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化妝品巨頭露華濃退出中國 品牌渠道單一是主因

2020-12-24 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湯向陽 2013年12月31日,進入中國37年的美國化妝品公司露華濃宣布退出中國。

中國市場表現不佳或許是其退出的直接原因。根據露華濃最新發布的財報顯示,2013年前三季度,露華濃實現總收入10.2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雖然其第一大市場美國實現了0.2%的增長,但第二大市場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衰退幅度卻位居其全球七大市場之首,達到3.5%。

自1976年進入中國,露華濃以在廣州售賣口紅產品起步,但37年下來,其中國市場營收迄今仍然只佔據全球總營收的2%。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法國化妝品巨頭歐萊雅卻在中國市場收穫頗豐。其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13年9月底,歐萊雅實現銷售額172.1億歐元,按不變匯率實際同比增長4.9%。其在亞太區(除日本外)的可比銷售同比增長達到9.2%。

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合伙人鄧聶長期研究消費品領域。他認為露華濃在華「幾乎沒有真正成功過」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單一品牌策略。它只有露華濃這一個品牌,且產品集中於彩妝。這一方面使得它無法接觸更為廣泛的消費者,另一方面使得它沒有足夠的資源進行推廣活動,消費者對它的認識自然也有限。與此相反,歐萊雅在中國市場一直堅持多品牌作戰,且實行大範圍密集的廣告投放,使得它的知名度快速上升。

戰略諮詢公司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消費品與零售業務領導團隊成員之一鍾加慶把跨品牌運作視作外資化妝品公司在華三種主要策之一。寶潔、聯合就是通過早期低成本進入後者後期追加成本進入,以多品類的產品贏得規模效應,從而建立其廣泛的品牌知名度。但早於它們進入中國市場的露華濃卻一直堅持單一品牌運作。

外資化妝品公司在華的第二種策略是選擇中高端渠道,比如商場或者大賣場的專櫃或者專賣店。鄧聶認為,露華濃定位平價,在它從莎莎、屈臣氏這樣商超渠道轉向追求「高大上」的商場渠道時,必然會被邊緣化。單一的渠道使得露華濃的發展受到局限。

另外一個與露華濃的平價定位類似的美國化妝品巨頭是雅芳。它採取的是第三種發展策略,就是進入三四線城市等其他外資難以快速企及的市場。然而,由於與露華濃實行了同樣的單一品牌政策,它的業績也在近幾年急轉直下。

鄧聶認為,露華濃的定價系統也存在問題。雖然它與美寶蓮都是面向購買力不高的年輕消費者,但露華濃價格卻比後者貴了30%,這使得它無法贏得希望購買到物美價廉產品的年輕消費者青睞。另外一點則是,彩妝的年輕消費者多喜歡追趕時髦,追逐新品,而露華濃來自彩妝市場成熟的美國,它沒有經常性推陳出新的基因。事實上,露華濃在華歷史比任何一家外資化妝品公司都要長,卻幾乎沒有推出過針對中國市場的產品,這自然也無法讓年輕的中國消費者滿意。

業績並不出彩,但身為外資企業的露華濃的運營成本卻並不低。鄧聶認為,這也是造成它業績持續低迷的原因。

除了水土不服,鍾加慶認為,作為一家外資企業,股東在做出中國市場戰略時,需要考慮這一市場在其全球布局中的地位,以此決定它是否會在中國市場堅持下去以及採取何種策略。即使是寶潔和聯合利華也是虧損多年之後才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

而露華濃的「大盤子」中,中國市場只佔據2%,這決定了股東不太可能通過對華長期投資方案。

除了露華濃自身的原因,本土化妝品公司的興起也給外資品牌帶來了持續的挑戰。它們對於中國消費者需求的把握能力和多渠道鋪貨能力遠在外資之上。比如,本土品牌珀萊雅的年度增長率就遠在美寶蓮之上。鄧聶認為,隨著政策紅利的小消失,在技術含量並不那麼高的消費品領域,外資企業再難保持之前的絕對優勢地位。相反,本土公司將迎來十年較好的發展時期。鍾加慶也觀察到,近年來無論是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本土化妝品牌的鋪貨率都在持續上升。

