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便解決數學界頂級難題,獲得三大院士聯名向中央舉薦重點培養,然而這個中南大學最年輕的正教授曾經也是家長和老師口中的「智商欠缺少年」,讓我們來探索一下中國頂級數學家的成名之路。
出身普通,也曾因偏科被放棄
劉嘉憶本名劉路,,1989年出生在大連的一個普通家庭裡,劉路的父親在國企的後勤部門工作,母親是一家企業的工程師。和所有孩子一樣,劉路並沒有在小的時候展現出多少天賦,也不是「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很普通。但是上小學之後劉路就對數學十分感興趣,而這一點在初中卻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上了初中的劉路不知道為何對數學著了魔,當一些同學還在為數學教科書上的習題抓耳撓腮的時候,劉路已經開始自學數論了。劉路在數學這條路上「越陷越深」,晚上很多時候都學到半夜12點,而這一切給他帶來的是非常嚴重的偏科。
學習成績亮了紅燈,劉路的母親非常著急,而劉路的老師卻也沒有什麼辦法:「孩子十分努力,可能就是智商不夠吧。」劉路的父母雖然極其不想承認這一點,但是看著孩子每天學習到深夜也沒有什麼可埋怨,或許這就是命吧。那段日子是劉路最難過的時光,沒有一個人知道這個孩子每天都在忙著什麼,其他科的老師也漸漸放棄了劉路,而劉路走的必然是一條孤獨的路。
初中後期發力,用實力改變運氣
當然,劉路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他自己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也明白不順利的通過高考考上一所心儀的大學,他的數學之路恐怕也走不遠。於是劉路瘋狂的撿起了其他學科,一舉考上了本地的重點高中。
當然高中的路也並非坦途,劉路也是戰戰兢兢,但是始終沒有放棄的是對數論的研究。一切的時間裡劉路都在思考,似乎自己的實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劉路心裡明白這還遠遠不夠。劉路的高中生活單調卻不乏味,有數學的陪伴似乎時光走的快了一些。
轉眼間到了高三,劉路的成績還算穩定,在這所高手如雲的高中裡只能算成績平平。劉路並沒有灰心喪氣,因為他知道自己真正的路在哪。高考結束,劉路以高出重本線56分的成績考上了中南大學,這所大學的數學非常強,這似乎也是劉路自己選擇的路。劉路的同學很多都考的很好,清華北大甚至斯坦福,但是劉路似乎並不羨慕,因為他的目標更明確,就是數學!
初生牛犢不怕虎,一戰成名舉世驚
劉路大學選擇的專業毫無疑問是數學,這也是他的夢想。而在數學專業裡他的成績也並不突出,甚至有些平淡,但是沒有人知道的是他的數學能力肆意生長,悄無聲息的達到了能夠開花結果的水平。
劉路瞄準了西塔潘猜想,這個困擾了所有數學家數十年的難題,很多頂級數學家耗費數十年精力都沒有證明出來。我們來看看什麼是西塔潘猜想:
上世紀90年代,英國數理邏輯學家西塔潘提出的一個反推數學領域 關於拉姆齊二染色定理證明強度的猜想。在組合數學上,拉姆齊(Ramsey)定理是要解決以下的問題:找這樣一個最小的數 n,使得 n 個人中必定有 k 個人相識或 l 個人互不相識,這個數 n 記為 R (k,l)。拉姆齊二染色定理的通俗版本被稱為「友誼定理」,即在一個不少於6 人的人群中,或者有 3 人他們互相都認識,或者有 3 人他們互相都不認識。」
劉路雖然天賦異稟,有了很多年的研究,但是對於這個世界難題也是不敢小覷。接到這個難題之後,劉路仿佛著了魔一樣,立刻投入了瘋狂的運算之中,然而畢竟是數學難題,證明哪有那麼容易。劉路當然不會輕易放棄,在他的世界裡數學不僅僅是興趣,他把這個難題當成了一個有趣的遊戲,在遊戲的世界裡劉路越來越痴迷。
兩個月後的某一天劉路突然迎來了靈感的爆發,想到了利用之前曾用到的一個方法,只要稍作修改便可證明這一結論。劉路抓住了這個靈感,瘋了一樣開始了證明論文的撰寫,並且他連夜將證明寫出,投給了數理邏輯國際權威雜誌《符號邏輯雜誌》。
美國芝加哥大學數學系教授鄧尼斯·漢斯傑弗德審核了劉路的論文,並拍案大驚:一個困擾頂尖數學家數十年的難題,竟然被一個普通的20歲中國大學生解出了,簡直是不可思議!他給劉路寫了回信:「我是多年研究西塔潘猜想的不成功者之一,看到了你的論文非常吃驚,你給出如此漂亮的證明簡直讓我十分興奮,請接受我對你令人讚嘆的驚奇的成果的祝賀!」
平地一聲雷,數學天才怕過誰
當這個爆炸性的消息在數學界傳開時國內的輿論才被引爆,中南大學的博士生導師侯振挺教授了解劉路的情況後,立即將他收為自己的徒弟,並千方百計為他創造條件,鼓勵他參加有代表性的學術會議。中國科學院三位院士——李邦河、丁夏畦、林群聽聞此消息後,立即聯名上書中央以及教育部,希望國家重視這位年輕的數學天才,應當破格錄用。
2011年9月16日,作為亞洲高校唯一一位代表,他應邀出席美國芝加哥大學數理邏輯學術會議,並作了40分鐘報告,獲得了滿堂喝彩,很多人驚嘆這個東方小夥子的數學能力,他此刻代表了中國!2012年,中南大學重點表彰了劉路,並將100萬獎金交到他手上,50萬用來改善生活,50萬用來科研。23歲的劉路被中南大學破格錄用為正教授,他終於能夠一心一意的研究數學了。
別怕孩子偏科,說不定他有超能力。很多家長都對孩子偏科非常頭疼,和劉路的父母一樣,曾經也質疑過自己的孩子,但是往往偏科的孩子對這門學科是真的有興趣,真的能夠走出不一樣的路。應試教育是公平的,也許興趣教育也應該被廣泛重視,不拘一格降人才或許也是教育的一條陽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