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院長訪談錄|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尹震宇:網格化管理,多...

2020-12-19 央廣網

「我從小在武漢長大,雖然現在離得很遠,但我的根在那裡,武漢的父老鄉親需要我。」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尹震宇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武漢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武漢又是重點疫區,牽動著尹震宇的心。為了能回到家鄉出一份力,尹震宇多次向上級部門請纓,要求馳援武漢。最終,尹震宇的願望得以實現,作為廈門援鄂醫療二隊的領隊,他懷著這顆赤子之心,與隊員踏上馳援武漢的徵程。

2月9日登機去武漢前在機場接受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記者採訪

網格化垂直管理:快刀斬亂麻

尹震宇所帶領的這支廈門援鄂醫療隊的任務是接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1個重症病區,除了要完成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務外,尹震宇還要求自己,把所有隊員平安帶回廈門。

常言道,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由於是新型傳染病,既往無救治經驗,到達武漢後,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對於醫療隊員來說,不能算是知彼;並且,很多醫療隊員之間互不相識,更談不上熟悉,因此,連知己也談不上。尹震宇說:「就拿我來說,在這支醫療隊中,我們醫院派出了35人,其他隊員由另外10家醫院組成。我對自己醫院的同事都不是十分了解,對其他醫院的人,更是陌生。」

到達武漢同濟光谷院區第二天,尹震宇(右1)和病區主任陳蘭(左1)護送第一批醫護人員進入病房

為了不打無準備之仗,到達武漢後能迅速投入戰鬥,尹震宇採用了網格化垂直管理的形式,對這支醫療隊進行管理。尹震宇首先建立了包括所有隊員的微信群,並從每家醫院中選出一名高年資醫護人員作為負責人,通過該負責人了解所有隊員的情況。同時,尹震宇成立了前線指揮部,該指揮部由年資高、經驗豐富的7名專家和11家醫院選出的負責人構成,這樣就組成了網格化垂直管理的架構,以便信息能夠逐級逐層及時傳遞。

然而,尹震宇所帶領的醫療隊所面臨的困難還遠不止這些。他介紹,醫療隊中,還有3家民營醫院和專科醫院(兒童醫院、精神專科醫院和婦幼保健機構),其醫護人員對重症疾病的救治經驗相對不豐富。另外,隊員中有40%以上是「90後」,他們的心理承受度、抗壓能力及技術相對欠缺。還有,95%以上的隊員沒有傳染病救治的經驗,也未經過相關培訓,有的甚至連穿脫防護服都不會,從而增加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風險。

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尹震宇靠的還是網格化垂直管理。據介紹,該醫療隊採取老帶新的形式,以經驗豐富、年資高的專家帶年輕的、技術不熟的隊員,組成若干個小組,這些小組輪流進入病房開展工作,一方面提高了年輕醫生和經驗不足醫生的救治能力,另一方面加快了醫療隊員之間的融合及對病區環境的熟悉,可以更高效地開展救治工作。尹震宇說:「剛開始的時候,整個醫療隊工作起來就像一團亂麻,但我的性格就是快刀斬亂麻,將網格化垂直管理作為這把快刀,果然沒過多久,這些亂麻,即所謂的困難,就被斬斷了。」

尹震宇(左1)帶領醫護人員在病房大查房

MDT精準施治:交出滿意答卷

據介紹,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由6省9市的17支醫療隊接管,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尹震宇帶領的醫療隊,負責其中1個重症病區的50張床。從2月10日開始進入病區,到3月31日撤離武漢,尹震宇所在的病區共收治142名患者,其中128人痊癒出院,因其他疾病轉院12人,只是在最初的12小時有兩位入院的危重症患者死亡,救回危重患者13人,在整個光谷院區,該醫療隊收治的患者數和痊癒出院數是最多的,可謂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能夠取得如此的成績,讓很多人不解,一個肝膽外科專業出身的尹震宇,為何在傳染病的救治上也取得成功?對此,尹震宇是這樣解釋的:「第一,我是有著26年黨齡的老黨員,政治素質過硬,馳援武漢理所應當;第二,我是武漢人,武漢有難,我必須回去;第三,2003年,我經歷過抗擊『非典』,有著豐富的應對傳染病疫情的經驗;第四,作為分管醫療的副院長,前期我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是我主導推出的;第五,由於分管醫療,我對醫療工作的管理及制度非常了解,正好可在光谷院區的救治中發揮作用。」

