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分流的計生幹部:有的轉幹「扶貧」,有的回家生二胎

2021-01-12 澎湃新聞
2003年,一名計生技術服務站的大夫走鄉串戶傳授避孕知識。視覺中國 資料

7月4日,農曆六月初一,按照山東某地習俗,百姓會祭路神。但為了防止村民燃燒秸稈,張辰零點就醒了,兩小時後他開著吱吱嘎嘎的老夏利車在沉默的暗夜中行駛了七八公裡路,熄火後蹲守到天明,用他的話說,「不是待到天亮,是呆到天亮。」

今年年初從鄉鎮計劃生育辦公室分流出來後,40歲的張辰閒了不少,但諸如半夜跑去蹲守的雜事卻不斷。「現在鄉鎮幾乎是一塊幹,好多工作都是所有人參與。」他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說。

如今,張辰所在縣城的政府門口,架著紅色標牌「創建衛生縣城」,風靡一時的「計生創優」標語已難覓蹤影。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2015年10月底,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歷時35年,「獨生子女政策」就此終結,它曾被稱為「全人類最大的人口試驗」。

「全面二孩」的政策影響正不動聲色地傳導到中國的鄉鎮和農村基層。作為計生政策變化中成長起來的一代,張辰在泰安人口學校學習人口統計,十多年間看著基層從抓計生,到放開單獨二孩後模糊處理超生處罰,半年多來也目睹了全面放開二胎後政策銜接的陣痛,他始終認為,計生在變,現在遠不是終點。

「生育差一天,命運截然不同」

張辰出生在農村家庭,是家中老三,上頭兩個姐姐。

當時農村小學的教育狀況是: 「一個屋子裡有兩到三個年級的學生,兩個小學程度的老師上課,老師給這個年級上完課,接著給另外一個年級上。」

高中畢業後,他報考的建築學校,因為分不夠服從調劑去了泰安人口學校念「大中專」,學習人口統計。

那時人口學校建校僅五年,卻「地位」很高:「因為是國家計生委直屬的高校,雖然只是大中專,學校團委書記卻是正處級幹部。」

張辰說,「當時學『兩個姓馬的』理論,一個是馬爾薩斯,最早系統提出人口學理論的,另一個是馬寅初。」

他始終認為,避孕節育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性:「當時周恩來總理提出『一對夫婦一個孩子』的時候,很多婦女跟總理說,我們不想要這麼多孩子,但是沒辦法,有了。因為當時都不避孕。」

人口學校的校歌《我們要做計生戰線的先鋒》頗具歷史感,「基本國策將我們召喚,親愛的人口學校啊,是我們新的家園。」「我們要做計生戰線的先鋒,為了祖國,獻身天下第一難。」「為了人民,創造幸福甜蜜的明天。」

張辰在校算得上是積極分子,他給校刊寫過兩首詩和一篇小說。時任校辦主任、負責校刊的路言至今對張辰的投稿印象深刻,路言曾從基層抽調至國家計生委工作,中間到人口學校掛職,他常喊張辰「秀才」。

那篇小說的內容是關於一個中年婦女如何放下重男輕女的生育成見。張辰說,小說裡有好多人的影子。他在閒談中提到,若干年後,母親對他和愛人生女兒的事仍然耿耿於懷。

從人口學校到計生辦,張辰十多年來耳聞目睹了不少進步,也遇到了不少難題,即使被認為是眾望所歸的「全面二孩」在施行時,也不乏政策銜接時產生的陣痛。

「全國統一一天執行全面二胎政策,那可能兩人生育差一天,命運就截然不同。」張辰遇到過一對夫婦都是教師,因為避孕不當超生了,妻子直接失業了,放開二胎後,她一直在上訪,希望恢復公職身份。

張辰的同事杜麗麗對此也深有體會。她說,有一對夫妻在元旦前交了社會撫養費,看到同村人賴著不交錢,之後計生辦也未再向其徵收,六月便跑來鄉鎮上訪,希望計生辦能給他們退錢。「那個錢是上繳國庫的,是省財政廳統一印製的單據,你只要交過了,還能有退回來的說法嗎?你也確實當時違反了以前的政策呀。」杜麗麗無奈。

「天下第一難」

計生常被稱為「天下第一難」的工作。基層計生幹部的日常工作是進站查體(在山東省,進站特指育齡婦女到計生辦做B超檢查)、避孕節育以及徵收社會撫養費。

1999年,陳染任鄉鎮計生辦主任,他手下有剛參加工作的張辰。「膽大心細,辦事周到……但他不適合幹早期的計生工作,心慈手軟,沒有殺口(方言,指魄力),不夠強硬。」陳染向澎湃新聞描述對張辰的印象。