除了在華表現不佳,露華濃在全球市場近三年的表現也都乏善可陳。2011年,露華濃在總收入同比略增約5%的情況下,淨利潤卻下跌至0.53億美元,下跌幅度達84%;2012年,其淨利潤為0.5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跌4.3%;2013年,其三季度報告顯示,該季度美國銷售下滑6.2%至1.858億美元;亞太區銷售下滑3.3%至5890萬美元;拉美和加拿大地區三季度銷售下滑3.2%至4870萬美元。可以說,露華濃在全球市場表現不佳也使得它在營收佔比低且業績持續走低的中國市場無法再堅持下去。

 

相關焦點

  • 露華濃等外資化妝品牌相繼退出中國 下一個是誰?
    露華濃、卡尼爾、緣碧知等國外日化品牌紛紛退出中國市場、聯合利華旗下旁氏改變銷售渠道,顯然,外資化妝品在華的日子並不怎麼好過。而業內人士預測,在華市場水土不服的外資化妝品牌,遠不止這些,包括雅芳、小護士、丁家宜在內的多個品牌都被視為可能是下一個在中國敗退的外資品牌。
  • 旁氏回歸商超渠道 聯合利華稱不會退出市場
    在美國彩妝品牌露華濃和歐萊雅旗下品牌卡尼爾宣布退出中國市場之後,國內洋品牌的現狀格外引人關注。  日前,記者了解到,日化巨頭聯合利華旗下大眾品牌旁氏的銷售渠道正由專櫃銷售 「降級」為貨架銷售,同時在部分屈臣氏賣場則面臨著下架的窘境。因此,旁氏是否會退出市場同樣引來市場猜想。
  • 中國哪10大外資品牌已「死亡」?誰一度年銷20億
    時間過得很快,但我們的記憶刷新得更快,仔細想想,還有不少幾年前尚耳熟能詳的外資化妝品品牌,今天提起卻變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它們有的正在逐步淡出目前主流的化妝品銷售渠道,包括百貨、商超、專營店、電商等,而有些,則已經完全退出中國市場。隨品觀君一起來看看你還記得誰?誰在全球市場仍是數一數二的「人物」?
  • 「準備」破產,露華濃要Kiss Goodbye美妝市場?
    公開信息顯示,露華濃於1932年在美國紐約成立,1955年正式宣告上市。兩年後,露華濃開始通過收購擴展品類,進一步發展業務。1985年,露華濃被美國大亨Ronald Perelman旗下的多元化控股公司MacAndrews &Forbes收購。目前,露華濃旗下擁有14個美妝個護品牌與21家消費品品牌,足跡遍及150餘個國家。
  • 旁氏產品或臨商超下架 走向沒落將退出中國
    露華濃、卡尼爾等國外日化品牌紛紛退出中國市場,中國大眾日化市場隨即重新洗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聯合利華也未能獨善其身。近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多家商超獲悉,大眾品牌旁氏的銷售渠道正由專櫃銷售「降級」為貨架銷售,同時在部分屈臣氏賣場則面臨著下架的窘境。不僅如此,有大型超市銷售人員透露,該品牌未來將退出中國。  或面臨商超下架  近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旁氏位於通州家樂福店內的專櫃已經不見了,轉而在化妝品專區的貨架上銷售。
  • 盤點敗走屈臣氏的10大化妝品牌 有7大原因
    作為一個標準化程度高、渠道公信力強、近2500家網點遍布全國的保健及美容產品零售巨頭,屈臣氏「捧紅」了許多品牌,比如「面膜王者」美即。  不過,也有很多品牌在屈臣氏渠道黯然失色,箇中原因到底為何?且讓品觀君為你扒一扒。