完成援漢任務後,在同濟光谷院區抗疫紀念園,每個國家隊隊長種下一棵桂花書,樹下的石碑上刻上隊名和隊長的名字

此外,尹震宇介紹,新型冠狀病毒可通過ACE2受體攻擊人體的多臟器,包括肺部、心臟、肝臟、腎臟、胃腸道、神經等,但主要表現在肺部感染造成的肺炎。因此,新冠肺炎的治療不僅是呼吸科、重症醫學科單科作戰,而需要多學科的聯合救治(MDT),發揮精準施治的作用。「從各省的醫療隊組成上看,隊員們都來自各學科,並不是單一學科,單我們這支醫療隊,就由心內、腎內、呼吸、重症、神外、外科等科室的人員組成。」尹震宇說。

在MDT的精準施治下,該醫療隊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成績單。在救治過程中,也有無數的感人事件感動著尹震宇。

尹震宇說:「在醫療隊的救治過程中,護理工作尤其重要。就拿我們這支醫療隊來說,護士的人數是醫生的3倍多。護理工作非常繁重,因為患者會並發心梗、重症胰腺炎、腦梗癱瘓等,這些都給護理工作帶來沉重負擔。另外,在我們救治的患者中,有些患者的家人都因新冠肺炎而去世,患者因此而處於崩潰邊緣。這時,我們的護士不僅要做好常規護理工作,還要想方設法去寬慰患者,緩解患者壓力。比如,護士會在防護服上繪畫,從而活躍病房氣氛,給患者減壓,也使得醫護患的關係走得很近。」

另外,醫療隊中有位隊員發生了應激症候群,由於心理問題,進了重症病房就嘔吐。為了克服這種狀況,該隊員在駐地酒店一直穿著防護服,模擬6小時的工作時間,硬是將自己的狀態調整了過來。

病房中有一位88歲高齡的患者,入院時肺部完全是白色的,病情危重。護士對這位老人傾心照顧,為其護理、餵飯、心理疏導,終於將老人搶救回來。

「感人事件真是太多了。」尹震宇說。

制度優越: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談到此次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經驗時,尹震宇表示,MDT精準施治是關鍵。由於新型冠狀病毒造成的損傷是綜合性損傷,尤以肺部表現為主,因此應該進行MDT救治。另外,在新冠肺炎的救治中,要關口前移,在疾病進展前就要進行幹預,如呼吸不足時要早點用上呼吸支持設備,有潛在感染時要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在重症患者的救治中,要充分認識到營養支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於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營養狀態很差,因此無論是腸內營養還是腸外營養,只有患者的營養跟上去了,才能更好地應對病情。另外,由於目前新冠肺炎治療還沒有突破性藥物,救治過程中的MDT還要加入心理幹預。

此外,精細化管理在救治過程中也發揮了突出作用。尹震宇介紹,從醫療隊到武漢至撤離武漢返回廈門,他都會每晚8點組織前線指揮部的18個核心成員準時開會,對當天所有患者的救治情況、基層黨建、醫療隊員健康狀況、安全防護、物資保障等進行一一盤點討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絕不將問題留到第二天。

援鄂國家醫療隊廈門二隊前線指揮部核心成員,左8紅衣為尹震宇

在疫情防控的策略上,尹震宇認為,我國舉國體制的制度優越性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尹震宇說:「由於新冠肺炎患者中,80%是輕症,20%為重症和危重症,因此,在武漢保衛戰中,通過方艙醫院將這80%的輕症予以集中隔離治療,使用普通療法,將20%的重症和危重症轉入定點醫院的重症病區,由不同醫療隊的專業能力更強的人員進行救治。這種分層管理、分層救治的體制,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表現出了優越性。」

