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顧 & 星河:科幻電影的現實寓言與未來想像

2020-12-25 網易

  

  疫病題材科幻電影的發展

  2020年是令人難忘的一年,新冠疫情的暴發讓我們認識到人類和病毒、流行病的矛盾,這種鬥爭漫長而持久,很早就出現了相應題材的科幻電影。很多網友都很熟悉和推崇的一部電影叫做《傳染病》,是2011年的美國電影。它講述了傳染病如何產生、傳播,以及如何防控、解決,從電影藝術的角度衡量可能不是那麼精彩。但從社會學意義上來衡量,似乎這部影片早在10年前就預言了2020年的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的發生及防控,有科學和真實的映射。此外,還有一部拍攝於2013年的韓國電影《流感》,也是同類題材電影中口碑比較好的電影。這部電影參考了包括2003年發生的「非典」等現實事件,具有好萊塢大片的一切特徵。從基本劇情到裡面的科學因素,再到科幻片所特有的奇觀感,以及貫穿其中的矛盾和線索都一點不輸給好萊塢水準。

  1995年,美國有一部叫做《極度恐慌》的電影,講兩個小夥子在非洲走私猴子,結果這猴子身上帶有一種特別的病毒,很快整個小鎮的居民就都被感染了。意外發生之後,為了獲得抗體,就要想方設法抓住猴子,由此發生了一系列故事。回望更早的電影,1976年,幾個國家的合拍片《卡桑德拉大橋》可以說是影史上膾炙人口的作品。講的是兩個恐怖分子不小心把一個病毒帶出了實驗室。他們在逃跑的時候上了一輛國際列車,病毒由此開始蔓延,在這種情況下,怎麼來處理這輛列車成為一個問題。因為各站都不敢讓它停,列車繼續走,要找到一個地方能夠隔離並治療這些人。但是到那個地方要經過一座大橋,就是卡桑德拉大橋,由於大橋已經廢棄很多年了,這次能不能順利通過是一個問題。同時車上的醫生發現並不是感染了病毒的人一定都會死去,有的人可以自發產生抗體。這種情況下,對應不應該過這個大橋,產生了很多爭論,最後悲劇還是發生了,橋塌了,前面的幾節車廂掉下深淵,但是後面幾節車廂的人得以倖存。這個故事非常牽動人,整個情節也安排得非常緊湊。

  有關病毒更早也更經典的一部作品是《安德洛莫達危機》。20世紀80年代也出過這個電影的原著,當時翻譯成《死城》,書寫於1969年,於1971年被拍成電影,非常詳細地描繪了病毒發生的過程。這部電影中出現的病毒並沒有感染很多人,怎麼去處理它,以及病毒洩露之後該怎麼處理已經被汙染的實驗室成為影片著重探討的問題。原著中充滿了各種分子式、圖表、計劃書,讀起來像論文一樣,有些枯燥,但你如果讀進去,還是能體會到它獨特的味道。它說生物狀態相當於一個金字塔,人類處在塔尖,再往下有哺乳類、爬行類、魚類、單細胞動物和病毒。一般來說,生命形態越低等,可能存在的種類就越多。事實上,科幻作品中喜愛假設的人類遇到外星人,相當於塔尖碰塔尖,可能性非常小,而塔尖碰塔底的可能性更大,這意味著如果某種病毒或者細菌和我們人類從來沒有共生經歷,那麼有可能對我們是致命的。這是一個被普遍認可的推理。

  所有有關病毒的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中,首先默認這個病毒是厭氧的,比如在山裡、深海、冰川等稀薄的空氣中,沒有氧氣的環境中就能存活。這種假設是符合一定科學道理的。還有一個假設是一般病毒是具有自限性的,什麼叫自限性?就是說傳染給A,毒性可降一半,傳給B,毒性又降一半。傳著傳著,病毒就和人類共生了。現在很多的流行病其實都是這樣,這樣的科幻設定,是有科學道理的。由此可見,對於戰勝流行病,我們應當抱有希望。