  • 國際品牌如何煉成?歐美與中日韓化妝品的前世今生
    美國化妝品市場因倖免戰火,在一戰與二戰期間迅速發展,成為化妝品行業的後起之秀,化妝品市場規模與歐洲比肩。現在,歐美化妝品已畫出以歐萊雅、雅詩蘭黛、寶潔、LVMH 等巨頭為核心的版圖,這些巨頭佔據了絕大部分高端化妝品市場。
  • 安娜蘇、玫琳凱、香奈兒上榜菌落數超標、超過保質期等是主因
    SAS 檢出苯阿瑪尼印記女士香水 法國 喬治阿瑪尼公司 已過保質期安娜蘇美眉筆500替換裝 日本 株式會社技驗所 未取得食藥總局備案憑證玫琳凱面部精華素(研發試用) 美國 MARY KAY INC 菌落總數超標伊莉莎白雅頓白手套晶致瑩白啫喱 美國 伊莉莎白雅頓公司 超過保質期露華濃光影唇膏 美國 REVLON(SHANGHAI)LIMTED 貨證不符美寶蓮指甲油 美國 歐萊雅美國有限公司 貨證不符祈麗麗
  • 十大最毒化妝品公布 強生露華濃露得清榜上有名
    十大最毒化妝品公布 強生露華濃露得清榜上有名塗睫毛膏、撲腮紅和擦潤唇膏,「武裝」整張臉的時候可曾想過「有毒」?美國非營利機構環境工作小組日前稱,美國女性每天早上平均使用12個化妝產品。但是,這些可以讓容顏變好的品牌卻可能致癌,含有導致器官衰竭和出生缺陷的化學物質。環境工作小組根據化妝品中含有的已知或者可疑的化學物質羅列出10大最毒化妝品,其中防曬霜、睫毛膏等常用化妝品上榜,而雅芳和露得清等知名產品同樣位居「高風險」。
  • 今年歐萊雅、資生堂等巨頭推了哪些新品牌?
    眾所周知,歐萊雅、雅詩蘭黛等化妝品巨頭,幾乎都是靠著收購建立了如今的美容帝國。對於這些大公司來說,收購一個已經發展成熟的獨立美妝品牌,遠比自己培育一個新品牌要省事的多。儘管如此,品觀君卻注意到,2017年底到2018年這段時間有不少日化巨頭,一邊在加速收購獨立美妝品牌,一邊也加快了推出新品牌的步伐。
  • 美國最牛10大化妝品企業排行 竟沒有年銷<100億的
    而美國的10大化妝品企業規模情況:法國10大化妝品企業有9家比中國第一更大;而美國10大化妝品企業,就沒有化妝品業務年銷售規模小於100億元的!而且,美國有2家企業的化妝品業務銷售額超過100億美元!在我們的印象中,強生是一家醫藥巨頭,似乎只是順帶著有一些化妝品品牌。但可以負責任地說,除去強生美肌、強生嬰兒等品牌外,露得清、Aveeno、李施德林等個人護理品牌都是強生家的。在中國市場,強生也收購了大寶、噯呵等不少品牌。
  • 美國服裝巨頭ESPRIT全面關店!退出中國,林青霞老公套現百億離場
    實際上,在海外疫情衝擊下,一批國際知名的服裝品牌先後宣布關閉門店,Forever 21、Newlook等品牌也已黯然退出中國市場,美國服裝巨頭GAP也傳出了員工停薪、股價猛跌的壞消息。毫無疑問,服裝行業的凌冬已至。
  • 冬菇商學院 | 巨頭歐萊雅、雅詩蘭黛、資生堂,看世界化妝品行業...
    美國 20世紀前後,美國出現了一批聞名世界化妝品公司,在他們的手裡誕生了許多知名品牌。此時的各大化妝品公司通過自身研發和資本併購,不斷豐富自己的品牌矩陣,在全球化的市場下發展壯大。 消費市場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化妝品消費國,中國和日本緊隨其後。全球的市場規模也由2016年的2200億美元上升到2018年的4880億美元,其中美國的化妝品約佔19%,我國能佔到總額的14%左右。
  • ...年中國化妝品終端渠道現狀與發展趨勢渠道紅利推動化妝品品牌崛起
