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美滋滋打的不會是三無產品吧!想除皺+瘦腿的進來看!」
「我一次性種草的項目!!這款堪比熱瑪吉的項目你們必須知道」
「M22和超皮秒怎麼選!」
這是近兩個月內,微博紅人張沫凡在其微博分享的部分視頻內容的簡介。熱瑪吉、除皺針、M22、超皮秒,是當下十分流行的醫美項目名稱,通過短視頻和直播的方式,張沫凡對這些項目進行了科普和體驗分享。
01爆發的醫美行業
隨著顏值經濟的崛起,人們在美麗上的消費呈現爆發式增長,以年輕女性為代表的愛美女士不惜節衣縮食,也要在美容項目上「富養」自己。如今,通過化妝品美容的美夢已經悄然甦醒,不少人認為化妝品僅能起到「表面」作用,而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醫療美容便聞風而來。近年來,醫療美容在中國美容市場颳起了大風,並持續保持高速增長。研究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曾給出預測,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自2014年起維持年複合增長率23.6%的增速,2018年至2023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進一步提高至24.2%。
根據線上醫美服務諮詢平臺新氧科技發布的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新氧app平均月活躍用戶高達870萬,平臺總促成醫美服務交易總額超11億元。
當然,受制於美容、整形在社會上的負面風評,起初這些項目推介都十分隱秘且小眾。但隨著社會觀念愈來愈開放、包容,醫療美容受到熱捧。不僅網絡上公開討論量倍增,不少消費者也開始接受走進醫院親身體驗。
02醫美「闖入」直播間
起初,率先走進直播間的是一些醫美產品,諸如醫用冷敷貼。不少主播打著「醫美面膜」的名號在直播間售賣各類醫用冷敷貼。
2019年5月,李佳琦直播間首次推薦敷爾佳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當晚便賣出25萬片。這些「面膜」因為沾上了醫用的名頭,在主播天花亂墜的宣傳下被賦予了優於一般面膜的功效,成為了直播間的爆款。
但去年1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文明確指出,所謂的「醫美面膜」實為醫用敷料,屬於醫療器械範疇。按照醫療器械管理條例,醫療器械產品不能以「面膜」為名稱,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傳詞語,這才給「醫美面膜」降了溫。
但這陣「醫美面膜」的直播熱帶動了醫美熱,讓更多人了解到了醫美。帶貨派發現,美妝博主分享醫美知識或醫美體驗的社交內容越來越多,點讚量和評論也持續走高。
帶貨派發現,去年淘寶頭部主播烈兒寶貝、張大奕等人都進行了醫美專場直播,帶貨的項目既包括果酸、光子嫩膚等基礎項目,也包含熱瑪吉、除皺針等進階項目,價格也從幾百到幾萬元不等。
03困難重重,但未來可期
但將醫美搬進直播間仍然存在諸多難題。
一是資質審核問題。去年11月6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未經審查不得發布醫療、藥品、醫療器械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進行發布前審查的廣告。
二是醫美項目價格偏高,不符合直播間低價的主流。直播帶貨當前的場景仍是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而醫美項目中,除去一些基礎類的輕醫美項目,單價都往往較高,且醫美項目並非簡單的錢貨交易,而是需要結合線下的服務類消費,成交周期長,過程也較為複雜。
三是醫美風險性極高,售後方面存在很多難題。醫美行業仍處於藍海階段,本身存在諸多亂象。在對醫院、儀器、項目的選擇上存在較大偏差,在效果實現方面也因人而異。即使規避了多重風險,仍然會有消費者在實際消費中踩坑。
但不可否認的是,醫美當前在直播間大放異彩。在去年阿里巴巴舉報的本地生活醫美直播節上,僅一個多月就舉辦了6000多場的直播,累積有超5000萬的用戶進入醫美直播間觀看直播,直播間成交訂單超6萬筆,成交金額破億。
無論前景如何,醫美,它帶著萬億規模邁著大步朝直播間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