最後,尹震宇說:「我在武漢長大,之前的武漢非常繁華,是九省通衢,而我這次剛到武漢時,看到大街上沒有人和車,整個城市像是冰凍了一樣,那種悽涼讓我感到很心酸。在武漢的這段日子,我也沒有和老同學見上一面,僅是通過視頻進行了通話。他們和送醫療隊撤離的武漢市民們都表達了對我們的感謝,讓我感到了這個城市的溫暖。全國42600多名醫務工作者馳援湖北、馳援武漢,取得了『湖北抗疫、武漢抗疫的決定性成果,全國抗疫的重大戰略性成果』,更感到了我國舉國體制的優越,在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方面是任何其他國家和體制都無法比擬的。」

2月9日,廈門航空專機送援鄂國家醫療隊廈門二隊去武漢,右一為尹震宇

相關焦點

  •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我們交出了滿意答卷
    戰疫院長訪談錄|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尹震宇:網格化管理,多學科聯合救治,我們交出了滿意答卷「我從小在武漢長大,雖然現在離得很遠,但我的根在那裡,武漢的父老鄉親需要我。」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尹震宇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武漢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武漢又是重點疫區,牽動著尹震宇的心。
  •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辦「百名專家」大型義診活動
    適逢改革開放40周年,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迎來建院90周年,為踐行公立醫院社會擔當,助力健康廈門建設,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更多市民,7月28日(周六)上午9:00——11:00,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在中山公園南門廣場舉辦「百名專家」大型義診活動。
  • 凝聚全院力量做好醫療保障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圓滿完成廈門會晤...
    俄羅斯兩位代表對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醫療服務表示滿意。  巴西代表參觀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並與醫務人員合影。  認真做好每一場核化實戰演練,切實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開展心肺復甦培訓。
  • 戰疫院長訪談錄|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施秉銀:保證最強...
    戰疫院長訪談錄|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施秉銀:保證最強力量救治最重患者 2020-03-12 1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思變·院長說|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蔡建春:在變與不變中尋...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於2018年設立了「鍾南山院士名醫工作室」,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與鍾南山院士團隊在臨床診療、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全方位加強深度合作,定期開展疑難病例院士大查房、開展高難度的呼吸介入手術及最前沿的科研合作等。僅今年5月份,醫院就與鍾南山院士名醫工作室開展了6次業務交流活動。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挑大梁的專家和骨幹是哪些?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挑大梁的專家和骨幹是哪些?澎湃號·政務 2020年5月12日下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第二屆業務科室主任授聘書儀式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東院區
  •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獲國家級認證
    中山醫院獲國家級認證海西晨報訊(記者 黃伊娜 通訊員 石青青 蘇華妹)在日前舉行的2020年中國腦卒中大會暨腦卒中防治工程總結會上,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被國家衛健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授予國家級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田新華表示,醫院將繼續發揮綜合醫院優勢,繼續推進卒中中心建設工作,為推動我國卒中專病分級診療作出更大的貢獻。 據了解,該院高度重視腦卒中中心建設,院長蔡建春親自擔任卒中中心領導小組組長,去年12月,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被國家衛健委授予「高級卒中中心建設單位」。
  • 又一家大型三甲醫院開建! 廈門中山醫院東部分院開建
    ,是增強廈門發展後勁、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載體,並要求加大新城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建設投入,根據需求,適度超前,由廈門市衛生計生委牽頭、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負責,在同安新城選址建設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東部院區。
  • 廈門中山醫院東部分院開建 定位為三甲綜合醫院
    ,是增強廈門發展後勁、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載體,並要求加大新城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建設投入,根據需求,適度超前,由廈門市衛生計生委牽頭、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負責,在同安新城選址建設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東部院區。
  •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推進信息化建設 方便市民看診就醫
    一次次醫療領域的技術創新無異於一場場「技術革命」,其背後是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全體醫務人員的心血。記者 唐光峰 攝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始建於1928年,由愛國華僑和地方知名人士為弘揚中山先生「天下為公,造福社會」的精神捐資興建而成,時任廈門大學校長、醫學專家林文慶博士出任首任院長。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21日正式開診
