,在五桂山上下已經成為共識。為此,特地成立了森林小鎮建設領導小組,要求各村居分別籤訂綠化工作責任狀,定人、定責、定標準、定進度、定時限完成任務。正是在多方努力下,去年底,五桂山與黃圃鎮、三角鎮、神灣鎮、東升鎮一起,入選2019年「廣東省森林小鎮」名單。

生態旅遊

串聯「古道」「紅道」「綠道」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不僅為五桂山帶來了宜人的環境,也為其開闢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每逢周末、節假日,五桂山大尖山公園都分外熱鬧,在辛勤勞作之後,遠近市民們紛紛來到這大山深處,感受原始森林帶來的別樣風光。

大尖山森林公園一直以來都是廣大市民喜愛的戶外登山場所,2017年7月納入到廣東中山國家森林公園建設後,五桂山就投入了大量資金開展建設,不斷完善公園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園綠化景觀,對公園停車場、沿路兩旁的林木進行綠化美化,增設警示牌標誌和防火設置。

同時,在遵循旅遊產品開發原則的基礎上,五桂山以現有自然、人文資源為依託,使資源優勢轉變為產品優勢,針對森林公園自身旅遊資源特點,進行差異化建設。通過旅遊產品開發突出景區特色,著力打造森林生態觀光旅遊、科普教育遊、紅色文化遊等生態旅遊產品,不斷提高森林公園的經濟效益和知名度。

說起五桂山的旅遊資源,除森林公園之外,不得不提「岐澳古道」。

岐澳古道藏跡於五桂山脈之中,現如今僅剩下一段寬近2米,長500多米的石階。這條修築於清鹹豐十年(1860年)的古道,曾是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窗口。當年出洋打拼的第一代華僑,不少就是沿岐澳古道走向澳門,乘船前往香港或者出洋,岐澳古道也被稱作「香山的茶馬古道」。

據悉,五桂山辦事處積極響應全省推動南粵古驛道文化之旅的號召,正在著力打造南粵古驛道重點線路。通過開展岐澳古道「遺址」公園建設,以及提升改造重點地段和節點植物景觀,來深度修復與活化岐澳古道文化遺產。

此外,五桂山還有著不少「紅色遺產」。

根據《五桂山紅色遺產保護與活化利用規劃方案》,該區將籌建珠江縱隊紀念展示中心和紅色文化博物館,串聯古氏宗祠、政治部、十六烈士紀念碑、中山縣行政督導處遺址等,連片打造紅色文化體驗區,重點打造英雄紀念碑、珠江縱隊烈士紀念廣場、英雄紀念浮雕長廊三大紅色景觀,建立基礎化、常態化、項目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連點成線,五桂山辦事處計劃投入7393萬元,串聯「古道」「紅道」「綠道」,實現紅色文化遺產與傳統村落、自然山水相融合,打造中山紅色遺產保護利用示範地,建設中山黨群活動與紅色教育的「一日課堂」。

生態鄉村

上榜首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花開四季、處處皆景。五桂山的綠樹紅花,不僅存在於森林之中,在鄉村中也隨地可見。

2020年伊始,五桂山辦事處召開大會,開展「五大美麗行動」百日攻堅工作,通過集中整治、規範建設、重點打造、景觀升級等舉措,不斷深化美麗鄉村環境建設,將五桂山打造成「綠芯新鎮」。力爭今年上半年,75%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提前完成省、市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的工作目標,逐步實現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廊道的「五美」融合。

事實上,自2013年開始,五桂山辦事處累計投入各級資金1.3億元,先後開展秀美村莊和秀美村莊連片示範帶建設,共完成70多個項目建設,惠及5個鄉村(社區)。

五桂山桂南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在以「硬化、淨化、美化、綠化、亮化」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中,該村清淤疏浚村內河湧3000米、完成片區雨汙分流工程、建成沙爺河兩岸風景帶……

不僅如此,桂南村還通過發展香樟公園、客家文化展示區、觀光農田、河濱公園四大精品項目,變身旅遊型村莊,連年實現村集體收入、人均純收入「雙增長」。

今年初,得益於近年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這個古老的村落更是一鳴驚人,作為全市唯一入選首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成為五桂山乃至中山市的一張亮麗生態名片。

帶來變化的不僅是秀美村莊建設,該區的三年綠化美化提升行動,不斷推動轄區內公園、道路、河岸、節點等公共綠地向生態化、森林化、色彩化、景觀化發展,也給五桂山點綴了不少春意。

該行動中,五桂山完成轄內4個行政村所屬的5個股聯社的綠化美化提升任務,在桂南村馬溪—旗溪片區、龍塘村鯉魚山小組片區、長命水村白蘭橋龍井—健身廣場片區、石鼓村聚興花園入口片區和南橋村以南坑入口片區等建成了以鳳凰木、藍花楹、宮粉紫荊、黃花風鈴木和簕杜鵑等主要開花樹種為主題,「成林、成帶、成片、成規模」的彩化景觀新亮點。

