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9-10980XE首測:18核CPU超4.8G 這次我真的超冒煙了

2021-01-07 太平洋電腦網

[PConline 首發評測]相比於隔壁AMD的熱鬧,今年下半年Intel似乎有點「安靜」,除了推出各類無核顯帶F後綴的酷睿打打價格戰之外,也就只剩下最近新發布的i9-9900KS還算比較有意思:全核5GHz,目前最適合玩遊戲的CPU。

但這遠遠不夠,AMD的HEDT陣營火力兇猛,i9-9980XE已經頂不住了。Intel也意識到了這點,終於是掏出了新一代的酷睿X系列處理器,也就是新一代HEDT平臺處理器,代號Cascade Lake-X。我們PConline評測室也拿到了其中最頂級的旗艦型號i9-10980XE,好做個全面的評測。

寫在前面:經全方位評測,在傳統性能上i9-10980XE綜合性能對比i9-9980XE高了3%,如果只想看結果的網友,看到這裡就可以OK了,但想知道CPU詳細測試項目表現的話就繼續要往下看啦~

提升之處-一點點提頻,加強AI性能

先來看CPU的規格參數。

CPU-Z還是識別為9980XE,但實際上是10980XE

參數點評:其實從參數來看,不難發現i9-10980XE,甚至i9-9980XE都是i9-7980XE的馬甲,同樣是基於Skylake-X架構,優化優化再優化同!樣是使用14nm++++++++工藝打造,不同之處只在於頻率和價格。

i9-10980XE的頻率對比i9-9980XE進一步提高,在優化的英特爾睿頻加速Max 技術3.0加持下全核加速頻率達到了3.8GHz,單核更是達到了4.8GHz,這對於一款18核的Intel處理器來說並不容易。

CPU提供的PCIe通道也開放多了4條,最多可達72條,內存兼容性也更佳,最多可支持256GB 2933MHz的內存。

除此以外CPU最大的驚喜就是價格了,本來上一代的i9-9980XE發布時頻率提升價格還便宜了20塊美元已經有不少網友直呼Intel良心,加量不加價。

那麼這次價格直接腰斬,便宜了1000美元,網友:???這還怎麼玩。

看來Intel要多良心,還是得看隔壁有多給力啊~

咋看參數,10代酷睿X系列處理器並不給力啊,就是個提頻馬甲,事實就是如此嗎?

其實除了依靠提頻在傳統性能上有所提升,10代酷睿X系列處理器最大的改變還是大大加強了AI性能,趕上了人工智慧的風潮。

新CPU其他方面的提升這個圖也很清晰地列出來了,下面我陳述一下主要的幾點。

1、DL Boost深度學習加速,這個功能其實之前在Intel的伺服器平臺已經具備,這次首次下放到消費平臺,該功能讓處理器AI推理性能對比9980XE提高2.2倍,比三年前的平臺快7.9倍,是人工智慧就業者的福音。

2、無線支持Intel Wi-Fi 6 Gig+,基於AX200晶片組,有線方面支持級到Intel i225 2.5G也就是2.5千兆網絡。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這個Wi-Fi 6了,Wi-Fi 6和上一代的Wi-Fi技術標準相比,Wi-Fi 6的數據傳輸速度提高了四成,能夠支持增強和虛擬實境(AR / VR),擴大了網絡容量。在傳輸速率、功耗、空間、性能等方面Wi-Fi 6都有著較大提升,普通人可能沒什麼感覺,但對於專業用戶來說應該比較有用。

