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德曾打破日本九段不敗神話 創中國流的布局

2020-12-13 搜狐網

陳祖德曾打破日本九段不敗神話 創中國流的布局

原標題 [陳祖德曾打破日本九段不敗神話 創中國流的布局]

  他終結日本圍棋神話

  自傳《超越自我》激勵一代人

  據中國棋院消息,中國棋界元老、《超越自我》一書的作者陳祖德因患胰腺癌醫治無效,於昨晚8∶45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68歲。

  陳祖德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圍棋國手,也是中國第一位戰勝日本圍棋職業九段的棋手,曾任中國棋院院長、中國圍棋協會主席。

  2011年1月底,陳祖德被確診患了胰腺癌,同年2月接受了手術治療,手術獲得成功。今年3月14日,陳祖德胰腺癌復發,此後7個多月,陳祖德一直在與病魔抗爭,病中還堅持繼續著書。

  昨天中午,陳祖德入住的北京協和醫院向病人家屬下達了病危通知單,經緊急搶救無效後,陳祖德於昨晚8∶45逝世,享年68歲。

  陳祖德一生熱愛圍棋事業,他首創的「中國流」布局,時至今日仍流行於世界棋壇。1980年,陳祖德曾經患上胃癌,他在病中創作的《超越自我》成為激勵一代人的名作。

  陳祖德把一生都獻給了他最鍾愛的圍棋事業,他是第一位擊敗日本九段的國內圍棋選手,開創了流芳百世的「中國流」開局,寫下的自傳《超越自我》激勵了一代青年。中國圍棋如今能夠成長為世界棋壇最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陳祖德可謂發揮了奠基人的巨大作用。

  首位擊敗日本九段的中國人

  1944年2月19日,陳祖德出生於上海。作為老一輩棋手顧如水、劉棣懷的得意弟子,陳祖德在15歲那年就獲得了當時上海市的圍棋冠軍,並逐漸成為了新中國圍棋的領軍人。

  上世紀中葉,日本圍棋水平很高,中國選手一直處於下風。雖然陳祖德立下了打敗日本高手的志向,但超越強敵並非一帆風順。1960年春,陳祖德在第一次與日本選手時遭遇了慘敗,此後3年裡也始終無法取勝。直到1963年,陳祖德才扭轉了局勢,在該年的中日圍棋對抗賽中,陳祖德先是贏了日本隊中的業餘棋手田岡敬一,而後對陣日本頭號主力杉內九段時,陳祖德已經信心大增。1963年9月27日,雙方在北海公園悅心殿擺開戰場,陳祖德被讓先執黑,杉內戰至中盤還沒有佔得優勢,比賽進行了10個小時,白棋已呈敗勢,杉內最終「認輸」。

  陳祖德為中國圍棋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改寫了中國人對日本九段不勝的歷史,巧的是,日本圍棋界授予陳毅元帥名譽段位的儀式剛好在當晚舉行。

  「中國流」布局成秘密絕招

  為趕超日本,陳祖德潛心研究了後來被稱為「中國流」的圍棋新布局,並實戰運用在中日圍棋交流賽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並由此成為中國棋手的秘密絕招。

  1965年中國圍棋代表團訪日,第一場比賽中,陳祖德等中方參賽的五位選手不管執黑還是執白,頭三手都是星、小目的布局,這一新布局立即在日本引起轟動。由於是中國棋手全體共同亮相,日本報刊就稱它為「中國流」布局,並沿用至今。

  「中國流」布局的基本思路是:以星、小目的配合為基礎,迅速向邊上擴展地盤,在圍空速度上壓倒對手。當對方不得不進入本陣時,則通過攻擊來取得主動。在「中國流」初出江湖時期,使用者在高手棋戰中取得較高的勝率,因而一度成為日本棋賽中最流行的布局。後來隨著棋手對「中國流」布局的深入研究,「中國流」布局的勝率才回歸到一個正常水平。

