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碩士生墜樓身亡!曾被導師要求叫爸,導師:我們間獨特的語言系統
圖片說明:陶崇園被授予球隊貢獻獎時貼出的照片
如果不出意外,很快,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陶崇園將會畢業,穿上西裝,走上中國銀聯的工作崗位。
但這一切在3月26日戛然而止。
3月26日早上六點多,陶崇園跟母親在學校裡進行了一次談話,主題就是他的導師王攀。約一小時以後,陶崇園獨自走回宿舍,母親跟在身後。走到半路,他突然撒腿就往宿舍跑。等到母親跑到宿舍樓大門時,陶崇園已經從樓上墜落。
3月31日,武漢理工大學宣傳部回復封面新聞:事件發生後,學校高度重視,立即成立專班調查和處置相關事宜。
圖片說明:陶崇園記錄的捐款帳目
「我實在不知道如何擺脫他?」
3月26日凌晨2點,陶母接到了兒子陶崇園的電話。
在電話中,這個臨近畢業的研究生告訴媽媽,自己「不舒服」,陶母聽到後很擔心,打算明天和兒子見一面。但是陶崇園卻說:「媽媽,你別過來了。」
陶母在華中師範大學工作,離兒子的學校——武漢理工大學很近,第二天一大早,她就趕到了陶崇園的學校,並讓陶崇園在華中大讀博的姐姐陶慧(化名)也趕過來。
根據監控錄像,早上6時18分,陶崇園拿著手機走出宿舍樓,和媽媽碰了面。母子倆一同到食堂吃了早餐。在食堂裡,他再一次和媽媽講起導師王攀對自己的「壓迫、控制」,「我實在不知道如何擺脫他。」
陶母只能開導兒子,提出要帶他去醫院看看。陶崇園回絕了,隨後說要回宿舍拿本書。
陶母沒多想,陪他一起往宿舍走去。走到半路,陶崇園忽然跑了起來,她沒反應過來,回過神趕緊追上去,剛追到陶崇園宿舍樓門口,眼睜睜看著兒子從樓上墜落在她面前。
陶母呆住了,片刻之後奔向了兒子身邊哭喊,之後女兒陶慧到達學校,在其他同學的聯繫下,救護車將陶崇園和母女倆帶到了陸軍總醫院。
在急救過程中,武漢理工大學的負責人來到醫院。經過一系列搶救,陶崇園最終還是搶救無效死亡。
當晚,陶崇園的高中同學聽到了消息,開始陸陸續續從全國各地趕回來。「幾乎整個班都回來了。」和陶崇園交情甚篤的曾慶(化名)說道。
27日早上陶崇園的宿舍樓一開門,陶慧便拜託了弟弟的一位高中同學進入宿舍收拾弟弟的重要物品。最後他們拿到了陶崇園的筆記本電腦、曾服用的藥物,但並沒有找到手機、身份證和U盤。
陶慧向校保衛處求助手機丟失的事情,根據校方定位,陶崇園的手機最後出現在學校東院,隨後手機便關機無從尋找。
在陶崇園跳樓後出警的馬房山派出所警察,取證帶走了陶崇園留在天台上的一件外套、鑰匙和一隻鞋子,認定陶崇園為自殺身亡。
在此之前,沒人認為陶崇園可能自殺。「陶崇園很陽光,和大家關係都很好,我們有不高興的事情和他說,都是他開解我們的。」曾慶說。
和陶崇園經常見面的大學同學肖驍(化名)也並沒有感覺到陶崇園有任何精神方面的疾病。「23號的時候他還答應我下個周末31號和我去吃小龍蝦。25號早上我們還看到他在朋友圈開導一位同學。」肖驍回憶。
被人稱為「陶總管」
曾有人質疑,陶崇園是因為早上與母親爭吵,才導致跳樓的,陶慧否認:「我們家的關係非常好,弟弟有事情也會和我們說,他和王攀的矛盾我們也早就知道了,他怎麼可能和媽媽吵架跳樓呢!」
她口中的王攀,就是陶崇園的研究生導師王攀。「一天二十四小時,崇園有時候十幾個小時和他在一起!」曾慶說。
在陶崇園的筆記本電腦裡,陶慧和他的高中同學們發現了文件夾裡整理好的聊天截圖和資料。聊天截圖顯示,王攀經常會要求陶崇園幫他帶飯,有時會安排其打掃房間,甚至讓陶崇園到自己家中幫忙尋找眼鏡。
圖片說明:聊天截圖