3、支持Intel Performance Maximizer(IPM)一鍵超頻工具(此前僅支持九代酷睿K系列),自動調整CPU的電壓和頻率,讓超頻更加輕鬆簡單。

i9-10980XE真容-熟悉的味道

說了這麼多CPU參數,不看看本尊總覺得哪裡不對,下面就來一波圖賞。

i9-10980XE

去年的i9-9980XE

單看外觀i9-10980XE和i9-9980XE區別不大,都是這種不規則神似姨媽巾的頂蓋。

i9-10980XE

CPU依然採用LGA2066接口,個子還是比較龐大的。

我們拿到的是ES版本,所以CPU蓋子沒有型號。

這裡可以科普一下,ES版本也是分批次的,比較早期的ES CPU可能會有各種BUG,我們這顆是和零售版基本沒差別的最新批次,拿來做測試是沒什麼問題的了。

事不宜遲,立馬上機PK。

測試平臺-頂級CPU配頂級硬體

CPU評測自然以測試為主,而測試平臺的搭配也是重中之重。

為了能穩定發揮這顆10代酷睿X系列處理器旗艦的性能,我選擇了一款絕對穩定靠譜的主板華碩30周年紀念主板PRIME X299 EDITION 30進行測試。

白色裝甲是PRIME系列的專屬特點,30周年紀念版也不例外,主板正面被大量白色裝甲覆蓋。CPU供電部分被散熱片完全覆蓋,想要帶動18核的CPU,沒有超豪華的供電模塊怎麼行,CPU供電口也採用了雙8Pin設計,以應對至尊平臺CPU的高功耗。

主板I/O埠也非常豐富,頂部黑色接口的網卡是Intel I219-V千兆網卡、藍色接口的是Aquantia AQC-111C 5G網卡、自帶的無線網卡是Intel Wi-Fi 6 AX200。USB接口方面共有6個,4個USB3.2 Gen1接口,2個USB 2.0,有「BIOS」字樣框著的USB2.0接口在關機後也通電,供方便BIOS使用和關機後其他設備充電。

處理器散熱器使用了鑫谷 冰酷 360 RGB 智領版 水冷散熱器,360冷排的規格壓制這款處理器應該不是大問題。

風扇還有冷頭有ARGB燈效,點亮效果與主板的RGB燈效比較配。

顯卡自然就採用了目前最強的遊戲顯卡RTX 2080 Ti,還搭配了四條3600MHz 8GB內存組成四通道,對得起HEDT平臺的定位。

不過X570和Z390平臺由於定位問題,插滿四條內存還是雙通道,這裡需要注意。

對比處理器方面,AMD最新三代銳龍旗艦Ryzen 9 3950X立馬就安排上了,除此以外上代酷睿X系列旗艦i9-9980XE當然會對比。

Intel消費平臺最強U i9-9900KS也加入測試,正面對比Intel HEDT平臺旗艦和消費平臺旗艦,看看它們之間的性能差距。

最後還加入了一個個弟弟處理器i5-9600KF,讓大家能很直觀看到我們一般人平常使用的處理器和這些旗艦神仙處理器性能差別多大。

理論性能實測-單核提升明顯

理論性能會簡單粗暴地用各種跑分軟體來對比處理器之間的算力差距,但不排除某些軟體會針對特定處理器進行優化,這裡只能用多款常用軟體來儘量減少變量幹擾影響測試結果公平性。

本次理論性能測試囊括了家喻戶曉的CPU-Z、CineBench R15、CineBench R20還有3DMark的 Time Spy Extreme,具體成績看下列圖表。

理論性能測試小結:從理論測試的結果來看,i9-10980XE對比i9-9980XE在單核性能上有比較明顯的提升,大概10%,這就要歸功於優化後的Turbo boost 3.0了,讓CPU能智能篩選出負載的核心並睿頻到4.8GHz那麼高,但是看多核成績的話,兩顆處理器差距微乎其微。

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14nm玩出花也是14nm。

在之前的3950X評測中我們也對比了9980XE,發現9980XE是打不過3950X的,因此多核性能提升不是很大的10980XE在理論測試中面對3950X也是勝少負多。

