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購買硬體組裝電腦的時候,在購買CPU這個環節上,就會發現這麼一個事情。
盒裝CPU,和散片CPU。
很明顯,散片CPU會更便宜些。
為什麼會出現散片CPU呢?
會不會是某些國內的小作坊或者是華強北那邊生產的山寨CPU啊?
在這裡,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一件事情。
你們電腦上用的CPU,不管是Intel的也好,還是AMD的也罷。
只有他們的廠子,才能生產。
不存在什麼小作坊自個兒僱幾個小學生,關在小黑屋裡瞎鼓搗就能弄出一片CPU。
CPU,是整個人類科技發展到今天,最為尖端的領域。
製造一片CPU需要經歷幾十道工序,在這幾十道工序中,光紫外線光刻這一個環節,就遠不是普通人、甚至是普通的科技公司承擔得起的。
因為一臺光刻機,賣特麼7億美元。
看到這裡,我相信你已經明白,盒裝CPU和散片CPU其實是一樣的了吧?
那麼都是同一個廠子出來的,為什麼有些要裝盒子,有些卻不裝呢?
很簡單。
盒裝CPU是賣給代理商用作零售商品用的。
而散片,是賣給電腦公司組裝機子用的。
我講個故事吧:
(聯想「Lenovo」,簡稱L,因特爾「Intel」,簡稱i)
某天聯想公司想要組建一批臺式機,要上新的配置,於是找上Intel聊聊這件事。
(L:Intel兄弟,我想要一批晶片。)
(i:要多少啊?)
(L:先來個一百萬片吧!)
(i:行吧,原價2000塊,我給你便宜一塊錢的。)
(L:老哥我要這麼多你就給我便宜一塊錢?怎麼......也得再便宜一塊吧?)
(i:也行,算你1998塊。)
聯想一看Intel答應得這麼快,感覺好像自己吃虧了,於是接著說:
(L:那什麼,我突然想起來今天沒帶錢,你看我去銀行取個錢吧)
(i:那你去吧,我在這等你)
聯想這一去去了幾個鐘頭,Intel等的不耐煩了,這時聯想來了。
(i:怎麼樣兄弟,錢取來了嗎?)
(L:取是取來了,但是那邊我有個朋友說,從他那裡拿,給1995元一片就行)
(i:誒呀,兄弟,你看我這,收你1998,多出來的那3塊是盒子的包裝費啊,我不幫你裝盒子,直接給你散片,算你1995可以了吧?)
於是聯想答應了,爽快交錢拿貨回去裝機子。
一般在計算機領域,每款新產品的面世都是有其生命周期的,這也是計算機行業的一大特色,因為它更新迭代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性能幾乎是一年半就要提升一大截。
聯想買的這款晶片,在它生命周期過了一半的時候,聯想才賣出去20萬臺,聯想虎軀一震,這特麼是要砸手裡啊,這怎麼辦?
找代理商分銷。
(L:小老弟你過來一下,我有批XX晶片的貨,賣你們1997元,你們看看怎麼處理。)
(小弟:誒唷大佬,你這批貨有多少啊?)
聯想想了想,這款晶片生命周期還剩一半,我才賣出去20萬套,接下來的時間我頂多再賣20萬套,於是他說:
(L:還有60萬片。)
(小弟:哇,大佬,我傾家蕩產也買不起啊,要不....我去叫人?)
在一個成熟行業裡,尤其是以產品為主導的行業中,多級分銷商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現狀,甚至在一些行業裡,會有經銷商聯盟這樣的組織出現,這樣的層級出現,其實是一個行業類似於「長尾經濟」的經濟現象來養活這個行業裡的上中下遊。
於是這塊,沒有包裝盒的CPU晶片,就這樣作為散片,出現在了你們普通人的眼前。
這就是散片最主要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