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LPR報價出爐:1年期與5年期品種均與上月持平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11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85%,5年期以上LPR為4.65%,均與上月持平。11月16日,央行宣布開展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8000億元,中標利率為2.95%,與10月持平。由於本月MLF有6000億元到期,這意味著本月央行通過MLF超額續作,向銀行體系投放2000億元中長期流動性。(證券時報)
點評:從三季度以來,貨幣政策已不會繼續寬鬆,總體較為穩健且不出臺大的貨幣、金融政策,這是貨幣政策常態化的第一步。預計從現在到明年年初,貨幣政策還將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與利率穩定,不會在短期內急劇轉向。目前全球貨幣政策仍較為寬鬆,因此我們的貨幣政策不宜過快收緊,貨幣政策或將於明年一季度末起邊際收緊,漸進分步式退出。
碩士論文研究董明珠「自戀」引熱議!各方均未回應 論文從知網「消失」
記者查詢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了解到,該篇論文的提交時間是今年1月,由浙江工商大學一名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陳舒心撰寫,論文指導老師是謝詩蕾。該論文以格力電器為例,深入剖析CEO董明珠的自戀如何導致內部人控制,以及其將會對企業的業績產生何種影響。文章直指董明珠的自戀人格導致格力電器產生內部人控制問題——董事會權利失衡、向關聯方輸送利益。(每日經濟新聞)
點評:這個事情各方都沒有回應也在情理之中,董明珠對於這篇文章勢必是有點惱火的,但回應不是就給外界娛樂新聞了麼?故而不作回應。工商大學那邊高層估計也覺得不妥,那份所謂的《董明珠自戀》論文就這樣「消失」了!事實上,這份論文據是純粹的標題黨,說它是譁眾取寵也不為過。
銀行結構性存款產品降至8666款 年前壓降任務持續推進
數據顯示,結構性存款存量規模曾在今年前4個月突破12萬億元,年中監管部門對部分銀行進行窗口指導,要求結構性存款規模在2020年9月30日之前壓降至年初規模9.6萬億元,並在年內逐步壓降至年初規模的三分之二(大約6.4萬億元)。(證券日報)
點評:如果未來結構性存款的規模進一步壓降,預期收益率也應該會隨之下行。從目前壓降的趨勢看,進展是符合預期的,如果銀行業能夠嚴格執行監管部門下達的壓縮指標,全年壓降任務應該能夠實現。不過,結構性存款的大力壓降,部分銀行可能會面臨較大的攬儲壓力,需要通過其他方式來緩解負債埠壓力。
證券時報評論:延遲退休是大勢所趨
在中國,「延遲退休」的說法已經傳了七八年了,先傳聞,後「闢謠」,如此輪迴多次後,如今終於靴子落地,有了準信兒。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其中明確提到,「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這幾天,以「延遲退休」為關鍵詞的文章在微信圈中狂轉,引發熱議。中國政府延遲退休年齡的直接原因有兩個:一是中國的人均壽命和1978年相比,大大延長了;二是中國目前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證券時報網)
點評:大道理小編就不多說了,其實就是現在的養老金都不夠用了,何況我們80、90後的養老金!網上傳聞,現在我們父母一輩的養老金其實就是80、90後在交的養老保險金唄。延遲退休,其實也是治標不治本的。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延遲退休是一個壞消息,對於公務員來說,延遲退休則是大大的利好。
股市點評:
面對長達四個月時間的中級調整,近期市場開始有所異動,部分領先的市場指數也率先試探反彈高點,這對整個A股市場打破多空僵局有著重要的影響意義。或許,市場距離方向性變盤的時間點已經逐漸接近了,但因臨近收官之戰的考驗,年末仍可能存在部分基金機構的贖回壓力,對市場產生出短暫的衝擊壓力。不過,當市場平穩度過了年末基金贖回的壓力,且應對了系列的股市魔咒效應,那麼接下來將會是多方資金反撲的時機,股市選擇向上突破也可能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
我們認為,目前市場沒有系統性風險,仍在近幾個月的大箱體震蕩中,滬指強於創業板指數,創業板指數在持續下跌後,開始醞釀技術性反彈,反彈力度需觀察量能的變化及題材熱點的持續性。操作上,繼續淡化指數,重點尋找結構性機會,順周期板塊的行情仍未結束,各細分行業仍有望反覆活躍,此外有政策支持或者事件驅動的超跌股具備反彈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