實際應用測試-支持四通道內存成優勢

處理器理論性能測試僅僅是跑分,比較枯燥,或許很多看官會說跑分高沒什麼用,體驗才最重要。那麼下面來曉邊就用大家生活會用到的軟體測試處理器實際應用、工作中的性能,看它們能帶給消費者在生活和工作中怎樣的體驗。

▍ 3D渲染項目

POV-Ray的分數代表了CPU的3D渲染性能,每秒渲染像素越多表示性能越強。

▍ 壓縮文件項目

7Zip算是目前比較常用的壓縮軟體了,由於自帶Benchmark功能,所以也適合做測試項目。這一項目除了與處理器性能掛鈎以外,還非常受內存性能影響,因此這項擁有4通道的i9-9980XE和i9-10980XE天生就處於優勢地位。

▍ 日常辦公應用項目

PCMark 10會從各個應用方面測試主機的日常應用性能,涵蓋瀏覽網頁,編輯文檔到多媒體應用,這一項目得分最高的是9900KS,說明這個軟體認為日常辦公的話9900KS給人的體驗最好。

畢竟日常應用還是用單雙核比較多,睿頻頻率更高的i9-9900KS會更佔優勢。

▍ 視頻導出

視頻導出也是巨吃CPU資源的,專業做視頻的朋友對此性能需求極度強烈。我們會讓它們導出一個相同的視頻,視頻各種參數相同,記錄總時間,導出的格式會有兩種,其一是比較常用也是應有最廣泛的H.264格式,第二種是更新壓片也更高效但應用範圍還比較少的H.265格式。

實際測試i9-10980XE終於是領先全場,影音方面也是Intel傳統優勢了。

最後還用一個測試CPU導出性能的X264/X265 FHD BenchMark來測試CPU理論導出性能,跑分方面顯示3950X應該是最好的,但是反映到實際中卻非如此,這就與軟體優化有關係了。

實際應用測試小結:實際應用於理論測試的結果一致,i9-10980XE對比上代提升不會太多,與3950X則互有勝負。

遊戲性能測試-老實用i9-9900KS吧

到這種程度的處理器,其實玩遊戲都沒有什麼壓力,不會成為瓶頸,但首測嘛,還是得象徵性測三個遊戲,看看新CPU是否如我所說,也順便看看它與聲稱最適合玩遊戲的CPU i9-9900KS有多大差距吧~

遊戲內設置:解析度設置成1080P,畫質全極低,抗鋸齒關閉,把解析度調為1080P,特效開為全低能很好反映出處理器之間的理論遊戲性能差距。

遊戲性能測試小結:實測i9-9980XE、i9-10980XE和Rzyen 9 3950X的遊戲性能基本處於同一水平,比i5-9600KF要好,落後i9-9900KS大約15%。

這性能玩遊戲綽綽有餘了,如果十分看重玩遊戲,把目光轉移到顯卡上才是王道。

功耗與溫度測試

由於無法單獨測試某個硬體的功耗,所以下面的都是整機的功耗,分別是三種應用場景,遊戲滿載選擇的是《古墓麗影11》Benchmark過程中的整機功耗峰值,CPU滿載則是Prime95運行FPU烤機測試、顯卡空載。

有的人可能會問了,為啥頻率更高的i9-10980XE功耗會比i9-9980XE低這麼多呢?這其實與CPU的設定有關,有的CPU可能會設定烤機時頻率降到非常低的水平,達不到標稱全核最高加速頻率,我們也記錄一下參測CPU在烤機時的全核頻率。

能看到基本上每款處理器都有不同程度的降頻,i9-10980XE全核頻率要比i9-9980XE低0.1GHz,這也難怪新CPU功耗會更低了。

不過低0.1GHz,功耗能低了70W這麼多?看來i9-10980XE的體質會比i9-9980XE好不少,我們在擴展閱讀中的超頻測試就看看是否如此。

溫度方面除了i5-9600KF之外,大家都很熱,畢竟是「發燒級」處理器。

在實際遊戲中i9-10980XE的溫度與功耗的表現都非常好,這就與Intel在酷睿上深耕多年的睿頻技術有關了,玩遊戲時用到的核心能睿頻到很高,其他核心就降到非常低的水平,一不影響遊戲性能,二大大降低了功耗。

