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壇悼念圍棋泰鬥陳祖德 一聲樂觀向上平易近人

2020-12-11 搜狐網

  昨日上午10時,中國棋院舉行集體弔唁儀式,緬懷上周四晚離世的中國圍棋泰鬥陳祖德九段。弔唁活動簡短、莊重,近千人參加,王汝南、聶衛平、馮建中等在列。陳老遺願:不開追悼會,不搞遺體告別儀式,骨灰撒入黃浦江。

  11月1日晚,中國圍棋泰鬥陳祖德九段因胰腺癌醫治無效逝世,永遠離開了他一生鍾愛的圍棋事業,享年68歲。他是新中國第一位戰勝日本九段的中國棋手;他首創的「中國流」,在世界圍棋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他所寫的《超越自我》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從領導崗位上退休後,陳祖德仍然十分眷念中國圍棋事業,為圍棋普及發揮著餘熱,同時著手《中國圍棋古譜精解大系》這一浩然長篇的撰寫,直至生命最後一刻,令人動容。

  就陳祖德對中國圍棋的貢獻而言,稱其為中國圍棋的「泰鬥」一點不為過。「陳祖德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棋手,在中國圍棋奮力趕超日本圍棋的年代,他是我們的一面旗幟。」棋聖聶衛平這樣評價陳祖德。

  上世紀60年代,中國圍棋正處於創業時期。1963年9月27日,陳祖德在中日圍棋交流賽中受先一子戰勝杉內雅男,實現了中國棋手對日本九段棋手勝績零的突破。1965年10月25日,陳祖德執黑5子擊敗巖田達明,成為首位分先戰勝日本九段的中國棋手。

  陳祖德在與日本棋手的長期對抗和對中國古譜的潛心研究中,確立了招法凌厲、擅長攻殺的獨特棋風。並首創「中國流」布局,將其發揚光大。50年來,「中國流」影響深遠,近年來更成為圍棋界流行的布局套路。

  正是有陳祖德等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圍棋選手在中日圍棋對抗上的「破冰」引領,才有了後來中國圍棋全面趕超日本的大潮。

  抗擊病魔 樂觀向上

  陳祖德令人敬佩,不僅在於棋藝出眾,更在於他樂觀向上與病魔抗擊的精神和勇氣。

  1980年9月14日,36歲的陳祖德口吐鮮血,經查身患胃癌,懷著對中國圍棋的深情和責任,陳祖德拿起筆桿子開始與病魔賽跑,其自傳《超越自我》獲得「人民文學獎」,這本感人至深的作品打動了無數棋迷和圍棋之外的讀者。

  而當病魔再次無情地襲來之時,陳祖德仍舊樂觀向上、勇於面對。2011年1月,陳祖德被確診為胰腺癌,手術後長達六七十天的時間裡一口水都不能喝。可病情剛一穩定,他又走出家門繼續著他的圍棋普及工作,並重新開始了《中國圍棋古譜精解大系》撰寫,直至病危不能再寫了,才仔細交代給棋手劉小光繼續完成這套書的最後部分。

  雖然陳祖德沒能戰勝病魔,但他在彌留之際,甘當中華圍棋文化傳播使者,不僅是圍棋技藝的研究,更是對於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精神的真切詮釋。

  淡泊名利 平易近人

  就任中國棋院院長12年間,陳祖德首創了中國圍棋等級分制度,建立了中國圍棋甲級聯賽體系,並創辦中國大陸首個世界圍棋大賽。正是這些卓有成效的鋪墊工作,才有了中國圍棋全面超越日本,與韓國分庭抗禮的大好局面。

  然而,陳祖德與別人談起這些時從不居功。他常說,成績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存在的問題則是自己工作沒做到位的原因所致。也許是由於好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他對名利十分淡泊,人生態度非常豁達,令人肅然起敬。

