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曲曲藝賀新春,河南名「角兒」給您拜年啦
鄭州國際電影周特殊貢獻獎;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赴澳演出為澳門同胞送去中原人民的誠摯祝福;承辦央視2020戲曲春晚洛陽分會場演出等60餘場戲曲文化活動。據了解,2020年,李樹建將帶領河南豫劇人,除了共同打造新編歷史豫劇《義薄雲天》外,還將籌備李派弟子演唱會;承辦中國劇協第三屆民間職業劇團展演和清華大學稀有劇種展演活動;舉辦網上教育培訓、兒童劇和戲曲電影項目;繼續推進八大倉戲曲進校園活動。
-
地方戲曲:老問題與新挑戰
眾多戲曲專家一同為中國地方戲曲創作問診把脈,結合近20位劇作家的實踐,深入探討了當前地方戲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地方戲曲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圖為河南省社旗縣越調劇團為群眾表演傳統地方戲。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
《中國有戲》:中國地方戲曲劇種的文化傳承
如今,現代傳媒的出現打破了原本相對局限的戲曲舞臺空間,電視、網絡等成為傳播戲曲文化的新載體。紀錄片作為一種表現真實性、兼具藝術性的現代化傳播手段,相較於其他傳播媒介,更能實現文化價值的傳遞。因此,將地方戲曲劇種與紀錄片進行巧妙融合,創作出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地方戲曲文化紀錄片,對展現地方戲曲魅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
豫劇是河南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在我國河南山東等地十分流行
豫劇又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調」「河南謳」「靠山吼」,是河南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在我國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地十分流行。它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清代中葉,作為「汴人相沿之戲曲」的豫劇,開始在河南民間流行。
-
央視播出《工作細胞》動畫,多個地方被刪改,這下總不會被舉報吧
在很多80後,90後的小時候,電視上經常播放這各種各樣的日本動畫,就連央視也不例外,也播出過《中華小當家》《聰明的一休》等日本動畫。只不過從十幾年前開始,電視上就很少出現過日本動畫了,更別提要在央視上看到日本動畫。
-
《橄欖樹》攜《鄉愁》全新演繹 2018兩岸元宵戲曲晚會將於元宵期間...
●2018兩岸元宵戲曲晚會將於元宵期間在兩岸播出 ●齊豫寄語晚報讀者:早日成為自己特別的那棵橄欖樹 廈門網訊 (文/圖 廈門晚報 記者 龔小莞)「今風古韻四海同春―
-
全國地方戲曲劇種共348個
本報北京1月1日電(記者鄭海鷗)記者日前從文化部獲悉:經過兩年的努力,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數據已全部入庫,普查先期工作已完成。全國參加本次普查的戲曲演出團體共有10278個,其中國辦團體1524個、民營團體(含民間班社)8754個。348個劇種中,共241個劇種擁有國辦團體,其中120個劇種僅有1個國辦團體;共107個劇種無國辦團體,僅有民營團體或民間班社,其中70個劇種僅有民間班社。2017年6月,全國普查基礎數據覆核工作完成,所有數據正式入庫。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平臺共收入表格111406份、圖片46555張。
-
河南的戲曲資源豐富,你都知道有哪些嗎?
,我特別喜歡河南的地方劇種。我最初喜歡戲曲主要受到了河南衛視《梨園春》節目的影響,在我小的時候,每周周末最開心的事也就是看《梨園春》,既有十多歲的小擂主,也有許多豫劇、曲劇、越調等派別的大師,可謂是百花齊放。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河南地區的經典地方劇種以及經典的戲曲作品吧!河南省地處中原,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自古以來文化事業欣欣向榮,這其中也包括戲曲。
-
2018校園戲曲節「河南戲曲藝術周暨稀有劇種展演」在清華啟動
2018年10月16日下午4時,清華大學戲曲進校園——2018校園戲曲節「河南戲曲藝術周暨稀有劇種展演」媒體見面會在清華大學隆重舉行,拉開了河南稀有劇種在清華大學展演的序幕。豫劇名家李樹建、越調名家申小梅以及稀有劇種傳承人等戲曲大腕將悉數亮相媒體見面會,該活動由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主任、研究員趙洪主持。
-
河南戲劇種類45種之多 堪稱「戲曲之鄉」
河南被人們稱為「戲曲之鄉」、因為這裡有光輝燦爛的戲劇文化。豐富多採的戲劇種類,在河南戲劇園地爭奇鬥妍。 明清以來,在河南有據可查的曾經流行的劇種有45種之多。到了80年代,有專業或業餘劇團演出的戲曲劇種仍有31種,主要有豫劇、曲劇、越調、大平調、宛梆、懷梆、懷調、落腔、道情戲、四平調、柳琴戲、墜劇、豫南花鼓戲、蒲劇、大弦戲、京劇、二夾弦等等。這些劇種都有屬於戲曲大家族,它們有許多相同或相似之處,但細細品味,又風格各異,迥然有別。大體上我們可以把它們分為地方大戲和地方小戲。
-
