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恥最後。」即使慢,馳而不息,縱令落後,縱令失敗,但一定可以達到他所嚮往的目標。——魯迅
魯迅先生的這幾句話就是在告訴我們堅持,而我們大多數人之所以沒能成功,缺少的就是這種精神。
在中國,義務教育幾乎涵蓋了神州大陸的每一寸土地,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的力量,使得國家湧現出了一大批的人才,這也充分說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當然,教育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學霸和學渣就是優勝劣汰的產物。人們對學霸的印象通常都是學習好,文質彬彬的;而對於學渣的印象普遍是不好好學習,整天遊手好閒,插科打諢的那種。
可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就是大家眼中的學渣,但是卻憑藉自己的努力,一舉摘掉學渣的標籤,在20歲的時候攻克世界性難題,獲得3位院士聯名推薦,成為最年輕的大學教授。
說起學渣這個稱號,不能說完全正確,因為他畢竟還是有長處的,但是學渣這個稱號他還是擔得起的。他就是劉路。
從上初中開始,劉路的成績就不是很理想,很多科目直接不及格,甚至是自己最喜歡的科目也是不及格,這樣的成績看起來跟學霸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就是這樣一個大家眼中公認的學渣,之後卻成為了大家的榜樣。
成為學渣是興趣使然
劉路最大的興趣就是數學,而他對數學的興趣也不局限在解題這一種思路上。
早旁人眼中,數學是一門非常枯燥且複雜的學科,令人眼花繚亂的公式,看得頭昏腦脹的圖形數列,甚至是連題目都看不懂的各色題。
但是這一切在劉路的眼中卻有著令人無法抵抗的魅力,讓劉路甘願沉醉其中。
劉路的母親是一家企業的工程師,所以他早早就接觸到了數學,可能是因為從小耳濡目染的關係,劉路對數學情有獨鍾。
後來,劉路一頭扎進了數學的海洋,數學的奇妙轉換讓劉路欲罷不能,上了初中之後劉路就開始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研究數學,在上學途中,吃飯的時候,課件幾分鐘,他都在研究數學。
大腦和身體無時無刻不在演算這數學,光是演算用的草稿紙就將他圍成了一個圈。
因為太過於痴迷數學,導致劉路對其他的學科完全沒有上過心,所以劉路的多數科目都是不及格的,並且劉璐研究的數學並不是我們中學課本上的那種已經被大眾所熟知的知識,而是那種很偏的。
以至於連自己最喜歡的數學都是不及格的,所以劉路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大家眼中的學渣。
就劉路的問題,老師也多次找到家長談話,希望能夠引起家裡人的重視,劉路的母親也想過勸勸兒子,但是看見凌晨兒子屋裡的燈還在亮著,房間到處都是廢棄的草稿紙,母親就沒辦法狠下心來勸說他。
後來,劉路的母親將這種情況告訴了老師。老師也是無可奈何,後來劉路的成績依然墊底,老師給了劉路一個結論:努力,卻不聰明。
這句話對劉路的母親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但是看見孩子對數學的熱愛,最終也只能聽之任之了,放手讓劉路去追求自己的愛好。
中考逆襲,堅持追夢
這個時候其實大家都已經放棄劉路了,誰承想,劉路在中考的時候居然考進了當地的重點高中,儘管這個分數並不是很亮眼,甚至在重點高中也是吊車尾的存在。
但是對於一個已經被所有人放棄的差等生,這已經是極大的進步了。
可是原以為劉路想通了,可是上了高中的劉路成績依舊不好,600多人能考到500多名,而且成績浮動很大,有時班級前幾名;有時班級倒數,每一次考試都是一場未知的旅行。
高中三年,劉路繼續著自己熱愛的數學,他非常討厭應試教育,經常故意不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他認為那都是浪費時間。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就這樣過了三年,一年一度的該考到來了,儘管劉路總是我行我素,但還是考出了575分,成功上了中南大學的數學專業。
其實這個分數和劉路的校友們相比並不起眼,甚至離他自己估計的600分也有差距,但是一個問題學生能考出這樣的成績已經是很不錯了。
不過這些看法劉路本人是並不在意的,他填報的志願從一本到三本都有,但無一例外都是同一個專業——數學。
在他看來,大學好與不好並不重要,大學只是一個能讓他接著研究數學的地方。
上了大學的劉路依舊過著低調的生活,上課不發言,下課也不出去玩,朋友不多,在同學眼裡,他就是一個整天泡在圖書館裡的普通學生,但就是這個普通學生卻幹了一件不普通的事情。
在劉路大三那年,他的學校突然在數學界出名了,原因就是有一位名叫劉嘉憶的人向當時數學方面的權威刊物《符號邏輯》投了一篇稿子。
這篇稿子解開了世界級的數學難題「西塔潘猜想」,震驚了當時數學界的大佬們,劉嘉憶這個名字成為大家討論最多的話題,這篇稿子的來源正是西南大學的一位學生。
西南大學舉全校之力尋找這位學生,卻一無所獲,不過後來還是查到了,原來這個劉嘉憶就是劉路。
經過研究討論,中南大學特批劉路可以直接從學校畢業,而且直接碩博連讀。一年後,劉路成為了中南大學的正教授,成為最年輕的大學教授,學校還獎勵了劉路100萬,支持他繼續進行研究。
金子不管到哪裡都會發光的,李邦河、丁夏畦、林群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聯名向教育局寫信,希望能夠破格錄取劉路這樣的天才。
劉路通過研究數學實現了從學渣到教授的飛躍,現在劉路依舊在研究數學,他的路還有很長,他的人生也有無限的可能。
確實,數學能夠帶給人很多東西,劉路之所以能再數學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是因為他沒有死記硬背公式,而是用自己的數學思維來學習。
華盛頓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格雷格納爾遜就曾說:「每個孩子都能學好數學,孩子原本是天生的數學家」。
孩子數學學不好,真相只有一個——就是思維啟蒙這條路沒走好。
傳統的教育模式教的並不是數學,只是計算,甚至有時候連計算都不是,只是背誦。
所以說,要想孩子學好數學,就要幫助孩子早點做好數學啟蒙,形成「數學思維」。
在這裡推薦給大家一套開拓孩子數學思維的書——《給孩子的數學三書》
這套書正好滿足了這一點,而且這套書大有來頭,他就是著名數學教育家劉薰宇撰寫的!他曾任多所大學和中學數學教師或校長,擔任過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審定過我國中小學數學教材,出版了中小學數學教科書和科普讀物,所以說這本書的權威性是很高的。
這套書一共有三本:
分別是《馬先生講數學》、《數學趣味》、《數學的園地》,孩子們將不再呆記書本上的法則、公式、定理等等,而是將遇到更多鮮活的材料,將方法運用到活潑的材料上去,真正掌握處理材料的能力和思索問題的方法。
給孩子展示,如何用多種巧妙的解題方式去解題,情景交融、風趣幽默,適合小學高年級至初高中孩子,可以做為他們的自學教材,學會自我學習,並感受到數學的神奇力量~
這三本書融知識性、趣味性、故事性、可讀性為一體,傳遞給孩子的是思考數學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重在幫助孩子全面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如果小時候爸媽給我買了它,估計物理化都能多考個十幾分吧,說不定還能實現我的清華北大夢。
這套書原價99元,現在照顧咱們百家讀者只要69元,不過爸爸的兩盒煙,媽媽的幾貼面膜錢,就可以學習從小學到大學所有的數學重點問題及解題方法,孩子行走在數學江湖,有這一套武林秘籍就夠了!
點擊下方連結就能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