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萌物匯 飛翔的南極精靈們

2020-12-17 網易財經

(原標題:南極萌物匯 飛翔的南極精靈們)

南極萌物匯 飛翔的南極精靈們

南極海鳥多達50餘種,但在茫茫海面上,由於許多海鳥數量少、體積小、飛行速度高,有幸得見其中幾類已十分難得。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些飛翔在冰雪大陸的南極精靈們,「南極萌物匯」將通過科考隊員鏡頭中記錄下的畫面,採訪相關研究專家,推出上、中、下三篇南極海鳥專題介紹。今天推出中篇。

【「大塊頭」的食腐者——巨海燕】

漸變的羽毛,粉色的鼻管,晶瑩的眼眸……

有沒有我的外表傾倒?

此時,我是一隻安靜的海鳥。

別逗了,以上,那都是假象。

當我展開兩翼翱翔海面,用犀利的眼神搜尋食物

你才會知道:原來海鳥可以這麼大

專家有話說:

巨海燕體重4-5公斤,它們顯著特徵是其巨大的管狀鼻管。

起飛時,它們必須在地上或水面上助跑10多米遠,就像飛機在跑道上滑行一樣。飛行時,兩翼端間的距離可達2.2

海燕體色和嘴喙的顏色可分為南北兩個種,南巨海又稱巨鸌Macronectes giganteus通常體色較淺為棕灰色,為淡綠色,北巨海燕又稱霍氏巨鸌Macronectes halli一般體色較深為深棕色且喙為淡紅色,但是還存在體色為白色系型的小部分個體,它們是南極鸌科中個體最大的,也是南大洋最頂級的食腐動物

呈環南極分布,最南可達冰區,最北可進入亞熱帶海域。每年十月它們以石子和雜草為材料在一些亞南極島嶼的山尖或平地上築巢產卵雙親輪流孵蛋,孵化期55到66天。它們通常以其他動物的腐屍為食,也會捕食海角鸌、南極鸌等其他體型較小的鳥類,也會從海面捕食烏賊、磷蝦和魚類。它們非常熱衷於跟隨船隻,伺機撿食垃圾,因此也常會誤食延釣魚鉤至死。

【逍遙的行者——漂泊信天翁】

我的名字裡有詩和遠方,

所以我選擇「流浪」。

整個南大洋上都有我的身影,

我是匆匆的旅人,是一路向南的行者。

專家有話說:

漂泊信天翁(學名:Diomedea exulans,英文名:Wandering Albatross)是體型最大的一種信天翁,體重約為6.46.4-11.3公斤

漂泊信天翁是現存鳥類中翼展最大的,它的平均翼展可達3.1米,目前被證實的最大的漂泊信天翁的翼展達到了3.7米。巨大的翼展賦予了漂泊信天翁它們良好的滑翔能力,它們可以在空中停留幾個小時而不用揮動翅膀

一般來說,羽毛的顏色和他們的年齡有關,成年漂泊信天翁的身體都是白色的,翅膀一般是黑色和白色。雌性的翅膀會比雄性的更白一些,尖端和翅膀後緣是黑色的。他們的頭部側邊也會有一個不明顯的桃子狀的斑點。

漂泊信天翁善潛水,是最會潛水的信天翁,可以下潛12米深。它的胃也很奇特,會因為天氣的變化而改變食物的種類。

狂風猛浪的西風帶,是許多船隻和鳥類的禁區,但也是信天翁飛行的理想之地。它常利用西風從西向東作長距離的飛行。

雖然一生漂泊,但我也有對愛情的渴望……

專家有話說:

漂泊信天翁4歲以後就能準確地飛向自己的出生地,開始尋找配偶,一般要「考察」一兩年,才能認定這門「婚事」。它們的巢呈火山狀,用植物建造,在底部寬約一米,頂部寬約半米。一次繁殖只生一個蛋。孵化要78天,看護20天,還要定期餵食,雌雄雙方會共同承擔養育後代的責任。