  月球,作為宇宙想像的階梯

  2020年不只是有疫情,也有很多讓我們感到興奮的事情。2020年是我們人類探月探火的航天大年,我再介紹一些有關宇航題材的科幻作品。

  人類對月球、對火星、對宇航的幻想從很久以前就產生了。我國有關月球的傳說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話傳說嫦娥奔月。嫦娥偷了靈藥,飄飄然飛升上了月亮。西方也有這類故事,像希臘作家盧西恩寫過一個作品叫《真實的故事》,主人公被一股旋風颳上了月球。法國作家希拉諾在他的《日月——兩個世界的旅行》一書中讓主人公通過露水的蒸發冉冉升上月亮。科學家克卜勒也寫過一個科幻作品,叫《夢》,被翻譯成《夢遊》,裡面寫到了失重,寫到了太空衣,寫到了噴氣、反推,具有很多科技因素。後來美國作家愛倫·坡有一個作品叫《漢斯·普法爾歷險記》,主人公通過氣球登月。這幾個作品裡除了克卜勒的《夢》,旋風、露水、氣球,都不大現實,因為我們知道到了外太空以後沒有空氣,蒸汽、熱氣球、旋風都不存在了,那怎麼登月?

  

  《從地球到月球》書影

  直到法國著名科幻小說先驅儒勒·凡爾納的作品出現,才開始有了一個更符合宇航原則的登月方式。比如他寫過《從地球到月球》以及續集《環繞月球》。凡爾納讓人物通過什麼樣的方式登月呢?他做了一個巨大的大炮,裡面有吃有喝,把三個太空人放進去,一炮打上月球去。我們聽著覺得也很滑稽吧?但是從物理學來講,實際上這個是非常科學的。因為炮彈出了炮膛以後沒有任何動力,完全是靠慣性,它本來是一點點衰減,但是到太空中沒有空氣阻力了,這個衰減不存在了,所以理論上炮彈和火箭發射的原理是一樣的。與凡爾納同時代的一位英國的科幻作家,叫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威爾斯也寫過《首批登上月球的人們》,並且走得更遠。他如何想像登月的方式呢?他設計了凱奧物質,這是一種可以截斷引力的物質。比如把它往桌子上一擺,底下的引力就傳不上來了,這樣一來桌子上的東西就實現了漂浮。他作品中的人物就是通過凱奧物質飛船登上了月亮。

  法國的凡爾納和英國的威爾斯都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個時候寫了登月,因為那個時候人們對月亮有非常大的好奇,這時候一位著名的導演喬治·梅裡埃覺得這是個很好的題材,於是就利用這兩個人的作品拍了一部電影,叫《月球旅行記》。這部片子拍攝於1902年,是有史以來第一部科幻電影。這部電影有一幅流傳很廣的劇照,描繪了月球擬人化的樣子,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後來有一個片子叫《雨果》,實際上就是為了紀念喬治·梅裡埃,裡面就有這幅照片。《月球旅行記》是以定格動畫的形式拍攝的,有不同版本,有十幾分鐘的,時間最長的不過21分鐘。但就是這麼一部短短的片子,在科幻電影的歷史上地位卻舉足輕重。人類歷史上真正第一次宇航靠的是什麼?就是靠月亮這個階梯。

  

