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年
賀
詞
堅定信心勇擔使命 接續奮鬥再創輝煌
——2021年新年賀詞
黨委書記楊振斌 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
全體師生醫務員工、校友們、朋友們:新年好!2021的新年鐘聲即將敲響,在辭舊迎新之際,我們謹向廣大師生醫務員工、離退休老同志、海內外校友和社會各界朋友致以最真誠的問候和美好祝福!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是國家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歷史節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之年,也是學校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的關鍵之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校考察,了解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情況,與院士、教授們深入交流,對學子殷切寄語。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勝利召開,確立了「人才強校、育人為本、交叉創新、開放融合、文化引領」五大發展戰略,激勵交大人「以興邦為任、以育人為本、以創新為魂」,加快構建「綜合性、創新型、國際化」的辦學新格局。一年來,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全球交大人戮力同心,用「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和「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取得了一系列喜人成績。這一年,我們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在疫情防控中貢獻交大力量。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上下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交大人挺身而出、攻堅克難,醫學院及附屬醫院570名醫護人員支援武漢,182名醫護人員支援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構築起阻擊疫情的鋼鐵長城。學校迎難而上、化危為機,首次開展大規模在線教學,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創新,圓滿完成人才培養各項任務。許多專家學者急國家之所急,在科研攻關、諮政建言、防控科普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積極開展戰疫國際合作,分享我國防控經驗,捐助醫療物資。廣大校友向母校設立的疫情援助基金踴躍捐贈,展現了交大人主動擔當與無私奉獻的精神。
這一年,我們引育並舉、激發活力,在師資隊伍建設中取得豐碩成果。人才是興校大計,我們持續深化人才強校主戰略,推動形成教書育人、創新攻關、愛崗敬業的良好氛圍,將人才優勢轉化為學校辦學優勢。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工作要求,改革學術評價機制。啟動領軍人才培育計劃,打造優秀人才發展梯隊。召開首屆「致遠」國際青年學者論壇,越來越多的海內外優秀人才加盟交大。成立教育學院,探索綜合性大學教師教育新路徑。深入推進分類發展、多元評價,構建科學有效的多維人才發展通道。不斷提升人才的管理服務水平,積極排解教職醫務員工的後顧之憂。
這一年,我們立德樹人、教書育人,在人才培養中砥礪家國情懷。大力推進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讓「學在交大」成為新時期學校最響亮的金字招牌,讓「育人神聖」成為廣大教師根植內心的自覺遵循。打造「招生—培養—就業—校友」的全鏈條育人體系,促進形成相互增益的育人大格局。首次實施「強基計劃」,深化基礎課程改革,構造「厚植基礎+使命推動+好奇心驅動」的人才培養體系。打開學科邊界,新建7個雙學士學位項目及12個輔修專業。召開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著力推動研究生培養改革,促進研究生培養質量提升。加強校院協同,強化就業引導,廣大學子自覺踐行「選擇交大,就選擇了責任」,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到中西部、基層和國家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建功立業。
這一年,我們求真務實、勇攀高峰,在科研攻堅中貢獻交大智慧。7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的自主研發與產業化」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連續十一年位列全國第一,連續四年突破千項,立項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在Nature、Science、Cell等高水平雜誌上發表論文漸成常態。統籌謀劃新一輪學科發展,推動海洋、健康、信息三大領域科研布局,在交叉學科領域培植新的生長點。在國家有關部委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專項改革試點工作。組建上海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上海長三角人口密集區生態環境變化和綜合治理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雲南洱海湖泊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列入國家野外站擇優建設名單。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瑞金基地正式啟用。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研究和諮政建言能力顯著增強,獲準立項44個國家社科基金各類項目,連續四屆獲獎數翻番,創歷史新高。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獲批首批上海市重點智庫,研究成果獲充分肯定。
這一年,我們開放融合、與日俱進,在服務社會中提升辦學水平。對接區域經濟發展,與浙江省、河南省、重慶市、成都市等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重慶研究院、內蒙古研究院,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建設環交大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打造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升級版」,形成大學科技園高質量發展示範。醫學院浦東校區開工建設,張江科學園、李政道研究所建設穩步開展,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建設加速推進,不斷深化服務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機制。壯大扶貧路上的交大力量,繼續幫助洱源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邁向鄉村振興。區校共建環交大閔行校區基礎教育生態區。與國家電投、中船集團等深化產教融合,成立智慧能源創新學院、海洋裝備研究院等機構。與愛丁堡大學共建全健康研究中心,國際合作與交流走向深入。
這一年,我們以文化人,以史育人,在傳承創新中弘揚交大精神。「四史」教育走深走實,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以鮮活抗疫事例培育學生家國情懷,加強師生思想政治引領和愛國主義教育。首推《循聲探秘·聲動南洋》沉浸式校史情景劇,打造「星火燎原之路」紅色教育路線。文博大樓落成,成為校園文化新地標。獲評全國教育融媒體建設優秀單位。「青春告白祖國」「中華經典誦讀」「彩雲之交」脫貧攻堅主題微電影等項目備受好評。1949屆校友黃旭華院士榮獲國家最高科技獎,彰顯了交大校友矢志報國的精神和甘於奉獻的情懷。新成立內蒙古、陝西、青海、天津、河北等5個地方校友組織,校友感恩母校、回饋母校,共同參與育人的作用不斷彰顯。環境育人成效顯現,校園軟硬體設施不斷完善,文化軟實力全面提升。
只有拼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出來的輝煌。2020年,我們雖然面臨壓力和挑戰,但一直步履堅定、自信從容。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全體師生醫務員工凝心聚力、砥礪奮進,離不開廣大校友攜手並肩、共謀發展,更離不開各界朋友鼎力相助、傾心奉獻!
編輯:魯新鈺
責任編輯:金雪 祁潔
推 薦 閱 讀
新年,快樂,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