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110 暨大是大陸接收臺灣學生最多的高校,這些學子青睞哪些專業?

2021-03-01 上學了

在海峽兩岸經貿文化友好往來中,活躍著一批「暨南人」。

據統計,暨南大學是大陸接收臺灣學生最多的高校,截至2016年9月27日,暨大在校臺灣學生有886人,在這裡求學的臺灣學子,多數選擇了會計、財稅、企業管理、國際關係、醫學等學科。

臺灣有200多位骨幹會計師畢業於暨大,每年有一批暨大醫學畢業生返回臺灣從醫……甚至在臺灣地區的南投縣,也有一個「暨南大學」,演繹著兩岸一脈、血濃於水的故事。

暨大校友推動臺灣創辦「暨南大學」

在臺灣南投縣埔裡鎮的日月潭風景區,蜿蜒上山,一片翠綠盡收眼帘,數棟中國風的建築融入於山水間。這是臺灣海拔最高的大學,即臺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以下簡稱「臺灣暨大」),與坐落廣州的110歲暨南大學「同根同源」。


臺灣暨南大學圖書館。

1984年,暨大美國南加州校友會會長雷博平應邀到臺北,與暨大的臺灣校友徐亨、新加坡校友戴始仲和楊淑蓀一同推動臺灣設立暨南大學。

當時,臺灣為了減少區域發展不均,決定在南投成立一所綜合型、重視僑生的大學。1995年,臺灣暨大成立。

目前,該校被列入臺灣地區教育部門25所「大學繁星計劃」,設有人文、管理、科技、教育等學院,有19個學士班、27個碩士班、14個博士班,擁有全臺最優秀的船艇和高爾夫實踐課程,弘揚中華文化「中道」精神,致力培養海內外優秀人才特別是僑界人才,是臺灣地區知名的「小而美」的優質大學。


臺灣暨南大學代表隊參加「2016海峽兩岸暨南結構模型大賽」時留影。

臺灣暨大前代校長徐泓教授曾介紹,「暨南精神」其實是薪火相傳的。暨南大學校訓為「忠信篤敬」,臺灣暨大的校訓為「誠樸弘毅,務本致用」,一脈相承。兩校師生在學生培養、學術研討、科研培訓、賽事交流等領域經常互訪交流。

培養臺灣學子,暨大「臺灣班」貢獻卓著

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的深入,越來越多臺灣學子選擇到大陸讀書,暨大便是不少臺灣學子的選擇之一。

而在專業選擇方面,臺灣學生在暨大多數選擇會計、財稅、企業管理、國際關係、醫學等學科。暨大學生會設立有臺灣學生會分部,臺灣學生可通過該組織直接與學校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反映學習生活中的問題。

暨大還特意設置「臺灣班」,為臺灣碩士和博士生專門制定了一套針對性的培養方案,提供全套教學服務。據悉,這是華南地區首個研究生「臺灣班」。近年來這個專班由暨大臺灣校友會執行長李宛平負責推廣,每年會推薦臺灣學生到學校攻讀。

花蓮縣長傅崐萁就是「臺灣班」的傑出代表。他2005年來暨大攻讀國際關係博士研究生,多次往返兩岸之間,推動和平發展。


傅崐萁

今年6月,第八屆海峽論壇在廈門舉行。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傅崐萁等人在會議上發言呼籲,兩岸民眾是兩岸關係發展最有力的推動者,應當大力加強兩岸民眾交流,推動兩岸和平發展。

今年10月,傅崐萁又到訪廣州,與廣東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林雄會晤,希望加強與廣東在農業、觀光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期待早日開通花蓮與廣州、深圳的直飛航班,建立兩地更加緊密的交流合作關係。

在母校110年校慶之際,傅崐萁專門發來了祝福視頻。他在視頻中說:「在過去的110年,中華民族散落在全世界各地的華僑子弟,能夠回到我們的文化的發源地、我們的大陸,在暨南大學就學,非常榮幸。崐萁身為暨大的一分子,為暨大祝福,更將為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發揚光大持續努力。」

大陸首例!臺灣學生當上學生會主席

廣東是臺胞在大陸投資最早、臺資企業最多、臺資經濟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有不少臺灣企業家、會計師都曾有在暨大求學的經歷。

暨大臺灣校友會秘書長傅文齊告訴記者,臺灣學生選擇暨大,一方面是暨大海外學生相對較多,辦學國際化程度高;另一方面是他們對大陸尤其珠三角地區的經濟動向、制度體系方面有濃厚的興趣,想選擇相關專業學習。

