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寶寶在出生後的某一段時間內,總是會莫名其妙地大哭,怎麼哄也哄不好,這往往會讓新手爸媽心慌不已、手足無措。其實,這可能是寶寶正在經歷「腸脹氣」,或進一步引起了「腸絞痛」,如何處理?為此,我們採訪了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楊望。
腸脹氣常見且正常
多數會自行好轉
由於寶寶的消化系統未發育成熟,食物容易聚集在小小的胃腸道裡,從而容易發生脹氣、絞痛。一般情況下,腸脹氣由寶寶出生後數天即可出現,這時症狀較為嚴重,兩個月後有所緩解,部分會延續到4個月後。
「腸脹氣的主要表現為腹部膨隆。」楊望醫師指出,對新生兒來說,脹氣是常見並且正常的,絕大部分的腸脹氣在消化功能正常的情況下,都會自行緩解好轉,家長們不必過於擔心。「寶寶出現腸脹氣,家長可以以觀察為主,但如果出現孩子進食明顯減少、發熱等情況,就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腸脹氣可引起腸絞痛
楊望醫師表示,其實,腸脹氣和腸絞痛是相互關聯的,腸脹氣可以引起腸絞痛。如果腸脹氣引起了腸絞痛,孩子出現劇烈的哭吵,這種情況是需要到醫院就診檢查的。
「當然引起腸絞痛的原因還有很多,腸脹氣只是其中一種。所以,需要專科醫生根據寶寶的症狀、體徵,以及必要時採取的輔助檢查,來進行判斷。」楊望醫師介紹,如果是其他疾病因素引起的腸絞痛,需具體分析,針對原發疾病進行控制。
寶寶腸絞痛 試試這6招
腸脹氣引起的腸絞痛,一般來說對身體沒有太大的影響,可以自行恢復。但寶寶反覆哭吵會影響孩子的進食、睡眠,引起家長的焦慮,需要進行對症處理。
為此,楊望醫師總結了以下幾種辦法:
1.避免進食產氣食物。母乳餵養時,媽媽一定要避免進食容易脹氣的食物,比如豆類製品、地瓜、花生、山芋等,奶粉餵養寶寶容易脹氣時,我們可以給寶寶更換奶粉,選擇低致敏性或不含乳糖及豆質的配方奶粉。
2.正確的餵養姿勢。母乳餵養時銜接姿勢不對,或吃奶瓶時寶寶未能完全含住奶嘴,會導致寶寶吃奶費力還會吞入大量空氣,從而發生腸脹氣。吃母乳時要讓寶寶含住大部分乳頭和乳暈,奶瓶餵養時,要讓寶寶裹嚴奶嘴,並且要為寶寶選擇與月齡相宜的奶嘴孔,餵奶時聽到「咕咕」的冒泡聲或奶從嘴角流出,說明寶寶未能把奶嘴裹嚴,需調整姿勢再進行餵養,當寶寶哭鬧厲害時,不要著急給寶寶餵奶,先安撫好寶寶的情緒,避免吞入大量空氣。
3.拍嗝。每次餵完奶把寶寶豎著抱起,將頭靠在大人的肩膀上,用手從下到上輕輕拍寶寶的背部,嗝拍出後再將寶寶放下。
4.腹部按摩。將手捂熱後,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寶寶的小肚子,有助於排出腸道內的氣體緩解不適。
5.飛機抱。又名「腸痙攣抱法」,具體做法為:將寶寶趴放在你的手臂上,頭靠在你的臂彎,另一隻手可輕撫寶寶後背。
6. 如果腸絞痛比較嚴重,需及時帶寶寶就醫,看是不是需要吃益生菌、西甲矽油等。
最後,楊望醫師強調,在寶寶出現腸脹氣、腸絞痛時,還得耐心觀察,用心安撫,如有異常,應儘快就醫。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