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少林寺》以1毛錢的票價賣出了1.6億的票房後,國內掀起了一股武俠電影熱潮,開啟國產電影新階段,無數導演開始將目光轉向武俠片。
8年後,徐克監製了一部由金庸小說改編的武俠電影《笑傲江湖》,在影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拍攝這部電影,可謂歷經坎坷。
當時徐克擔任影片監製,力邀已經半退休的導演胡金銓來執導。
電影拍攝到一半,胡金銓與徐克二人因理念不合,產生了分歧,胡金銓退出劇組。
上映之後,電影依舊署名胡金銓的導演,但他本人拒不承認這是其作品。
由於胡金銓的中途退出,電影拍攝一再拖延,以至於最後任盈盈的演員葉倩文因身體和檔期等原因不得不退出,換成張敏。
主演換人,之前胡金銓拍的很多鏡頭都不能用,只得重新補拍,而出演林震南的嶽華又不願配合,拒絕了徐克的補拍請求,無奈之下,林震南的角色也換了人。
影片的拍攝坎坷波折,影片的主題曲製作也不容易,為了這首著名的《滄海一聲笑》,黃霑險些和老搭檔徐克翻臉。
故事的一切,還得從黃霑讀書的時候開始講起。
黃霑出生於廣東廣州,8歲隨父母移民香港,之後就在喇沙書院讀書,還認識了同校的李小龍。
二人不打不相識,黃霑替兄弟出頭,被李小龍打得鼻青臉腫,之後又連續挑釁一個月,兩人成為了莫逆之交。
畢業之後,李小龍入了影視行業,黃霑則進了香港大學中文系讀書。
黃霑在校期間參與了李香蘭的電影《一夜風流》的配音。
從那時候起,他身上的才華就已經有所體現。
畢業後,黃霑去培聖中學任教。
當了兩年老師,黃霑深感自己不是那塊料。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黃霑連忙改了行。
他先是進入電視臺擔任主持人,同時開始嘗試為電影做配樂,後又進入廣告公司擔任聯合創作總監。
黃霑進入廣告行業後,立刻大放異彩,成為首位獲得美國廣告界最高榮譽「基奧獎」的中國香港人,在業內留下了許多令人驚豔的廣告文案。
之後,他與友人合作創立電影公司、與女友創立廣告公司,創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與倪匡、蔡瀾、金庸四人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被認為是「通才」「全才」。
在音樂上,黃霑被人稱為「鬼才」,他所作的歌曲,幾乎承包了當時華語樂壇半壁江山,剩下的半壁在羅大佑那裡。
當才女張艾嘉導演處女作《舊夢不須記》時,黃霑在業內已經頗具盛名,於是張艾嘉邀請了黃霑來為電影作同名主題曲,由雷安娜演唱。
這首歌獲得了當年的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也因此引起了徐克的注意,為日後二人的無間合作埋下伏筆。
說來甚巧,當年黃霑的《舊夢不須記》是與張艾嘉合作,後來徐克的《上海之夜》也是。
張艾嘉如同一座橋梁,架起了黃霑與徐克的情誼。
當徐克聽到黃霑為張艾嘉電影所作的主題曲時,心裡就動了與此人合作的念頭。
於是,到了《上海之夜》開機的時候,徐克找到了黃霑。
拍電影也好,作音樂也好,都得與上海有關。
二人誰也沒去過上海,只能日日泡在黃霑家裡,聽著歌喝著酒作著曲,鼓搗出了12個主題旋律,任徐克挑,選出一首最具三四十年代大上海感覺的旋律來。
那時候徐克忙,到黃霑家的時候已經深夜,喝酒作曲,完事以後已是凌晨,黃霑再致電通宵錄音的好拍檔帶著樂器過來彈奏。
興之所至,徐克還把葉倩文找了來,讓她跟著曲子唱,沒有詞就只能跟著旋律「啦啦啦」,幾人還覺得很好玩。
最終曲子敲定,定名《晚風》,黃霑一人作詞作曲,葉倩文演唱。
主題曲的成功敲定,為徐、黃二人的首次合作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也為後來兩人成為最佳拍檔奠定了基礎。
從《上海之夜》後,黃霑與徐克都對彼此非常滿意,二人陸續又合作了《刀馬旦》的主題曲《又是戲一場》和《英雄本色》的主題曲《當年情》。
三次合作,黃霑都覺得非常舒服,兩人有一種惺惺相惜、伯牙子期的感覺,所以到了《倩女幽魂》的時候,才出現了黃霑「求」徐克讓他來作主題曲的事。
1987年,徐克擔任製片,程小東擔任導演,邀請了張國榮、王祖賢來出演,劇組一切準備就緒,準備翻拍經典作品《倩女幽魂》。
黃霑得知了這個消息,主動找上徐克,毛遂自薦,想要為電影創作主題曲。
遺憾的是,導演程小東已經找好了寫主題曲的人,徐克並沒有同意黃霑的請求。
