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心」是什麼意思?人生真正的意義在發心!

2020-12-22 素佛堂

發心我們經常聽到,發心是什麼意思? 發心,又作「初發意。、「新發意」、「新發心」、「初心」、「發意。」發心是指發無上菩提之心,為發菩提心的略稱。我們破我執、破法執,開啟補特伽羅無我和法無我的智慧,就是生命境界的轉染成淨。轉染成淨的修證方法是什麼呢?可以歸納為兩個字——發心。

修行人忘失菩提心,輕則懈怠廢弛,重則道心全退,大乘學人不能片刻離開菩提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發心。由於我們每個人在動機裡所存儲的意念不一樣,發心也可以分很多種,包括虛榮心的發心、顛倒發心、自私的發心和為利益大眾之發心。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發心。由於我們每個人在動機裡所存儲的意念不一樣,發心也可以分很多種,包括虛榮心的發心、顛倒發心、自私的發心和為利益大眾之發心。

發心就是你發展什麼心理,就代表了對生命目標的選擇。正向的發心就是發出離心、發菩提心。如果行持善業的動機是為了升官發財、名聲榮譽、消災除病、世間的榮華富貴的話,那就是虛榮心的發心,也就是世間發心。

我們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你發多大的心、立多大的願,就能成就多大的功德。人生真正的意義就在於發心。人生成就的高低,純粹是看你的發心,靠你的發心。發心決定造業的方向,決定造業的大小。發心是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最根本的因素。

我們要每時每刻都在發心,一輩子都在發心,這才是真功夫。我們做不到,說明功夫不夠、不深。怎樣才能得到真功夫?這就需要不斷在佛法上薰習、培養,日積月累,發心的功夫就會越來越好。

