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肺癌篩查,DR和CT哪個好?

2021-01-09 網易

2018-05-07 09:54:36 來源: 合肥名流健康

舉報

  根據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中國胸外科肺癌聯盟主席支修益透露,2017年,中國肺癌發病數達80萬例,死亡人數達到70萬例。

  中國肺癌發病率正以每年26.9%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5年,中國每年僅死於肺癌的人數將接近100萬人。

  日益糟糕的空氣和環境造成了如此糟糕的結果,人們除了要注意日常防護外,必須及早將肺癌早篩提上行程。

  

  早期肺癌篩查難點

  有這樣的情況:體檢中心給客戶體檢時,未能從胸部DR影像片及時識別肺組織早期病變,也沒給出恰當正確的醫學信息和醫學建議,一年後體檢者發現自己是肺癌中晚期。

  如今很多單位,每年都會組織一次體檢,其中有一項就是拍胸片,那為何發現肺癌時都是中晚期呢?

  肺癌之所以難以發現,是因為患者在早期感覺不到症狀。而肺癌是否出現症狀與肺癌發生時生長的部位相關,如果腫瘤生長在支氣管,可在疾病的早期出現咳嗽、痰中帶血、胸悶等症狀;如果肺癌發生在肺臟的周邊,靠近胸膜,則會在較早期引起胸痛、胸悶等不適症狀而引起注意;然而如果肺癌發生的部位是肺的實質部位,遠離支氣管和肺胸膜,往往在腫瘤出現轉移或局部產生壓迫時才會出現症狀,病人引起警覺和發現時往往較為晚期。

  體檢當中的X線胸片檢查,檢查出早期肺癌的機率為0-15%,對於早期肺癌來說漏診率很高。在正位胸片上,約43%的肺部面積與心臟、縱隔、橫膈等組織重疊,一些早期肺癌難以發現。胸片也缺乏密度對比,肺癌縱隔淋巴結轉移灶的發現率較低。此外,即使胸片發現腫物,也不能明確其準確位置、性質和分期等。

  肺癌篩查金標準

  

  資料參考:研究和文章發表

  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心胸學組曾在《中華醫學雜誌》2015,49(5):328-335.上發表了一篇名為《2015 低劑量螺旋CT肺癌篩查專家共識》的文章,文章中指出以及認可了CT對於早期肺癌篩查的意義遠遠大於X光和DR胸片。

  《中國肺癌雜誌》2018年2月刊刊登了一篇名為《中國肺癌低劑量螺旋CT篩查指南(2018年版)》,文中分析了CT對於肺癌早期篩查的意義,並推薦吸菸或者有肺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進行CT篩查肺癌。

  為什麼我們選擇低劑量螺旋CT?

  

  從檢出率的角度上看:

  低劑量螺旋CT是目前最有效且安全的肺癌早期篩查手段。

  研究表明,CT較胸片來說,更為敏感,它所發現的丨期肺癌是胸片的6倍。2011年,美國國家肺癌篩查實驗(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NLST)的隨機對照研究結果顯示,與X線胸片相比,採用LDCT對肺癌高危人群進行篩查,可使肺癌病死率下降20%。

  有肺癌「黃金眼」之稱的復旦大學上海華東醫院放射科主任張國楨教授曾做過一組實驗,以華東醫院為例,通過CT篩查1000名受檢者,最終發現早期肺癌25例,檢出率高達2.5%,大約是DR的100倍。

  從成像學角度剖析:

  DR與CT都是利用人體對X線吸收差異而獲得圖像的。

  DR獲得是人體前後或左右重疊的二維平面透射影像,DR因為其X線螢光效應或化學作用的成像原理,重疊部分病變常常發生漫射或者散射,使得X線信息發生畸變。加上早期肺癌結節病變小、密度不勻、界限模糊等特點,很難和周圍組織區別,因此加大了肺癌鑑定的困難。

