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融街偵探
「不懂藝術」劉益謙的龍美術館有眾多鎮館之寶,「獨立藝術家」王中軍的松美術館也多有藝術珍品。
在一次拍賣場上的「龍松大戰」後,劉益謙難掩失落地發了條朋友圈……
王健林最成功的投資可能是增值了n倍的書畫,他還自創一套「口袋與腦袋」的收藏經。王中軍收藏的國內外藝術珍品也曾救華誼兄弟於困境之中。
馬未都說,收藏江湖就是學會辨物辨人辨世界。
然而,即便是富有經驗的買主,面對神秘的拍賣場,也曾遭遇滑鐵盧。
有人陷入「損失該找誰」的困惑,也有人找到了收藏贗品的快樂。
01、「龍松大戰」後,大佬劉益謙難掩失落
7月10日晚,港島中環燈火通明。歷山大廈22樓,一場特殊的拍賣盛會正在上演。
全身僅著一條淡藍色髮帶的曼妙裸女油畫,引得富豪爭相叫價。
競價牌此伏彼起,攝像機搖擺追蹤。幾個電話委託經過數輪舉牌後,《裸體與歡愉畫》被香港某神秘買家以4624.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2億元)成交價拿下,成為當晚最貴的藝術品。
《裸體與歡愉畫》(左);常玉《青花盆中盛開的菊花》(右)圖片來源:佳士得拍賣官網
「藝術收藏是大家追求的一種生活方式。」在聊起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等這些富人圈子時,華誼兄弟王中軍曾有過這番簡述。
「為了公司的安全,我什麼都可以賣掉,這個沒有什麼丟人的。」面對接連虧損的華誼兄弟,王中軍話語間也有「壯士斷腕」的豪情。2018年,華誼兄弟上市十年首虧;2019年,又巨虧近40億元。
前不久,他將香港中半山富匯豪庭2座高層A、B室相連的房子,以2.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億元)出售。這套房子是王中軍2010年花1.32億港元購入的,時隔十年出售,淨賺8800萬港元(約合人民幣8000萬元),漲幅約66%。
比房價漲勢更兇的是字畫。
在甩賣香港豪宅前,王中軍已經靠賣畫解決了部分現金流問題。
「嘉德的一場拍賣會上,有一半都是我的畫。」去年亞布力論壇上,王中軍自曝,2018年秋,他以1265萬元的價格,賣掉劉曉東油畫作品《求婚》。這幅畫是他十四年前花11萬元入手的。一來一去,回報百倍。
作為圈內有名的收藏家,王中軍小學時期便因畫技出彩,在同學間小有名氣。小學三年級,他在美術課上接觸到構圖和素描,在同學的「吹捧」下,經常夜裡用床單遮光,偷著畫畫。
2009年10月,華誼上市,王中軍成為影視圈最有錢的老闆之一。住兩千萬的別墅,早已躋身富人行列的王中軍,依然有顆成為畫家的心。
每到一個城市,美術館、拍賣會都是他常去的地方。
站在巴黎奧賽美術館裡,感受莫奈、高更帶來的藝術衝擊;現身紐約蘇富比拍賣會,斥資6176.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億元)拿下梵谷的《雛菊與罌粟花》,再花299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億元)將畢卡索的《盤髮髻女子坐像》收入囊中。
《雛菊與罌粟花》(左)《盤髮髻女子坐像》(右) 圖片來源:微博
「這些年賺的錢都花到藝術品上去了。」依託這些私人收藏,王中軍在北京建立了自己的私人美術館——松美術館。
松美術館 圖片來源:華誼兄弟微博
松美術館坐落於順義溫榆河畔,裡面的藏品多是王中軍此前收藏的國內外藝術珍品。不遠處是「蛋糕大王」羅紅的攝影藝術館。
劉益謙在上海的龍美術館,也有很多重量級「鎮館之寶」。例如:王羲之草書《平安帖》、古畫《十八應真圖卷》、張大千晚年巨作《桃源圖》等。
從收藏艾軒、陳逸飛以及寫實畫派起步,到收藏中國當代藝術、梵谷與畢卡索等西方藝術大師作品,王中軍又把目光鎖定在了古代宋元書畫上。
為此,王中軍還與「大鱷」劉益謙上演過一回收藏圈的「龍松大戰」。
2016年5月,「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唯一的傳世之作《局事帖》被王中軍以2.07億元拿下,引起轟動。「一個字相當於一輛法拉利」,《局事帖》全貼124個字,平均每字167萬元,成為史上最貴「紙片」。
當時,與王中軍競爭的買家正是收藏大佬劉益謙。
拍完之後,劉益謙難掩失落,他在微信上表示:「唐宋八大家,只藏有一家,曾鞏孤品二次現拍賣,二次拼到最後,無奈還是失之交臂。」
對富豪而言,藝術品作為一種文化資本,他們看重的或許早已不是一件藏品,而是一個收藏體系。
02、富豪的「藝術圈」,是圈也是錢!
