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有「道」,帶你走進華嶽道家勝景!

2020-12-25 騰訊網

正所謂:有仙山必有神靈下降,有神靈必有廟宇供奉,神仙匯聚、愈見山奇;廟觀相連更添景幽。巍峨壯觀的西嶽華山被遠古人們認為是神仙聚居的仙方靈境,從傳說中的軒轅黃帝到東漢後期,歷代皇帝及黎民百姓無不對華山頂禮膜拜。在長期的祭祀山神、崇信仙真的文化意識孕育下,至東漢時期,華山成為道教活動的理想場所。

直到現在華山仍是道教勝地,為道教「第四洞天」,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最為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現存七十二個半懸空洞,道觀 20 餘座,其中玉泉院、東道院、鎮嶽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

來過華山的小夥伴是否也留意過這些道教盛景呢,下面,小編帶你一起遊覽下。

玉泉院

【玉泉院】在華山峪口,為宋仁宗趙禎皇佑年間(1049——1051)陳摶的弟子賈得升為其師所建。因院內有一眼清泉,相傳與山頂宮內的玉井相通,泉水清冽如玉而得名。

西嶽廟

西嶽廟在華陰市城東五裡處,為歷代帝王祭祀華山神的地方。廟始建於西漢武帝元光初年(前134-132),發展於唐、宋,完善於明、清。在五嶽中佔地面積最大,故有五嶽第一廟之稱。

東道院

【東道院】在華山峪內青柯坪,原名「九天宮」,為全真道徒修真之處,宮內供奉「九天玄女娘娘」。明代萬曆年間在此處建有「太華書院」,清康熙五十三年(174)道士鄖禮慧改建為「九天官」。依山而立,規模較小,僅有正殿3間,宮內供奉「九天玄女娘娘」。路意的東道院地處華山之腰,在這裡可以北眺秦川渭水,南望蓬花峰與鳳凰山。東有雲臺峰、聚仙臺,西有北鬥坪、獅子嶺,北有唐槐,南有元代開鑿的梅花洞。為全真道徒修真之處。1982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宮觀之一。

純陽觀

【純陽觀】在華山峪口東緊鄰玉泉院,又名十二洞,民國十年道士孫享純創建,次年修石洞12孔。觀宇座南面北,前有山門,後為大殿,殿寬3間,殿內供奉純陽祖師呂洞賓塑像,殿前左右各有石砌洞6間,現為道舍。

鎮嶽宮

【鎮嶽宮】為道教著名官院,舊谷「上宮」。在華山玉女峰、蓮花峰、落雁峰三者之間的山谷中。宮外山谷內松林陰翳,清幽異常。鎮嶽官又名「玉井庵」,因宮前有玉井而得名,其並深30餘米,周圍15米,以水味甘醇而聞名。井上築樓,最觀別致,為道士修真養性之佳境。今建有茶室,為旅遊者休息之場人所。相傳此處之玉井與山下玉泉院的泉水上下潛通。

鎮嶽宮為華山諸峰中較大的道教官觀,倚山間峭壁修築,單進一院落,正殿為三開間木構建築。均為清末及民國機初年所建。1982年華山道教協會再次對其部分建築加以修繕,並擴建殿黨。鎮嶽宮內現有正殿3間,其中供奉的神靈為西嶽大帝少吳金天王塑像,宮後石壁上有一藥王洞,內供奉藥王神位。兩側樓閣共計50餘間,供登山官後香客及旅遊者住宿。玉井東北附近,有石凹如臼,共28個,傳為仙人戲珠遺物。鎮嶽宮為全真道活動的場所1982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官觀之一。

仙宮觀

仙宮觀在華山北麓玉泉院東,又名仙姑觀,曾名柱臣觀,是唐代金仙公主修真養性的地方,宋初更名二臣觀,現有廟字為清代修建,全觀面積約4000平方米。清初顧炎武、王弘撰在觀東北隅修建獨鶴亭,清末改稱獨鶴書院。現存主要建築有大殿、道舍、前山門、二山門等。

大殿內供奉道教最高尊神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塑像,東側殿供奉孫思邈、扁鵲、華佗神像,西側殿供有金仙公主、觀音菩薩、何仙姑神像。觀內松柏蒼翠,香菸繚繞,石桌石凳,古樸清雅;觀外翠竹掩映,溪水潺潺,環境極為幽靜。