「過去村民見了計劃生育的人,比見了派出所的人還害怕。比較早的時候,生了一個孩子之後就放絕育環,生了兩個及以上的孩子就做絕育手術,一直實行到2014年。」杜麗麗回憶道。

一名計生技術服務站的大夫為村民做節育手術。視覺中國 資料

張辰剛開始做計生工作時,他老家的阿姨碰面就毫不客氣,「你怎麼還幹上這種事兒了?」

陳染從1987年開始做計生,那時計劃生育抓得最緊。妻子就常常問他,「你為什麼要做這種得罪人又撈不著好的活?」杜麗麗也在入行前被父母囑咐,「你小女孩的,不能使勁地對人家。」

2001年,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劃生育法》,被稱為計生執法的一個轉折點,明確規定「七不準、八嚴禁」,從而規範基層計生的執法手段。同年,國家計生委泰安人口學校併入泰山醫學院。

「按照條文,工作簡直一條都幹不動」,張辰的同事們常陷入矛盾,不許強制,就得軟硬兼施做思想工作。

「剛工作時,跟老百姓打交道多,工作壓力大。」張辰回憶,有次和同事一起上村民家裡徵收社會撫養費,被村民亂石相向;起早貪黑更是家常便飯,「平常的時間哪能找到人呢?」他苦笑說。

有次他騎摩託車去村裡,經過一條小河,看著也不深,但當時下雨,水勢就變大了。車順著水流的方向調轉了90度,越陷越深,車的排氣筒就被淹了,沒法發動了。退潮了之後變速箱進水,發動機出來的油全變白了。他眼巴巴在河裡等了好久,才遇到人幫他一起把車推出去。但找人幫忙,他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計生的。

到了2004年,張辰所在的縣爭創省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那年,他眼見下轄村裡的一個老太太,當了幾十年計生幹部,拿著每月三百多塊錢工資,在與村民的調解過程中累到暈厥。

「不是檢查就是備查」

讓張辰最頭疼的還是頻繁的上級檢查。

計生工作「一票否決制」是指違反計生規定的鄉鎮、縣失去評優資格,領導幹部沒有提拔機會。在張辰看來,該制度「本意是促進領導重視這個工作,但發展到後來,有的鄉鎮為了排名靠前,窮盡一切手段。」

張辰說,查訪員會填一個本子叫查訪本,2004年改稱訪視本,2010年又變成訪查本,「訪」放在前是為了體現由檢查變成服務,但記錄的內容不變,還是所轄的育齡婦女的經情和孕情:

「我比較早包的一個村,有370個孕婦,(要求)一個人一天去每個婦女那問一趟這個(經情和孕情)」。

此外,張辰所供職的鄉鎮上,16歲至49歲的適孕婦女接近一萬多人,完成一次進站查體需要兩個月,剛上班時一年上級檢查兩次,花上四個月到半年。

紀錄片《鄉村裡的中國》中有個場景,村幹部對49歲的村婦說,現在條件好了,49歲還能生,得經常來查。這種現象在農村並不鮮見,為了湊人數,有時計生幹部不得不讓高齡產婦頻繁查體。

婦女進站檢查需要按指紋,鄉鎮的指紋錄入率高,說明進站率高,得分就高。但應對檢查的方式很簡單,一個人就可以完成指紋錄入,系統不會查重。

在杜麗麗看來,張辰工作比較較真,跟學習嚴謹的統計有關。「他為人比較實在,一旦在報表中發現些問題會較真,有次領導近乎懇求他通融,『能不能給我留點臉?』」

問張辰如何面對自己親戚的說情,他笑著想了想說,「如果親戚違法超生了,頂多罰錢時多寬限他兩天準備錢。」

但他工作中有時也會陷入操作上的尷尬,「比如市計生委接到一個舉報,當地某人涉嫌違法懷孕。給你20天時間落實。落實是什麼意思?或者證明他有,或者證明沒有,當時下通知還有句話,到期不能落實,按有對待,就類似疑罪從有。」

「步子不能一下邁太大」

如今,張辰所在鄉鎮仍然面對上級檢查的壓力,但檢查很快從計生轉向了其他「重點工作」:禁燒秸稈、低保實地調查、殘疾人網上平臺錄入等——「全面二孩」後不再需要那麼多計生幹部。

全國計生幹部隊伍有多大?