面對媒體,劉益謙多次強調自己「不懂藝術」。
然而,每次出手背後,不僅豐富了劉益謙的收藏體系,也讓他擁有了更廣泛的朋友圈。無論是與張宗憲的「忘年交」,還是與中國眾多收藏名家的「兄弟情」,都讓劉益謙收益匪淺。
在拍下梵谷名作《雛菊和罌粟花》前,王中軍參加了一場飯局。飯局上,他告訴朋友自己想買梵谷的畫,而那位朋友也十分感興趣,並開玩笑說:「拍下來先在我家掛一年。」說這話的正是Jack Ma。
王中軍喜歡江湖一點的人,他自稱是Jack Ma「時間最長的朋友」。
王中軍酷愛藝術及收藏,在圈裡是出了名的。眾多媒體報導以及「王中軍」的百度百科詞條中,冠之以「獨立藝術家」的稱號。王中軍確實也成功舉辦過多次個人畫展。
2013年冬天,「中軍和他的朋友們」畫展在北京嘉銘中心20層,如火如荼上演。
「展出的這些畫家作品,都是我和朋友收藏的。」王中軍說,中國企業家俱樂部、長江商學院等這些圈子裡,「藝術收藏是大家追求的一種生活方式。」
門口海報上的籤名,可以讓大家知道王中軍朋友們的身份:華泰保險董事長王梓木夫婦、張國立夫婦、「小靈通之父」吳鷹、博約投資董事長趙玉吉(宋丹丹丈夫)、裕福集團董事長鄭俊豪......
「中軍和他的朋友們」部分畫展 圖片來源:華誼兄弟微博
那一年,華誼自帶光環。《西遊降魔篇》、《私人訂製》等七部電影累計票房31.2億元,遠超光線傳媒。來自網際網路的資本開始滲透到影視行業,2014年華誼宣布啟動36億元定增,「三馬」是主角。
在王中軍舉辦的畫展中,除了他收藏的名作,還有很多作品是王中軍自己畫的。當時,就有朋友提議——賣畫,所得款項可以捐給華誼基金會。
以至於後來的賣畫所得,成了華誼基金會資金的重要來源。「從2012年創作開始,已經賣了近千萬元。」
據王中軍回憶,最貴的一幅畫,賣了近70萬元。「第一位購買我作品的是我CEO班的同學周忻。Jack Ma、於明芳、寧欣然......我CEO班的同學們幾乎都收藏了我的作品。」
豪華「藝術圈」也成了華誼危難之際的援手之一。
2019年,阿里向華誼做了7億元的股東間借款,騰訊則在華誼的一個海外投資上,借給華誼3000多萬美元。王中軍曾公開表示,有了這些人的幫助,「才使2019年華誼沒有造成資本上的斷裂。」
03、收藏贗品也快樂?大佬也曾是「韭菜」
追求建立在充足物質基礎上的精神享樂,是人類的終極目標。美學家朱光潛就曾說,藝術的欣賞大半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
從1993年參加第一場拍賣會開始,二十多年來,劉益謙大手筆買入多件珍稀藝術品。他說自己很少買錯,尤其是價格昂貴的藝術品沒有買錯過。
「挑大家爭得比較厲害的、看好的買。」劉益謙的投資邏輯是:參加大型、知名的拍賣會,只選貴的。
王健林最成功的投資不是地產,是增值了n倍的書畫。不過,王健林的收藏經就比較玄乎了:「好藏家不僅要有『口袋』,還要有『腦袋』。鑑賞說白了就是多看,看多了,就明白了。」