  「中國流」布局後來還演變了多種變化,有「高中國流」、「迷你中國流」等變化,成為圍棋布局理論的一大支系。這是陳祖德九段帶給整個圍棋界最豐富的主題和最燦爛的財富。

  《超越自我》獲茅盾文學獎

  1980年,當年只有36歲的陳祖德被查出患有胃癌,被迫離開棋壇一線賽場。當他被查出重病後,他一邊積極治療,一邊撰寫回憶錄,這也就是他後來出版的自傳《超越自我》。在介紹這本書時,陳祖德表示希望把中國圍棋的這段發展記錄下來,陳祖德說:「我本來只是想寫棋譜,後來就想把中國圍棋發展的這一段寫下來。如果哪天沒了,我這一段生命,也算做了些事情。」《超越自我》面世後引起了轟動,國內很多報紙進行了連載,電臺的小說連載節目也開始廣播。因為影響巨大,198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將這本自傳裝訂成冊出版了。1994年,《超越自我》獲得了人民文學獎,這可是很多大作家都沒能得過的獎,當時剛好50歲的陳祖德笑著說:「人民文學獎的規格很高,那一年獲獎的都是大作家,像王蒙、宗璞、陳忠實,只有我一個不是。」

  再患重病仍無礙健康心態

  2011年,陳祖德再度被診斷患癌症後,他必須一周去兩次醫院接受檢查和化療,妻子每次心疼他要打車帶他去,但他總堅持坐地鐵。他說,「早晨地鐵裡不擠,坐地鐵挺好。」

  拳擊是陳祖德除圍棋之外最喜歡的體育項目,每到周末他都會端坐在電視機前,盡情欣賞精彩的拳擊比賽。陳祖德喜歡大型狗,但考慮到帶出去會讓鄰居看到害怕,他就買了個仿真的德國黑貝擺放在門廳裡。陳祖德家中還養了一缸紅色的觀賞魚,給魚投食是他的家務勞動之一。陳祖德並非只要家人照顧,他也照顧家人。

  按照陳祖德的說法,他一輩子都不曾睡過懶覺,每天早起後,他都會先做好全家人的早餐,然後再叫醒妻子和兩個兒子起床。兒子們雖然有時會向媽媽抱怨暑假也不能睡懶覺,但每次都是聽話地按照爸爸的要求起床做事情。兩個兒子都繼承了爸爸媽媽善良寬厚熱情待人的性格特點。陳祖德說:「這兩個孩子從小到大都沒有說過學校老師和同學的不好。」 (來源:金羊網)

