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進行愛國教育,這三點可以幫孩子更好地吸收

2020-10-06 堯堯育兒情感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摸底調查搭乘臨時包機意願:優先安排小留學生乘機回國,機票和回國隔離費自理。



可以說,在目前中國對「外防輸入」鐵桶一般的管理下,這個舉動大大地增加了輸入風險。其實我們內心或多或少也會有一些牴觸,但這是他們的權利與義務,我們必須接受。

這也反映了我們祖國的態度:只要你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護照,只要你遇到了危機,我們都會想辦法,我們都會一起去解決問題!

這也是對我們外交形象的一大考驗,在我國開始對此行動之後,其他國家也開始行動起來,統計在華的留學生人數,相信不久的將來,他們也將回到自己國家的懷抱。

當然,我看到很多網友提出了自己的質疑:

這麼小的孩子為什麼要出國呢?主要原因是父母看不起自己的國家,看不起國家的教育,看不起國家的制度,他們想著讓自己的孩子出國去,因為從心裡他們認為外國比中國好,如果沒有這場疫情他們心裡肯定想著孩子就在外國永遠都不要回來了

小學初中是價值觀和祖國認同感的形成階段,這個階段就出國學習,完全與中國文化脫鉤,未來恐怕成為香蕉人。

雖然評論有些偏激,但有些話講的在理:

小學初中是培養祖國認同感最重要的階段,既然接他們回來是祖國的義務和他們的權利。那麼就必須給他們補上培養愛國主義的一課!

不僅如此,昨天還看到一則新聞,在清明弔唁期間,多人發布不當言論被處理。


昨天是國家公祭日,是為多名在疫情裡奮戰的烈士祈禱的節日。

我們只是被困住了兩個月,而英雄們卻被永遠困在冬天。默哀、降半旗、鳴笛都是我們愛國、敬畏烈士的表現。

而這些孩子們卻做出了這麼多令國家傷心的事。

我想,對於愛國教育我們必須行動起來,這三點應該是比較好的改善方向,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吸納。


01扭轉家長和學生認知偏差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其第一任老師,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可忽視

儘量保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與補充,減少由於各民族之間的文化相互交融,影響青少年產生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不良思想,外國的東西比自己國家的好,相互攀比。

談到愛國主義覺得與己無關,或者學校、家庭教育存在差異,導致學生產生困惑,如學生在學校接受純粹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在家庭受到的是利己主義傾向的實惠教育,在社會上受到的是追求利益回報的商品教育,這種具有巨大反差的教育必然造成涉世未深的中小學生思想混亂,從而削弱愛國主義教育的正面影響。

針對學生善於與別人「比較」的興趣特點,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並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可以組織專題活動,如「我和長輩比童年」, 「家鄉新變化」使學生了解過去的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齊抓共管,努力優化育人環境,組織開展學雷鋒活動、植樹節、十八歲成人禮、三八婦女節、清明節、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父親節、母親節、端午節等節日的主題活動,持續進行責任感教育、誠信教育、感恩教育等。



02寓愛國主義教育於日常行為


點點滴滴都是愛國的折射。

尊重國旗、國歌、國徽,會唱國歌,能熟練朗誦國歌歌詞,自覺參加升旗儀式;

了解自己家鄉的物產、名勝古蹟、著名人物和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

懂得「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勤奮學習,比學趕超;

離開教室時,看見電燈沒關時,將它關好;

在公共場合,自覺撿起腳下的紙屑;

遵守秩序,自覺排隊買票;

克服自身缺點、主動承擔責任,努力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

孝敬老人、尊重老師、團結同學;

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

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等都是愛國,切實可行。



03愛國主義教育必須突出時代特徵

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愛國主義有不同的具體內涵。

當五星紅旗一次次在奧運賽場上升起時,當神州載人飛船登上太空,五星紅旗在太空中飄揚時,全中國人民都無比驕傲,充分挖掘學生能夠感知的事件、利用多媒體、網絡圖片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學生願聽愛學,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愛國主義作為一種情感,經過世代的延續和發展,人們經過認知理解之後,會把愛國主義情感逐漸轉化為一種處理個人利益與國家、民族利益關係的行為準則,並以此作為評判日常行為的重要價值標準。

在新時代,對於中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應當與時俱進,為他們種下愛國之情的種子,以期在未來會成為他們報效祖國的動力。



顧憲成曾說: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中國的歷史告訴我們,沒有祖國,就沒有家,國家不強盛,就要挨打。

愛國主義作為一種情感,經過世代的延續和發展,人們經過認知理解之後,會把愛國主義情感逐漸轉化為一種處理個人利益與國家、民族利益關係的行為準則,並以此作為評判日常行為的重要價值標準。

所以我想,不管是對海歸中小學生,還是我們自己的孩子,我們都要在把愛國教育融入到平時的生活中,只有國家強大,我們自己才會強大。

位卑未敢忘憂國!