PConline評測室總結

到這裡呢關於i9-10980XE的評測也來到了尾聲,還是直接甩個綜合性能百分比給大家看看吧。

綜合了上面的17項多核、單核、應用及遊戲性能測試,在於i5-9600KF的表現為100%的基準,可以得到上面這個圖表。

可以看得在工藝架構不變的情況下,i9-10980XE在傳統性能上是很難有多大的提升了,對比i9-9980XE也就強了3%,微乎其微。

對比AMD這邊三代銳龍消費平臺旗艦Ryzen 9 3950X也是稍微遜色了一點,不過差距不大,也是落後了3%,算得上是同一水平線的CPU。

有的網友可能會疑惑這個表怎麼和之前9900KS,3950X的表不同?這是當然了,我們本次測試少了很多遊戲項目,多核測試的權重會提高,多核處理器的表現也會更好。

▍ i9-10980XE在PConline CPU天梯圖的位置

想看完整版天梯圖的點這裡

經過權衡i9-10980XE在天梯圖中的位置如上所示,比9980XE高一點點。

▍ 10980XE算得上是變相降價的體質特挑9980XE

其實到這裡我們就很明了一件事情,只討論傳統性能的話,i9-10980XE其實就是變相降價的i9-9980XE,而且體質還更好。

拋開在遊戲性能和單核上的提升,新CPU最吸引人的地方可能就是它979美元的首發定價。雖然前文已經提到過,但這裡還是不得不感嘆這售價腰斬的策略。

大家什麼時候見過Intel這麼良心?在酷睿還沒出來的時候,大概10年前了。

Intel有多良心,就要看AMD有多給力,反之亦然。

這可以總結出一個規律,對資本家而言並沒有什麼良不良心的說法,所謂定價良心只是搶佔市場份額的手段而已。當產品競爭力不行,市場競爭處於劣勢的時候,AMD會大幅降價玩性價比,連平時高高在上的Intel,也半價腰斬了自家的旗艦型號。

最後不得不點讚一下AMD,在被Intel壓制了近十年也沒有選擇放棄,並拿出了大殺招:Zen架構處理器,極大促進了消費CPU市場進步。

也希望Intel在未來幾年也拿出自己的大殺招,與AMD形成良性競爭,這樣才能進一步促進消費CPU發展,形成螺旋上升的態勢。

▍ 但10980XE不乏閃光點(劃重點)

雖然i9-10980XE在傳統性能上比不過Ryzen 9 3950X,但CPU並不缺乏閃光點吸引用戶購買。

i9-10980XE大幅加強了AI推演性能,大家都知道這兩年是AI人工智慧的風潮,而人工智慧也是個巨吃CPU研究課題,新的CPU就十分適合AI行業從業者使用。

其次i9-10980XE售價會比AMD發燒級平臺第三代線程撕裂者入門型號3960X更便宜。

假如你需要很多擴展通道和四通道內存,那麼3950X雖然性價比更高,但擴展性無法滿足你需求,而3960X又太貴,這裡就只能選擇i9-10980XE了。

看來Intel這個售價腰斬的定價策略真的不是拍一下大腿就決定,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剛好插在3950X和3960X之間,對比3950X,性能差不多,但擴展性更好,對比3960X,雖然全方位打不過(理論上),但是更便宜。

好了CPU默頻測試到這裡就結束了,擴展閱讀我們會測試一下CPU的超頻性能,感興趣的網友就翻頁吧~,不感興趣的網友可以點擊右上角的叉叉了。

8

擴展閱讀-超頻測試,18核4.8G達成

擴展閱讀-超頻測試,這也太能超了吧!