  CT獲得的是局部(有一定厚度)橫斷面圖像。沒有前後或左右重疊,而且對密度差異小的不同組織也能很好的顯示。

  CT成像就好比一個蘋果,一層一層切開來,我們從外到裡可以看到蘋果皮、果肉、蘋果核、核裡的籽…每一個部位我們都可以看得很細;而通過給蘋果透視下拍個照片,那麼得到的就是所有結構重疊在一起的照片,極易「漏檢」。

  從敏感度和精確性上來看

  CT圖像未將瀰漫性肺部病變、肺實質等圖像信噪比與圖像質量降低,對肺部小病灶(直徑超過5mm)檢出率較高,可以優良顯示葉段以上支氣管,甚至可以將縱隔及肺門部位影響清晰顯示出來。

  胸片也是可以將肺癌檢測出來的,但是多數為中央型,而且對於隱秘病灶的敏感度較低。相比之下,CT診斷肺癌優勢明顯,可以將支氣管阻塞情況充分顯示,便於發現肺不張、腫塊及淋巴結,方便對腫瘤內部情況、形態、密度、位置、邊緣及輪廓等的觀察,方便判斷肺癌是周圍型還是中央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體檢識出肺癌,DR檢查遠遠不夠
    一體檢中心給客戶體檢時,未能從胸部DR影像片及時識別肺組織早期病變,也沒給出恰當正確的醫學信息和醫學建議,一年後體檢者發現癌症時已是中晚期。普通體檢可能查不出肺癌!如今很多單位,每年都會組織一次體檢,其中有一項就是拍胸片,那為何發現肺癌時都是中晚期呢?肺癌之所以難以發現,是因為患者在早期感覺不到症狀。
  • 伸遠健康丨出國體檢選哪裡?日本將早期肺癌篩查做到極致
    都說癌症應該早發現,早治療,有沒有什麼精準有效的肺癌早篩體檢技術,能幫助患者儘量在早期檢查出肺癌並確診,從而對症治療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聊聊這些問題。目前,肺癌的病因還尚未完全明確,但根據科學家們的長期研究,以下幾個因素可能和肺癌高發有關。
  • 還在拍X光胸片篩查早期肺癌?你的體檢套餐裡應該加CT啦!
    如果非得外出,一定要戴口罩、帽子和圍巾。吳慶琛教授家中,臥室裡安裝了新風機,用於過濾空氣品質。這樣做是因為肺癌的發生是內因與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肺癌也是一種「氣」出來的病。吳慶琛教授介紹,除吸菸以外,這種「氣」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種是指環境,如空氣汙染、廚房油煙、裝修材料揮發的有害氣體以及特殊工作環境;而另一種則是自身的情緒、性格和心理狀態等。
  • ...影像診斷科CT室主任吳寧:推進肺癌篩查早診 提高腫瘤影像診斷水平
    推進早期肺癌篩查和早診目前,肺癌是我國和全世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全國第三次死因回顧抽樣調查報告》指出,我國肺癌死亡率在過去30年間增長達465%,佔腫瘤總死亡1/4以上。原因主要是吸菸、被動吸菸和人口老齡化。
  • 在車裡就能免費做CT!移動肺癌篩查車亮相福州!還將開往福建這些地方
    這麼好」……今天一早,在福建省腫瘤醫院門診樓前,一輛大卡車吸引了患者和家屬們的注意。據2018年福建省腫瘤登記年報顯示,肺癌是福建省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此次活動的主角是一輛配備了低劑量螺旋CT、智能AI讀片機的移動肺癌篩查車
  • 年年體檢卻被查出肺癌 普通體檢能查出癌症嗎
    ­  年年體檢卻還是被查出肺癌­  「這個春節我們一家人都過得不舒坦。為什麼我每年體檢都正常,而這次一發現就是肺癌呢?」渝北64歲的張先生在重慶市腫瘤醫院健康體檢與腫瘤風險篩查中心查出患有肺癌。本來在春節前,他已經拿到體檢報告,醫生也對報告進行了解讀,但他還是不能接受這個結果。
  • 每年胸片都沒事 一查CT是肺癌
