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陳祖德曾打破日本九段不敗神話 創中國流的布局]
他終結日本圍棋神話
自傳《超越自我》激勵一代人
據中國棋院消息,中國棋界元老、《超越自我》一書的作者陳祖德因患胰腺癌醫治無效,於昨晚8∶45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68歲。
陳祖德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圍棋國手,也是中國第一位戰勝日本圍棋職業九段的棋手,曾任中國棋院院長、中國圍棋協會主席。
2011年1月底,陳祖德被確診患了胰腺癌,同年2月接受了手術治療,手術獲得成功。今年3月14日,陳祖德胰腺癌復發,此後7個多月,陳祖德一直在與病魔抗爭,病中還堅持繼續著書。
昨天中午,陳祖德入住的北京協和醫院向病人家屬下達了病危通知單,經緊急搶救無效後,陳祖德於昨晚8∶45逝世,享年68歲。
陳祖德一生熱愛圍棋事業,他首創的「中國流」布局,時至今日仍流行於世界棋壇。1980年,陳祖德曾經患上胃癌,他在病中創作的《超越自我》成為激勵一代人的名作。
陳祖德把一生都獻給了他最鍾愛的圍棋事業,他是第一位擊敗日本九段的國內圍棋選手,開創了流芳百世的「中國流」開局,寫下的自傳《超越自我》激勵了一代青年。中國圍棋如今能夠成長為世界棋壇最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陳祖德可謂發揮了奠基人的巨大作用。
首位擊敗日本九段的中國人
1944年2月19日,陳祖德出生於上海。作為老一輩棋手顧如水、劉棣懷的得意弟子,陳祖德在15歲那年就獲得了當時上海市的圍棋冠軍,並逐漸成為了新中國圍棋的領軍人。
上世紀中葉,日本圍棋水平很高,中國選手一直處於下風。雖然陳祖德立下了打敗日本高手的志向,但超越強敵並非一帆風順。1960年春,陳祖德在第一次與日本選手時遭遇了慘敗,此後3年裡也始終無法取勝。直到1963年,陳祖德才扭轉了局勢,在該年的中日圍棋對抗賽中,陳祖德先是贏了日本隊中的業餘棋手田岡敬一,而後對陣日本頭號主力杉內九段時,陳祖德已經信心大增。1963年9月27日,雙方在北海公園悅心殿擺開戰場,陳祖德被讓先執黑,杉內戰至中盤還沒有佔得優勢,比賽進行了10個小時,白棋已呈敗勢,杉內最終「認輸」。
陳祖德為中國圍棋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改寫了中國人對日本九段不勝的歷史,巧的是,日本圍棋界授予陳毅元帥名譽段位的儀式剛好在當晚舉行。
「中國流」布局成秘密絕招
為趕超日本,陳祖德潛心研究了後來被稱為「中國流」的圍棋新布局,並實戰運用在中日圍棋交流賽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並由此成為中國棋手的秘密絕招。
1965年中國圍棋代表團訪日,第一場比賽中,陳祖德等中方參賽的五位選手不管執黑還是執白,頭三手都是星、小目的布局,這一新布局立即在日本引起轟動。由於是中國棋手全體共同亮相,日本報刊就稱它為「中國流」布局,並沿用至今。
「中國流」布局的基本思路是:以星、小目的配合為基礎,迅速向邊上擴展地盤,在圍空速度上壓倒對手。當對方不得不進入本陣時,則通過攻擊來取得主動。在「中國流」初出江湖時期,使用者在高手棋戰中取得較高的勝率,因而一度成為日本棋賽中最流行的布局。後來隨著棋手對「中國流」布局的深入研究,「中國流」布局的勝率才回歸到一個正常水平。
「中國流」布局後來還演變了多種變化,有「高中國流」、「迷你中國流」等變化,成為圍棋布局理論的一大支系。這是陳祖德九段帶給整個圍棋界最豐富的主題和最燦爛的財富。
《超越自我》獲茅盾文學獎
1980年,當年只有36歲的陳祖德被查出患有胃癌,被迫離開棋壇一線賽場。當他被查出重病後,他一邊積極治療,一邊撰寫回憶錄,這也就是他後來出版的自傳《超越自我》。在介紹這本書時,陳祖德表示希望把中國圍棋的這段發展記錄下來,陳祖德說:「我本來只是想寫棋譜,後來就想把中國圍棋發展的這一段寫下來。如果哪天沒了,我這一段生命,也算做了些事情。」《超越自我》面世後引起了轟動,國內很多報紙進行了連載,電臺的小說連載節目也開始廣播。因為影響巨大,198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將這本自傳裝訂成冊出版了。1994年,《超越自我》獲得了人民文學獎,這可是很多大作家都沒能得過的獎,當時剛好50歲的陳祖德笑著說:「人民文學獎的規格很高,那一年獲獎的都是大作家,像王蒙、宗璞、陳忠實,只有我一個不是。」
再患重病仍無礙健康心態
2011年,陳祖德再度被診斷患癌症後,他必須一周去兩次醫院接受檢查和化療,妻子每次心疼他要打車帶他去,但他總堅持坐地鐵。他說,「早晨地鐵裡不擠,坐地鐵挺好。」
拳擊是陳祖德除圍棋之外最喜歡的體育項目,每到周末他都會端坐在電視機前,盡情欣賞精彩的拳擊比賽。陳祖德喜歡大型狗,但考慮到帶出去會讓鄰居看到害怕,他就買了個仿真的德國黑貝擺放在門廳裡。陳祖德家中還養了一缸紅色的觀賞魚,給魚投食是他的家務勞動之一。陳祖德並非只要家人照顧,他也照顧家人。
按照陳祖德的說法,他一輩子都不曾睡過懶覺,每天早起後,他都會先做好全家人的早餐,然後再叫醒妻子和兩個兒子起床。兒子們雖然有時會向媽媽抱怨暑假也不能睡懶覺,但每次都是聽話地按照爸爸的要求起床做事情。兩個兒子都繼承了爸爸媽媽善良寬厚熱情待人的性格特點。陳祖德說:「這兩個孩子從小到大都沒有說過學校老師和同學的不好。」 (來源:金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