玉女祠

【玉女祠】在華山中峰(玉女峰)之上,又名中峰大殿,為道教古祠,供奉春秋時代秦穆公女兒弄玉。相傳春秋時代,有個善吹玉簫的隱士蕭史,被秦穆公的女兒弄玉賞識,弄玉拋棄官廷的富貴生活,與蕭史同到華山此處隱居修煉。後來,二人均得道成仙,後人為了紀念他們,便在此處修建了一座祠宇。祠內原供奉玉女石像一尊,現所供奉玉女之像為近世塑立。祠旁有「玉女洗頭盆」、「玉女梳妝檯」「無根樹」、「引鳳亭」等名勝古蹟。清康熙三十八年,道士張本庄、高義智等創建,光緒年間道士王復興重建,民國年間道士高享祥重修。

翠雲宮

【翠雲宮】在華山西峰頂巔,亦稱西峰大殿,或稱鬥姆殿。創建時代不詳,宮內供奉先天鬥姆元君塑像,樓上供奉「三清尊神」(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道君),兩側另有道舍配房20餘間。宮前有一洞,洞上石瓣如蓮花,稱為「蓮花洞」。洞旁題刻琳琅滿目,書體草隸楷篆,互相輝映。宮西有一天然巨石,狀如斧劈,中間凹處形如人狀,石旁置巨型鐵斧一把,上鑄「仙家寶斧,七尺有五;賜子沉香,劈山教母」。相傳此為沉香劈山教母的遺蹟,名為「斧劈石」。

宮後有「楊公塔」,是楊虎城將軍1931年秋陪同其母登山之後,為紀念此行而修建。塔為六角形,壘石建成,塔身題字 為 「壁立千仞」「如此方為嶽」、「峻拔在廖廊」「造化鍾神秀」、「一覽眾山小」」等詩句。翠雲官附近還有西元洞、捨身崖、摘星石、洞元石室等風景名勝。

真武殿

【北峰真武殿】北周武帝時創建,唐、宋、元、明皆有道士居住、修葺。清初道士郭清泉、蘇一整、高陽起、陳來昭重修。民國六年(1917)住持夏崇祺重修娘娘樓。民國二十九年(1940)道士馬法易、王法正等又重修。原殿已不存在,現在的真武殿為1990年華山管理局重建。

金天宮

【南峰金天宮】明隆慶四年(1570)道士胡真海創建。清康熙五十-年(1712),住持道人嚴復溫、張本善、王本聰、嶽合晉等鑄造鐵瓦、琉璃獸脊。乾隆四十三年(1778),陝西巡撫畢沅奉帑重修。「文革」中毀於一炬,1994年華山道教協會在原大殿舊址建簡易宮廟三間。

煉丹爐

【煉丹爐】亦叫純青宮,在孝子峰上。 據鑄有「萬曆十四年(1586),道士高全陽三月吉日造煉丹爐殿」字樣的鐵香護和鑄有「康照四十六年(1707)住持郭全孝、李真修鑄爐」字樣的鐵丹爐考證,此廟創建較早。道光二年(822)書「純青官」木雁。19555年道土李高智重修。現建築為1987年華山管理局重建。

南天門

在西峰東側,自東峰南坡下經二仙龕,紫氣臺,沿崎嶇小徑攀援即達。為登臨朝元洞、長空棧道、賀老石室、全真崖的必遊之道。

群仙觀

在北峰西山腰間,原名白雲庵、縕神洞。位於老君犁溝緊下端。觀內樓閣凌空,洞穴入巖,觀前松翠風清,群峰疊嶂,是登遊華山遊人小憩及投宿之處。觀宇建置年代不詳。

聚仙臺

在蝸牛石西崖坪臺,上有玉皇洞、三皇洞、猶龍洞、皆明代所鑿。由老君犁溝南行,即來到聚仙臺。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會過神仙。因臺建在三面凌空的峰巔,又名叫"空靈峰"。臺上有三個大洞,太上老君曾住在這裡。臺下為王子求仙洞,"王子去求仙,丹成八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就是指的這個洞。

