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公司進入年末衝刺階段:集合信託規模大增 預期收益率出現「翹尾」
2020年即將收官之時,集合信託成立、發行市場升溫,平均預期收益率年內首現上行。
記者從第三方平臺獲悉,11月集合信託產品發行、成立規模較上月分別增加近40%和30%;信託產品預期平均收益率為6.64%,環比增加0.08個百分點,是今年以來出現首次上行的情況。
分析人士認為,11月集合信託產品的發行規模顯著增長,或因信託公司年底有衝規模以完成經營目標的需求。而收益率年末出現翹尾,或因部分信託公司為了完成年初預定目標,主動讓利給投資者。
成立、發行市場升溫
根據用益金融信託研究院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6日,11月共計發行集合信託產品1940款,與上月同時點相比增加13.32%,發行規模2504.10億元,與上月同時點相比增加38.44%。
從成立情況來看,11月集合信託產品成立規模大幅增加。截至12月6日,11月共計成立集合信託產品1751款,與上月同時點相比增加28.65%,成立規模1685.36億元,與上月同時點相比增加27.23%。
對於11月份集合信託產品的發行規模和成立規模雙雙大漲,用益信託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喻智認為與信託公司年末衝規模有關。「信託公司年底有衝規模以完成經營目標的需求,信託產品的投放增加。」他表示,從往年的數據來看,年末的確是集合信託市場發行和成立的尖峰時間點,但同時,這樣的發行成立的爆發並不能持續。「在監管持續趨嚴的大背景下,信託行業的收縮的大趨勢並沒有改變。」
從投向來看,11月投向房地產和金融領域的集合信託產品資金大幅增加,工商企業和基礎產業領域的集合產品募集規模均大幅下滑。其中,房地產類信託規模佔比33.32%,環比增加12.37個百分點;金融類信託規模佔比44.56%,環比增加2.46個百分點。
喻智認為,房地產類產品的募集規模增長顯著,一方面是年末信託公司衝量,有額度的信託公司推出較多的該類產品;另一方面或因優質非標產品募集情況依舊火爆,房地產類產品依舊受投資者歡迎。另外,金融類產品的增長依舊明顯,投向股債市場的標品類產品將會是信託公司業務轉型期間重要的戰略方向。
預期收益率首現上行
11月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出現「翹尾」,是2020年首次平均預期收益率上行的情況。
具體來看,11月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6.64%,環比增加0.08個百分點。從數量佔比來看,11月收益率6%-7%之間的產品數量佔比增長最為顯著。
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6日,在披露預期收益率的879款產品中,預期收益率在8%以上的集合產品的數量佔比為10.70%,環比增加0.10個百分點;收益在7%-8%(含)之間的集合產品的數量佔比為33.91%,環比減少1.33個百分點;收益在6%-7%(含)之間的集合產品的數量佔比為32.51%,環比增加4.29個百分點;6%(含)及以下的集合產品的數量佔比為22.88%,環比減少3.06個百分點。
喻智表示,從歷史數據來看,預期收益率在年末都具有一定的翹尾因素,部分信託公司為了完成年初預定目標,會主動讓利給投資者,從而引起收益率短暫的上行。
華東地區某信託公司人士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臨近年底,有些信託公司為了完成年初預定目標,會主動調高一些產品的收益率。此外,一些企業年底的資金需求量會加大,也會間接推動信託產品收益率上行。」
在喻智看來,12月集合信託產品的成立大概率繼續保持高位,但不確定性因素較多。他認為,證券投資類產品大量發行但客戶接受程度一般,而在嚴格落實「房住不炒」背景下,房地產類產品能實現短期爆發卻難以持久。
記者 陳姍
(編輯:熊思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