良好的基礎之上,2020年五桂山秀美村莊建設力度再加碼。該區將通過「五大美麗行動」百日攻堅工作,完成美麗鄉村建設,從而構建起秀美村莊示範區、社會主義新農村連片示範帶、特色生態旅遊的生態大格局,奮力建設美麗宜居家園。

相關焦點

  • 安徽:小廟著力打造森林旅遊特色品牌 休閒農莊成新品牌
    位於合肥西大門,典型的江淮分水嶺脊背地區,結合當地實際,近年來,小廟鎮正著力打造森林旅遊特色品牌。森林資源極為豐富小廟鎮森林資源豐富。如今,小廟鎮充分利用轄區森林資源,把綠化造林與發展現代農業結合起來、與發展綠色經濟結合起來、與發展森林旅遊結合起來,集中打造合肥西花園。打造森林旅遊品牌日前,蜀山區出臺了《蜀山區生態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結合該規劃,小廟鎮計劃到2020年,打造一批具有區域性影響力的森林旅遊品牌。
  • 五桂山 灣區綠谷打開產業新想像
    在這個承上啟下的關鍵年份,通車在即的坦洲快線與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創建,讓五桂山的未來發展有了可期的現實交通基礎和可視的藍圖。五桂山黨工委書記方英恩提出,要聚焦打造「小、精、特、新」產業經濟,打破生態保護區產業發展的要素魔咒,走出具有五桂山特色的精品產業發展之路。
  • 肇慶森林小鎮各具特色 繪就美麗生態畫卷
    在創建廣東森林小鎮之初,它就確定了從生態旅遊建設規劃、森林生態體系建設規劃、人居環境建設規劃、生態水網建設規劃、生態文化建設規劃、生態標識系統建設規劃等六大方面開展全面的提質升級工作,全力打造大洲「一心、兩帶、三片」的生態空間結構布局(一心:全鎮旅遊業以龍皇島景區為中心。兩帶:包括賀江旅遊風情帶和東安江旅遊風情帶。三片:包括南部龍皇島生態旅遊片、中部生態農業觀光片和北部農產品加工業觀光片)。
  • 海林:紅色旅遊結合綠色生態 打造旅遊文化產業綜合體
    隨著夾皮溝紅色主題景區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未來,景區將以紅色旅遊文化景觀與綠色生態旅遊相結合,全方位打造旅遊文化產業綜合體,讓遊客既能夠欣賞到美景,同時還能夠感知歷史文化,提升愛國主義情懷。海林局三十五林場清涼谷景區。
  • 淄博市博山區池上鎮:全力打造森林文化小鎮
    今年,淄博市博山區池上鎮全力推進全域旅遊、新舊動能轉換、生態建設、民生幸福、組織建設、從嚴治黨等工作,爭創綠色發展、綠色生活示範鎮,打造高層次森林文化小鎮。在發展標準上高位起步,切實抓好鄉村振興發展規劃的高起點編制完善,著力建設生態農業地標小鎮和新六產融合休閒小鎮,突出綠色發展、綠色生活特色優勢,彰顯山水和鄉土特點。
  • 廣東四會:打造特色森林小鎮 構建生態文明美麗鄉村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羅源依託綠美南粵三年行動計劃,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積極推動森林小鎮建設,結合省級新農村示範片建設項目,加強城鎮增綠、生態環境整治、休閒場所建設,努力打造特色森林小鎮。  古韻靈秀煥發新生機
  • ...理念打造生態旅遊畫廊 看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如何踐行可持續高...
    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打造生態旅遊畫廊——看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如何踐行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文/胡呈麗 在瀏陽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黨組勇挑重擔,以黨建為引領堅持生態立園,致力創新突破,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打造以大圍山森林公園為龍頭的生態旅遊畫廊。
  • 承德將打造生態文明旅遊新樣板
    按照省委省政府「第一屆看山、第二屆看海、第三屆看森林草原」的要求,承德市將舉辦地由興隆縣、灤平縣改到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豐寧滿族自治縣、御道口牧場管理區等承德壩上地區,將大會主題確定為「打造國家生態旅遊度假區、打造生態文明旅遊範例」,生態旅遊、滿蒙民族特色等成為本屆旅發大會的主打品牌。
  • 森林與文化的美麗邂逅丨看聊城張秋鎮如何打造森林文化小鎮
    該鎮堅持「保護綠水青山,弘揚古鎮風韻」的發展理念,讓森林與文化有了一場美麗邂逅。借「創森」之機,張秋鎮重點實施路肩綠化、路邊林帶、農田林網、水系綠化、森林村莊「五大工程」,並將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城鄉規劃建設,一個出門有蔭、休閒有景,文韻悠悠、獨具風情的「森林文化小鎮」呼之欲出。
  • 東升:打造嶺南水鄉型森林小鎮
    截至2019年,全鎮鎮域森林覆蓋率為20.43%,鎮區綠化覆蓋率為30.01%,建有同茂生態公園和觀欄生態公園2處以溼地為主題的公園,13處鄉村綠化美化示範點,水岸林木綠化率達82.30%,初步建成了具有嶺南水鄉型的森林小鎮。並在去年底成功獲得「廣東省森林小鎮」稱號。
  • 走出森林溫泉旅遊 寧海深甽傾力打造溫泉風情小鎮