  《2001太空漫遊》電影海報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部科幻作品叫《2001太空漫遊》,是一位英國科幻作家,也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寫的。不同於一般的先有小說後有電影,這部標榜科幻歷史的經典是先由著名導演庫布裡克拍攝為電影,再同期出版了同名小說。拍攝電影的腳本則是根據克拉克更早創作的一個叫《瞭望哨》的短篇小說改編的。《瞭望哨》寫得很有意思,一個探險隊到月球上,有個人無意中在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的山腰上發現了一個表面平滑的裝置,向其中扔石頭,石頭會自動滑落,這說明存在一個看不見的力場,籠罩了這裡。這會是什麼呢?人類就開始琢磨,用嘗試用各種機械終於打開了它,打開以後卻發現,裡面什麼都沒有。於是主人公推測這可能是一個連接某種外星文明的通信裝置,如今靠強力把它打開,很可能信息已經被這個裝置的建造者、也就是某種外星文明知曉了。那麼這個時候人類就已經暴露在他們的觀察之下。由於對外星文明的不了解,未來是美好的還是有危險的,人類一無所知。「瞭望哨」這個名稱寓意影片中被開啟的其實是外星文明對地球的一個瞭望哨。

  根據這個小說,庫布裡克讓克拉克又寫了《2001太空漫遊》,這個電影從1964年拍到1968年,歷經4年時間,耗資1050萬元。要知道1050萬美元在上世紀60年代相當於現在數個億,是絕對的不惜血本的大製作。這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故事,可以說描寫了人類的過去、現在與可能的未來,相當於一部恢弘的有關宇宙和文明的史詩。有機會大家一定要去讀一讀這本書,同名電影藝術感非常強,畫面非常美,每一幀畫面都像油畫作品一樣,但是整部電影節奏非常慢,意義也非常晦澀,比較難以理解。

  再後來的宇航科幻作品逐漸更加傾向於寫實。比如說有一部叫做《宇宙兄弟》的日本電影,根據在日本風靡一時的漫畫改編而成。講的是兄弟倆,弟弟一直在美國的NASA做太空人,準備登月,而哥哥一直混得不太好,在公司裡做事,因為和上司有衝突還辭職了,心情非常沮喪。後來弟弟鼓勵哥哥說,你不要忘記我們小時候的夢想。原來兄弟倆從小就特別喜歡宇航,幾乎天天到科技館去看宇航展覽,熟悉到甚至能背下來展覽解說詞。一天晚上,兄弟倆在山上看到一個不明飛行物,於是從此立下志向,相約長大要一同投身宇航事業。但現實是弟弟成功了,而哥哥沒有成功。這是一個很勵志的作品,同時又非常寫實,其中並沒有提及外星等等吸睛的科幻元素,而就是看人類怎麼一步步去徵服月球。

  火星題材科幻的探索

  人類對太空的認知現在早就不限於月亮了,探索太空的視野在逐漸拓展。近年有關火星題材的科幻也特別多。人類對火星投入更多關注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人類其實從很早就開始觀測火星。1877年有一次火星運行到距離地球很近的位置,義大利的天文學家夏普雷利觀測到火星上有很多的溝溝坎坎,他判斷這是一些水道,由於「水道」這個詞在義大利文裡和英文的另一個詞很接近,於是就將之翻譯成了「運河」。請大家注意,這兩個詞聽起來接近,可特徵卻完全不同。水道是指自然形成的水流,而運河卻是人為開鑿的。如果火星上有人為造就的運河,那麼就說明火星上存在文明,這一下子好多人就對火星產生了諸多幻想。

  威爾斯寫過一個有關火星的科幻作品,直譯應該是《世界之間的戰爭》,也翻譯成《大戰火星人》,最近期的電影一般翻譯成是《世界之戰》。這個故事寫的是火星人很不友好,直接駕著飛船來到地球上大肆屠殺。由於雙方實力懸殊,技術差距太大,於是人類節節敗退,幾乎到了束手無策的境地。但是最後火星人突然全軍覆沒,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地球上有很多的細菌和病毒已經與我們人類長期共存,因此幾乎對人類無害。但是火星上從來沒有這些微生物,於是火星人到地球和這些微生物接觸之後反轉發生了。這就是我們說的比較早的有關火星的作品。