    化妝品行業主要銷售渠道方面,中國化妝品銷售渠道中,具有傳統優勢的百貨、KA(商超賣場)等渠道份額下滑明顯,二者在化妝品銷售額中的佔比分別下降至18.0%和22%,百貨專櫃所售賣的美妝產品相比KA 渠道更為高端,近年來百貨渠道的份額所受衝擊相對較小,其份額穩定在18%-19%的水平範圍內。
  • 露華濃等5大品牌染髮劑含致癌「毒物」
    強生露華濃等黑名單產品上海尚未下架美國的一批食品、化妝品近日上了黑名單,其中包括著名的露華濃染髮劑、強生衛浴產品和白蘭氏雞精。由美國「安全化妝品運動」消費者組織發布的一份《嬰兒衛浴產品發現可致癌物質》的報告稱,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嬰兒衛浴產品常常標著「溫和」、「純淨」等字眼,但在對市場上48種產品檢測後發現,23種產品含有少量甲醛,32種含有「1,4-二氧雜環乙烷」,17種產品同時含有這兩種有毒物質。同時,商家並沒有把這些有毒物質含量在商品標籤上列出,這是對消費者的隱瞞。
  • 早報| 業績回暖Prada市值突破950億;露華濃有望避免破產
    不過該集團強調,旗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收入表現強勁,第三季度增長7.9%,高端品牌零售額也錄得35%的增幅。報告顯示,第三季度Fossil集團總運營費用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6%,同時品牌在電商渠道和中國內地市場已出現增長勢頭。
  • 日本化妝品巨頭大肆收購美國品牌 欲開拓全球市場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郝藝文】據日本共同社2月23日報導,資生堂等日本化妝品巨頭正在大肆收購美國本土化妝品品牌,以增加市場佔有率。隨著訪日外國遊客「爆買」化妝品勢頭放緩,日本化妝品廠商欲通過收購擁有穩定客戶群的品牌開拓市場,以強化全球銷售。
  • 又一美國教育巨頭退出中國:關閉全國培訓中心,上萬學員措手不及
    國內的培訓機構在把握學生家長的需求方面還是比較準確的,所以新東方、李陽瘋狂英語等教育機構每年還能招到很多學員,不過最近有一家美國的培訓「巨頭」卻無奈地退出市場了。這家教育巨頭就是迪士尼英語。2020年6月22日,迪士尼英語發布了一封公開信,表示將關閉中國市場的所有英語培訓中心,並停止免費在線課程。此外,迪士尼公司也明確表示不會開放中國迪士尼英語培訓中心。
  • 寶潔、資生堂等巨頭推出10個中國專供品牌 卻沒人買?
    中國市場顯然已成為巨頭們進一步發展的驅動力之一。為了迅速拓展中國市場,它們除了加速收購,還曾推出獨特的本土化品牌,以最大程度貼近消費者。然而,同樣是有巨頭加持,這些品牌的發展卻並不一致,有些成功獲得了市場認可,有些已經消失在了大眾視野中。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它們命運迥異?品觀君這就為你揭秘。
  • 一知名美妝品牌撤櫃!很多廣州人第一件化妝品是它!
    相信很多女生對它並不陌生然而誰能想到美寶蓮會有一天宣布「退出百貨公司櫃檯」美寶蓮宣布:退出百貨公司櫃檯如今,除屈臣氏渠道外但同時會開精品店和旗艦店這是美寶蓮繼退出超市大賣場渠道後在中國進行的又一次大規模渠道策略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