據《南方周末》報導,《第四次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系統人事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05年底,全國計生系統共有約50萬名工作人員。原國家計生委公布的《國人口發〔2009〕5號》文件顯示,除上述人員之外,還有約120萬名村級管理員(服務員)和600萬名村(居)民小組長承擔村級人口計生工作。

隨著30年來最嚴的計生政策畫上句號,百萬計生隊伍也在分流。

此前,一個村的計生工作通常由一個專職主任和一個查訪員來完成,放開二孩後,多數村只剩下一個專職主任來處理日常工作。

而張辰此前供職十餘年的計生辦裡,今年春節後陸續分流了一半人,剩下的都是婦女,杜麗麗留下來做了計生辦主任。

7月15日午後,計生辦裡有六七個工位空著,只有杜麗麗忙忙碌碌,「有些女職工跑去生二胎了,我一個人就有些忙不過來,原來批二胎證,現在批三胎證。」36歲的她指著辦公室門前的小麵包車說,「我19歲剛參加工作那會兒,每天去村裡抓超生,車軲轆都快磨平了,現在,車就攤著。」

但在

與張辰工作鄉鎮相鄰的開發區計生辦主任向華看來,可以讓生二胎,計生工作矛盾只是稍減輕一些,「農村裡有人覺得,政策放鬆就是生育得到解放了。(計生)難的還是社會撫養費徵收。」村計生幹部徐良燕自認為把村裡摸的熟,但多數時候,她還是找不到應繳納社會撫養費的人。張辰把這歸因為流動人口的加劇,有人外出打工賺錢,也有人從外地移民至此逃避計生。流動人口管理以現居住地為主,戶籍地配合管理,但各省各地管理上不一致。

但考核計生工作多年的「一票否決制」和以前不太一樣了,向華說,「以前是達不到就不行,像合法生育率啊,性別比啊,現在不再提這種問題。靠個別數字來評判一個地方的工作是不科學的。現在國家都不是只講GDP了,一個數字哪能代表一個地方的工作成績?」「起碼階段性高壓計生的時代過去了。」陳染說,他是張辰剛參加計生工作時的計生辦主任,分流後現在擔任鄉鎮信訪辦主任。與張辰一樣被分流出來的其他七個同事,有的去做了管理區(鄉鎮中某幾個村組成的社區)幹部,據說今年主要工作是「精準扶貧」。

過去,如果生養獨生子女,在村裡還要上臺戴小紅花。但很快,沒有人願意看到荒蕪的土地無人耕種,孩子還是要生,小紅花便對人失去了精神鼓舞。

「隨著農村人外出打工,養育孩子的成本變高,生育觀念也發生了極大改變,從多生多養到優生優育,中國差不多花了三十年時間。」杜麗麗說。

「很多人可能以為,現在生育率低了,計劃生育服務是不是不要了,應該說是需要更好的家庭計劃服務,讓人們能夠做出知情的選擇,比如我什麼時候要孩子?我不要孩子怎麼辦?我想要孩子怎麼辦?從以前的計劃生育轉變成家庭計劃,家庭計劃應該以服務對象為中心的,而不是以管理者為中心。」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何安瑞(Mr. Arie Hoekman)在去年7月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稱。

事實上,杜麗麗的工作早已不止是控制人口,還有抓出生性別比、流動人口計劃生育、計劃生育獎勵扶助、獨生子女傷殘死亡特別扶助等,「鄉鎮的其他重點工作大家也都得出力」。而村計生幹部

徐良燕,現在除了計生之外還管大大小小的村中事務。

在杜麗麗看來,現在的計生工作跟過去相比,更強調服務屬性,「原先這個二孩要審批,批證。現在不叫生育證了,叫生育服務手冊,懷孕了及時上報,孕期還可以去婦保院參加孕期保健。國家免費提供葉酸給孕婦,在孕前4至6個月就開始服用,防止胎兒神經畸形。婦女生產後,我們要發放信息卡給她,還需要通知她們服務事項和具體時間。」

前幾天,張辰的微信朋友圈裡,有人轉發一篇閱讀超過10萬次的文章,關於節育環對婦女的坑害。他忍不住與人辯論了避孕節育和階段性人口控制對國家發展的影響。

「我現在特別反對人們用現在的形勢來評判以前的工作。原來計劃生育的政策推行,並不是錯的,而是特殊歷史時期的產物。」張辰反覆向澎湃新聞表達這一想法。

張辰曾在學校擔任過廣播站站長,在他看來,計生政策的調整就像廣播調音應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調聲音或者調燈,一下子變大,一下子打亮,都是很不當的操作。你想機器正運行,咯噔一下子沒聲音了不好,應該讓它逐漸變小變沒。」

