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8月30日三大航各訂購35架ARJ21飛機後,6月10日,中國商飛再次收穫重磅訂單。
昨日,華夏航空發布公告稱,與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籤訂 《飛機購買暨構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框架協議》,約定華夏航空自2020年起,擬引進、運營100架ARJ21-700和C919飛機,華夏航空同時透露,中國商飛將給予華夏航空必要的支持和優惠條件。
與此同時,雙方擬圍繞國產民用飛機,共同推動航空器設計和優化,探索航空器維修和服務新模式,開展航空科普/教育,開發海外市場特別是「一帶一路」及非洲市場,培養人才,整合資源, 進而構建起國產民用飛機產業生態。
據航旅圈了解,目前雙方還在就訂購細節進行洽談,最快有望於今年9月敲定華夏航空的首架ARJ21飛機。值得注意的是,在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日前組織開展的ARJ21-700飛機監造代表培訓中,就已經有包括來自華夏等7家航空公司的學員參加培訓。
華夏航為何買國產飛機?
華夏航空表示,《框架協議》後續的具體實施,將為公司穩步擴大運營規模提供運力保障;有利於輸出公司在支線飛機運營、維修、培訓等方面的能力,進一步發揮公司的支線運營優勢。
目前,華夏航空共運營38架CRJ900及11架A320飛機,平均機齡僅為3.52年。
儘管華夏航空擁有一支非常年輕的機隊,不過本月初,其主力支線機型CRJ型號飛機的品牌,已正式被三菱重工旗下在加拿大新成立的三菱支線航空集團(MHIRJ Aviation Group)收購,CRJ系列飛機從此擁有了日本血統。並將為三菱飛機公司Space Jet(原MRJ)項目的研發、製造、銷售及客戶服務貢獻力量。
根據收購協議,三菱重工獲得CRJ系列飛機的維修、客戶支持、營銷等業務、型號合格證以及位於加拿大和美國的兩處服務中心。而CRJ飛機原生產商龐巴迪將保留位於加拿大的CRJ總裝工廠,工廠預計2020年下半年結束CRJ現有訂單的生產,並將負責生產三菱委託的CRJ飛機零部件。
據航旅圈了解,華夏航空最後一次訂購CRJ系列飛機是在2016年,目前華夏航空已完成了所有CRJ飛機訂單的接收工作。
華夏航空內部人士日前也向航旅圈透露,非常看好國產民機的發展,國內航司都有義務來支持國產民機的發展,對於一個機型的發展,造只是實現了一半兒,另一半兒就是用。有了三大航+成都航,天驕航,江西航等航司的運營,相信規模化的ARJ21飛機能有足夠的底子。
「這次的籤約還是有一些特別的意義,華夏作為第一家全民營航空公司,也是一個相對市場化的籤約,表明國產機已經慢慢的開始市場化運作和拓展。從華夏本身來說,作為一家支線航空,相對來說財務盈利都還比較好,之前用的是CRJ900主力機型,但隨著龐巴迪出售了支線機業務,或許就選擇了ARJ機型作為更新機型。「民航業內人士林智傑分析,但需要注意的是,華夏的訂單屬於框架性協議,這100架飛機到時候交多少還有不確定性,作為華夏這個規模的公司,100架其實是相當多了,能不能全部接確實不確定性會比較大。
根據華夏航空日前發布的2019年年報和2020年一季度報,公司2019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4.07億元,同比增長26.9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02億元,同比增長102.96%。
值得一提的是,華夏航空是國內唯一一家規模化的獨立支線航空。截至2019年底,華夏航空已在貴陽、重慶、大連、呼和浩特、西安、新疆建立了6個運營基地和天津、成都、興義3個過夜基地。在飛航線147條,其中國內航線141條,國際航線6條,獨飛航線131條,獨飛航線佔公司航線比例達89%;通航城市114個,其中國際航點城市5個;支線航點佔全部國內支線機場比例達42%。
2020年一季度,華夏航空營業收入10.50億元,同比減少15.9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0.96億元,同比減少212.50%。儘管華夏航空第一季度出現虧損,不過在所有內地上市航企中,華夏航空保持著最高的收入利潤率。
更多ARJ21將交付
昨日,商飛除了收穫新訂單外,也同時向目前已運營ARJ21的成都航,天驕航及江西航各交付了一架全新的ARJ21飛機,三家航司的「阿嬌」也首次同框。
航旅圈也跟隨最新交付的江西航第2架ARJ21飛機「景德鎮」號一同飛回江西。關於江西航ARJ21交付細節可以關注航旅圈的後續推送。
在此之前,商飛首架CBJ公務機(ARJ21飛機系列化產品)還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完成了首次試飛,為ARJ21飛機實現系列化發展邁出堅實的步伐。
而在本月月底,商飛還將向三大航交付其首架ARJ21飛機,你更期待看到哪家的塗裝或者乘坐哪家的國產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