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伏來了,就吃這碗面,和豆角一鍋燜,香濃入味,河南人的心頭好。
樹上的蟬鳴歡叫平添了三伏的燥熱,頭伏已過,二伏剛至,食諺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才嘗鮮了西葫蘆餃子,二伏當然要跟隨習俗,來一碗鹹香,軟糯,入味的豆角燜面,犒勞一下飽受夏日折磨的胃口了。
二伏要吃麵,但為何伏日要吃麵呢?其實伏日吃麵這一習俗,在三國時期就有了,《魏氏春秋》一書中何晏曾說「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說的「湯餅」就是麵條,大口吃熱面,就很容易出汗,而出汗是順應自然的養生之道,吃點熱的,出出汗,將體內的溼熱排出,身體就更爽朗,因此伏天要吃麵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麵食花樣吃法眾多,香濃的燜面在我國中部和北部地區最為流行,可以說家家戶戶都能燜出一鍋麵來,至於做燜面手法上有所差別,各有各味,但要說最為出名的還數河南襄縣的燜面,製作精巧,且色香味俱佳而後味無窮,再配以雞蛋湯和兩瓣大蒜,使食客們吃興大增,每一碗燜面都是入味鹹香,質樸濃香。
燜面有多種口味,而豆角燜面是各種口味中的主打,豆角燜面的主料是麵條,而配料主要有豆角和五花肉片,其他配菜可隨自己的喜好而加,麵條粗細也可隨自己而定,細的口感細膩,粗的大快朵頤,都十分濃香,即使在三伏天裡,也能吃到至美之味,接下來大家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詳細做法吧。
豆角燜面的製作方法
【食材】:乾麵條200克,豆角80克,黃豆芽50克,五花肉片50克,大蔥段20克,大蒜15克,生薑8克。
【用料】:生抽10克,老抽1克,白糖1克,雞精1克,香油1克,鹽適量,油適量。
第一步,豆角洗淨擇去筋絲,切成2釐米的斜段,黃豆芽和五花肉片衝洗乾淨,大蔥段切小塊,大蒜搗成末,生薑切片。
第二步,蒸鍋中倒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燒開,鋪上一張溼紗布放入乾麵條,蓋上鍋蓋用大火蒸5分鐘至乾麵條半熟,關火取出後把蒸好的麵條鋪在砧板上攤開,放涼。
第三步,開火燒熱油鍋,倒入適量油,放入五花肉片小火炒至變色,炒出肉片多餘的油脂,下入蔥塊和薑片中火翻炒出香味。
第四步,放入切好的豆角和黃豆芽攪拌大火翻炒2分鐘至豆角變色,加入生抽,老抽,白糖,雞精以及適量鹽調味,攪勻後倒入沒過食材2/3的清水。
第五步,鍋中燒開後,把食材用鍋鏟攤平,放入半熟的麵條攤開,蓋上鍋蓋用中火燜上8到10分鐘。
第六步,燜到湯汁快收幹,等所有食材斷生後轉小火,把麵條和食材用筷子攪勻撒上蒜末,倒入香油攪拌均勻後關火,裝入碗裡即可。
叨叨一下:
1,乾麵條要先蒸一下,方便第二次下鍋燜時快速斷生,蒸好後的麵條要先攪散,可以滴2滴油在麵條上攪勻,防止麵條粘連在一起。
2,倒入的清水不要太多,沒過豆角和黃豆芽的2/3就可以,上面留一些空隙讓菜和麵條隔開。
3,放鹽時如果不好掌控量的話,建議先放少量來簡單調個味,等到所有食材斷生快要出鍋時在根絕個人口味來放入,避免做好的燜面過鹹。
我是與食為伴,很開心和大家一起享三餐,度四季,品五味,歡迎大家收藏和轉發,評論區可以探討留言,多多指正,感謝閱讀,持續更新日常美食,祝大家生活愉快,喜歡就動動小手點讚關注吧,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