  早前火星題材作品對火星人的描寫往往不太友好,後來這種情況有所改觀,對火星人的設定開始出現幽默的轉向。比如一部翻譯為《火星人玩轉地球》經典電影講的就是火星人,一個個都是大腦袋,他們到了地球之後特別不講理,即使你對他友好也不行,你跟他打架也打不過,最後他要對人類的各種設施進行摧毀,嘲弄人類的感情,總之他們要毀掉人類文明。那麼最後火星人怎麼失敗的呢?因為他們抵禦不了人類的文化。有一個歌手唱了一首歌,結果這歌對這個火星人來說簡直就像致命武器一樣,聽著這首歌火星人一個個腦袋就爆炸了。後來人類就拿著錄音裝置到處去放音樂,然後火星人一個個都完蛋了,人類獲勝了。

  當然,火星題材的科幻作品也有友好一些的故事。比如一個叫雷·布拉德伯裡的美國科幻作家寫了一部叫《火星編年史》的作品,描述了一個逝去的文明。當人類登上火星之後,這裡原本的文明已經消失了,地球與火星的兩個文明就此擦肩而過,故事寫得很悲傷,很哀婉,語言像詩一樣優美。遺憾的是,這部小說並沒有被拍成電影。距離現在更近的2000年,有個電影叫《火星任務》,寫的就是人類派遣了一個探險隊去往火星。去火星的理由是什麼呢?原來1976年,NASA有一個名為海盜者一號的探測器經過火星時,發現一處疑似「人臉」的地方。科學家解釋說,這不是真的人臉,而可能是因為某種光線和角度讓他看起來像人臉,事實上這就是普通的山。儘管已經被科學家否定了具有神秘色彩的可能,可是一部分人仍然很興奮,認為這個人臉一定涉及到某種文明,想要登上火星去研究,結果沒想到派去第一個探險隊的四個人都死了,僅有一人生還。在等到救援之前,探險唯一生還的人在火星上嘗試了培植作物等活動以增加活下去的機率,他還發現火星上有建築,通過一番研究,他認為實際上火星人曾經遭遇過一場災難,是一個小行星把火星給摧毀了。在被摧毀之前,火星文明把生命播散到整個宇宙太空當中,其中有一支就到了地球,所以地球人實際上是火星人的後代。那麼還有生命被送往其他星球,最後主人公就追尋著火星人留下的信息去尋找屬於火星人的這些線索和遺蹟了,這就是「火星任務」。這個故事的前半段非常寫實,講的就是探測和造訪火星的故事,包括救援等等情節,有很具體的細節,顯得非常真實。但是後半部分的科幻味就非常濃了,尤其是最後20分鐘,似乎是火星人給地球人展示了一個生命演化的過程,看起來非常壯觀。

  還有一部與此類似的片子,叫做《地心引力》,它講了一個很真實的太空探索,以及怎麼去處理危機的故事。故事本身其實很簡單,幾個美國太空人在太空站裡處理問題,其中兩個人出艙了,這個時候俄羅斯要摧毀一個廢棄的衛星,過程中碎片到處飛濺,毀壞了這個美國的宇航站,站內太空人都死了,出艙那兩個太空人反而沒事。可是宇航站已經被摧毀了無法返回,於是兩個人歷經各種艱險。一男一女兩個太空人想輾轉到一個國際太空站,通過俄羅斯的飛船返回地球,結果在那裡再次遇險,男太空人為了讓女太空人活下去而犧牲,女太空人歷盡艱險最後乘坐飛船安全返回了地球。

  

  《火星救援》電影劇照

  假如從《火星任務》裡截5分鐘就能拍一部《地心引力》,那麼再截10分鐘就能夠拍一部《火星救援》。電影《火星救援》也是講一個探險隊到火星遇險的故事,電影前面的情節與《地心引力》都很相似,在火星上出事故之後,其他人都踏上了返回地球的旅程,只有一個人沒能得救,於是這個倖存者需要獨自面對如何在火星上生存和等待救援的問題。他知道下一次火星探測是4年以後,那麼這之前的日子怎麼過?還好他自己就是一位植物學家,於是嘗試用知識解決問題。他自己開始種植土豆,土從火星挖,肥料就靠自己的糞便,還用氫電池和氫燃料配出了水,由此他儲備了足夠的土豆,支撐著等待4年後的救援。地球上的人發現火星上有活動的跡象,與他取得了聯繫,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最後他去往約定好的集合地時還是出了事:基地毀了,土豆死了;地球要發射的送給養的火箭也出了事故,給養無法送達。束手無策之時,中國出於人道主義,出借了準備探測金星的飛船,讓它前往火星完成救援任務。這個故事可以說完全就是太空魯濱遜的故事。