相關焦點

  • 圍棋大師陳祖德傳奇人生:打破日本不敗神話 遺世"中國流"
    孩提時對弈陳毅,少年時出戰東瀛,首勝日本九段,打破不敗神話,此後壟斷全國冠軍11年,不幸患癌之後,病榻著書,獲文學大獎,激勵一代國人,晚年推行圍甲聯賽,臨終前仍不忘整理古譜……  生活中的大師是謙謙君子,圍棋史上的大師是一代傳奇。人生如棋局,每個人都有落子收官一天,但又有幾人的故事,能如陳祖德般精彩?
  • 陳祖德簡介:創中國流布局 擊敗日本九段第一人
    1981年獲九段稱號。所創圍棋新型布局,被譽為「中國流」,其優點為速度快,勝率高,已成為國際最流行新型布局。  先後九次出訪日本,與日本棋手對壘,勝多負少。1963年9月27日,陳祖德受先戰勝日本杉內雅男九段,成為第一個在中國擊敗日本九段棋手的中國人,打破「日本九段不可戰勝」的神話。1965年再次戰勝日本九段高手。
  • 聶衛平點出中國流歷史 安永一所創中國發揚光大
    搜狐體育訊 北京時間9月25日,第八屆正官庄杯第四局將在東莞舉行,日本隊將派出老將青木喜久代八段登擂挑戰已 三連勝的中國隊先鋒王晨星,聶衛平九段和華學明七段如昨天一樣為當地棋迷掛盤講解。
  • 方寸天地,黑白即是世界,淺談陳祖德與中國流布局
    中國圍棋歷史源遠流長,從古到今,圍棋發展出的流派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中國流」和它的典型代表陳祖德。陳祖德簡介陳祖德,上海人,中國圍棋職業九段棋手。曾跟著老一輩棋手顧水如學習圍棋,是第一個在中國擊敗日本九段棋手的中國人。後擔任中國棋院院長、中國圍棋協會主席。著有《超越自我——我的黑白世界》、《當湖十局細解》、《無極譜》、《徐程十局》、《黃龍周虎》、《血淚篇》、《過周十局》、《襄夏戰梁程》和《西屏戰梁程》等書。
  • 棋壇悼念圍棋泰鬥陳祖德 一聲樂觀向上平易近人
    昨日上午10時,中國棋院舉行集體弔唁儀式,緬懷上周四晚離世的中國圍棋泰鬥陳祖德九段。弔唁活動簡短、莊重,近千人參加,王汝南、聶衛平、馮建中等在列。陳老遺願:不開追悼會,不搞遺體告別儀式,骨灰撒入黃浦江。  11月1日晚,中國圍棋泰鬥陳祖德九段因胰腺癌醫治無效逝世,永遠離開了他一生鍾愛的圍棋事業,享年68歲。
  • 申公無忌:憶陳祖德往事 曾對馬劉錢恨鐵不成鋼
    陳祖德,新中國圍棋事業的開拓者之一。他是「中國流」圍棋布局的創造者,也是第一個戰勝日本九段棋手的中國圍棋國手。我認識陳祖德,大約是在1984年的初秋。他當時名氣很大。中國國家圍棋隊領隊兼總教練。不過,這段時間,陳祖德基本不問政事,他更多的時間,是在養病。我知道,著名作家金庸先生曾將陳祖德接到香港,並給予悉心的關照。因此,我們之間,最多也就是「點頭之交」。
  • 陳祖德曾水米不進堅持寫書 愛讀硬漢書與拿破崙
    昨日,為表達對中國圍棋泰鬥陳祖德九段不幸病逝的哀悼和懷念,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在中國棋院舉行了集體弔唁活動。32年前,身患胃癌的陳祖德開始在病榻之上創作《超越自我》,如今又搶在死神來襲之前完成《中國圍棋古譜精解大系》的基本內容。他是棋界的一代宗師,又是書界的翩翩君子,全長68年的生命歷程中充滿驚嘆。
  • 圍棋中序盤階段最容易確立優勢的布局:小林流
    今日推薦:序盤階段最易撈實地的布局、小林流。小林流,日本超一流棋手小林光一所喜愛並且擅長(並非所創)。小林流的基本思路是:「實地第一,不管棋型是否好,只要達到目的,在領先的時候迅速定型縮小棋盤,冒險的棋不走,保證勝利」黑1、3至5掛角,白6以後,黑7位於高位結構式,稱作「小林流」。
  • 特評:杉內雅男令人敬佩 中國圍棋崛起與他有關
    1963年9月27日 陳祖德執黑戰勝杉內雅男騰訊體育訊 日本97歲的老棋手杉內雅男去世了。老棋迷們對這個名字可能不陌生,他是歷史上第一位被中國棋手戰勝的職業九段高手,那件事發生在1963年的9月,北海公園悅心殿,當時19歲的陳祖德一鳴驚人。54年過去,中日韓圍棋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兩位當事人亦都先後辭世。從另一個角度說,如今中國圍棋的鼎盛局面,源頭上的突破可能就是從那盤棋開始的。早在1971年的「桌球外交」前11年,中日之間就開啟了同樣令世人矚目的「圍棋外交」。
  • 李宗翰再演民國苦戲 創30年代戲收視不敗神話
