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家庭裡面,我們不難看到許多以孩子為中心的家長,有好吃的東西自己捨不得吃都要留給孩子,生怕孩子少吃了一點肉,少喝了一勺湯。家長對孩子的愛往往沒有理由,似乎就是一種本能,他們不自覺會把自己的所有東西都給予孩子,直至這樣的愛變了質,變成一種溺愛。
三份麵條,一份溺愛
一個麵館迎來了一對平凡的母子,母親點了兩碗牛肉麵,和兒子一人一碗。這位母親取了面之後,將一份面裡面的所有牛肉都集中夾到一碗,然後這碗''加料''的牛肉麵被端到兒子面前,這個男孩馬上狼吞虎咽般把雙份牛肉的麵條吃完了,而這個媽媽吃著清湯寡面。
本來這已經是令旁觀者很難以接受的事情了,誰知道這個孩子吃完了之後卻開口質問媽媽為什麼這次不把她碗裡的牛肉給他。在媽媽解釋自己在取面的時候已經把肉給了他之後,這個男孩根本就不聽,反而把媽媽的面翻來覆去,只為了找到被媽媽''藏''起來的肉,接著就因為找不到肉而大哭大鬧,一口咬定媽媽偷偷吃了肉。
而這位媽媽接著的舉動更是令在場的顧客都驚訝不已,她不僅沒有責備兒子的孩子,而是又點了一份牛肉麵,把牛肉夾到兒子碗裡。
原本有心想幫忙勸孩子的其他人也都不做聲,等到母子倆離開後,老闆才微微嘆了一口氣說:一大把年紀了,還第一次看到這麼寵兒的,怕是會害了他啊!許多網友看了這樣的事件之後,紛紛表示:低等父母害娃而不自知。
許多父母甚至不能分辨自己的行為是否已經掉進溺愛的教育誤區裡面,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對孩子的危害極大,甚至對孩子會產生一生的不利影響。低等父母並不指父母的出身高低貴賤,而是指父母這種自以為對孩子有利而罔顧事件本身的對錯,拼命塞給孩子一切認為是好的東西的行為。
經過父母溺愛出來的孩子,大部分會變得自私自利,因為他們總是自恃父母對自己的愛而為所欲為,總是不擔心自己想要的東西會得不到,所以把父母的關愛當成理所當然,甚至為了達到某一階段的目的而大哭大鬧,不顧是非,只是覺得自己要的就要得到,所有好的就應該給自己。
這樣自私自利的心理和行為陪伴著孩子長大以後,就會變成孩子的習慣思維,他們會覺得所有的東西就應該給自己,這樣的成長對孩子來說,是百害無一利的。
被溺愛的孩子往往還有一個特點是不求上進,父母在他小的時候就把一切好的東西都給他,無論好壞,無論孩子是否需要,是否感興趣。孩子一貫被給予會引起他們懶惰的心理,他們會變得不思進取,認為我要的父母便會想方設法為我爭取,於是這樣的心理讓孩子最終成長為沒有上進去,甚至只會啃老的''巨嬰'',思想上和行動上都不能自理。
不懂感恩是溺愛孩子帶來的另外一個結果,被寵著長大的孩子,會以自我為中心,凡事以''我''為主的思想讓他們拋棄了本應該贍養父母,關愛父母的正確價值觀。他們會開始變得不懂得感恩和回饋父母的付出,對其他人則表現為不尊重,不禮貌的態度,這樣的孩子也是因為溺愛。
父母要端正自己的態度,選擇正確的教育方法,找對和兒女的溝通方式。灌輸兒女正確的價值觀和認知,讓他們知道對錯,懂得是非,一味的給予只會害子女。低等的教育只會讓自己的子女逐漸成為被社會唾棄的人,這樣,父母的所有付出只是推著孩子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而不是讓他們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要學會做思想上和行為上的指路人,讓他們遠離錯誤的觀念,給予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有時候精神上的富養完比塞給孩子一堆物質財富更加有利於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