相關焦點

  • 怎麼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有的家長在說孩子現在還小,還不懂這些,那麼孩子多大的時候才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呢?家長們的顧慮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對於懵懂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心智還不夠成熟,理解能力也不夠強。愛國這個概念對他們來說,其實是很抽象的,對孩子乾巴巴地灌輸「有國才有家」這樣的概念,孩子很難有深刻的體會。
  • 「918」對孩子的愛國教育,別只停留在朋友圈!
    愛國教育應該從小抓起。中國人重視家、忠於國,這種愛國情懷應該從小紮根在每個人心中。對孩子怎麼進行愛國教育呢?要有一個有愛國之心的好家長,從自身做起。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讓孩子愛國,首先讓孩子為我們國家感到自豪。這種自豪感和榮譽感,父母可以用故事的形式,把輝煌和驕傲的歷史說給孩子聽。
  • 做到這三點,您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
    今天呢,通過幾個案例,我們就一起來感受和探討一下孩子的內在想法,如何做,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如何做才能贏得孩子,使親子關係變得更好!說完他就看手機上的內容了,他可能在點餐。媽媽在旁邊,期間和爸爸說過一兩句話,可能在商量先點什麼菜。孩子此時肯定心裡很不舒服,很委屈,他很想得到父母的理解,抱抱孩子,但是得到的卻是父母的指責和批評。
  • 運用STEAM教育方式更好的對孩子進行科學教育
    那麼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也將會是一直不停奔跑追逐成功的人,我們渴望能夠有更好的結果,渴望有機會可以更好的去展示自己的才能,更渴望自己的目標能夠實現,那麼我們現在應該做的就是努力,用科學的方式去提升自身的教育和修養,讓自己做一個永遠追求優秀的人,不停的學習和思考。
  • 孩子「偷錢」,不妨抓住時機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
    孩子「偷錢」,不妨抓住時機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孩子「偷錢」,不妨抓住時機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孩子偷錢,通過「打」的方式來教育,可能暫時有效果,但從長遠來見,意義不大。孩子偷錢,說明孩子需要錢,也說明孩子不會使用和支配錢,此時家長不妨抓住這一機會,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也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首先,要讓孩子明白錢和勞動之間的關係。錢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父母通過辛辛苦苦的勞動掙來的。
  • 對孩子說話用這幾種語氣,幫你更好的教育孩子
    棍棒教育,打罵教育也是常事,其實,家庭教育最忌諱的就是打和罵。有時候更加溫和的語氣往往能收穫更加好的效果。不要小看與孩子溝通這個環節,這也是教育孩子很關鍵的一步。因此,溝通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父母所用的語氣。
  •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學會以下4個教育方法,孩子內心更強大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學生因為不能承受學習成績下降、失戀等帶來的身心壓力,往往就會表現得很焦慮、失眠、抑鬱、恐懼;個別學生還會精神崩潰、跳樓自殺…等等悲劇的發生,其實這些都是因為孩子缺乏直面挫折的勇氣和責任。那麼,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說過:挫折對於孩子來說,未必是件壞事,關鍵在於他對待挫折的態度。
  • 教育孩子,做好這5點,孩子會更出色!
    每一位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以後能夠有出息,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麼作為家長,怎樣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呢?做好以下幾點,孩子會更加優秀!
  • 打孩子不是不可以,如果孩子觸犯了這三點,可以放心去教育
    而且他們從來都不覺得打罵教育是一種更好的教育方式,因為打罵教育很容易讓孩子逆反,而且親子之間的關係也會變得不穩定。所以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而導致了父母喜歡用寬容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之所以說通過打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是有好處的,就是因為在使用這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的同時,能夠建立自己的威嚴。如果選擇一味地寬容孩子的話,這很有可能使得孩子根本就不怕自己的父母,所以今後可能會做出更加惡劣的事情,畢竟他們覺得自己的父母是沒有辦法來教育自己的,所以他們也就會相對於而言比較放縱。
  • 想要寶寶更聰明,發育更好,可以多摸孩子這4個部位
    撰稿:劉敏| 插畫:kit | 審核:靜好一個孩子的出生,給整個一家人都帶來了無限的喜悅,尤其是寶媽對孩子總是愛不釋手,更不得抱在懷裡不放下,可事實上,與其親吻寶寶的臉蛋,或者把孩子抱在懷裡,不如多撫觸孩子身體上的這四個地方
  • 孩子課堂「吸收能力」弱,學習成績差,父母做到這4點幫娃提效率