面對王攀的「召喚」,陶崇園會馬上回復「到!」、「是!」,並馬上執行。「我們發現2月22日的時候,王攀讓崇園幫他打飯。因為下雨,加上崇園沒吃飯心情不是很好,態度有些冷淡,被王攀批評了一頓。」肖驍說。
在朋友們的印象裡,陶崇園經常會被王攀叫走。「王攀會讓崇園晚上八九點到他家。」肖驍說。他回憶,曾有一次陶崇園和同學們去學校附近的KTV聚會,大家一起吃完晚飯後,陶崇園卻提出要回去給王攀幫忙,隨後離開。
「大家還叫崇園『陶總管』,因為崇園幫王攀管很多事情,」肖驍回憶,「要是他有自己的事情,都需要和王攀請假,包括周末和節假日。」
更令陶慧震驚的是,陶崇園與王攀的部分聊天中,稱呼王攀為「爸」,王攀則稱呼其為「兒子」。在聊天中,王攀給陶崇園看了他人與自己的聊天截圖,截圖中王攀說道:「坦坦蕩蕩地說出那六個字。」對方回覆:「爸我永遠愛你。」
看到截圖後,陶崇園也給王攀回覆:「爸我永遠愛你。」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兩人的簡訊聊天中,這一次陶崇園表示自己還是不習慣這樣說,「個人認為說出來感覺很假,我的方式還是看行動和表現。」
對此,王攀稱陶崇園「在做人靈活性方面很有問題,必將限制發展。」
圖片說明:看到截圖後,陶崇園給王攀回復「爸我永遠愛你」
「知遇之恩」與「捆綁」
早在陶崇園讀本科時,王攀就已經給他上過課了。陶崇園的專業是自動化,而王攀正是自動化學院的老師。因為學習優秀,陶崇園得到了王攀的賞識並進入了王攀的實驗室。「那個時候崇園對王攀還是充滿感激的,感激他的知遇之恩,兩人關係也很好,會一起吃飯。」陶慧說。
「他給我們上的《現代控制理論》是必修課,上課的前25分鐘王攀講他自己的『成就』,之後才上課,有一次還有學生和他當堂爭吵。」肖驍說。
本科畢業後,陶崇園保研華中科技大學,王攀對此表示不滿,強烈希望陶崇園能留在自己手下讀研。為此,在與陶崇園協商後,王攀發布公告。
在公告中,王攀許諾陶崇園在讀研期間,每年獲得5000元補助,並優先推薦進入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技中心BEACON讀博或訪問研究。
「當時我覺得既然王攀承諾研究生畢業後送他出國讀博,就建議崇園在武漢理工讀研,現在想起來也是很後悔。」肖驍說。得到承諾後,陶崇園放棄了華科大的保研資格,跟隨王攀讀研。
成為王攀研究生之後,陶崇園和王攀的關係開始變化,逐漸和家人朋友講述導師對自己的「指使」。「我們都是勸他忍忍,到畢業了就可以離開了。」陶慧說。
在研三時,臨近畢業的陶崇園並沒有等到王攀推薦他出國的消息,於是自己聯繫國外學校實驗室諮詢讀博事項。
「要是想要出國讀博,大概需要導師推薦、學院通過、外方學校接收這三步,而王攀在第一步就沒有做到。」肖驍說。由於外方學校讀博需要研究生導師的批准,外方教師和王攀取得了聯繫,而王攀沒有同意。
「崇園一直都很想繼續做科研,但是又很想脫離王攀的『控制』,只好選擇畢業之後找工作,離開王攀。」曾慶說。
陶崇園開始瞞著王攀找工作,獲得了中國銀聯的工作機會。卻被王攀發現,提出讓陶崇園主動退出所在足球隊,離開辦公室等舉措。
在陶崇園的電腦中,有一份個人說明,其中提到:其畢業後在武漢工作,並繼續為足球隊及導師王攀提供幫助和資金支持。而王攀則建議陶崇園,「發到研究所群上。」
圖片說明:得知陶崇園找工作後,王攀發出「通牒」
「能踢就踢,不能踢就滾」
聊天記錄裡提到的足球隊,是王攀在校內組建的C&D足球隊,全稱控制與決策研究所足球隊,與王攀的C&D研究所在2000年同時組建。隊員主要以王攀實驗室成員和其他一些與王攀相識的人員組成,隊員入會需要每年分別繳100(校內)和500(校外)註冊費。
陶崇園協助管理球隊的大小事務,因此,他還被其他隊員稱為「陶隊」。
