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對於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為品牌帶來價值,帶來用戶粘性,傳遞自身觀點,節省大量推廣費用。
既然都知道內容的重要,那為何企業做內容很難做好呢?一般有2個因素制約:
1、企業老闆的戰略規劃:
老闆是企業創始人,決定了企業未來的發展,尤其中小企業,資金小,生產力薄弱,產品市場競爭力差,自身發展本就掣肘,再來做內容?痴人說夢!
回想下你們公司,有開通雙微一抖嗎?在網上搜過品牌次,最先出現的是什麼內容?跟熱點相關嗎?有用戶評論嗎?估計還停留在傳統新聞稿模式,要麼大談企業新技術、新理念,要麼就是領導人講話,毫無新媒體內容出現。
更甚者,一個企業連公眾號或抖音都沒有。不是非要跟風追熱,而是要通過內容運營規劃,傳播更深遠,更有價值的品牌內容,讓用戶受益。
具體到老闆,也就是頂層規劃,應該如何做呢?
把握未來的市場風向;
多元化嘗試打造平臺內容;
影響更年輕用戶群體。
就拿我們企業來說,老闆對於內容極為關注,不僅帶頭轉發分享創作文章,而且短視頻平臺給予充分資金預算,讓員工學習提升。
因為我老闆早年間從事回答推廣,極其看中公司口碑的影響力!據他說,一條百度知道營銷才5塊錢,卻給我帶來了千萬的訂單。
市場磨礪二十載,終究看到了傳統PC端的沒落,傳統電商的高額成本,從事內容的重要性,所以一定要做內容,而且要做行業最好。
未來的市場如何變?誰都可以預測,但是有一點不變,就是客戶會因為價值而買單,價值不僅體現在產品設備上,未來更可能體現在內容。
而內容傳播平臺上,現在市場已經形成了BAT到TMD的轉變,用戶決定了流量的走向,好內容加上好平臺,自然會得到美麗的粉絲。
所以對於老闆頂層來說,要結合自己公司規劃,制定內容的運營規劃,這個規劃,可分成4部分:
做什麼樣內容?
誰來做內容?
通過內容實現什麼?
投入與產出比是多少?
內容形式太多,有圖文類、視頻類、種草類、如果是傳統設備商,可選擇多種,尤其後面兩類,效果好,見效快,極容易出效果,建議先用。
誰來做內容?一般設備類企業,人員不是太多。一個新媒體運營+一個美工+一個視頻剪輯,基本夠用,起初會很艱難,但時間長了內容效果帶來了訂單,則就要擴充團隊規模。
通過內容實現什麼?當然是品牌價值、盈利變現,爭取在短時間內就能見到效果,而投入產出比,則讓整個項目看得更現實,我花了多少錢?達到了什麼效果?
而在這其中,為了讓員工成員更有動力,可進行內容激勵。
內容激勵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團隊打氣,老闆放權放姿態,讓自己的內容團隊認真創作,大膽創新,按照曝光量或訂單量給予分成,才能激發他們的創作氛圍。
2、企業內容團隊的打造
具體到我們員工應該如何做呢?
我們面臨的向上有老闆,向左右皆有技術部或銷售部,全公司都在盯著你看,做的好功成名就,做不好捲鋪蓋走人,反正頂層方向已定,你要拼了老命向前打!
首先你要做整體內容運營規劃,此規劃不同於老闆的頂層規劃,老闆的是方向,他的公司發展有這麼一塊,至於多大多小,取決於人才!
而你的內容規劃是執行層面,細化方案每一步。
比如短視頻平臺來說,一年要實現多少訂單量?產生這些訂單量要具備多少視頻?每個視頻的策劃方向選題,分別承擔多少播放量。而通過數據分析,找到最適合此平臺曝光&轉化的優化模型,圍點打透。
然後根據這些目標,設定月計劃、周計劃甚至是每天工作目標,相信把這些吃透,不僅你的能力會上升一臺階,還能讓自己在公司擁有話語權。
如果不是方案的制定者,那麼就要在自己崗位中,找到最能體現自己核心價值的地方,比如拍攝剪輯,很簡單但又很關鍵的技術崗,你要做的就是充分,熟悉策劃腳本,拍出高效率高質量片子。
綜上而看,企業要生產好的內容,一方面來自頂層的大力支持,肯投錢,肯投人力和物力,協調企業各部分資源做成這件事,同時執行團隊專業要過硬,至少要持續的輸出對用戶有價值的內容,相輔相成,才能走得長遠。
其實做內容就是做營銷,痛點是什麼?用戶群體是誰?解決方案是什麼?如何我專業?一系列問題出來,基本上對於內容運營就有了一個大概思路,其餘的就是努力加上運氣!
好了,今天分享結束,我是上班族黃羽,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