    滿足以上三點中任意一點特徵的孩子,或許就是一個課堂"吸收能力"差的孩子,他們智商並不低,但是由於一些客觀上的原因造成了無法很好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以至於學習掉隊,成為了一名"差等生"家長可以嘗試做到這4點,幫助孩子更好的提高效率。1. 注重鍛鍊孩子的能力發展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鼓勵孩子去表達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哪怕孩子的表達能力有所欠缺,但是也不要氣餒。
  • 教育不能速成!做到這三點,讓孩子更好的聽取父母的建議
    周末親戚帶著孩子來做客,5歲的小男孩很可愛,但是也很淘氣。他們一進門,我表姐,也就是孩子的媽媽對孩子的訓斥聲不絕於耳,老實說,聽的我腦仁都疼了。 但是效果真的不好。孩子還是做著他想做的事情,而我表姐面子卻越來越掛不住,訓斥的聲音越來越大。最後對孩子上下一通揍,孩子終於消停了,但是笑容也沒了。
  • 中式教育應該止步於成績嗎?考試只能過濾學渣,這三點更值得考量
    中式教育應該止步於成績嗎?考試只能過濾學渣,這三點更值得考量。想寫這篇文章的想法來源於今日看的一個新聞。國科大碩士季子越發表南京大屠殺不當言論。被校方開除學籍。值得引人深思的是。至今仍然在不停地傳播恨國的活火種。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想要生活的權利,對於國外更好生活質量和發展前途的期盼,也是出於自身利益的一種行為。但是當自己獲得成就以後,對於培養自己的祖國懷恨在心。這真的是讓人憤怒且無語的。
  • 孩子受挫原因是什麼?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這些方法推薦給你
    1、心理承受能力較差許多中國父母為了幫助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不讓孩子吃一點苦,受點委屈,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那其他所有事情都由父母包辦。孩子的面對挫折的心態,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經歷了逆境慢慢形成的。假如父母能成功地引導孩子,讓孩子保持「我一定能把困難戰勝」的熱情和信心,那就是給了孩子一筆巨大的人生財富。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 讓愛國植根於孩子內心
    今天帶孩子去餐廳吃飯,老闆每人送了一面小紅旗,孩子開心的拿在手裡,揮舞著。今天也是我們喜迎祖國母親70華誕,我想,這是一個對孩子進行愛國教育的好時機,我們從小就應該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懷,增進對祖國的愛,無論何地、無論何時都不忘記華夏兒女擁有的榮光和責任。
  • 家長注意,孩子"說不得不聽話",謹記這三點,孩子的教育更容易
    在如今社會上,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降生率降低,使得不少家庭把自己的孩子寵成了家中的"土皇帝"。於是,在這樣的一個局面之下,孩子的教育就成了一個大問題。每次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有時候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對孩子進行訓斥,當回過頭來又覺得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於是家長就改變了策略,去給孩子講道理,但是孩子又怎麼會一直耐心的聽家長講呢,他們通常都是耳朵在聽,腦袋沒記。
  • 和孩子做朋友,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父母必讀)
    現在的年輕父母,大多數都受過現代教育思想的影響,「做孩子的好朋友」成了這些父母努力追求的目標。尊重孩子,和孩子做朋友能夠幫他們更好地教育孩子,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交朋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應當是玩伴兒和好朋友,孩子需要的是理解、尊重,而不是強制、懲罰。當你把孩子當成朋友時,你們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融洽、溫馨。孩子雖小,但他們擁有獨立的人格和尊嚴,他們渴望能與父母像朋友那樣交流。父母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態說教,而應在平等的基礎上與孩子友好地談話。
  • 教育孩子,做好這5點,你的孩子會更出色!
    每一位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以後能夠有出息,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麼作為家長,怎樣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呢?做好以下幾點,你的孩子會更加優秀!
  •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可以給孩子看這四類繪本,對孩子成長有幫助
    相信每個有孩子的家庭中,都或多或少有給孩子看的繪本啊、童話書啊、漫畫啊之類的,有的單純是為了讓孩子娛樂一下,有的是為了讓孩子放下手機,拿起書本,有的是因為書中有很多對孩子有教育意義的知識,可以讓孩子根據繪本中的人物學習行為習慣等等。
  •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父母要明白這三點,這對孩子成長是很重要的
    很多孩子在家裡被無微不至的照顧著,在過度的溺愛和保護下,變成了難以自理的巨嬰。父母只能是孩子成長的參與者,缺乏界限地去包辦和代替只會讓孩子失去獨立能力,將來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父母要明白這3點。對孩子成長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