黃霑作為《倩女幽魂》的忠實粉絲,自是不會輕易罷休,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擾」徐克。
他先是提出不要報酬免費寫歌,被拒絕多次之後,又說自己倒貼錢也要寫。
徐克這人主意正得很,豈會因黃霑提出的這一點點「好處」就改變決定。
真正讓徐克同意與黃霑再次合作的,還是因為除黃霑以外,別人都不能讓徐克滿意。
與黃霑合作久了,徐克的「胃口」都被養刁了,一般人的作品他看不上,再加上他的想法天馬行空,要求又嚴又高,甚少有人能懂他並達到他的標準。
到了最後,徐克還是找到了老搭檔黃霑,把他請過來為電影譜曲。
能夠如願為喜歡的電影寫歌,黃霑興奮不已,也不在乎給多少錢,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揮揮灑灑寫下《道》《人間道》《倩女幽魂》等歌曲,成就了無數經典,二人也因此成為「黃金搭檔」。
從首次合作到現在,兩人的相處都很愉快,直到徐克拍攝《笑傲江湖》,邀請黃霑作曲,二人之間的感情因為這首歌遇到了巨大障礙。
電影《笑傲江湖》立項,由徐克監製拍攝,邀請黃霑來為電影作主題曲。
合作了這麼多次,這一次黃霑也是欣然同意。
如果黃霑能夠提前預知後面因為這首歌受到的一系列「折磨」,不知道他還會不會這麼痛快的答應。
徐克對這首曲子的要求是:
要一首能夠講「三大高手在一起、其中兩個老的金盆洗手」的曲子。
黃霑來來回回寫了6稿,皆被徐克退回,估計當時黃霑連掐死徐克的心都有了。
為了能夠達到徐克的要求,黃霑苦思冥想,最終摸索出兩個方向:
一個是難到全世界沒人懂得彈奏的,只他們三個高手懂得;一個是簡單得象兒歌那樣,但沒有那技術就彈得不好。
難與易,各有各的好,黃霑權衡半天,仍無法取捨。
夜晚,黃霑讀了黃友棣教授的《中國音樂史》,看到他引述《宋書.樂志》的四個字,「大樂必易」 。
偉大的音樂必定是容易的。
黃霑頓悟。
最容易的是中國的古典音階「宮商角徵羽」,他反其道而行,用「羽徵角商宮」來創作,作出了《滄海一聲笑》這首歌。
完成之後,黃霑將曲子填詞,傳真發給徐克,在上面畫了一個男性生殖器的圖,並附文字告訴他,這是最後一次了,要便要,不要便另請高明。
這是最後通告,黃霑實在喜歡這最後一稿,存在了千百年的音階,從未有人這樣來用,他用過之後喜歡至極,若徐克不喜歡,他就要翻臉了。
成敗在此一舉,徐克與黃霑的友誼走向何方,也在這一張紙了。
好在,徐克與黃霑終是知己,黃霑喜歡至極的,他也甚是滿意。
事後黃霑回憶起此事,坦言若無徐克、若不是徐克這樣的「逼迫」「折磨」,他是萬做不出這樣的經典的。
黃霑時常與徐克因為音樂而發生爭吵。
徐克是一個非常有音樂天分的人,然而卻又不完全懂,自己做不出來,只知道想要什麼樣的,要求又極高,最後重擔還是都要落在黃霑一人身上。
《滄海一聲笑》讓二人險些成為「仇人」,但作品圓滿「出爐」之後,徐、黃二人仍是最佳拍檔,黃霑還邀請徐克與羅大佑一同去錄製《滄海一聲笑》的普通話版。
錄製的時候,徐克以為第一遍只是試唱,歌詞都唱錯了,就等著第二遍重錄呢,結果錄完之後,黃霑絲毫沒有重錄的意思。
當徐克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黃霑表示沒關係:
「笑傲江湖嘛,就是這樣子。」
黃霑這般灑脫,恰是合了徐克的性子。
之後兩人又合作了《黃飛鴻》,黃霑為電影作主題曲《男兒當自強》。
為電影《青蛇》作主題曲《莫呼洛迦》。
期間仍舊爭吵矛盾不斷,但爭吵過後就是經典作品的誕生。
他們是彼此的知己,是世界上最懂自己的那個人。
徐克曾在訪談中提到黃霑。
他說黃霑狂野放縱,能在醉後把高級餐廳的桌子燒了,也能拿著一瓶威士忌走到街頭角落,把酒全灑到地上,只為祭奠死去的朋友。
他懂他的狂放,一如他懂他的瘋癲。
林青霞在提到這件事的時候說,那是她得金馬影后的那一年,與黃霑、徐克同在麗晶酒店吃飯。
黃霑一時興起,酒後提筆在人家的桌布上塗鴉,將白色的桌布畫得亂七八糟。
在她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黃霑就拿著打火機把桌布給燒了。
所有人都不解黃霑的舉動,唯獨徐克。
他摟著黃霑的肩膀,眼神中流露出對他的了解和包容。
那個眼神,林青霞一直深深記得,並永遠為之動容。
1968年為華語樂壇埋下的彩蛋,我們現在才懂?
20多歲獲金曲獎,如今褪去偶像的光芒,已為人父的他依然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