    深甽鎮黨委、政府深挖溫泉旅遊內涵,大力謀劃發展休閒旅遊、鄉村旅遊、文化旅遊等多種度假產品,努力把深甽打造成浙江省生態休閒旅遊基地和長三角區域重要旅遊目的地。目前,在溫泉一、二、三期(即天明山溫泉大酒店、南苑溫泉山莊和森林溫泉度假村)的基礎上,深甽引進建設裸心泉溫泉度假酒店、王羲之民俗文化村、大莊山谷項目等旅遊產業項目,開發鳳山廣場、環城南路商貿特色街和鳧溪兩岸風情老街等鎮區項目,初步形成以溫泉為載體,以深甽鎮區為核心,以「溫泉、森林、古鎮」為特色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念好產業升級曲,打響生態保衛戰。
  •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打造全國首個城市中央大型生態休閒公園
    地跨金堂、青白江、龍泉驛、簡陽、高新區、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規劃面積約1275平方公裡,這就是成都正在重點打造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定位為成都老百姓「綠色生活、生態樂園」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旅遊資源如何開發,又將打造哪些旅遊產品?昨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旅遊專項規劃》(初稿)已編制出爐,即將進入主管部門的評審階段。
  • 旬邑聚力提升生態環境 打造省級森林旅遊示範縣
    近年來,旬邑縣以建設山青地綠的國家生態功能區為目標,積極倡導生態文明,深入推進綠色發展,全面改善生態環境,以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國有林場為載體,大力發展森林旅遊、森林康養,培育林業產業新的增長點。
  • 同安區蓮花鎮唯一入選「全域生態旅遊小鎮」
    近日,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開展2020年福建「全域生態旅遊小鎮」遴選工作,同安區蓮花鎮入選。這也是廈門惟一一個入選的小鎮。蓮花鎮森林茂密、自然資源豐富,軍營村、白交祠村、金光湖、小坪森林公園等已成為遠近聞名的休閒度假勝地。
  • 南澳將建成深圳首個森林小鎮
    同年9月12日,國家林業局與廣東省政府籤署《率先建設全國綠色生態省合作框架協議》指出,大力推進珠三角城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著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森林小鎮和森林村莊,廣東省批准首批12個森林小鎮示範鎮,其中南澳成為深圳唯一入選的單位。
  • 全力打造客家文化特色旅遊小鎮
    隨著交通、生態觀光農業發展的不斷完善,廉江石角鎮觀光旅遊日趨火熱。記者6月11日了解到,當前,石角鎮全力打造客家文化特色旅遊小鎮。隨著省道293廉石公路改造升級的完成、玉林到石角一級公路和省道388線的規劃修建,極大改善了石角的交通條件,山水石角不再遙遠。
  • 太和著力打造全市最大森林公園
    據阜陽日報消息,從太和縣獲悉,當前,該縣正加快建設規劃面積3.4萬畝的太和柳青溝生態公園項目,著力打造全市最大的森林公園、重要的苗木基地、旅遊目的地及帶動群眾就業的平臺。
  • 佛耳湖鎮:打造文化旅遊小鎮、蜜蜂產業小鎮!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依託7.6平方公裡的李良店煤礦壓礦區,加快許港產業園規劃建設,著力打造臨空產業、高端製造業基地,積極承接空港產業轉移。依託佛耳湖鎮、大周鎮蜂產品專業村,規劃建設3.5平方公裡的蜂業健康小鎮,打造許港產業帶上的特色門戶、國際蜂業集群。
  • 爭創森林之城 共享和美中山
    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山林地43萬畝,林地森林覆蓋率95%,一、二類林率92.9%,森林蓄積量突破300萬立方米,2016年單位面積蓄積量達76立方米,森林質量位於全省前列。自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啟動以來,中山著力在統籌保護和發展的關係上下功夫,在最大化發揮生態、社會、經濟等效益上花力氣。每天早上9時,五桂山桂南村護林員潘志鋒都會準時騎著摩託車開始巡山,12年來未曾中斷。
  • 全國「最美森林」小鎮100例012四川雅安:紫石森林康養型森林小鎮
    紫石·森林康養型「森林小鎮」紫石森林小鎮的規劃定位是集森林康養、民宿旅遊、森林科普教育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森林康養型「森林小鎮」。紫石鄉轄區的紫石關村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打造的生態民俗旅遊村,而被稱為「小峨眉」的紅靈山和國家4a級旅遊景區喇叭河就位於紫石鄉境內,境內保存著古城樓、古道、古民居、古茶炕等遺蹟,紫石關村的巖壁上刻著1940年在紫石鄉採風時製作的「詠二郎山」,橫徑二郎山,高與碧天齊,老虎豹子是閉著眼睛,猿猱讓路路的胡同,其優越的環境、豐富的景觀滿足了人們的精神、文化需要,是名副其實的森林生態康養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