  宇宙想像:從虛構走向寫實

  隨著現在我們對月球和火星的認識越來越具體,越來越深入,很多科幻電影、科幻作品的走向已經更加寫實。最早的對月球的認識是完全神秘化的,比如說凡爾納用大炮登月,威爾斯甚至說月球上還有像螞蟻一樣的人,這些都是神秘化的。當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越過了這個階段,或者說當人類認識到月球只是星際戰爭或者星際宇航中的一站之後,反映太空探索的科幻作品就越來越寫實。具體表現為思考在月球上怎麼生存和發展,在火星上怎麼生存和發展,甚至考慮到我們未來有無移民其他星球的可能等等問題。

  電影《火星救援》的小說原作者叫安迪·威爾。安迪·威爾剛出了一本新書,國內出版了新譯本叫做《月球城市》,內容是想像在月球上已經發展出穹頂城市。穹頂城市是什麼意思呢?月球沒有氧氣,所有的城市上空都有一個大玻璃罩子,這當然不是一般的玻璃,大罩子裡面有空氣,人在裡面生活,藉此他寫出了月球上的人生百態。

  這個故事已經不是像過去那樣設想與外星人發生戰爭的故事了,而將注意力轉移到人類的移民如何到達月球,以及如何在月球上生存。所以我們認為,未來可能在月球上有一些城市、基地,以及適於人類生存的裝置。雖然不一定在一代人中完成或看到前往月球或者火星的移民,但是我想至少在未來,我們可能在月球和火星有永久性的基地;在更遠的未來,情況可能還有進一步的發展,這也是我們對未來的一種希望。

  當我們眺望星空的時候,很容易忘記現實生活中的不愉快。至於未來,我覺得有兩點值得注意,首先一點是我們應該擁有不受任何限制和約束的、大膽的想像,因為想像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很大的動力,這非常重要,不可缺失。另外一點,我們樂於討論仰望星空,同時還要有腳踏實地這一步,從現在開始認真學習,掌握各種科學技術,只有掌握了具體的技能,提高了科學素養,我們才可能完成剛才暢談的那些探空、探月、探火的工作,讓想像成為現實。

