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朋友想知道全國各地線上線下都在賣的「散片」CPU究竟來自於何方,它們與盒裝相比,到底存在什麼樣的區別?
散片:簡單理解就是「散裝」,它們與零售盒裝相比,沒有標準彩盒外包、不支持售後聯保(不支持個人送修/只能店保),往往都只是用塑料盤成批簡裝運輸,最後由OEM廠商直接上機安裝或簡單套上塑料保護殼後就被賣到了普通消費者手裡。換言之,散片和工包性質區別不大,但不存在定製化參數差異。散片與盒裝參數及性能完全相同,至於K系列的「挑體質」問題,由於追求高性能超頻的發燒友群體數量很少,所以討論這個意義不大。
並不是任何時候購買散片都會有價格優勢,有時候購買板U套裝更實惠,而且購買散片會承擔相對更高的保修風險。
網上關於散片來源的說法無外乎三種:
一、二手拆機件;
二、OEM廠商自己用不完,然後流到市場銷售;
(聯想、惠普、戴爾等都屬於OEM廠商)
三、由高級代理(大客戶)批量採購後分銷到下遊零售商手中。
而像那些開玩笑性質的「散片來源於小作坊、華強北」、「散片都是山寨假貨等言論,只要你動點腦子都可以判斷是否有理。CPU這種技術含量極高的東西國家都難以造出,小作坊可以給你完美「復刻」?那i7豈不是得賣1元一個了?畢竟基礎材料可是沙子呀(高純度矽)~
【散片源於二手拆機件?】
確實絕大部分「過時」的在售CPU是二手拆機件,英特爾本身都已經停產的東西你從哪裡搞全新的呢?難道你會認為淘寶上的i5-2400、i7-4770K是全新的嗎?我都不信!
但對於當前在售的主流型號而言,二手拆機只可能是一小部分,畢竟所有產品都有自己的使用周期,哪裡可能會有這麼多土豪已經開始大面積淘汰8代、9代CPU等著2020或者2021年上10代CPU了呢?即使在發達國家,他們淘汰PC、伺服器都有著2~5年以上周期,現在跑來和我說買到的i5-9400F會不會是別人用爛的你也太可愛了吧!這個CPU上市總共才3個月。
再有就是CPU上過機後會在左右兩個「耳朵」處留下壓痕,一看就能看出來(你買的是已經裝好的整機就看不出來了)。
放心,賣家不會吃飽了撐著去「換蓋」的,因為CPU二手和全新價格差距非常小,他換蓋、重新打磨並不值當,還不如直接裝到整機裡銷售來得方便。所以你單獨購買散片CPU,辨認二手很簡單。
【OEM廠商自己用不完,然後流到市場銷售】
這種說法流傳了N多年(稍後會有OEM流出散片的案例),但真的都是OEM廠商用不完再賣出來的嗎?
醒醒!市場上每一款新處理器開始發售時,散片往往出現的比盒裝還早(除極個別特殊型號)!難道你會認為OEM廠商還沒開始賣就覺得自己用不完開始拋貨了????那我覺得它們的採購人員多半腦子不太好使,明天就該解僱。
而且最可怕的事實是,當我們消費者已經全面轉向8代、9代U的時候,OEM廠商其實一直都都還在大力售賣7代甚至第6代平臺的機子,你們覺得OEM廠商有必要急急忙忙地把自己手中的「過時」CPU拋售出來嗎?完全沒必要!
【京東上一搜一大把的六、七代高銷量主機】
英特爾自己的官方文件顯示,第六代Skylake處理器一直到2018年9月才完成最後一批的交付,而第七代最終交付的時間無論如何都要到今年年底或者明年。都沒有停產、都沒完成交付的東西說明OEM廠商都還有需求存在,何必要拋到市場上,更何況當前流行的8代、9代了。
還有一點,市面上有買不完的散片i5-9600K/i7-9700K/i9-9900K,但是採用這些高端可超頻CPU的品牌機少得可憐,銷量也就那麼點,難道OEM廠商全在搞義務勞動,為零售市場義務批發?
【由高級代理(大客戶)批量採購後分銷到下遊零售商手中】
這才是散片的真正來源~英特爾每次發布新處理器時,告知價格都是兩個,一個是盒裝零售價,另一個是「千顆批發價」,且批發量越大,價格可談空間越大。
說白了,只要你有需求,你自己開工廠組裝整機售賣,你完全可以直接找英特爾批發散片。
保修咋辦嘞?出了問題當然是去找英特爾呀!你從英特爾買的東西當然找它申請保修咯!但是,如果你把它們按照層級關係分包售賣給了其他零售商(店鋪)或者普通消費者,那麼底層群體不能越級去找英特爾保修,必須一層一層往上走。所以你買的散片可以店保,再由店鋪老闆去找代理,再由代理一級一級往上申請即可。
你買了聯想的機子,CPU壞了,你找英特爾肯定拒保,你必須去找聯想!