  作為中國棋院的院長,陳祖德無論是對屬下,還是對記者、棋迷,以及他所接觸的人,都非常平易近人。陳祖德退休後,足跡遍布全國普及圍棋,下車輪戰時,別人怕他身體吃不消,讓他坐著下,他總是婉言謝絕,始終站著下。在與棋迷下指導棋時,他不僅很耐心,而且局後還要給棋迷復盤。他總是說:「棋迷乃棋手的衣食父母,棋手理當回報棋迷。」不少從事圍棋報導的記者都接受過他的指導。 (中新)

相關焦點

  • 申公無忌:憶陳祖德往事 曾對馬劉錢恨鐵不成鋼
    陳祖德,新中國圍棋事業的開拓者之一。他是「中國流」圍棋布局的創造者,也是第一個戰勝日本九段棋手的中國圍棋國手。我認識陳祖德,大約是在1984年的初秋。他當時名氣很大。中國國家圍棋隊領隊兼總教練。不過,這段時間,陳祖德基本不問政事,他更多的時間,是在養病。我知道,著名作家金庸先生曾將陳祖德接到香港,並給予悉心的關照。因此,我們之間,最多也就是「點頭之交」。
  • 陳祖德簡介:創中國流布局 擊敗日本九段第一人
    陳祖德,1944年出生,圍棋大師,上海人。陳濟成之孫、陳祖芬之弟。少時從圍棋前輩顧水如、劉棣懷學弈,後參加上海體委及國家體委圍棋集訓班,成績優異。棋風善於搏鬥,靈活多變。  1959年獲上海市圍棋賽冠軍。1964年、1966年、1974年三次獲全國圍棋錦標賽冠軍。1964年獲五段稱號。
  • 雙槍董文淵圍棋實力如何?與過惕生、陳祖德的珍貴棋譜可見一斑!
    這個人就是當年馳騁棋壇的雙槍將——董文淵。董以象棋起始,兼攻圍棋,1942年日本棋院授於其圍棋初段證書,確是棋界奇才。陳祖德在《超越自我》一書曾生動地描述過他,說:"此人頭腦聰明,感覺敏銳,著法犀利。"他的象棋在名手如林的上海罕有敵手,1951年與楊官璘對弈六局,二勝一負三和。1955年,董文淵因「玩弄女性罪」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無緣參加象棋全國錦標賽。出獄後,在北京與當年的市冠軍劉文哲石破天驚之局是其畢生的佳作。
  • 陳祖德曾打破日本九段不敗神話 創中國流的布局
    陳祖德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圍棋國手,也是中國第一位戰勝日本圍棋職業九段的棋手,曾任中國棋院院長、中國圍棋協會主席。  2011年1月底,陳祖德被確診患了胰腺癌,同年2月接受了手術治療,手術獲得成功。今年3月14日,陳祖德胰腺癌復發,此後7個多月,陳祖德一直在與病魔抗爭,病中還堅持繼續著書。
  • 方寸天地,黑白即是世界,淺談陳祖德與中國流布局
    中國圍棋歷史源遠流長,從古到今,圍棋發展出的流派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中國流」和它的典型代表陳祖德。陳祖德簡介陳祖德,上海人,中國圍棋職業九段棋手。但其實是日本的安永一最先下出來的,他沒陳祖德有名所以此事不為人知。」即便「中國流」的創始人不是陳祖德,他的成就也當屬於開創性的。1965年中國圍棋代表團訪日期間,陳祖德在實戰中一鳴驚人地推出了他集大成的「中國流布局」,其優點為速度快,勝率高,取得巨大反響。
  • 陳祖德曾水米不進堅持寫書 愛讀硬漢書與拿破崙
    昨日,為表達對中國圍棋泰鬥陳祖德九段不幸病逝的哀悼和懷念,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在中國棋院舉行了集體弔唁活動。32年前,身患胃癌的陳祖德開始在病榻之上創作《超越自我》,如今又搶在死神來襲之前完成《中國圍棋古譜精解大系》的基本內容。他是棋界的一代宗師,又是書界的翩翩君子,全長68年的生命歷程中充滿驚嘆。