【高冷——灰頭信天翁】

不不,那不是陰影,那就是我的頭部。

雖然我叫「灰頭」,但我並不「土臉」,

確切的說:我是一隻帥氣又高冷的鳥~~~

專家有話說:

灰頭信天翁Gray-headed Albatross廣泛分布灰頭信天翁分布在亞南極島嶼及南部海洋。體重2.6-4.4公斤,身高可達約63公分、翼展2.2公尺,其上下喙有橘黃顏色並有灰色的頭部。它們常築巢在巖崖,其孵化期約為70天,且雙親一齊輪流孵蛋及撫育幼雛,幼雛需時約4個月便成熟獨立。比其他種信天翁更喜歡在較冷的海域捕食且不大喜歡跟蹤船隻。

【高貴的「藍眼睛」——藍眼南極鸕鷀】

快看我優雅的姿態,高貴的藍眼橘肉冠。

每次低頭看水裡的倒影,都要被自己帥哭了。

呃……Pose都擺好半天了,那個拿相機的,還不快給我拍張寫真

專家有話說:

南極鸕鷀(學名:Phalacrocorax bransfieldensis,英文名:AntarcticShag)是一種水鳥,體長75-77釐米,翼展1.24米。它有一雙明亮的藍眼睛和醒目的柑橘色鼻肉冠黑色的羽毛自頭頂沿背部覆蓋全身至尾部。白色羽毛則沿脖子、胸部至腹。

分布於南極半島及其周邊島嶼。目前全球數量約有12,000對。通常在企鵝巢區邊緣營巢棲止時在石頭或崖壁上久立不動。飛行力很強。除遷徙時期外,一般不離開水域。

主要食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為食。它們在捕獵的時候,腦袋扎在水裡追蹤獵物,其翅膀已經進化到可以幫助划水在能見度低的水裡,往往採用偷偷靠近獵物的方式到達獵物身邊時,突然伸長脖子用嘴發出致命一擊。這樣,無論多麼靈活的獵物也絕難逃脫。在昏暗的水下,鸕鷀一般看不清獵物。因此,它們藉助敏銳的聽覺捕捉獵物。

專家介紹: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妙星

記者榮啟涵 「雪龍」號於南極

【說明】以上圖片多為第33次南極科考隊隊員妙星、第32次南極科考隊隊員穆連慶拍攝。如無授權,請勿擅用。

(原標題:南極萌物匯 飛翔的南極精靈們)