暨南大學理工學院光電系大二學生張千祐表示,他之所以選擇到大陸念書,主要是希望能開拓視野、認識更多人。

據不完全統計,暨南大學會計專業在臺灣的校友大概有200多人,分布在臺灣經貿文化等領域。

暨大每年還為臺灣培養出一批醫學畢業生。暨大招生辦老師介紹,臺灣學生喜歡報讀醫學專業。醫生在臺灣很吃香,社會地位較高,但臺灣對於醫學生的招收量較少,所以臺灣學生傾向到大陸學醫後再回臺灣就業。

有不少臺灣學生在暨大讀書期間,積極參與各類組織活動,劉孝威就是其中之一。

6年前,劉孝威到暨大就讀口腔醫學專業。生於臺灣、長於馬來西亞的他性格活潑,讀書期間,他積極投入學生工作,通過報名競選,擔任暨南大學學生會主席,成為大陸有史以來第一位臺灣籍高校學生會主席,他還兩次參加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的主席團會議。


劉孝威

「這一切,都是我之前不敢想像的。」劉孝威說,「事實卻證明了,這裡不僅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地方,更是一個充滿包容的地方,只有自己有想法,有行動,那麼一定能實現!」

本科畢業後,劉孝威選擇了留在大陸讀研究生。他笑著說:「我看好這裡的發展空間,未來會更加精彩!」

校友故事

有著「臺灣現代舞藝術大師」之稱的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舞蹈學系系主任張曉雄,是暨大在廣州復辦後的第一屆學生。

這位當年一心想學文學創作卻被分配到歷史系的年輕人,最終成了臺灣現代舞藝術的「領頭羊」。他所在的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專業享譽全球,培養出了多位知名的現代舞藝術家。


張曉雄

他說,在暨南大學學習四年,校園的開放、包容精神,為他從事舞蹈藝術積澱了紮實的美學和哲學基礎。

1978年,張曉雄考入暨大。由於歷史因素,在那屆總共七百多人的學生中,既有「老三屆」,也有不到16歲的年輕人。年齡的差異導致學生的觀念差異很大,多元思想在同學間有趣地並存。

「教授們的觀點也常有交鋒,多元思想的碰撞,讓大學課堂變得極富趣味,充滿刺激。上一堂課教授的觀點,在下一堂課就被推翻,也絲毫不奇怪。」

張曉雄笑稱,自己大學四年一直在汲取各方面的知識養分,學的是歷史專業,又旁聽了大量中文系的課,其熱愛文學的精神感動了中文系老師,甚至寫過表揚信送到歷史系來。

課餘時間,張曉雄還加入學校的遊泳隊、創立舞蹈隊。作為舞蹈隊隊長,他每天傍晚都會和隊員準時出現在大禮堂外,進行舞蹈訓練。

1982年從暨大畢業後,張曉雄進入南澳大利亞阿德雷德市表演藝術中心主修現代舞,從此開始專業表演生涯。1996年在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擔任副教授至今。

二十多年來,張曉雄一直在打通東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舞蹈體系,嘗試建構東方的現代舞訓練體系。他的教學與創作足跡,遍及廣東現代舞團、臺灣雲門舞集、香港城市當代舞團、北京舞蹈學院等,持續推動著兩岸的現代舞交流發展。

採寫:

記者陶達嬪 暨南大學師生 李偉苗 陳思穎 楊陽

統籌:

梅志清 麥尚文 劉江濤 嚴亮

執行:

陳楓 吳少敏 陳文舉 蘇運生 王輝 曾妮

回復「1」,查看《廣東異地高考全面放開》

回復「2」,查看《中山大學將建5000畝深圳校區》

回復「7」,查看《廣州最全「名班主任」名單》

回復「18」,查看《廣東再無2B,高考二本AB線合併!》

回復「19」,查看《廣東高校教師不再是「金飯碗」》

回復「46」,查看《廣東高考改革確定:3+3考試模式 》

相關焦點

  • 暨大是大陸接收臺灣學生最多的高校,這些學子青睞哪些專業?
    據統計,暨南大學是大陸接收臺灣學生最多的高校,截至2016年9月27日,暨大在校臺灣學生有886人,在這裡求學的臺灣學子,多數選擇了會計、財稅、企業管理、國際關係、醫學等學科。  臺灣有200多位骨幹會計師畢業於暨大,每年有一批暨大醫學畢業生返回臺灣從醫……甚至在臺灣地區的南投縣,也有一個「暨南大學」,演繹著兩岸一脈、血濃於水的故事。
  • 暨南大學:接收臺灣學生最多的大陸高校
    9月17日、18日,由臺灣新北市、花蓮縣等8個縣市負責人組成的臺灣縣市長參訪團到訪北京,就經濟、文化、旅遊等領域交流合作與大陸方面進行探討。  傅崐萁等人在會議上發言呼籲,兩岸民眾是兩岸關係發展最有力的推動者,應當大力加強兩岸民眾交流,推動兩岸和平發展。
  • 報考暨大研究生的臺灣考生每年增長一倍
    633個考生中,有境外考生52人,而這52人中29個是臺灣考生。  暨大研究生招生辦公室主任史學浩說:「近三年來,報考暨大研究生(碩士和博士)的臺灣考生人數每年增長100%。」據史學浩介紹,目前暨大研究生院在讀的臺灣學生共有200多人,這個數目僅次於廈門大學。「來讀研究生的臺灣學生是很有特色的,他們中有父子倆同時報考的,還有夫妻倆同時在讀的,而且,有很多還具有留學經歷。」
  • 暨南大學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暨大人
    從海外遊子鄉愁的落葉歸根之處,再到一所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化高校,暨大「宏教澤而系僑情」的使命始終如一。國際學院:全英文授課 本土化留學暨大海外學生比例居全國之最,人數佔全校近半,而國際學院則是集中展現暨大國際化的窗口。國際學院1700多名學生中,70%是來自76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
  • 暨大舉行110周年校慶啟動儀式
    廣州日報訊(記者陳翔 通訊員蘇運生、萬曉華)今天是「華僑最高學府」暨南大學109周年校慶日,110周年校慶啟動儀式昨天在廣州舉行。  2016年11月16日,百年暨南即將迎來自己的110周歲生日。  校慶LOGO和主題詞亮相  暨南大學110周年校慶LOGO和校慶主題詞在啟動儀式上正式亮相。  暨南大學於今年3月面向全體師生、海內外校友及社會各界人士徵集110周年校慶標誌設計方案,最終由暨大2014級經濟學院研究生馬春春創意,設計師張浩、鄭偉華共同完成的LOGO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該LOGO由數字110和帆船造型演變而來。
  • 找信息:暨大學院暨大哪些專業
    暨南大學專本連讀用不用填志願啊?如何報名?作為中國歷史悠久的大學之一,暨南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有著重要地位: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高等學府,校名一直沿用的百年名校之一,全國首批試行學分制的高校,早在綜合性大學裡開辦醫學院的大學,早設立華僑華人問題研究機構的大學,早創設商科的大學……
  • 暨大廣師大新增人工智慧專業
    新快報記者 夏世焱/攝又一批高校發布今年招生計劃 暨大今年在粵實際錄取人數預計超過2350人,廣師大計劃今年新增3000個招生名額7月17日,又有一批高校發布了今年的招生計劃,值得注意的是,繼中大、廣大、華農等高校宣布新增人工智慧學院或人工智慧專業後,昨天發布招生計劃的暨南大學、廣東技術師範大學也新增了人工智慧專業
  • 廣州暨南大學暨大專本連讀要求哪些專業
    從高考失利,再到錄取無緣本科。兩年前我仿佛看不到一絲大學的希望。那時候內心是崩潰的,因為填志願的時間,我選了兩所普通的2B學校,後面隨便選了一所專科學校,因為我不想讀專科……果不其然,錄取結果的那一天,兩所本科學校全部滑檔,錄取了專科,但是專業不是我喜歡的,那時候感覺世界都是灰的……後來,我和高中班主任說了一下我的處境,他聽完之後,就建議我專本連讀,然後三年之後去專插本,就有機會彌補自己的遺憾了。
  • 86名暨大學子獲首屆「梓文勵志獎學金」
    12月28日下午,「公益力量助力培養一流人才——2020年度梓文勵志獎學金頒發儀式暨大灣區公益助學論壇」在廣州暨南大學成功舉行,暨南大學副校長洪岸、中國奧園集團副總裁郭士國等嘉賓出席。當天,共86名暨南學子獲頒首屆「梓文勵志獎學金」。「梓文勵志獎學金」,是暨南大學校董和傑出校友、中國奧園集團董事會主席郭梓文捐資專項設立,旨在助力更多品學兼優的暨大學子接受教育,揚帆遠航。