之前的功耗測試我們也看出了端倪,i9-10980XE似乎比i9-9980XE的體質要好不少,那麼i9-10980XE會不會很能超呢?

雖然10980XE支持IPM一鍵超頻軟體,但是為了節省時間,我們這次就用我們更為熟悉的Intel XTU超頻軟體去超,主板就還是用上面所說的華碩30周年紀念主板PRIME X299 EDITION 30。

CPU電壓設置為1.27V,跑測試會自動加壓至1.38V左右,最終CPU全核能鎖定在4.8GHz並跑完測試!

雖然之前有過設想,認為它有一定的超頻幅度,但這也太能超了吧!這可是一顆18核的處理器,而且我們用的只是一個360水冷,這說明全核4.8並不需要液氮,常規的散熱就能上。

隨後我們跑了一下性能測試,看看超頻後的i9-10980XE有多強。

全核4.8GHz比CPU默認下全核3.8GHz頻率高了1GHz,多核性能提升肯定是非常多的了,在主要的幾項理論性能測試中CPU多核成績提高了足足有22%!

但讓人意外的是CPU單核性能也有5%的提升,可能是手動超單核頻率會更加穩定的緣故。

綜合單核多核成績,CPU超頻後理論性能提高了14%,終於算是完成了對3950X的超越。

超頻到4.8GHz的CPU功耗會不會暴漲呢?全核4.8GHz的18核處理器我自然是不敢烤P95的了,不是降頻就是死機黑屏,這樣也看不出CPU超頻後功耗怎麼樣。

因此我們就記錄了一下CPU在跑CineBench R20時的整機功耗。

4.8GHz的10980XE功耗是十分恐怖的,即使它是特挑體質,平臺功耗也將近800W了,平時使用的鑫谷1080W電源風扇都不會轉的,在跑這次超頻測試時風扇轉得飛快。所以想玩10980XE超頻,建議你至少還是得買個1200W的電源。