傳說,華陰有一個王道村,村裡有一名樵夫名叫王柯,一日王柯上山砍柴,不知不覺來到"空靈峰",只見幾個人圍在一起下棋說天道地,聽起來怪有意思,他又是一個棋迷,因看棋入了迷,忘記去砍柴。但見周圍樹葉一會兒落了,一會兒又綠了,不知是什麼緣故,等到他想起回家去拿挑擔時,找不見了:去尋斧子,只剩下一個生了厚鏽的斧頭,根本無法再用了。誰知回到村裡,一個人也不認識,連自己的孩子,也無人曉得,枉到村內跑了一次。又返回華山修道,於是,人們就將此村叫枉到村,現稱"王道村"。

你若到華山,站到聚仙臺上,往南一望,"和合二仙"就隱約可見。聚仙臺距西峰水簾洞最近,可平視水簾勝景,形如圖畫的"韓湘子趕牛"就在洞口上方。從聚仙臺折回北上,即到北峰雲臺峰。

毛女洞

在華山主峰西北毛女峰上,為一天然石龕。其外就龕建廟,內供毛女彩繪坐像一尊。

都龍廟

在蒼龍嶺下,始建於北魏,南出廟東側門即蒼龍嶺。廟依幾塊巨大片狀石壁而建,構思奇巧,建築風格別致,造型大小與嶺的險峻相得益彰。廟內塑像為龍君。

王母宮

王母宮、王母祠在華山有多處,皆因供奉王母而得名,其一在登上大上方的途中又名瑤池宮;另有一處在今玉泉院東北文教招待所院內,建於唐貞觀年間;還有一處在王猛臺西山梁上,稱王母祠,文革前祠建築尚好,現祠、像皆毀廢,僅存遺址。建築面積最大,規模最宏偉的王母宮在華山日月崖南,是1991年由道教信徒臺灣杜善政出資建造。殿內正中堂供奉王母坐像,兩邊為觀音菩薩和九天玄女塑像。

其實華山的道教聖觀和宮殿還有許多,來到華山,無論你是否信奉道教,都可以走進這些道觀,為家人,為朋友祈福!

