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孩子的人,但父母和孩子之間也常常因為年齡差距或是不善於溝通而產生矛盾和衝突,但是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未來,父母有時會用自己的習慣性思維而忽略孩子的懂事,從而影響了孩子的發展。
一個微博大V發了自己搭高鐵時看到的一幕,高鐵上,一位男孩和父母一起坐高鐵,到了晚上的時候,孩子肚子餓了,於是母親就給了孩子100塊錢讓他去買飯。
於是男孩買了三盒飯回來,媽媽看到孩子手中拿了三盒飯,就大聲地呵斥孩子說:&34;兒子委屈地回答說:&34;
媽媽聽到孩子這樣的回答,還是非常生氣地說道:&34;孩子說:&34;媽媽怒氣衝衝大吼:&34;
後來,母親帶著孩子回到餐車,退了兩份飯,回來之後,母親對孩子說:&34;而孩子在一邊含淚吃著飯。
這位媽媽的做法,引起了大家的熱議,不少人認為&34;,因為這位媽媽自認為對孩子好的,卻不知道自己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在這樣長期的教育下,孩子會漸漸失去感恩之心。
另外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存在著溝通問題,親子之間缺乏溝通會導致孩子變得自卑,沒有安全感。一種錯誤的教育方法對於孩子來說,將會毀掉他們的一生。
在一些教育學的研究中表明,經常在父母責罵下成長的孩子,心理健康往往會出現問題,內心會缺乏安全感,他們得不到父母對自己做法的認可,慢慢地變得自卑,不願意和周圍的人溝通交流,而習慣性地把自己封閉起來。
高鐵上的這個小男孩在買飯的時候會想到自己的爸爸媽媽,證明他是一個有孝心的孩子。但是當他買了三份飯的時候卻遭到了媽媽的責罵,那麼孩子自然就會在心理認為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
而其實,母親的初心只是為了省錢,而不是真的責怪孩子,但是這一做法卻會給孩子幼小的心理帶來很大的傷害。
在《養育兒女》這本書中,作者寫了這樣一句話:孩子身上的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引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很多叛逆孩子的背後其實是父母用錯了教育方式,所以父母在育兒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行為。
1.控制自己的情緒
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父母地行為也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設想一下,如果父母總是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大發脾氣,那麼孩子的性格也會受到影響,慢慢變得非常暴躁。
反之,如果父母在遇事的時候能夠做到沉著應對,用想辦法的方式代替發脾氣的行為,那麼孩子在以後成長過程中遇事也能夠積極應對,而不是採用發脾氣的方式。
2.積極做好親子溝通
很多時候,父母和孩子之間出現衝突的主要原因在於缺乏親子溝通。親子交流是父母和孩子之間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只有交流,才能增進親子之間的相互理解。
對於孩子的一些錯誤行為,父母不妨多採用積極溝通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跟孩子講道理,引導孩子改正錯誤。
像高鐵上發生的這種情況,母親可以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說:&34;所以父母有時候可以選擇和孩子講道理,適當向孩子示弱,這樣才能使教育更有效率。
教育孩子並不是一件小事,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要學會多和孩子交流,以尊重和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給孩子樹立起一個好的榜樣。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