    剛剛做完肺癌根治術才四天的他,因為之前參加了越秀區50~74歲肺癌高危人群免費篩查,意外查出早期肺癌,幸而及時手術,排除了「定時炸彈」。個案:阿伯一向感覺身體硬朗一查竟是肺癌「如果沒有這次篩查活動,我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發現自己得了肺癌。」手術後仍精神矍鑠的鐘伯說,由於父親早年因肺癌去世,他格外注意自己的生活習慣,不抽菸不喝酒,還會定期體檢,每年都照一下胸片,一直都沒發現有問題。鍾伯自我感覺還算硬朗,平日帶孫、買菜、做飯、散步都不成問題。
  • 家門口免費做肺癌篩查 「移動CT車」開到秀洲王店
    11月12日上午,一臺配備了車載低劑量螺旋CT機、智能AI輔助讀片和5G技術的「移動肺癌CT篩查車」亮相嘉興市秀洲區的嘉興市第一醫院分院王店人民醫院,不少當地的居民正在等待上車做檢查。據悉,移動篩查車內配備了一臺16排32層的車載低劑量螺旋CT機,同時具備智能AI讀片及5G技術,能夠輔助影像數據快速傳送到影像雲,並在遠程快速給出檢測報告和初步診療意見,實現快速檢測肺癌風險。如果通過CT圖像發現惡性病變或暫時不能定性的病變,篩查項目組根據病變的不同特點,給予不同的健康建議或轉診建議。
  • 肺癌可先知?抽一管血比CT早5年發現肺癌
    三湘都市報9月14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劉樂)每年體檢,依舊患上癌症?治病,尤其癌症治療的黃金準則,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癌症發現得早一點點,或許就能拯救一條生命。53歲的劉先春(化名),2019年體檢發現肺部結節,但不能區分結節良、惡性。怎麼辦?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醫生建議他做一個「肺癌自身抗體檢測」,結果診斷高度懷疑肺部腫瘤,劉先春很快便選擇進行手術治,為自己的康復贏得了「先機」。做個抗體檢查就能提早發現癌症?怎麼實現?記者今天進行過了採訪了解。
  • 肺癌會導致聲音沙啞?肺癌篩查,這4項指標要清楚
    肺癌是屬於呼吸系統很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雖然造成肺癌的病因,並不是很明確,但普遍認為跟大氣汙染、抽菸、營養狀態以及遺傳方面有很密切的關係。同時肺癌還出現了年輕化的趨勢,30歲~40歲發病人群逐漸增多。肺癌嗓子啞怎麼回事?肺癌患者嗓子啞,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肺癌患者,有合併發生縱膈淋巴結腫大,或者肺癌病灶本身就處於腫大的狀態,對縱隔之中肺門附近喉返神經造成壓迫,引發嗓子啞的症狀。特別是對喉返神經造成壓迫之後,還會導致一側聲帶麻痺,通過做喉鏡檢查就能看到,同時明顯會有聲音嘶啞的症狀。
  • 亞健康檢測、X光查肺癌……專家:警惕體檢「套路」
    如果是有經驗的醫生和心理諮詢師,通過詢問病史、分析評估量表,就能大概判斷此人是否處在亞健康狀態。」他說。拍X線片查肺癌專家:難以發現早期肺癌,獲益不大肺癌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最初體檢篩查肺癌,使用的方法是拍胸部X線片。
  • 專家:胸片篩查肺癌已過時,低劑量螺旋CT可提高早期診斷率
    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2017中國腫瘤的現狀和趨勢報告顯示:目前中國腫瘤發病居前五位的依次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其中,肺癌位居中國男性腫瘤發病首位。韓寶惠表示,早診早治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的關鍵。以往研究證實,肺癌篩查有助於肺癌的早診早治。
  • 靠胸片發現肺癌不靠譜 肺癌高危人群每年都應做CT