  • 圍棋大師陳祖德傳奇人生:打破日本不敗神話 遺世"中國流"
    11月1日,圍棋大師陳祖德病故。當一個記憶中曾經熟稔的符號消失,引發的必然是懷舊的思潮。在微博之上,大師的往事被不斷轉發追憶,換來一片唏噓之聲。  回顧陳祖德的一生,無論是棋枰上的風雲變幻,還是棋枰外的人生起伏,都無愧於「傳奇」二字。
  • 中日圍棋擂臺賽30年︱1980年代圍棋為什麼那樣紅
    棋壇上活躍著的,依然是坂田榮男、藤澤秀行、加藤正夫、武宮正樹、小林光一、大竹英雄這些「老面孔」,新秀後繼乏力。至於中國,到了1999年,時任中國棋院院長的陳祖德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說,「中國有3000萬圍棋人口是大概是沒有問題的」。一年之後,《圍棋天地》雜誌給出的統計數字是:中國的圍棋人口有2000萬。即便取較低的那個數字,中國也遠遠超過日本。
  • 圍棋文化之扇子:多把圍棋名扇欣賞
    但是,也有例外,就是說書說相聲的演員和圍棋選手。說唱演員把扇子做道具。圍棋選手比賽時愛拿著一柄摺扇,或打開搧兩下,或合上敲一下腦袋。據說,這樣有助於思考,能發現妙手。這些扇子上只有幾個字,有棋手自己寫的,有請別的國手寫的,內容大多是棋手的格言警句,如「流水不爭先」(吳清源)、「超越自我」(陳祖德)、「沖天」(聶衛平),等等。
  • 「阿法狗超級無聊,卻是圍棋福音」
    他曾打敗巔峰時期的聶棋聖,四川圍棋元老王劍坤—— 「阿法狗超級無聊,卻是圍棋福音」   在上周成都園丁控股隊本賽季圍甲聯賽主場賽事之前,一位特殊的嘉賓被請到成都棋校上課——他是王劍坤七段,成都棋校的第一批學員。
  • 特評:杉內雅男令人敬佩 中國圍棋崛起與他有關
    老棋迷們對這個名字可能不陌生,他是歷史上第一位被中國棋手戰勝的職業九段高手,那件事發生在1963年的9月,北海公園悅心殿,當時19歲的陳祖德一鳴驚人。54年過去,中日韓圍棋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兩位當事人亦都先後辭世。從另一個角度說,如今中國圍棋的鼎盛局面,源頭上的突破可能就是從那盤棋開始的。早在1971年的「桌球外交」前11年,中日之間就開啟了同樣令世人矚目的「圍棋外交」。
  • 社會各界沉痛悼念演講泰鬥李燕傑大師
    豪者,泰鬥引路;嗟乎,儕輩爭先!劉琨聞雞起舞,祖逖擊楫中流;鴻昌賦詩就義,紅軍井岡雲煙。承前啟後,為黨為國為民;繼往開來,圓夢圓志圓滿。詩曰:神州大地譽驚天,演講宏篇浩氣軒。正道宣揚名燦爛,宏圖漫展語甘甜。人文鼎盛西方羨,經濟騰飛漢語淵。老驥期頤功業建,文明盛世贊英賢⑧!
  • 現代圍棋史上的十大女神
    十、吳政娥 吳政娥,韓國圍棋職業棋手,常年排名在韓國棋壇女子棋手的TOP5之列。長相恬靜的吳侑珍,是迅速成長起來的韓國棋壇新力量。
  • "黑貼8目"並非空穴來風 圍棋規則年內可能變臉
    晨報訊(記者閆文亮)近兩天來,一篇有關圍棋規則改革的文章在網際網路上不脛而走,稱中國圍棋協會將在下半程聯賽中試行黑棋貼8目的新規則。中國棋院院長陳祖德昨天表示,有關新規則的討論確實已在進行之中,但尚未形成定論。  如今棋界共有四種貼子規則,中國規則貼二又四分之三子(相當於5目半)、日本規則貼5目半、韓國規則貼6目半、應氏規則貼8點(相當於7目半)。