  (本文根據中國作家網文學直播間11月27日直播內容整理 整理者:馬媛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作家星河帶你入門科幻創作,細講科幻文本類型
    星河,北京作家協會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科幻小說和科普作品創作,著有科幻作品《網路遊戲聯軍》《殘缺的磁痕》等數十部,著有科幻電影評述「視覺的衝擊」叢書,主編《中國科幻新生代精品集》、「年度科幻小說」(灕江版)等作品集,已出版和發表作品數百萬字。曾獲「五個一工程」獎、宋慶齡獎、冰心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銀河獎等諸多獎勵。
  • 世界十大經典科幻電影
    今天給大家分享十部經典科幻電影,記住是「經典」哦。《星球大戰系列》,提到《星戰》我首先想到就是那手持光劍的天行者形象,還有那句經典臺詞「願原力與你同在」,可以說他開創了科幻電影的神話,影響了不止一代人哦。你最喜歡《星戰》的哪一部呢?
  • 電腦單機遊戲評測:星河戰隊,既是射擊遊戲,也算一款科幻遊戲
    90後應該都很喜歡看電影和玩遊戲吧,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款電腦單機遊戲,這款遊戲是由好萊塢電影改編而來的,這款單機遊戲是一款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改編而來的,遊戲的玩法比較科幻,可以說是打外星人的,這款遊戲的名字叫做《星河戰隊》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款單機遊戲吧。
  • 會議回顧 | 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生產性未來:科幻小說中的政治經濟
    同時,通過討論巴特勒的《播種者寓言》系列以及Scott Russell Sanders的《玻璃容器》(Terrarium),Butt強調了「勞動」在這些不同的科幻想像中的重要功能和角色,重新思考了這些勞動關係背後的權力話語。
  • 科幻電影,湊熱鬧不如打基礎
    但自《流浪地球》後,科幻電影並無新的佳作。今年8月,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被稱為「科幻十條」,大力助推科幻電影發展。「科幻熱」的背後,是市場的供需矛盾,也是專業人才的極度緊缺。面對科幻片,華語電影人應該如何努力呢?王紅衛資深電影監製、編劇、策劃。1991年至1995年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
  • 科幻小說裡的2020年代什麼樣?
    很多科幻作家鍾情於描繪21世紀20年代,這個十年,對很多科幻迷來說,非常有「未來」感。 當然,這個「未來」已經逐漸成為現在了。去年最值得關注的時刻,自然就是設定為2019年11月的《銀翼殺手》中的未來。但是《銀翼殺手》只是描繪21世紀20年代科幻作品的冰山一角,還有以下科幻作品也對這個時代進行了「預言」。
  • 冷門科幻電影《感官遊戲》講述夢境與現實的界限的故事
    夢境與現實的邊界,有時的確是會讓人無從分辨。國外曾拍過幾部關於夢境與現實的電影《黑客帝國三部曲》、《異次元駭客》、《盜夢空間》也為人熟知。2010年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盜夢空間》今天我們要聊的是比較不為人知的科幻電影《感官遊戲》。
  • 科幻愛情《散落星河的記憶》
    《散落星河的記憶1:迷失》:在基因決定生死的未來世界中,尋找至死不渝中的愛情。隨著地球環境的惡化和能量的耗盡,人類不得不進入星際。在生死存亡時刻,基因研究的大門已經完全打開。為了獲得更多更強壯的體格、更強的力量和生存的機會,人類對其基因進行了改造。隨著時間的傳代,各種修飾基因相互融合,基因中隱藏的問題逐漸浮現。
  • 在那些科幻電影裡,未來世界將會是怎樣的呢?
    在科幻電影中,人們對於人類的未來似乎一直保持一種悲觀,科技的發展、資源的掠奪、外星文明的入侵,無論是怎樣的設定,人類終將無法逃離審判。今天,小編將為大家盤點下在影視作品中的未來世界,看看影視創作者們為我們敲響了什麼樣的警鐘。
  • 桐華科幻言情-《散落星河的記憶》
    《散落星河的記憶1:迷失》:在基因決定生死的未來世界,尋找至死不渝的愛情。隨著地球環境惡化、能源枯竭,人類不得不走向星際。生死存亡時刻,基因研究的大門被徹底打開,人類為了獲取更強壯的體魄、更強大的力量、更多的生存機會,對自己的基因進行了改造。
  • 不得不看的科幻電影丨電影推薦:五部科幻佳片
    不要用專業眼光去審視電影,每部電影都有可以挑剔的地方,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是否能引發你的心理活動頭號玩家(動作 / 科幻 / 冒險)虛擬VR的另類玩法,是一部科幻電影的裡程碑作品,也許以後的科幻電影,不是用來看的,是用來玩的。個人覺得:「你猜猜有多少個彩蛋?遊戲男孩千萬別錯過。」她(劇情 / 愛情 / 科幻)想試試和人工智慧戀愛?影片以一種獨特的方式來表現愛情,如果沒有性,愛情還可以算是愛情嗎。