【來源:渭南全域旅遊網】

相關焦點

  • 華山一日遊攻略 華山傳奇故事 華山最值得去的遊玩之地
    今天為您講述《朱元璋夢遊西嶽》的故事,你聽…… 在講華山之前為大家推薦西安周邊最炫酷的體驗,西安自駕飛機自己親手操縱飛機側杆,控制飛機走向。西安自駕飛機不但可以感受超乎想像的掌控體驗,還可以體驗飛機特技飛行,由教練駕駛飛機帶你在空域感受俯衝、躍升、大坡度盤旋、失重體驗等刺激十足的特技體驗。
  • 走進西安之華山西嶽廟
    在西安做了一天的休整,參觀了陝西歷史博物館,夜遊大雁塔廣場,看五彩壯觀華麗的噴泉,我們的下一站遊覽地是華山。華山在陝西渭南的華陰縣境內,在西安火車站乘著旅遊專線車直達華山腳下。西嶽華山,曾在地理課本上聞名它的險峻,2017年初,我與它有緣相會,華山成為我攀登的又一座名山,勵志的高峰。
  • 華山一日遊攻略 華山景點介紹 華山傳奇故事 華山最值得去景點
    有說華山「山不石不奇,不純石不大奇」,華山十五裡千仞,一石也。(《山海經》)故為華山 。有說華山,取八卦少陰,望物生華之義(《白虎通》)。還有說華山山頂有千葉蓮花,古時「花」、「華」相通,因名「 華山 」。(《 華山志》)。看來,華山的得名同山峰象蓮花是分不開的。
  • 西陵勝景,三楚極冠的木蘭山,不同信仰的佛與道何以能共處一山?
    西陵勝景木蘭山 攝影:盧清國西陵勝景木蘭山 攝影:盧清國道教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與儒釋之間產生了複雜的互動關係;既相互排斥,相互鬥爭,又相互吸收,相互交融。木蘭山道家與佛家的建築與文化相結合,宗教與木蘭從軍的傳說結合,形成了獨特的木蘭文化。
  • 華山是經過怎樣千萬年的自然洗禮才有如今的模樣?
    華山是經過怎樣的自然洗禮才有如今的奇險峻秀?!火山爆發、地質運動等一系列演變,才有了現今的奇險峻秀。 那麼可以跟隨團隊來華山,遊玩登覽華山前,一起走進華山地質博物館,實地了解一下神奇華山的地質起源與歷史文化。
  • 關於「爬華山我們需要知道什麼」,看完被成功勸退!
    從玉泉路而上,在青柯坪東有款塊巨石,叫「回心石」,聽說名字的由來是以前有體弱的遊客達到這裡,嚮導就勸他回頭下山,故得此名。「回心石」再往前,就是華山的頭道險境——千尺幢。於是,他為了減輕行囊,試著再下,就把所帶書籍都丟掉了。這一試還是腿顫心怯,不敢邁步。被困多時的他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不由得放聲大哭。悲嘆道:「難道我韓愈就葬身於此了?但韓愈畢竟是位智者,他拿出隨身攜帶的筆墨硯臺,很快寫好了一封求救信扔下山去。不久,華山採藥者將此信報告了華陰縣令,縣令即派人將韓愈救下山去,這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野外營救行動了。
  • 百名攝影師走進華山 用鏡頭定格美好瞬間
    10月18日,「華山西峰觀光大索道攝影創作基地」授牌儀式暨採風創作活動在西峰索道下站成功舉辦,陝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陝西省攝影家協會、華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相關領導出席活動,此次活動匯集了陝西省攝影家協會的140餘名會員,共同鑑證華山西峰觀光大索道攝影創作基地揭牌。
  • 陝西華山自古一條道,被稱天下奇險第一山:上華山到底難不難
    今天的華山已經成了一個熱門旅遊景區,華山的風光秀麗,從古到今吸引了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詩詞、石刻數不勝數,大詩人李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都遊覽過華山,曾寫下華山遊記,供今天很多學者專家研究華山地理知識的重要文獻。華山有很多道觀廟宇已經被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對象,今天來華山旅遊的人連絡繹不絕,主要來此觀光欣賞華山的美景,挑戰華山的艱險路程,就因為華山自古一條道。
  • 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中國文化大致以儒家文化為主流,以道家和佛家文化為支流,他們共同組成了中華文化。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時期,道家文化也會佔主流。所以有人說,天有三星日月光,地有三教儒道佛。這是很有道理的。談到道理,我們不妨來談談什麼是道。因為中國人喜歡講道。道有大道小道,有正道邪道等。
  • 華陰小城丨打卡不一樣的華山