你買了戴爾的機子,PM981壞了,你找三星肯定拒保,你必須去找戴爾!
由於英特爾對散片銷售管制比較松,而且散片很多時候無法追查銷售主體,所以它們的出現時間、出現地點比較隨意。
【為啥AMD散片很少見】
有人說是因為用的廠商少,所以沒啥散片「流出來」。這或許也是一個原因吧,但主要還是「銷售政策」的差異。
其他方面,AMD處理器利潤很高,真的很高,然後主板+CPU搭售又有各種補貼或者優惠,所以你會發現買板U套餐那叫一個便宜,比如你單獨買一個R5-2600盒裝處理器的價格是1299,然後R5-2600(盒)+技嘉B450M-DS3H的套裝價格竟然是1249,然後單獨買一個R5-2600散片的價格「高達」900元。
只要你不傻,應該知道怎麼買吧。。。。。。
【OEM流出案例】
事實上,OEM廠商是絕對不敢隨意拋售用不完CPU的,因為英特爾處理器最後一行Batch碼不僅告知產地及生產周期,還會有批次等信息,大客戶可以被追查,而且可能會面臨嚴厲處罰。
這顆由OEM廠商流出的i5-9400處理器(i3-9100/i5-9400/i7-9700都不會零售)最後一行Batch碼是否為真,我表示懷疑,因為它的生產周期實在有些早(去年上半年/這個時候i5-9600K也才開始QS測試),很可能是被抹除信息、重新打碼後流出來的。
【OEM廠商逃避追查方式一:抹掉信息】
這是一顆從廢品收購站某主機拆出來的經典Socket 478接口賽揚4處理器,如果你覺得它的頂蓋信息很模糊,請仔細看下面的放大圖片:
OEM廠商為了拋售這樣一顆處理器可謂「費勁心思」,它不僅要把各種信息碼都給抹去,而且還「很拙劣」地偽造了一個BATCH碼。
這個BATCH碼拙劣在哪裡呢?這是一顆當年由英特爾中國成都工廠封裝的處理器,正確的產地識別代號是數字「5」,然後偽造人員僅僅是簡單地根據「模板」隨機填充數字和字母,產地碼居然寫了一個「A」,一個預設值。
【OEM廠商逃避追查方式二:此地無銀三百兩】
之前在電子垃圾街看到一個LGA775接口的奔騰D-915,最早的雙核處理器系列,不值錢,但上面的貼紙吸引了我。
一張厚厚的印有「英特爾LOGO」以及Batch碼的鐳射標籤居然直接就貼在了CPU表面?雖然造型很官方,很唬人,但英特爾自己不至於蠢到不為CPU散熱問題造成巨大影響所考慮吧?
而且這個Batch碼Q623表示這是一顆由馬來西亞分支工廠(馬來主工廠代號為L/伺服器為J)於2006年第23周封裝的處理器,但上面的封裝產地已經寫明是COSTA-RICA哥斯大黎加,直接前後矛盾。。。。哥斯大黎加的產地代號是數字「3」。
用指甲以及橡皮將表面的貼紙清除乾淨後真相大白。3649,表示這是由哥斯大黎加工廠於2006年第49周封裝的處理器,A261可以指向特定大客戶,但究竟是誰不得而知(只有英特爾還有客戶本身才知道了)。
如果你了解處理器的歷史就會知道,這顆生產於2006年年底(一年總共就52周)的奔騰D處理器在生命周期的中後端遭遇了酷睿架構(包括酷睿架構新奔騰)的慘烈衝擊。廠商們為了競爭市場早已大面積鋪開跨時代意義的新架構產品,酷睿也沒有給Netbusrt架構任何喘息和腰斬的機會,曾經象徵著高端與性能的大奔騰時代草草結束,奔騰D作為末代皇帝,維護著最後高價尊嚴,被OEM廠商清出倉庫,也是一種必然。
最近這些年英特爾擠牙膏擠得也多了,老型號價格居高不下,廠商自己放在那兒慢慢賣就是了。
好看的文章要多支持
也可以關注B站@我家智天用win8或微博@漸縝JZ,@DDAA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