戲曲廣播體操走紅 招式融入中國戲曲程式化動作
但這幾天裡,一套戲曲廣播體操卻在朋友圈悄然刷了屏,不少網友們轉發的時候都表示要「趕緊學起來」。 這套火爆的戲曲廣播體操源自央視戲曲在其微信公眾號上傳了的「第一套戲曲廣播體操」的教學視頻,目前不僅在朋友圈被迅速刷屏,在各大視頻平臺上也成為熱門,僅騰訊視頻的播放量已經達到了475萬。
-
白燕升:戲曲是中國的國貨藝術
其實京劇或者說戲曲發展到今天,仍然保留一席之地,就能說明它的魅力。傳統和經典的東西,無論大家喜歡與否,它永遠都在那兒,永遠不會塵封。戲曲在新的歷史時期,能否煥發青春,成為「新榜樣」,這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也是《走進大戲臺》欄目的定位。 2015年我們做了這樣幾件事,首先開啟了全國青年戲曲演員擂臺賽,目前進行了三季,比賽40場,參賽50人。我在央視20年時間,一直做戲曲。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地方戲曲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持續開展全省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巡演、全省群眾戲曲花會活動,重點向基層傾斜,組織地方戲曲藝術院團優先為縣(市、區)的街道社區、農村、學校和企業等基層單位演出,拓展戲曲惠民的深度和廣度。定期舉辦「全省地方戲曲優秀作品展演」,吸引民眾的廣泛參與。繼續辦好兩年一屆的「廣東省戲劇演藝大賽」。通過廣東戲曲喜劇藝術周等多種形式,推動喜劇類戲曲藝術加快發展。
-
文化部:全國有348個地方戲曲劇種 上海有9個
原標題:文化部:全國有348個地方戲曲劇種 上海有9個 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文化部負責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地方戲曲劇種普查。經過2年努力,目前普查數據已全部入庫,普查先期工作已完成。
-
戲曲傳承 攜手共建——河南大學音樂學院喊你來「上學」
為促進戲曲表演藝術的傳承發展,提高藝術人才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滿足為藝術團體輸送高質量的專業人才的需求,同時給青年藝術從業者創造專業技能提高和學歷升級的機會。河南大學音樂學院與河南恆品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戲緣)籤訂了成人高等教育「表演專業」(高起本)共建項目協議。
-
央視播出惠東歷史文化紀錄片
近日,《中國影像方志》廣東卷·惠東篇紀錄片在CCTV-10(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正式上線播出,全面展示惠東縣的歷史文化和經濟社會發展。 央視標題為《惠東:海防古城紅色精神代代傳承 漁歌婉轉海龜家園生生不息》。全篇分為《地名記》《古城記》《紅色記》《音律記》《生態記》《當代記》六個篇章。
-
東營一飯店員工邢震:執著追求戲曲夢想 央視舞臺亮「絕活」
舞臺上弘揚戲曲文化12月5日晚播出的山東綜藝頻道《我是大明星》節目中,邢震將一曲陝北民歌《打酸棗》與戲曲中的大刀功融合在一起,贏得觀眾陣陣掌聲,被評委稱讚「眼神裡全是戲」,獲得全票三票,在晉級周賽、月賽之後,又成功晉級年終總決賽。
-
河南春晚首次在央視全程亮相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 1月22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獲悉,2020年河南省春節文藝晚會,將在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9點黃金時間,在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三套)、河南衛視同步播出。大年初三央視綜藝頻道、河南衛視以及河南廣播電視臺所屬頻道都將播出該臺晚會。這是迄今為止,河南省春節文藝晚會,播出平臺實現國家、省級聯動(央視及河南衛視同時播出),錄製場地巨大(在鄭州黃河文化公園炎黃廣場錄製),參加演出錄製的人員最多的一臺春節晚會。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
央視錄製新節目《致敬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全國百位主持人名單獨家...
令人關注的是,這檔新節目,央視邀請了來自央視以及全國地方衛視臺100多位主持人集體致敬「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如此超大主持人陣容集體亮相央視錄製節目,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參加節目的主持人,除央視的康輝、董卿、任魯豫、撒貝寧、朱迅、尼格買提、李思思外,還有地方臺的汪涵、華少、伊一、程雷、王冠、春妮、劉婧等。從成都走紅全國的主持人劉儀偉,也應邀參加了錄製。
-
普查數據顯示 全國地方戲曲劇種共348個
本報北京1月1日電(記者鄭海鷗)記者日前從文化部獲悉:經過兩年的努力,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數據已全部入庫,普查先期工作已完成。 據了解,截至普查標準時間2015年8月31日,全國有348個劇種,其中分布區域在2個省區市以上(含)的劇種48個,分布區域僅限1個省區市的劇種3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