有意思的是運行測試時XTU給CPU電壓去到了1.38V,但測試中後段CPU頻率還是會降到4.5GHz。

4.5GHz應該是一個更符合日常使用的超頻值,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相關焦點

  • i9-10980XE首發評測:18核能超4.8GHz,這核彈太能超!
    i9-10980XE的頻率對比i9-9980XE進一步提高,在優化的英特爾睿頻加速Max 技術3.0加持下全核加速頻率達到了3.8GHz,單核更是達到了4.8GHz,這對於一款18核的Intel處理器來說並不容易。
  • 全核4.8GHz輕輕鬆鬆!i9-10980XE評測:這才是值得發燒友擁有的頂級...
    旗艦型號酷睿i9-10980XE,18核心36線程,三級緩存24.75MB,基準頻率維持在3.0GHz,睿頻2.0單核最高加速頻率從4.4GHz提至4.6GHz,睿頻Max 3.0加速頻率從4.5GHz提升至4.8GHz,另外全核加速頻率3.8GHz。
  • 性能基礎之CPU、物理核、邏輯核概念與關係
    基礎概念CPU( CentralProcessingUnit): 中央處理單元,CPU不等於物理核,更不等於邏輯核。物理核(physical core/processor): 可以看的到的,真實的cpu核,有獨立的電路元件以及L1,L2緩存,可以獨立地執行指令。
  • 「裝機幫扶站」14核的i9到底要不要?
    【1】前言近期大家都在聊X299,重點反而不是靠岸的大船,而是「睪貴」的i9-10980XE(18核36線程),該型號上市一年掉價55%,直接從一開始的14999元首發降至如今6500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跟在屁股後面喊「香香香」(其實他們都買不起)。
  • Intel首次公布11代酷睿桌面處理器性能:8核i9斬落銳龍12核
    在這次的CES展會上,Intel一次性發布了50多款CPU,涉及四大家族。針對桌面玩家,今年Q1會有11代酷睿桌面版,今天Intel首次公布了旗艦酷睿i9-11900K的性能,輕鬆斬落Zen3處理器。
  • 宏碁掠奪者Orion 9000臺式機亮相:18核i9頂級配置
    現場宏碁新品Predator Orion 9000也在這次活動中首次亮相。  配18核i9!掠奪者Predator Orion 9000亮相  宏碁新產品掠奪者Predator Orion 9000亮相這次活動, 這款臺式機側面機殼採用特殊結構設計,側透設計可以直接看見內部結構,同時材料能夠確保電磁幹擾不超標,RGB燈光系統和風扇切換功能成為有別於其他同類產品的顯著標誌之一。
  • 十代U體質猛如虎—i9-10900K超5.4GHz,性能提升將近30%
    即使是體質最差的主流旗艦處理器的睿頻頻率,AMD大雕銳龍超頻到冒煙也不一定能趕得上。 i9 10900K全核超到5.4GHz,電壓1.35V 雖然Intel十代酷睿已經上市了,但是要等到這個月
  • Linux 中查詢 CPU 的核數的方法
    這臺 Linux 包括兩顆 Intel(R) Xeon(R) CPU E5-2630 v4 @ 2.20GHz CPU, 單顆 CPU 包括 10 個 cpu core, 使用超線程包含 20 個邏輯 cpu core, 具體的官方介紹: E5-2630 V4。
  • AMD銳龍Threadripper 1950X首測:頂級CPU領域終於能戰Intel了
    ●高端多核心之爭:  儘管Intel在5月底的臺北電腦展上出人意外地搶先發布來多達18核36線程的Core i9-7980X處理器等Core X系列新品,但是明眼人都知道Intel這次搶首發是因為AMD早前宣布要推出16核32線程的Threadripper處理器。
  • i9-11900核心縮減,多核性能還不如上一代
    在近期,有關於英特爾最新一代旗艦級桌面處理器,十一代酷睿i9-11900、i9-11900k的CPU-Z跑分成績被曝光了出來。在單核心跑分測試中,酷睿i9-11900單線程跑分成績為582分,i9-11900k單線程跑分成績為597分,相較於上一世代兩款旗艦級處理器,其跑分成績均高出12%左右。然而,多線程方面的跑分成績卻並不理想,酷睿i9-11900處理器在CPU-Z的跑分成績僅為5262分,即便是同酷睿i9-10900處理器的跑分成績比較,也要遜色一籌。
  • i9-10980XE正確姿勢超頻!華碩PRIME X299 EDITION 30評測:BIOS無人...
    一、前言:紀念華碩主板30周年而設計的頂級主板2019年11月,Intel推出了最新一代的Cascade Lake-X架構的酷睿X系列桌面發燒處理器,其中旗艦型號為酷睿 i9-10980XE,仍是18核心36線程,但是相比前代的i9-9980XE擁有更強的超頻能力,體質好一點的全核5.0GHz都不是沒有可能,而首發價格卻從前代的