本文來源:新華社新媒體專線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南極萌物匯|過年七天樂,南極動物也歡樂
    (原標題:南極萌物匯|過年七天樂,南極動物也歡樂) 南極萌物匯|過年七天樂
  • 南極創20.75℃紀錄引熱議?在南極聽科學家們怎麼說
    人類的生活是否會受到影響……作為36次南極科考的隨隊報導記者,此時正在南極「雪龍」號上,我想就這幾個問題「就地取材」和我們船上負責南極科考的科學家們和「雪龍」號上的「老南極」們聊聊。中國南極科考站:也觀測到高溫,但並未破紀錄南極一個觀測點的溫度被刷新到20.75℃。
  • 美術教案|南極企鵝
    南極 你知道南極最冷的時候是多少度嗎? 零下94度!是不是超級冷? 為什麼南極那麼那麼的冷呢?
  • 為什麼南極有企鵝,北極卻沒有?這其中原因讓人警醒
    北極為什麼沒有企鵝,南極還存在?背後的原因讓人類自覺慚愧!地球分為七大洲四大洋,而在這七大洲之中,卻有著兩片大陸,很少被人類所踏足,這就是北極與南極。我們都知道南極有企鵝,而北極卻有著北極熊與海豹等生物。
  • 南極的驚喜與驚嚇
    在南極勒梅爾海峽,遊客遇到了十多頭可愛的威德爾海豹。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韓 敘攝按照我們慣常的認知,南極風大、浪大,冷得要命,大多數時候,危險是談不上的。畢竟,那裡最常見的生物是企鵝、海豹、海狗、信天翁和鯨,性格大都是溫順的。
  • 想讓小企鵝有個家,因為南極又在化啦——一位南極旅行攝影師的話
    文/敏近日,有前往南極的旅遊攝影家上傳了一組南極小企鵝的照片,只見企鵝們或蹲在海邊向遠處瞭望,或集群而食,有很多見了人也不怕,依然在那裡「我行我素」。攝影師在貢獻這些照片的同時,也提供了相關的旅遊新信息。
  • 尼摩艇長證實他們到達了南極,讀《海底兩萬裡》
    鸚鵡螺號到達了南極,駛進了一個小島,因為害怕擱淺,停泊在距離上面堆滿巖石的三鏈遠一個沙灘前,艇長帶著兩個艇員、教授帶著孔塞伊他們乘著小艇上了島,尼摩艇長非常激動,他們只需等到太陽出來,就能用他的儀器測出這裡是不是南極,可是這個季節太陽沒那麼容易出來,阿羅納克斯教授就在島上觀察起來,
  • 在南極破冰
    確定方向以後,船長用無線電給船員們發出指令,調準我們乘坐的破冰船的方向,然後緩慢地撞上去。一陣悶響伴隨著船體的晃動從窗戶外面傳來,船也因為這撞擊停頓了幾秒。大約三次撞擊,最近的一塊冰終於被成功破開。誰也不知道這樣的過程還要重複多少次。
  • 原來南極冰川是被可愛的小企鵝萌化的
    小企鵝們聽說南北極冰川融化,非常擔心。都嚶嚶嚶嚶地哭了起來,簡直太萌了。眾說紛紜,不管南極冰川融化的原因是什麼,如果不及時控制,後果都非常不堪設想。阿德和東尼是南極最可愛的兩隻小企鵝,他倆平時都是萌萌的,但是他們竟然把全球變暖的原因說成是他們把冰川萌化的。引得其他小夥伴們哭笑不得。小夥伴們都不相信,認為阿德和東尼是開玩笑的,就沒有當回事,沒想到這兩個小可愛,竟然這麼認死理,還要想辦法證明給他們看。簡直是太可愛了吧。
  • 南極旅遊有了環保「緊箍咒」
    近年來我國南極旅遊人數激增,並呈快速上升趨勢。今年春節前後,飛豬南極專線包船共4個船期,將共計2000名遊客送到南極半島。  國家海洋局2月9日發布《南極活動環境保護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這是國家海洋局針對南極人類活動環境保護的首個管理制度文件。
  • 重磅 | 師大校旗首飄南極!
    我校物電學院舒新文教授通過省屬公辦普通本科高校人才項目的支持加入南極天文觀測項目,與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等單位合作,聯合開展小口徑光學天文望遠鏡的課題研究。該小口徑光學天文實驗望遠鏡委託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設計,由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負責運行,我們在物電學院及學校資產與管理處的大力支持下,在有關科研經費的資助下,提供主鏡、減光膜及CCD/CMOS相機等關鍵部件,配合望遠鏡觀測終端系統,為太陽視寧度測量系統
  • 南極冰下都有啥?那裡的百合都會跳舞!