「已經放開了,但步子不能一下邁太大。」 他帶著期待,望了望天。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計生幹部口述:計生到催生,大家的生育觀念變了
    當時農村的機械化程度很低,農活強度很大,一些超重體力活女兒根本幹不了。生出兒子,頂門立戶,自然成為傳統和現實的需要。所以一戶只生一個的政策遇到極大反彈,幾乎無法落實,農村的計生政策也默認一戶農民可以生兩胎。但生完兩胎的育齡婦女,就要做節育手術,放環或結紮。生了兩個女兒的家庭,是計劃生育的難點,有些就會成為超生遊擊隊。
  • 基層計生幹部經歷:曾被「妖魔化」遭村民又罵又攆
    賈偉霞有個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在陳紅玲的長期政策宣傳下,她主動提出辦理獨生子女證,不生二胎了。因為家裡蒸饅頭生意忙,她一直沒抽出時間去送材料,陳紅玲乾脆上門來取了。  「獨生子女、雙女戶優惠政策多,孩子中招加10分,父母45周歲後享受社會養老保險待遇,60周歲以後每月能領90塊錢。」
  • 計生專家想不通:計劃生育時躲著生,等二胎放開卻「佛系」生娃?
    二胎政策放開之後,雖然有不少明星都積極響應,但現實中卻有許多人都不願意生二胎。還記得小時候,經常聽很多大人說「誰誰躲著生二胎、三胎」。就算是有高額罰款,那個年代也有不少人願意生,所以說這兩者的對比非常明顯。
  • 計生專家不明白:計劃生育時躲著生,二胎開放卻「佛系」生娃?
    二胎政策開放後,明星中有不少人都生了二胎,但現實中還有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生二胎。記得小時候,經常聽大人說誰誰誰躲著生二胎、生三胎,即使高額罰款,那個年代的人還是願意生,這前後對比實在明顯。計生專家不明白:計劃生育時躲著生,二胎開放卻「佛系」生娃?
  • 計生專家犯迷糊:計劃生育時搶著生,二胎開放反而「佛系」生娃?
    文/寧媽媽育兒經女人懷孕生孩子是一件很偉大的事情,因為經歷的痛苦和艱辛,只有當過媽的人才能深刻體會到,但是即便是如此,我們發現,在生活中,還是有很多的女性願意去生孩子,甚至還會生二胎和多胎,畢竟家裡有了孩子更加的熱鬧,孩子也為一個家庭帶來了更多的希望。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不知道大家發現了嗎?
  • 計生專家搞不懂:計劃生育時爭著生,二胎開放反而「佛系」生娃?
    我們看到的&34;往往是明星在說,比如陳小春、應採兒夫妻生二胎的時候,又或是章子怡、汪峰夫妻生二胎的時候,還有陳建斌、蔣勤勤生二胎的時候……但&34;才是尋常人家的常態,以至於計生專家搞不懂:當初計劃生育那會兒,一個個搶著生,這會兒二胎開放了,沒人生了。
  • 白水鎮二O一七年度機關幹職工分流及優化組合方案
    為進一步提高政府機關辦事效率,增收節支,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幹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強化幹職工責任心,充分發揮幹職工潛能,達到鍛鍊幹部能力,提高辦事績效,推動地方工作發展的目的,經黨委政府廣泛徵求意見,集體研究,特制定如下二O一七年度機關幹職工分流及優化組合方案。
  • 這四大後遺症,有的生二胎時會很明顯
    而在現代社會醫療水平比較發達的今天,剖腹產成為年輕人備選生產方式之一,有的甚至是必選生產方式。WHO(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在我國有超過46%的孕媽都是通過剖腹產生娃。然而專家指出,其中有25%的孕婦其實根本沒必要採用剖腹產。
  • 為啥有的初產婦比二胎產婦生得快?醫生說出原因,孕媽別不好意思
    文|好孕姐 前天,我同學到醫院生二胎,進入待產室後,她見旁邊床位的一個初產婦看起來特別緊張,就教她如何吸氣吐氣,克服宮縮。還告訴她:「一會兒我生了,你自己也照這樣做啊,能少遭點罪。」可結果她說自己被打臉了,因為人家初產婦比她生得快,她這二胎產婦在人家生完半天才生。
  • 「生二胎」可以賺錢了,二胎政策新增3項「補貼」,生完二胎就領