  • 2018臺北電腦展前瞻:筆記本或進入六核i9時代
    筆記本進入六核時代英特爾在不久前正式發布了基於Coffee Lake平臺的第八代酷睿i9、i7和i5處理器,不少廠商也對旗下產品線進行了更新。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首款面向移動平臺的酷睿i9處理器,6核12線程,採用英特爾溫度自適應睿頻加速技術(Thermal Velocity Boost)。當處理器溫度足夠低且存在睿頻功率空間時,能夠將時鐘頻率適時自動提升至最高200MHz,睿頻頻率最高可達4.8GHz,因此今年的臺北電腦展肯定少不了搭載i9-8950HK的筆記本。
  • 目前只有i9比它強 8核全開4.3GHz - i7-7820X首測
    如果Intel還是按照以往一樣「2C4T」的升級步伐來升級至尊版處理器的話,12核的Core i7任憑頻率再高都無法和AMD準備的16核處理器匹敵!為了避免性能寶座被奪的歷史重演,為保險起見怎麼也要出一個18核來滅你的16核,而且Core i7也要升級到Core i9來彰顯至尊的地位。
  • CES 2021|英特爾酷睿i9-11900K處理器亮相 第一季度正式發布
    在CES 2021上,英特爾表示Rocket Lake-S處理器將採用全新的Cypress CoveCPU架構,集成Xe GPU單元,支持AV1、HVEC編碼,支持核顯、獨顯同步運算,IPC提升19%,GPU性能增超50%,並且集成了Deep Learning Boost AI功能。
  • 英特爾酷睿i9-10980XE評測 內容創作福音(全文)_Intel 酷睿i9 1098...
    英特爾酷睿i9-10980XE本次旗艦的型號就是英特爾酷睿i9-10980XE,這款處理器擁有18核心36線程,與九代酷睿X系列旗艦i9-9980XE一樣。02 多線程測試   在多線程測試裡,涉及的測試項目有Fritz Chess Benchmark以及Cinebench R11.5/R15/R20三個版本的多核心測試,多線程測試主要依靠處理器的核心線程數來做支撐,英特爾酷睿i9-10980XE擁有18核心36線程, 英特爾酷睿i9-10900X則為10核心20線程。
  • Skylake i7-6700K怒超4.8GHz!實測:核顯慘了
    測試表明,i7-6700K超起來的話可以很輕鬆達到4.6GHz,體質好、主板/內存/散熱到位、參數設置合理的話4.8GHz也不難。相比於4.2GHz的默認頻率還算可以接受了。具體如何超頻Skylake不是今天的主題,AnandTech這裡展示給我們的是超到4.4、4.6、4.8GHz三個頻率之後,i7-6700K的實際性能有何變化,特別是在不同應用中是否有什麼不一樣,這可是很少有人能夠想到並去解答的問題。
  • 2019年cpu排行_2019年cpu推薦_2019年cpu天梯圖-太平洋電腦網
    測試平臺搭建  先介紹一下我們這次的評測平臺。  簡單的說,Ryzen CPU的SMT(同步超線程)技術要比酷睿i系列的HT(超線程)技術要厲害一點,多核利用率更高,這就是為什麼在上面很多項目中,Ryzen 7 3800X單線程性能不如i9-9900KF,但多線程性能反打的情況。
  • 8核i9-11900K部分遊戲測試曝光!超10核10900K,碾壓16核心5950X
    前兩天依依醬為大家介紹了intel的第十一代酷睿i9-11900K處理器,如果單從配置上來看第十一酷睿i9並沒有什麼新意,甚至還有縮水。但是要從新技術方面講,那麼intel酷睿i9-11900K的Cypress Cove內核講一天都講不完,不過對於用戶來說這一切都不重要,i9-11900K的實際性能如何才是我們真正在乎的。
  • 細數i7和i9的區別,cpu的後綴字母各代表什麼含義
    這些晶片在內容創建方面也非常出色,Core i9-10900K之類的超調選項擁有多項記錄,成為最大化遊戲幀速率的頂級CPU。 2020年,第10代Core i9系列的最新型號涵蓋了以Core i9-10980XE至尊版(18核!)
  • 11代酷睿i9實測:單核/多核兩重天、功耗爆炸!
    -9900K、i9-10900K差不多的樣子,再加上這是一顆65W標準版的樣品,未來更可期待,而多核性能因為只有8核心,可以媲美i9-9900K,但是和10核心的i9-10900K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再過兩周,AMD就會在CES 2021展會上發布新一代銳龍處理器,這次升級的是銳龍5000筆記本處理器,其中銳龍5000U低功耗系列還是Zen2的馬甲改進版,高性能版銳龍5000H系列則是Zen3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