    遠離繁忙城市的喧囂 回歸大自然的靜謐 在山光水色間徜徉 打卡不一樣的華山--華陰小城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華陰小城來華山就屹立於小城華陰,可能由於華山聞名中外,所以周圍對外的高鐵站、火車站、汽車站都署了華山名,許多人山上論劍山下玩,卻仍對華陰小城留在不太清晰的記憶裡。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座美麗的山水名城——華陰,一座有山有水有人家,富容多個「大景」的小城。
  • 「五一」來華山,解鎖華山五峰最佳拍攝景點!
    >提前網上實名預約購票並帶好個人有效二代身份證松柏枝丫翠 峰色景鬱佳今天小編便傾囊將華山五峰必打卡的各個景點都給你提前解讀下又傳說,趙匡胤為感謝華山道士指導,做官後來華山尋找此人。遇見道士陳摶,見有棋盤棋子放置於桌上,便打賭下棋,第一盤結束後,二人便來到此處繼續下棋,兩盤棋趙匡胤便輸光了所帶錢物,第三盤又把華山給輸了。所以有「自古華山不納糧,皇帝老子管不住」的說法。後來為紀念此事,後人就在這裡建一鐵亭。亭中有一石桌,桌旁有四個石凳。此為東峰下棋亭。
  • 盤點,華山旅遊必去打卡景點,這幾個地方,你都來過嗎?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盤點一些華山旅遊必去打卡的景點,這幾個地方你都來過嗎?仙掌崖仙掌崖是華山風景獨特的一座壁崖,是大自然的傑作,在經過歲月的衝刷,風雨的侵蝕,造就了一座形似手掌的石紋被人們稱為華嶽仙掌,因為它風景獨特,宏偉輝煌被列為陝西「關中8景」第一景,歷代關於這座仙掌崖的神話傳說也有很多。
  • 華山有一個「道」,帶你進入道教景區,吸取文化的精髓
    俗話說:有仙山必有神降,有神必有廟拜,神越聚越見山氣;連接寺廟增加了風景,西嶽雄偉的華山被古代人認為是神仙居住的仙境,從傳說中的軒轅黃帝到東漢末年,歷代帝王和利民百姓都曾向華山頂禮膜拜,在長期的崇山神崇仙的文化意識下,華山成為東漢時期道教活動的理想場所。
  • 疫去花開暑期至,華山北峰等你尋夢研學來
    解放軍7位偵察員在華山一位樵夫的帶領下,從華山背面劈荊斬棘一舉突上北峰解放了華山,後這場戰役被拍成《智取華山》的電影,在全國引起了轟動。為了紀念這場戰役,當地政府相繼在北峰修建了智取華山紀念亭、紀念碑,在北峰索道下站修建了「八勇士」雕塑,在雕塑的旁邊,你會看見一條綿綿而上的石階小道,這就是「智取華山路」。
  • 鄒通玄出任渭南師院「華山道派與道教藝術研究院」院長
    鄒通玄出任渭南師院「華山道派與道教藝術研究院」院長    渭南師範學院    2015-11-12  大 中 小
  • 散文隨筆:仲秋走華山
    出於好奇的遐思和急於親身體驗的衝動,它便成了我們此次登臨華山的首選地。坐景交沿甕峪專線公路大約20多分鐘便到了西峰山口,下車可見一座氣勢恢宏的華山石碑,上面刻有「太華勝景」四個字。歷史上唐代道教興盛,唐高祖、唐太宗等曾親臨華山拜嶽。唐玄宗封華山為 「金天王」,並敕建了這座高五丈、寬丈餘的華山石碑。縱觀整體石碑給人一種肅然飄飄的道家意韻。
  • 走進大華山丨華山神話傳說故事,你知道多少?
    華山許多傳說已風揚華夏,家喻戶曉。曠世獨尊的西嶽華山,源遠流長,五峰衍生36峰72洞,是中華民族歷史文明的一個象徵。歷代高賢大德雲集,神話傳說故事俯仰皆是,它尊嚴、神奇、亙古、奧秘,數千年來,由它演繹出來的一串串故事,更是出神入化,引人入勝。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華山,了解這些閃著神話光芒的故事傳說。
  • 楚留香手遊華山攻略大全 第一華山PK副本教程
    楚留香手遊華山攻略大全就在這裡,為你帶來第一華山PK副本教程,加點、秘籍、連招、配裝,你想要的應有盡有,持續更新歡迎收藏。
  • 看過去沒有索道和護欄的華山,那才叫驚險,華山一日遊攻略
    如唐玄宗《華山碑》載:「天有四序,星辰辯其分;地有五方,山嶽鎮其域。」於是,中國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就封了五座山鎮,五嶽名山便應運而生。這就是家喻戶曉的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北臨奔騰咆哮的黃河,南接重巒疊嶂的秦嶺,危崖陡峭、突兀凌空、峰巒聳削,有壁立千仞之勢,以「奇險」為冠,以「峻秀」著稱。【華山北峰天梯】華山奇險其中有一處說的就是登北峰的天梯。本組照片拍攝於1935年,看照片確實讓人倒吸一口冷氣,這麼陡峭的石壁,古代的人們是怎麼修建的呢?
  • 唐玄宗親自寫下碑文,華山腳下的這個石碑有故事
    圖為御製華山銘殘字碑的局部。傳說唐玄宗東行祭嶽,剛進入華陰地界,看見有隊人馬前來相迎。玄宗問左右是否看見,左右皆搖頭不知。玄宗明白是西嶽神顯靈歡迎自已。所以他根據先帝祭祀五嶽的順序,封西嶽神為金天王,並勒石以志其事,就有了這通石碑。碑座由兩塊巨石構成,中間用生鐵鑄成的線板相連。碑座四周為身高1、6米的金甲力士浮雕。玄宗親自撰寫碑文。圖為當年御製華山銘殘字碑的碑文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