    生娃本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有的家庭因為經濟壓力比較大,遲遲不敢孕育下一代。 也有些想要兩個孩子的家庭,怕降低老大的生活質量,也怕影響整個家庭的幸福度。 如果現在我告訴你,生完二胎可以領取一些「福利」,可以減輕你的一些壓力,你還會不會考慮生二胎呢?
  • 社會撫養費用來給計生幹部發獎金 養老保險?荒唐至極!
    最近有媒體爆料稱,有的地方那徵收社會撫養費用來給計生幹部發獎金、甚至用來繳納養老保險。這真是滑稽與諷刺。本來與撫養有關的欠款,最終用來養活計生幹部。這也正是人們厭惡社會撫養費的地方。本來誰消費,誰付費,誰使用,誰付費是天經地義的。沒有人厭惡高速費,沒人厭惡物業費。因為費用合理說得過去。
  • 計生專家的疑惑:為啥計劃生育時爭著生,二胎政策後卻「佛系」了
    紛紛表示:隨緣生娃,這種「佛系」的生娃方式也讓計生專業疑惑,為啥計劃生育的時候爭著搶著生,而到了二胎政策開放後,卻不著急要娃,佛系生娃了!其實對於現在的年輕家庭來說,能不能生娃都是問題,別說二胎了。而一般年輕夫妻都會從這方面考慮生不生娃?
  • 順產時為啥有的產婦生娃快,有的生娃慢?醫生:最怕生孩子太快的
    有人說:女人生寶寶就是在鬼門關上走一遭。但有的產婦才進去十幾分鐘就出來了,也有的反覆折騰了一天一夜還沒生出寶寶,這是什麼原因呢?一、跟生育年齡有關二胎政策放開之後,許多家庭都打算生二胎,但有的寶媽年齡偏大了,身體素質不如從前,也有的寶媽在孕前期身體出現一些疾病,加大了生產的難度,時間上就會長一些。
  • 順產時為啥有的產婦生娃快,有的生娃慢?醫生:最怕生孩子太快的
    有人說:女人生寶寶就是在鬼門關上走一遭。但有的產婦才進去十幾分鐘就出來了,也有的反覆折騰了一天一夜還沒生出寶寶,這是什麼原因呢? 一、跟生育年齡有關 二胎政策放開之後,許多家庭都打算生二胎,但有的寶媽年齡偏大了,身體素質不如從前,也有的寶媽在孕前期身體出現一些疾病,加大了生產的難度,時間上就會長一些。
  • 二胎家庭有福了,國家新增這幾項「福利」,生完二胎就能領取
    有的因為父母催得急了,可能會要一個孩子,但生二胎的意願還是很低。但是,現在的二胎家庭可要幸福了,國家為二胎家庭新增了幾項福利,生娃竟然也能「掙錢」了?,除了正常的生育津貼之外,還能夠領取到計生部門的補助。
  • 計生專家迷惑了:為何計劃生育時躲著生,二胎開放卻不願意生了?
    過去未開放二胎的時候,大家寧可偷偷摸摸地躲著、交著高額罰款也要生二胎、甚至三胎;而到了真正開放政策,可以光明正大的生二胎的時候,大家反而開始扭捏了起來。很多人都覺得十月懷胎太困難了,恨不得早些把孩子生下來;然而生了孩子以後才發現,照顧孩子真的是太累人了,懷念起懷孕時的日子。現在的時代與過去不同了,過去大多數是採用「放養」模式,因此一個家裡面孩子很多也沒什麼問題。
  • 湖南計生幹部出版《中國失獨家庭調查》,呼籲「失獨不失愛」
    湖南計生幹部出版《中國失獨家庭調查》,呼籲「失獨不失愛」 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 實習生 李佩珊 2017-04-17 21:00
  • 公務員為生二胎假離婚遭識破 壓力大引產5月胎兒
    公務員為生二胎 假離婚被計生識破  各種壓力下,這對夫妻無法堅持,5個月大胎兒最終被引產這個方法,卻在辦二胎申請時,被計生委工作人員識破。他們當天就被通知了各自的單位。甚至被提出,如果堅持生,那生下來就做DNA,如果證明是鄭彤的孩子,兩人同樣要被開除,再交近20萬元罰款。迫於壓力,兩人選擇了引產。引產後,大夫詢問孩子的遺骸是帶走還是留給醫院。吳怡選擇了後者。夫妻倆不敢看,這個父母極力要保住最終卻沒能出世的五個月的男孩。
  • 為什麼有的初產婦比二胎產婦生得快?醫生說出原因,孕媽要臉紅
    導讀:為什麼有的初產婦比二胎產婦生得快?醫生說出原因,孕媽要臉紅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有的初產婦比二胎產婦生得快?醫生說出原因,孕媽要臉紅!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臨近預產期,為何有的孕媽會提前生,有的卻會推遲生?
    導讀:臨近預產期,為何有的孕媽會提前生,有的卻會推遲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臨近預產期,為何有的孕媽會提前生,有的卻會推遲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