    羅榮城介紹,中國惡性腫瘤2015年新發病例約430萬,死亡人數約280萬,每年腫瘤造成的經濟損失至少達到2000億,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巨大負擔,已成為社會和經濟發展中不可迴避的重大問題。羅榮城表示,我國目前有四種腫瘤造成的死亡位於世界第一,分別是肺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
  • 體檢查出肺結節,到底是不是肺癌?福州母女雙雙中招!
    會變成肺癌嗎? 要怎麼治療? 確實,一部分肺結節,最終會演變成肺癌。據我國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平均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而肺癌位居發病率和死亡率第一。每年,我國新增的肺癌達到78萬例。
  • 低劑量螺旋CT讓早期肺癌「無所遁形」
    肺癌是我國發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癌症,這是由於早期肺癌往往缺乏明顯的臨床症狀,多數病人發現時已是中晚期,5年存活率僅為16%~18%。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放射科高強副主任醫師強調,若能在疾病的早期階段確診,5年生存率可大幅提升。
  • 低劑量螺旋CT,讓早期肺癌「無所遁形」
    肺癌是我國發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癌症,這是由於早期肺癌往往缺乏明顯的臨床症狀,多數病人發現時已是中晚期,5年存活率僅為16%~18%。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放射科高強副主任醫師強調,若能在疾病的早期階段確診,5年生存率可大幅提升。因此,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提高肺癌生存率的關鍵。
  • 胡洋肺癌早篩直播回顧,男性長期吸菸每年CT正常就不會得肺癌嗎
    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我直播間的內容,聽我進一步講講,男女肺癌的不同成因和肺癌的類型:「男性長期吸菸每年CT正常就沒事了嗎」、「女性不吸菸就不會得肺癌了嗎」、「什麼是中央型肺癌」 、」什麼是周圍型肺癌「、「不同類型肺癌篩查的方法有何不同」 1.男性長期吸菸每年CT正常就沒事了嗎?
  • 年年體檢發現肺癌已是晚期?專家提醒:X光片做不了肺癌早篩!
    78歲,年年體檢的他身體也一直不錯。經過醫生詢問,原來李大爺每年體檢的項目都是胸部X光片。為什麼X光片發現不了早期肺癌呢?專家介紹,X光片檢出早期肺癌的概率只有0~15%,非常低。通常,X光片所發現的肺癌基本已經屬於中晚期了。這是因為,43%的肺部面積和心臟、縱隔等組織重疊,早期肺癌很容易被當作慢性炎症治療。對於小於1cm的小結節,更是幾乎沒有檢出效果。可以說,用X光片查肺癌,完全是在假裝防癌。
  • 每年體檢都沒問題,怎麼一發現就是肺癌晚期?
    「我每年都體檢,怎麼突然就肺癌晚期了?」北京市2017年腫瘤登記數據,肺癌患者只有32.04%的患者有分期數據,其中早期診斷率為22.27%。20世紀90年代起,美國、日本等國家開始對低劑量螺旋CT在肺癌篩查中的作用進行評估,發現低劑量螺旋CT較X線胸片可更為顯著地檢出早期肺癌。2011年,美國國家肺癌篩查試驗結果表明,在高危人群中,與 X線胸片比較,低劑量螺旋CT可使肺癌死亡率降低20%,這是首次由隨機對照試驗證實:肺癌可從低劑量CT中獲益。
  • CT輻射大嗎?會致癌嗎?體檢要不要做CT?
    單位組織體檢讓我做了個CT,我現在很擔心,會不會危害很大?聽說CT輻射會致癌……   CT輻射大嗎?   會致癌嗎?   體檢要不要做CT?   做CT需要注意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