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你一張紙的作用是什麼,很多人可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畢竟在很多人眼中,紙就是個「不值錢」的東西。在生活中還是很不起眼的,然而卻有人靠不起眼的紙,年營收超千億,同時還讓國內多家公司都為它「打工」。
而這一企業就是利樂,說起利樂很多人或許並不了解,但是說到蒙牛、伊利以及光明這些乳企,相信就沒有人會陌生了。在人們收入水平不斷提升的當下,老百姓對於生活品質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包括在早餐這方面,都開始講究營養均衡搭配。
這時候就離不開牛奶這類可以補充營養的食物了,放眼目前國內乳業市場,已經被伊利和蒙牛這兩家巨頭「瓜分」了。2019年伊利營收超900億,蒙牛營收達到790億。然而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其實國內這兩家乳企巨頭都在為別人打工。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一盒售價10塊錢的牛奶,蒙牛和伊利就需要拿出4塊錢給這一企業,也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利樂。我們在超市、便利店隨處可見的牛奶盒或者紙盒包裝飲料,基本上都來自於利樂集團。
就是這種紙質包裝袋,還有我們日常生活中再常見不過的包裝紙盒,幫助利樂創造出了巨額財富。目前利樂包裝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液態食品包裝系統供應商之一,基本上全球市場都被利樂壟斷了。憑藉有效隔絕光線、氧氣等利好,讓奶製品不用冷藏也可以擁有較長的保質期。
換句話來說如果不是利樂包裝的話,目前全球範圍內大部分乳企都無法做到如今的規模,因為光是在保質期上的問題就難以解決。其實利樂完全進入國內市場是在1993年,利樂之所以能夠拿下這麼多市場份額,也要得益於這個「秘密」。
利樂集團的設備可以免費用,但前提是必須使用利樂的包裝盒材料。其實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利樂也影響了國內乳業的格局,因為有利樂國內才開啟了常溫奶時代。在利樂剛進入國內市場時,國內乳企經營的幾乎都是小本買賣,沒幾個能買得起利樂的機器。
於是利樂才想出了一招,那就是機器可以免費使用,但是包裝必須要用利樂的。然而就是靠這種紙質的包裝,利樂每年在國內乳企背後「躺賺」。每年默默撈金,還讓眾多企業都離不開。
而利樂一直以來的盈利模式其實就是靠推廣利樂包裝,在生產線投產之後再向各個公司售賣包裝飲料。這些包裝說白了也是紙,說利樂靠著一張紙在背後大賺特賺,其實也不為過。
雖然伊利如今已經成為了國內乳企「領頭羊」,但其實如果沒有利樂的包裝從中發揮作用,或許至今牛奶在國人眼中還是「奢侈品」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