    )經過將近2年的建設和籌備,20日上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以下簡稱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在門診樓大廳舉行了開業典禮儀式。21日,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將正式對外開診。福建省副省長楊賢金、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廈門市市長莊稼漢等領導參加了開業典禮,上海市衛計委、福建省衛計委、廈門市政府及其市直相關部門和相關協作單位、復旦大學、廈門大學、廈門醫學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下稱復旦中山醫院)等多家單位的領導及專家出席了儀式。
  •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全院動員確保「戰疫」高效運轉 黨員衝鋒在前
    廈門網2月8日訊(文/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楚燕、通訊員羅超 圖/除署名外,均由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提供)2月5日,廈門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癒患者出院。這位67歲的老伯步伐穩健地走出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定點救治醫院隔離病房,面對鏡頭,真誠地道出一句「感謝廈門!感謝廈門的醫護人員!」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
  • 戰疫院長訪談錄|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王佔祥:提前謀劃,科學...
    這些「零」時刻的背後,是跨越百餘個日夜的生命保衛戰,是戰「疫」領頭羊和白衣戰士們無言的擔當和科學的救治……據悉,100多天來,作為戰「疫」領頭羊,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王佔祥把責任扛在肩上,擔任廈門市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院長,帶領醫院迅速吹響戰「疫」號角,嚴格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在市衛生健康委的指導下提前謀劃、全面防控
  •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信息化發展案例
    同時微軟的產品和技術,提升非常快,也滿足了我們不斷發展的需求”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創建於1928年,由愛國華僑和地方知名人士為弘揚中山先生“天下為公,造福社會”的精神捐資興建而成。時任廈門大學校長、醫學專家林文慶博士出任首任院長。抗戰與文革時期,醫院歷經淪陷和撤併。
  •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提升醫療技術改善醫療服務 為健康中國做貢獻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楚燕 通訊員 陳芳)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擁有雄厚的技術力量、合理的人才梯隊、先進的醫療設備,在本地區率先開展了大量的臨床新技術、新項目,填補了許多技術空白。增設腦卒中專科急診及急性心梗綠色通道,縮短患者等待急救時間,在全市率先開展「急性期腦梗死多模式支架聯合取栓治療術」,使高危患者得到及時救治。  >>當家人說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蔡建春  提升醫療技術水平是關鍵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明日正式開診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廈門分院(廈門市兒童醫院)在廈門開業已3年有餘。隨著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的開業,廈門市民對「復旦」這兩個字又多了一份情緣。據了解,復旦大學和廈門在醫療領域的合作頻頻結出碩果。
  •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凝心聚力砥礪奮進 打造精品學科高地
    不斷努力創新 做大做強學科  2010年,在首屆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評審中,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消化內科成功入選,晉級首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當時全國近百消化學科同臺PK,只有20多家入選,中山醫院為福建省唯一入選單位。2011年,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被評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
  • 廈門公物-公開招標-GW2017-212-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大學...
    廈門市公物採購招投標有限公司受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委託,就「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布類洗滌」項目(項目編號:GW2017-212)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GW2017-212項目名稱: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布類洗滌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開業:廈門市政府全額投資
    8月20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舉行開業典禮儀式現場。
  • 全國首家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落戶復旦中山廈門醫院!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院長樊嘉(左2),廈門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潘力方(右2),廈門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姚冠華(右1),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復旦中山廈門醫院黨委書記、執行院長顧建英(左1)共同為復旦中山廈門醫院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