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兗州院區在醫技樓學術報告廳成功舉辦「2020濟寧-兗州呼吸疾病診治高峰論壇。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的林江濤教授、張曉巖教授、農英教授,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姜魯寧主任,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劉瑞娟主任及各地市呼吸學科專家200餘人參加會議。醫院院長助理丁超主持會議,院長牛峰海出席會議並致辭。
會議現場
院長牛峰海在致辭中首先對各位專家教授及同道的到來表示歡迎。他指出,呼吸系統疾病是威脅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見病、多發病,尤其在基層有著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經濟負擔的特點。在今年特殊形勢下,人民群眾對基層醫療機構呼吸疾病防治能力整體水平提升有迫切需求,對呼吸與危重症學科的學科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論壇,搭建了專業領域學術專家與基層醫務人員交流對話的平臺,也為構建多學科交融的呼吸學科體系提供了機會。
會議中,來自中日友好醫院的專家針對《長效膽鹼能藥物在哮喘治療中的作用和地位》《復發性多軟骨炎的診斷和治療》《影響慢性氣道疾病患者依從性的因素及改善策略》等多個議題展開了深入淺出的講解。來自各大醫院的專家教授們分享了國際、國內前沿的臨床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並就哮喘、慢阻肺發病機制、診斷手段及治療方案等專業課題進行了熱烈而深入的探討。
本次論壇,進一步豐富了醫院及周邊縣市區廣大臨床一線醫務人員對於慢性氣道疾病診療知識的理論體系,開闊了思路和眼界,為帶動醫院慢性氣道疾病管理水平的提升,努力打造具有特色和影響力的慢性氣道疾病品牌學科,為區域內群眾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提供了持久的支持與不竭的動力。
相關連接:
2020年11月18日是第19個「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題是「改善慢阻肺生活,無論何人與何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最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隨著發展中國家吸菸率的升高和高收入國家人口老齡化加劇,慢阻肺的患病率在未來40年將持續上升,預測至2060年死於慢阻肺及其相關疾病人數將超過每年540萬人。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的特點,患病周期長、反覆急性加重、有多種合併症,嚴重影響中老年患者的預後和生活質量,造成沉重的醫療負擔。
慢阻肺早發現早治療至關重要,肺功能檢查是診斷慢阻肺的金標準。40歲及以上人群伴有慢阻肺主要症狀、吸菸史、職業粉塵暴露史、化學物質接觸史、生物燃料煙霧接觸史、有慢阻肺家族史等是慢阻肺的高危人群,建議每年進行一次肺功能檢查。
吸菸是導致COPD的主要危險因素,且吸菸量越大、吸菸年限越長、開始吸菸年齡越小,慢阻肺發病風險越高。因此戒菸是預防、阻止慢阻肺發生和進展的關鍵措施。與此同時也要減少職業性粉塵和化學物質吸入。對於從事接觸職業粉塵的人群如:煤礦、金屬礦、棉紡織業、化工行業及某些機械加工等工作人員應做好勞動保護。避免在通風不良的空間燃燒生物燃料,如燒柴做飯、在室內生爐火取暖、被動吸菸等。
另外積極預防和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秋冬季節注射流感疫苗;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加強營養。攝入充足的優質蛋白,如雞蛋、雞胸肉、魚肉、瘦牛肉、堅果、豆漿等。
同時科學運動也十分重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鍛鍊方式,如散步、慢跑、遊泳、爬樓梯、爬山、打太極拳、跳舞、雙手舉幾斤重的東西並在上舉時呼氣等。
對於罹患慢阻肺的患者可以通過吸入藥物及肺康復訓練改善肺功能。吸入療法:慢阻肺需要長期治療,吸入療法是首選,具有操作方便、便於攜帶、副作用小等優點。治療目標是防止疾病進展、減輕症狀、改善運動耐力、改善健康狀態、預防和治療併發症、預防和治療急性加重、降低死亡率。肺康復鍛鍊:肺康復是一項綜合的幹預治療措施,內容包括運動訓練、健康教育、心理幹預和營養措施。它是基於對患者的全面評估來為患者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以改善患者軀體和心理功能,提高患者健康促進行為的長期依從性,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疾病造成的症狀負擔,增強患者的運動能力及自主性,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動參與度,改善生活質量,促進長期健康行為。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兗州院區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作為第二批全國慢性氣道管理示範單位,近年來在慢性氣道管理中開展大量工作,旨在幫助人們提高對慢性氣道疾病的認識,改善慢性氣道疾病患者的預後,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質量。在開展肺功能的基礎上,醫院引進大激發試驗及呼出氣一氧化氮儀,並與中國哮喘聯盟合作成立哮喘診療分中心,開設哮喘門診、慢阻肺門診、戒菸門診等專業特色門診,為慢阻肺及哮喘等慢性氣道疾病患者提供專業、系統、全面的診療服務,使慢性氣道疾病患者呼吸更順暢、生活更積極。
(責任編輯: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