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王祝華 通訊員 黃國暢 王玉磊 何習果
12月6日11時58分,伴隨著一陣撼天動地的巨響,高分十四號衛星成功發射,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時隔23天再傳捷報,接連取得下半年新一輪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4戰4捷。
12月6日11時58分,高分十四號衛星成功發射。郭文彬 攝
此次任務是高分衛星專項系統建設的收官之戰,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年度高密度發射任務衝刺階段的關鍵之戰,也是西昌航天人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檢驗之戰,責任重大,意義重大。
為適應高分十四號衛星發射需求
他們做好萬全準備
「5、4、3、2、1,點火!」發出任務倒計時口令的是01指揮員白春波。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狀態下的白春波格外忙碌,這是他今年第4次擔任01指揮員,距上一次指揮發射僅1個月時間。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科技人員進行高分十四號衛星發射前準備。白肖飛 攝
同樣長時間奮戰在任務一線的低溫動力系統指揮員夏先軍,聽到火箭成功發射的消息,內心激動不已。為火箭加注低溫燃料是一項萬分精細的工作,被大家稱為「刀尖上的舞者」,不得半點閃失。任務準備過程中,夏先軍和同事們積極開展了針對此次發射的適應性改造。
曾經,3號發射塔架低溫系統設備設施陳舊,其性能已經難以適應超高密度形勢下窄窗口、零窗口的發射需求。為此,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科技工作者瞄準任務需求主動出擊,籌劃開展3號工位低溫可靠性提升改造,使得設備設施可靠性得到大幅提升。同時,為適應高分十四號衛星發射需求,他們還對測試發射室進行了新增測發設備及安裝、供電系統、空調系統、消防系統、通信系統等8個部分的系統性改造,為發射成功做好萬全準備。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科技人員進行高分十四號衛星發射前準備。白肖飛 攝
這次發射任務火箭新、射向新、落區新
「西昌雷達跟蹤正常!」火箭起飛後不久,「萬裡測控第一棒」的中心牛頭山觀測點傳來了雷達崗位操作手陶少濤清晰的口令聲。為了這一刻,陶少濤所在的測控團隊數年如一日,苦練瞬間捕獲、穩定跟蹤的「硬功」,確保火箭跟蹤測量數據準確有效地送達指控中心。
「這次發射是首次南射向任務,測控系統狀態新、變化大、要求高。」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測控處處長尚培濤說,「火箭起飛後,測控系統將面臨安控要求高、測控影響情況複雜、新落區經驗少和中心機、指顯系統首次建立南射向任務軟體基本版本等四大挑戰。」為了解決這些難題,他們科學制定合理準確的安控保護實施策略,進行大量軟體維護測試工作,細緻安排跟蹤捕獲方案與應急預案,溝通協調全新落區的黨政軍地關係、物資支援、應急管理等內容。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科技人員進行高分十四號衛星發射前準備。白肖飛 攝
50周歲獻禮之戰全力以赴
任務成功後,現場掌聲雷動。看著慶賀成功的「大紅屏」,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吳煒琦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時光荏苒,多年前,他在北京參與規劃了高分工程;今天,他在發射一線,親手送走最後一顆高分衛星,見證高分工程圓滿收官。
「2015年發射高分四號的時候,中心發射次數9次,而今年,我們按計劃將執行18次航天發射任務,西昌、文昌兩場多星多箭並行測試發射成為工作常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學宇說。
從高分四號,到高分十三號,再到今天的高分衛星收官之戰,5年光陰,見證著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發射能力不斷躍升,也見證著偉大祖國的繁榮富強。
高分衛星組網是系統工程,全線14顆衛星,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承擔了其中高軌道的3顆衛星發射任務,編織了高分工程的核心星座。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董重慶告訴記者,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即將迎來50歲華誕,中心全體科技工作者上下同心,把每一發任務圓滿都當成50周歲的獻禮之戰全力以赴,用勝利迎接中心50歲生日。
「今年以來,面對嚴峻的新冠疫情和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全體科技人員向疫戰、向天行,接連奪取了長五B首飛、北鬥三號全球組網、天問一號、嫦娥五號等『國字號』發射任務重大勝利。未來,西昌航天人追夢奮鬥的步伐必將更加鏗鏘,用一次次成功騰飛創造更多中國奇蹟!」董重慶說。
責編:秦雅楠
31932886,.半年4戰4捷!高分衛星專項系統建設完美收官的背後……,.2020-12-07 16:11:58,.204306,.秦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