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文科的評價就低於理科,甚至聽到某位同學是位文科生就被主觀斷定為差生,這讓因為愛好而選擇文科的同學表示無奈。
大家都覺得文科簡單,只要能夠背誦就行了,其實不是,文科就像理科一樣,具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可能前期的政史地學起來很簡單,那是因為沒有進行深入學習,這就好比做學術研究,由淺入深。
不過我們今天講的不是文科是否學起來較理科輕鬆,我們就將文科錄取率低,為什麼還有人選擇學文科。我身為一位教育專欄記者就帶著這個問題採訪了一位文科類的同學,該同學認為:
認為文科學起來輕鬆
很多學生在面對文理分科之時,覺得自己文科理科分數都差不多,沒有特別偏科,又覺得理科學起來吃力,因此選擇了認為學起來比較輕鬆的文科。
不過這一類的同學真的要認真斟酌了,以免到時候覺得文科學起來不如意,就後悔當初沒有選理科。文轉理一般不太現實,學校中大多數是理轉文,因為能夠更快的適應文科教學方式。而理科屬於連貫性較強的科目,如果缺幾節課想要補回來就比較難了。除非自身對於理科有信心並且保持高度熱情,那麼一開始就不會選擇分去文科班了。
喜歡文科
當然,在排除認為文科學起來輕鬆的學生外,還有一部分學生是自身對文科比較喜歡並且對文科科目有天賦,因此選擇了文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文科抱有期待,加上後天努力,文科成績自然可觀。
對高考錄取率認知不足
普遍人在選擇文、理科的時候不外乎偏科、喜歡等情況選擇文、理科,對於國家重理輕文、文科教育資源緊缺的情況不是很了解。覺得學文科的人少,理所當然的就認為文科比較容易考上大學。卻不會想到學文科的人少,錄取比例也會相對減少。
當然,選擇文科和理科不只著重眼前的抉擇,還有部分同學對於文、理科的選擇就會思考未來就業方向,這就涉及到為今後的工作打基礎。
很多人不理解,在職業多元化的今天,文科錄取率為什麼這麼低,國家就這麼不注重文科嗎?
改革開放以前,就差點取消了文科類專業,原因就是當時的社會環境,文科專業對於國家的建設起不了作用,當時增加的理工類院校都是為國家工業化服務。直到改革開放之後,文科類專業有所恢復和擴大,但總體趨勢未曾改變,哪怕是到現在,也還沒有得到改變。
加上多數人覺得文科簡單而選擇文科,本科學生增多,就導致本來錄取率就低的文科專業,變得更低。
不過如今執著於文理分科意義不算很大,畢竟新高考模式就要來臨,現目前的文理分科制即將成為過去,再也不用糾結到底是選文還是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