相關焦點

  • 佛教:什麼是發心?如何發心?
    了解佛教的人,會經常聽到這個詞——發心,什麼意思?從字面上看,發出自己的心,最基本的意思就是當有人需要你幫助時,你能生出幫助他的念頭,這就是「發心」。那麼,佛教裡的「發心」指的是什麼呢?佛教裡的發心有多種,有發修行之心、解脫之心、度眾生之心、慈悲之心、喜舍之心、菩提心等等,其中最廣大的便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發願自己要成佛的心,成佛度化一切眾生。這是一個極其廣大的願望,是世間最大的善業和無量無邊的功德利益。有此發願,有這個心,終有一天可以得以實現,生生世世引導眾生精進修行。
  • 學佛修行都發什麼心,發心有哪幾種呢?我們要如何發心?
    佛學知識|學佛修行要懂得發心,做到自由福報,你知道佛教發心有幾種嗎?佛教文化中,佛陀教導我們,懂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思想下,眾生要發心,發菩提心。生活中我們都有順境與逆境之時,從佛學的角度和我們生活中來看,發心就如我們給自己定一個目標,然後去用一切正念的思想去完成,去實現。
  • 《以心傳心》連載十二丨打坐與發心(下)
    這就要求大家真正地把自己此前養成的各種各樣的習氣毛病放下,好好地清空一下,一切從零開始。不要以為自己什麼都懂了,很自負的樣子,真正懂一件事,真正懂一門學問是很難的。很多人活了一輩子都未必真正地活明白一件事,所以不要輕言懂了,東方文明非常博大精深,你讀過幾本經典?你學過多少聖賢言教?真懂很難的。
  • 「投稿」發心的重要性-請問你是學佛的嗎?
    在學佛修行的道路上,「發心」是其中一個關鍵中的關鍵,可是它卻常被人們當作「不值一談」或「沒必要花時間學習的東西」。發心嘛,發菩提心是不?那還不簡單,我知道我明白,這還有什麼好講的呢?我都學佛十幾年了!我可是居士啊!一般學佛的人都是這麼認為的。可是真是如此嗎?
  • 發心很重要
    因為發心不正確,動力的基礎不牢固。做一件事要這件事本身帶來快樂才行,而不是完成這件事能帶來什麼好處才快樂,這個不同的。總想著好處,就會帶來痛苦,做這件事的基礎是痛苦,那就自然不會長久的,因為是反人性的,時間長了會讓一個人崩潰。這時候要及時停止,把動力建立在快樂的基礎上才能長久,順應人性做事,自然容易做成。
  • 【佛法概論】(20)發心的品位決定了修行功德的差別
    好,那麼這個就是一個世間的發心,前面講的,就是下品善的發心——盡孝,希望父母好,希望父母親得到快樂。利他,也有種利他的心,還是世間的發心。那如果說為了父母親脫離痛苦,幫助他不要墮到三惡道去,或者要他念佛,或者叫他去求善法、幫他放生、帶著父母親放生,求來生的人天果報,這個是下品善的發心。如果他脫離六道輪迴的苦,那這個就是中品善的發心。那我孝敬父母幹什麼呢?
  • 不管你信不信佛,掌握這4種「發心」,大有好處
    常聽修行佛法的人說要發心,發心很重要。發心到底是什麼,發心會有什麼好處嗎?其實,發心並不是佛教徒專有的,可以運用到每一個人身上。發心是從自己內心裡發出來的意念,是我們對自身內心狀態的一種期許,也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體現。只要自己內心想要轉向這些目標,就可稱之為發心。
  • 皈依三寶時,應該如何發心,功德更為殊勝?了解一下?
    皆仁有人問起:「師父,皈依的時候,應該如何發心呢?」其實,佛經中早已經有答案。今天,我們就一起翻開唐代般若三藏所翻譯的《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一起來學習一下:志心修學大乘的人,在皈依的時候,應該怎樣發心?經中說:如果有人皈依三寶,應該這樣發心:「我今生有幸得生人趣之中,得以脫離八難之苦,可以說是極為難能可貴的。
  • 智庫cool評|從《動機》,看領導者的定位與發心
    成為一個責任型領導需要完成的5個關鍵領域是什麼?等問題。本書所探討和描述的作為一個領導的動機問題實際上是一個發心的出發點問題,這有點像做一個酒店項目的定位問題,如果定位出現了問題那麼後面所有的投、建、融、管、退都會在一個不正確的軌道上越走越遠。那到底此書所揭示出的兩種不同的領導動機是什麼?如何有效樹立正確的動機?我們提供幾個思考問題的角度供大家討論。
  • 淨界法師:修行會因為發心的不同而現不同的果報
    因為你在因地的時候你依止的發心是染汙的,所以你就在這種不淨的地方得果報,就是這個意思。但執著取相,便是人天魔外種子。前面的修持它依止的是煩惱,那麼這以下依止的邪見,對一切法有一種自性見,執著取向。比如說我們念佛也是一樣,念佛應該是要追求的是一心不亂,感應道交是以一心不亂的功德做基礎。
  • 真如老師恭誦〈大乘皈依發心〉音檔,在「澈見幸福 App」發布!
    首波內容推出〈大乘皈依發心〉,之後將陸續新增其他課誦音檔。歡迎廣論同學在研討班或自修時,隨著音檔做好前行,跟老師一起祈請佛菩薩與宗大師的加持,希望研討、聞思的內容都能分分斷證,法喜充滿!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日常老和尚、真如老師都會再再提醒弟子,一定要重視發心。
  • 何為皈依,皈依是什麼意思
    何為皈依,皈依是什麼意思皈依是有了依靠的意思,皈依三寶就是用三寶做為自己的信仰,自己的依靠。皈依之前肯定是要發心的,而發心又被分為上中下三種,其中上等的發心是為了一切有情眾生,便意味著我們得到了諸佛世尊沿襲至今是傳承。中等的發心是為了得到個人的解脫,也就是死後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下等的發心是為了今生得到的如意平安。
  • 理念 | 人生的究竟意義 (二)
    編者按:上周與您一同分享了學誠法師《人生的究竟意義》的第一節「人生苦短業主宰,身家如寄終無常」,法師談到,人的一生不但短暫,而且痛苦。什麼力量主宰人的命運呢?就是業力。「人生如寄」,不僅五蘊色身會壞掉,我們的家也靠不住,終會分離。這些都是因緣和合而成,都是無常的。
  • 山東東阿魚山梵唄寺、淨覺寺公開禮請接納發心者
    現如今培養的僧才走向世界,遠遠不夠社會需求,每年數十位僧才,居士供不應求,人員的流動使梵唄寺僧才更為空缺,現招收發心僧人、居士、大德。寺院歡迎發心有志於佛教文化、梵唄僧人來住持佛法。 一、常住要求 佛教信仰虔誠,愛國愛教。年齡在50歲以下,為人忠實,有責任心,注重修持,自願發心,決心捨棄世間貪愛而修道。不為衣食,不為錢財。
  • 文殊菩薩向如來請教,如何發心,才能圓成佛道
    老陽按:佛教之中講究因果,因地正確,果報才會好,那麼如何發心,才能成就佛道呢?這一段經文出自圓覺經,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來法眾,說於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及說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
  • 清淨髮心地做布施,才能念念增長功德
    真正的大布施不是讓眾生得到飲食資具這些,而是能夠從根本上利益眾生。只有如法奉持戒律,清淨髮心地做布施,才能念念增長種種功德。
  • 佛教故事:富豪發心迎請世尊 打造精舍震古爍今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佛陀在竹林精舍,環繞在左右的弟子,逐漸地增多,弟子多了,發心供養的人也是與日俱增。 一天,王舍城中有一位首羅長者,承受佛陀的教化,發心備辦豐富的餚饌,想在第二日請佛陀到他家中來受供。
  • 「皈依佛門」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皈依?
    那麼皈依佛門是什麼意思呢?這裡有「概念」要說下,歸依佛門不是出家,兩者有著本質區別的。皈依佛門:指佛教用語。皈依的意思是:身心歸向它、依附它。皈依佛門乃佛教徒之根基入門。「皈依」也可以寫成「歸依」,「皈」與「歸」的讀音和意義相同。皈依佛門,相當於是一個入學證。就是皈依三寶,皈依後相當於你是正式的一個佛教徒。三寶就是佛、法、僧三寶。
  • 皈依是什麼意思?
    求受皈依就是求釋迦牟尼佛收我做學生,從今之後,我們願意做釋迦牟尼佛的學生,遵從釋迦牟尼佛的教誨,糾正我們在生活當中許許多多錯誤的行為,這是皈依的正確動機,或者是說皈依正確的發心。如果我們對於佛教是什麼沒搞清楚、沒有很明白,看到別人皈依,我們也跟著去皈依,這是錯誤的,這叫盲從,這是迷信,決定得不到三皈真實的功德利益。
  • 皈依是什麼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麼意思?
    皈 依 三 寶的原因皈 依與不皈 依的區別關於皈 依的基礎問答皈依是什麼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麼意思?  「皈依」為皈投或依靠之意,「皈依三寶」就是皈投依靠「佛法僧」三寶,是佛教徒的基礎入門。上等的發心,是為利益一切眾生而皈依;中等的發心,是為個人解脫而皈依;下等的發心,是為眼前平安如意而皈依。相應的,皈依體也分為上、中、下三等。發上等心皈依,能得上等皈依體,依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