  • AlphaGo推出圍棋教學工具 棋館要被踢館了?
    在血洗了整個棋壇之後,AlphaGo並沒有「深藏功與名」,而是推出了一套AlphaGo教學工具,作用就是教人下圍棋。Deepmind公司在昨天夜間上線了AlphaGo教學工具,分享AlphaGo的數據,旨在幫助公眾用新的、啟發性的方式下圍棋。
  • 【春風詩社微刊】第109期||悼念李昌邦先生
    憶秦娥一悼念昌邦       文/黎小泉          星隕墜,象山灕水含悲淚。含悲淚,哀樂低回,親朋心碎。          傳承國粹呈聰慧,培桃育李令人佩。令人佩,縱橫黑白,無怨無悔。沉痛悼念李昌邦(悠然)先生文/魯久光(美國)未曾謀面敬悠然,微信傳來我怎眠?君傑詩壇才出眾,藝高棋界智通仙。今雖駕鶴歸西去,留有笑容安桂賢。叩拜先生沉痛念,瑤池清靜可吟篇。
  • 弈雲圍棋:不要讓這些問題,扼殺孩子的圍棋之路
    比如同樣一周學習兩次的孩子,每天都在家練習一小時的和在家從不練習的相比,在圍棋上所花的時間就差了好幾倍。答:這句話被孩子聽見,他/她會記住,在以後學習圍棋的過程中只要碰到困難就能放棄。孩子會覺得,反正媽媽只是讓我試試。2、孩子不學圍棋了,他/她不喜歡。答:圍棋的教育和薰陶,是一種文化的積累和沉澱。您會因為孩子不喜歡看書,就不讓他/她學習麼?3、孩子太忙,沒時間練棋。答:家長為孩子找藉口,這樣會培養孩子創造更多的藉口。
  • 劉婭莉圍棋: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圍棋教育?
    中國圍棋文化快速傳播到世界各地,已成為世界文化溝通的橋梁。隨著圍棋文化的發展,很多的名牌大學開始招收圍棋特長生,越來越多的家長讓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圍棋,近年來有許多省份的中、高考學霸均是圍棋高段水平。圍棋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有人說圍棋是一項體育運動項目,也有人說圍棋是智力競技運動,這些說法都對但不夠全面。
  • 錫山再迎全國性賽事 第四屆「過百齡杯」全國業餘圍棋公開賽啟動
    今年,這項比賽由國家體育總局批准升級為全國性賽事,並且經中國圍棋協會及江蘇省棋類運動協會授權該項賽事兩個業餘6段名額,大大增加比賽的競技水平及觀賞性,持續擴大比賽的知名度及影響力。在棋壇馳騁一生,繼往開來,對明末及清乾隆時期圍棋的飛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的過百齡是明末圍棋國手,他出生於現無錫市錫山區錫北鎮八士。
  • 當圍棋開啟直播
    圍棋得以悠久傳承,與伴生的文化傳統密不可分,師徒相授的教學模式如脈絡般貫通古今,這恰恰也是圍棋在中日韓以外地區傳播發展的桎梏。1909年,日本四段高部道平來華,橫掃中國棋壇。1961年,女棋手伊藤友惠五段敗盡國內頂尖棋手,棋界顏面無存。歷經至暗時刻,中國圍棋在最苦痛處開始復興。1963年與1965年,陳祖德在中日圍棋對抗賽中分別受先勝杉內雅男九段、分先勝巖田達明九段,在主流媒體的宣傳下,陳祖德以棋手身份成為時代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