在陶崇園的電腦中,保存著球隊的訓練計劃和財務報表,陶慧在整理時發現,弟弟還曾將各類獎金「捐」給球隊及研究所。
2016年,陶崇園獲得「何文蛟教授獎學金」。而在王攀給陶崇園的一條簡訊在中,王攀建議:「你將今年的何文蛟獎學金全捐(等發了後再捐)。」陶崇園則回覆:「是!同意您的分配。」在QQ聊天記錄中,陶崇園告訴王攀:「『何文蛟教授』獎學金已到帳,按照之前說的,我應該將這6000元捐給研究所,望您審批。」
這支並沒有資格參加學校比賽的球隊,在一些學生隊員眼中有著別樣的價值。「感覺這個球隊有點像王攀個人的玩具,就是讓他踢得開心的。每次分隊他都會把最強的隊員分到他那一組,然後大比分贏另外一組,並每次公布比分。」僅在C&D球隊待過一年就因無法忍受而退隊的學生王一(化名)說。
前自動化學院院隊隊員文強(化名)也說,「他應該是找人陪自己踢球,因為在那個隊裡他可以隨便罵人」,「大家都哄著他,給他傳球,也不去防守他。」有學生會為了進入王攀的實驗室而先加入足球隊。
在學校裡其他隊的隊員看來,王攀球技一般。「他踢了一腳大家看來很普通的球,就會問自己的隊員『這腳怎麼樣』,然後他們會鼓掌說『王老師踢得好』。我們就會偷笑。」文強舉例說。這樣的行為在C&D球隊隊員趙凱(化名)看來,是王攀非要得到別人的稱讚,所以他喜歡在球場上表現。
王一又說,「從他腳下斷球,他會追著你瘋狂犯規直到把你踢倒為止;和他同隊的時候他會叫你一直跑一直跑,接不到他踢出去的球就會謾罵。」
類似於「某某某你是豬嗎!」、「能踢就踢不能踢就滾。」這種近乎侮辱性的謾罵幾乎每一個C&D隊員都遭受過。個別隊員表示「在這兒踢球毫無快樂可言」,選擇離隊。然而,作為王攀門下的弟子,陶崇園必須每天與王攀接觸,無可選擇。
據知情學生透露,早在2015年,王攀就以畢業和前途為繩索,對學生的自主意願進行捆綁。一次武漢理工大學校級足球比賽之後,在王攀手下踢球的一名球員因優秀受到校隊教練邀請加入校隊。王攀以將其從實驗室開除和不允許碩士畢業為由,威脅該生不得加入。
從2012年到2018年,陶崇園在球隊度過了六年。2017年10月球隊表彰陶崇園獲「突出貢獻獎」的簡訊和照片仍掛在C&D足球隊網站的首頁上,其中一張,王攀和陶崇園同握著獎狀站在其他隊員當中。
「在出事之前,他是我尊敬的老師,對待實驗室同學和球隊同學都比較慷慨,對貧困學生也經常給補助。平時也經常和保安大爺,甚至是路人打招呼,感覺很熱情。但出事之後,沒有看到他的懺悔或反思,感覺還是在自戀,從那時開始,覺得讓人寒心。」趙凱這樣說。
圖片說明:王攀叫陶崇園「兒子」
導師:我們之間獨特的語言系統
3月31日,一篇寫於3月28日,署名為王攀的文章公布,該文稱,「作為陶崇園本科班主任、本科生導師、研究生導師,(自以為)和他感情極深者」,寫一小文記述兩人往事。該文談及曾在25日與陶崇園同場踢球,無異常。26日凌晨2時26分,陶崇園給王攀打來電話,自稱身體不適、行為不受控制。後仍發生不幸。
該文特別提到了兩人交往過程中的「語言系統」:「我們均認為,我國古代的入室弟子模式和英國劍橋本科生導師制非常可取,於是我們長時間採取了晚上面對面交流30+分鐘的交流制,學術、個人經歷、感悟無所不談、海闊天空。當他問及如何給家裡說這件事時,我們協商一致選用了『到王老師家做家務』的這一回答。」文中稱,兩人網上交流言論真真假假,有時看起來疾言厲色,實際上是心理學小測試。
圖片說明:聲明結尾,王攀則表示對陶崇園的離世「難以自恃、痛心不已」。
3月31日,武漢理工大學宣傳部回復封面新聞: 26日我校一在讀研究生校內墜樓身亡。公安機關調查結論為高墜死亡,排除他殺。事件發生後,學校高度重視,立即成立專班調查和處置相關事宜,已經將初步調查情況向家屬進行了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