    6月10日,在上海電影節國際影視節目市場上,隨著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總裁助理馬潤生與《春去春又回》主演李宗翰和戴嬌倩的亮相,引來了各方參加媒體和市場人士的關注。  由於之前由董潔、李宗翰主演的《新還君明珠》在各地方臺收視率都很高,尤其在廣州,更是一路飆升,以8.7的平均收視率排名廣州地區收視率第一創下了 「30年代戲」收視不敗神話,並且在上海地區收視率以7,27,重慶地區9,5的好成績收視稱王。此前李宗翰出演的幾部同類電視劇也均有不錯的收視成績,更被稱為「民國第一小生」所以此次帶著新劇參展自然引來更多人的關注。
  • 韓戰:李奇微守漢城4天後敗逃,曾說:要打破志願軍不敗神話
    日本與中國曾經有過一次甲午海戰,雙方交手之後,北洋艦隊被擊敗,此次戰役最重要的一個點那就是韓國漢城,從此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次戰役也標誌著,曾經光芒萬丈的大清,竟然連東洋一跳梁小丑都無法戰勝,這正是可恥可恨的一件事情。
  • 圍棋「中國流」誰與爭鋒 「小豹輩」讓對手膽寒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圍棋在與韓國、日本圍棋對抗中一直是處於下風的。農心辛拉麵杯三國擂臺賽就充分表明了這一點,韓國蟬聯了前六屆的冠軍,日本摘得第七屆的桂冠,而中國一直與此項比賽頭名無緣。  如果說去年第五屆應氏杯圍棋賽,中國棋手常昊擊敗韓國棋手崔哲瀚奪冠只是一個偶然的話,那麼在今年年初三星杯世界圍棋公開賽上,中國棋手以二戰六的情況下,羅洗河接連淘汰李世石(李世石新聞,李世石說吧)、崔哲瀚,最後力克李昌鎬奪得冠軍,不僅為中國人第一次捧起三星杯,並且打破了「石佛神話」,也真正地拉開了中國圍棋與韓國圍棋對抗的大幕。
  • 中國職業圍棋錦標賽三番棋決賽 王檄九段奪冠軍
    本報訊 第六屆倡棋杯中國職業圍棋錦標賽三番棋決賽25日在山東青島進行了第二局爭奪,王檄九段執黑以1點之優險勝王垚六段,以2比0的總比分獲得冠軍。  先拔頭籌的王檄昨日執黑走出「中國流」布局,序盤階段黑棋首先打入上邊白陣挑起戰鬥。經過一場慘烈的劫爭,雙方形成大轉換。
  • 霸氣的徐州 徐州會戰之首次打破日軍不敗神話
    徐州會戰之首次打破日軍不敗神話史稱之為「臺兒莊大捷」徐州會戰,是指1938年1月至6月間,中國軍隊在以徐州為中心的江蘇、山東、安徽、河南等省抗擊侵華日軍進攻的作戰,是中國抗日戰爭中一次重要的會戰。會戰期間,中國軍隊在臺兒莊取得殲滅日軍1萬餘人的勝利,給敵人以有力打擊,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鬥志。這是臺兒莊戰役中的中國軍隊重機槍陣地。中國第五戰區部隊與日軍華北方面軍、華中派遣軍各一部,在以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隴海(寶雞至連雲港)鐵路地區進行的大規模的防禦戰役。其中,三四月間的臺兒莊大戰最為著名,因圍殲日軍一萬餘人,史稱之為「臺兒莊大捷」。
  • 與過惕生、陳祖德的珍貴棋譜可見一斑!
    董以象棋起始,兼攻圍棋,1942年日本棋院授於其圍棋初段證書,確是棋界奇才。陳祖德在《超越自我》一書曾生動地描述過他,說:"此人頭腦聰明,感覺敏銳,著法犀利。"他的象棋在名手如林的上海罕有敵手,1951年與楊官璘對弈六局,二勝一負三和。1955年,董文淵因「玩弄女性罪」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無緣參加象棋全國錦標賽。出獄後,在北京與當年的市冠軍劉文哲石破天驚之局是其畢生的佳作。
  • 家長的切身體會:正是這些原因,西工大附中屢創高考不敗神話
    有人說,這有什麼,不就是生源好嘛,正是聚集了全省最好的優質生源,所以才屢屢創造高考神話。但是,僅僅憑的是優質生源就能屢創不敗神話嗎?顯然是不可能的。要知道,三十多年前,那時的這所學校生源極差,不也打出了自己的高考品牌,最後才不斷吸引優質生源至今嗎?那究竟是什麼原因?我曾經作為一名該校的學生,憑著自己三年來在這裡的學習經歷和切身感受,具體來談談這個問題。首先,是母校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和優秀的師資團隊。
  • 九段日本文化研究所日本語學院
    九段日本文化研究所日本語學院成立於1988年,是國際化色彩較為濃重的日本語學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