  • 智商著急:這十部科幻電影,帶你進入腦洞的深坑
    相信很多夥伴對科幻題材的電影都非常感興趣,小時候對抗戰影片出現的雙筒望遠鏡非常好奇,當父親終於送我們一個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卻不是那個帥氣的遙望姿勢,而是一個充滿未知的想像空間,從此對著星空有謎一樣的渴望。
  • 影史50部最偉大的科幻電影
    如果你想要一份有史以來最好的科幻電影名單,那你來對了——Empire團隊在雲計算中發布了一份最具標誌性的科幻電影名單,從現代傑作到改變遊戲規則的偉大作品。從史匹柏到斯科特,從庫布裡克到卡彭特,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電影。
  • 一切科技的前行者:在夢幻遐想裡的科幻小說
    這部帶有濃鬱現實韻味的科幻片無疑要比那些科技感爆棚的「星戰」、「黑衣人」、「變形金剛」系列影片來的更有現實意義,也更為貼合當前實際。除此之外這部電影更是飽含不屈、堅定的內在精神,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當下困境。主角「馬克·沃特尼」對火星基地的資源困境坦然直視,始終保持著堅定頑強的內在精神。
  • 推薦必看的經典科幻電影
    給各位推薦一些好看的經典科幻電影,名次不分先後。1,黑客帝國絕對經典的科幻電影,腦洞大,畫面炫,劇情引人,哲學思考深刻,動作夠酷開創了科幻電影動作電影的革命!至今仍然值得稱頌!2,第九區小編非常喜歡的一部科幻電影。科幻的故事背景,加上故事情節對現實社會一些醜惡現象深刻的諷刺,非常深刻的詮釋了種族歧視,讓人移情其中,也是必看之作。3,原始碼構思非常巧妙的電影,劇情也有點燒腦,給人帶來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 世界十大科幻電影
    《盜夢空間》是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瑪麗昂·歌迪亞等主演的電影。影片劇情遊走於夢境與現實之間,被定義為「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當代動作科幻片」。《毒液:致命守護者》是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騰訊影業、漫威影業聯合出品,索尼電影娛樂公司發行的科幻電影,由魯本·弗雷斯徹執導,湯姆·哈迪、米歇爾·威廉士、裡茲·阿邁德等人主演。 影片改編自漫威漫畫,講述了埃迪·布洛克受到不明外星物質共生體的入侵與控制,成為亦正亦邪的另類超級英雄的故事 。 該片於2018年10月5日在美國上映,2018年11月9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 曾經只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橋段 如今已悄然在現實中上演
    2020年,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步入了科幻電影中,常常提及的科幻時代,在二三十年前,2020年至2030年的這個時間段,尤其受到當時科幻電影的偏愛,前後有近百部作品,都將時間設定在了這一時段,而電影中的情節也並非全部是臆想,那些天馬行空的想像,如今已經悄然在現實中上演。
  • 推薦給科幻迷們十部經典科幻電影
    科幻電影是許多的人都喜歡的一類電影,因為它往往脫離了現實可能性,有著天馬行空的想像而又不失嚴密的邏輯,以科技的魅力構造出了一個全新的幻想空間,接下來為大家帶來了十部科幻電影排名不分先後,喜歡的電影千千萬隻能簡單搜羅十部分享給大家,以後我會多分享一些我看過且感覺不錯的電影繼續分享給大家.
  • 「回顧2019」中國電影都發生了什麼?!
    行業洗牌讓中國電影正面臨著一個必須要扛住的陣痛期,如何生存下去是所有電影公司以及電影從業者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回過頭來,從這磕磕絆絆才完成的600億票房中,回顧一下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的變化,導演幫總結出了幾個關鍵詞。
  • 科幻電影裡真實存在的景色,現實更美,最後宛如仙境!
    科幻影片是現在電影市場的主流,科幻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特效了,一些虛擬不存在的事物都可以通過熒幕展現出來,在你觀影的同時也豐富了你對事物的認知。在觀看影片的同時你是不是被電影裡面的景色所吸引呢?是不是覺得都是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