  • 華工暨大華師招生計劃出爐!
    根據近年各省錄取數據,該校對專業結構及其計劃數進行了調整與優化。其中,省內普通類理科增加了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省內理科考生青睞的專業計劃數,文科增加了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等省內文科考生青睞的專業計劃數。  為培養對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人才,華工注重「新工科」學科的發展。
  • 百年暨大激蕩史
    在真如時期,暨南學校的僑生佔了學生總數的95%以上,「每逢假日,真如車站一眼看去,都是戴著形形色色的帽子、近於『小黑炭』型的小夥子。」  真如時的暨南大學,學生最多時有1700多人,這讓校史專家馬興中印象最為深刻。在解放前,大學規模能上千人就已經不錯了。
  • 暨大本月動工興建新校區
    三年雕琢新校區記者了解到,暨大新校區位於番禺新造鎮興業大道。該地區正好與廣州大學城隔江相望,為大學城二期工程之一。胡軍表示,目前新校區建設進展順利,徵地拆遷預計本月中完成,本月內即可正式動工開建。「我們計劃用三年時間進行『雕琢』。」胡軍告訴記者,國家發改委決定投7.5億元支持暨大新校區建設,發改委這種「大手筆」在對全國高校的支持中都不多見。
  • 「畢業之家」2020年,放棄中大選擇暨南大學,考生:我愛暨大
    記得關注喲,後續將會為大家推送高考志願填報和大學專業的介紹喲。這裡的學生也顯得更加多元和創新。有人說「不想軍訓,就報考暨大。」,不僅沒有軍訓,暨大還以豐富多彩的活動而出名。校園裡有碧天綠草,整個校園乾乾淨淨。
  • 暨南先賢后人:暨大校款救下一座「北平圖書館」
    思緒,仿佛拉回到110年前南京薛家巷的暨南起點。  五次播遷、三落三起的暨南大學,在夾縫中生存、崛起、壯大,凝聚著創辦者、歷任校長的心血甚至尊嚴。這當中,有以開放精神開創華僑教育的晚清大臣端方,兩度掌校帶領暨南升格大學的教育家鄭洪年,有在戰火中用暨大校款救下一座「北平圖書館」的愛國史學家何炳松,還有堅持「教授治校」的「嶺南第一校長」陳序經。
  • 立足灣區、聯接世界 暨大履好育人使命
    近兩年來,百年暨南交出了一份優秀的時代答卷: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學科上升到11個;18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QS排名屢創新高,2021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位列內地高校第33名……「暨大始終肩負華僑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灣區青年夢想起航的地方。」
  • 【圖文】廣東暨大暨大自考專科怎麼樣
    廣東暨大暨大自考專科怎麼樣升本要求每科都要過。插本有兩條線,總分線和統考分線。錄取要求:升本報名只要交錢就可以了,因為專科的條件你已經達到了。插本錄取有兩種,過線錄,擇優錄。過線錄意思是不管你多少人,只要你分數到了就可以進,計劃人數是沒有意義的。擇優錄是只要前多少名,後面的你分數到了也不要,這個前多少名看得就是計劃人數。我們的學歷分學歷和第二學歷,學歷指全日制,第二學歷指其他途徑。
  • 小聯合國老孔子學院 百年暨大激蕩僑生風雲
    在真如時期,暨南學校的僑生佔了學生總數的95%以上,「每逢假日,真如車站一眼看去,都是戴著形形色色的帽子、近於『小黑炭』型的小夥子。」   真如時的暨南大學,學生最多時有1700多人,這讓校史專家馬興中印象最為深刻。在解放前,大學規模能上千人就已經不錯了。
  • 【爆款】暨大2020年暨大專本連讀哪些學院
    暨大2020年暨大專本連讀哪些學院作為這個話題的局外人,我是明年就要碩士畢業的暨大人,專本連讀與我無關。但是我又是局內人,這裡是我的母校,網上的惡評令我不解疑惑。所以我特地去問了我一個校友,她之前在本部石牌校區做過招生,聽她聊完之後,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 廣東"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三劍客|暨大、華南師大、廣中醫
    目前,廣東本土高校有5所(不含哈工大深圳分校)進入&34;,其中2所是&34;(中大和華工);另外3所是&34;(暨大、華南師大和廣中醫)。上一期已經介紹了中大和華工,這一期就來介紹暨大、華南師大和廣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