然而,即便是富有經驗的買主,面對神秘的拍賣場,也難免遭遇滑鐵盧。
曾有媒體報導,某地產集團的董事長為了補充現金流,準備出手之前收藏的名家字畫。多年來,他熱衷於收藏字畫,還專門開闢了一個收藏廳。有一次,由於資金不夠,還將一塊地皮出讓用於購買字畫。
但是,當他把藏品拿到北京某拍賣公司時,卻被專家告知這些幾乎都是贗品。更諷刺的是,當初為了買字畫而平價轉讓的那塊地皮,已經升值了3個多億。
無獨有偶。
中國網曾報導,2005年,俄羅斯石油大亨維克託·斐克塞伯格(Viktor Vekselberg)在英國佳士得拍賣行,以168.8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500萬元)拍得名畫《宮女》。2009年,經專家認定是贗品。
國際拍賣公司蘇富比同樣陷入過「贗品風波」。
2016年,蘇富比以85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7500萬元)賣出荷蘭畫家哈爾斯(Frans Hals)作品《一名未知的男子》,被發現是贗品。後來,蘇富比表示,「已經取消出售,全額賠償客戶。」
贗品《一名未知的男子》 圖片來源:蘇富比拍賣行
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賠償,很多買到贗品的人,都面臨「損失該找誰」的問題。
《收藏拍賣導報》上曾有這樣一個標題——「相同的案例不同的判決」。其中寫到,上海市法院先後審理了兩起買受人稱其所買藝術品、工藝品為贗品,要求拍賣公司退貨、賠償的案例。
「靜安區法院認定德康拍賣公司聲明對標的物真偽不作擔保的《拍賣規則》為「格式條款,因此依據《合同法》判決其退貨還款;
盧灣區法院則認定博達拍賣公司的《拍賣規則》屬於對拍賣標的物真偽不能擔保的「明示聲明」,適用了《拍賣法》免責條款,故判決駁回買受人的退費訴請。」
業內人士告訴偵探君,藝術品保真是個偽命題。當年傳得沸沸揚揚的《功甫帖》事件,就是一個例子。無論是海內外研究者的學術論文,還是某些專家寫出來的鑑定文章,最終都無法證明《功甫帖》是蘇軾親筆所寫。
由於對藝術品難以確定出絕對的真偽,拍賣企業也就不可能具有對所有拍品保真的本事。
當初,《局事帖》被王中軍拍出2億多天價後,也曾被古書畫鑑定專家質疑為贗品。
「難求絕對為真,但可以儘量求其真。」業內人士表示,一般而言,鑑定家對某位畫家的作品說真假,一定要看這位專家是不是公認的該畫家的研究者。國際上的藝術品鑑定專家,多隻專攻於某一位畫家作品,或某一畫派作品的學術研究和鑑定。
收藏遊走於真假之間,玩的就是眼力和心跳。
馬未都曾說:「收藏這個江湖就是要讓你學會辨識這個世界,在辨物的時候辨人,在領略物的時候領略人。」
有人稱,收藏贗品也快樂。或許,收藏的真諦並非收藏本身,它提純的是人生境界。
你收藏過什麼好玩意兒?評論中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