    但長期以來人類對極地海洋知之甚少,在人們的想像中,只有溫暖的海洋才能孕育出萬紫千紅的生命世界,而在兩極冰雪之下的大海深處,怕是不會有多少生命之物了。但近幾十年來,隨著極地海域考察範圍的逐漸擴大,尤其在南極海洋深處的研究增多,許多新物種不斷被發現,過往的傳統觀念正在被科學新知所修正。有關南極海洋保護的理念,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更多的發展和完善。
  • 波司登羽絨服溫暖相伴中國南極科考隊遠徵南極
    則是對再度踏徵程的中國南極科考隊的最好形容。2020年11月10日中國南極科考隊將踏上第37次科考徵程,而波司登也將再次與之隨行,助力裝備升級,一同探索「純淨之地」。迎接他們的將不止是海雨天風,還有漫天冰雪、能見度低、極度嚴寒等極地極端氣候帶來的嚴酷挑戰。要知道南極年平均氣溫為-25攝氏度,極端最低氣溫-94.2攝氏度,暴風呼嘯、嚴寒刺骨,給科考工作帶來極大的難度。
  • 達人指路 南極尋夢指南
    如今的南極,並非那麼遙不可及,近年關於南極旅遊的宣傳與報導大幅增多,南極已然走下「神壇」,而作為一個旅遊目的地,南極風光絕美,絕對不虛此行,但也同時所做的準備也需要更多,當然,花費也更多。
  • 南極北極在哪裡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有許多個極,但是如果按照地理地貌來說,人們習慣說地球有三個極,那就是地球的南極、北極和峰極。所謂峰極,就是指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那麼,地球的南極北極又在哪裡呢?  也許很多人會很輕鬆地說,南極北極不就是地球的南北兩端麼?這種說法當然沒有錯,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這樣的說法卻又不是十分準確的。
  • 周末專題 | 海洋 Vol.5 探秘南極萌帝—企鵝
    南極企鵝的種類並不多,但數量相當可觀。據鳥類學家長期觀察和估算,南極地區現有企鵝近1.2億隻,佔世界企鵝總數的87%,佔南極海鳥總數的90%。數量最多的是阿德雷企鵝,約有5000萬隻,其次是帽帶企鵝,約300萬隻,數量最少的是帝企鵝,只有約57萬隻。
  • 《南極料理人》:南極吃什麼
    原標題:《南極料理人》:南極吃什麼  看到一半的時候突然發覺,這部電影真的好慢……不過隨即又想:呆在南極這樣一個無垠但又封閉的地方一年半,大概還真的是度日如年吧,即使不發瘋也會悶出鳥來,難怪電影開場就是冰雪研究助手逃離基地又被捉了回去的一場戲。
  • 中國南極考察隊直升機協助轉運澳大利亞南極考察隊員
    據微信公眾號「雪龍探極」12月24日消息,來自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消息,澳大利亞南極戴維斯站一名隊員因健康原因,急需撤離回到國內治療,中國南極考察隊「雪鷹301」直升機完成國際協作救援第一站。2020年12月17日,澳大利亞戴維斯站一名隊員由於健康原因需要緊急撤離,澳大利亞南極局向正在南極執行任務的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請求幫助。考察隊緊急制定了包括指揮、通信、導航、飛行、保障、防疫、應急等內容的專門援助方案,利用「雪龍2」號船載直升機「雪鷹301」成功協助澳大利亞戴維斯站完成該名隊員撤離。
  • 南極歷險記
    去年10月的南極之旅精彩紛呈,讓我刻骨銘心的卻是那次登陸夏古港的經歷。停靠南極的法國「日麗號」郵船2019年10月,應「南極低碳行論壇」的邀請,我和夫人開始了南極之旅。從浦東機場出發,經德國法蘭克福、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抵地球最南端的城市烏斯懷亞,然後在烏斯懷亞上了法國「日麗號」郵船向南極大陸前行。一路顛簸,雖疲憊卻興趣盎然:憧憬南極的廣袤神秘、純淨聖潔,既嚮往又期待。
  • 臺灣研究員踏上南極長城站 兩岸南極探勘「破冰」
    ,成為參與兩岸南極合作研究的第一位臺灣人。  據「中央社」報導,已經抵達南極的郭富雯將採集企鵝糞便、蛋殼等極地標本,化驗及觀察蛋殼或糞便內是否累積特定化學物質,藉此研究南極汙染狀況,進而了解南極生物受影響程度,同時還將觀察極地氣候變化。  另外,臺灣科學家還要執行「極地海洋生物所含生理活性物質」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