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億國人幾乎人手一個手機,其中的百分之九十四以上都會在手機上貼膜,平均每半年手機膜就該換了,我們要麼是在天橋上橋洞裡尋找貼膜小哥,要麼在淘寶上買張膜自己貼。可這年頭,貼膜小哥與城管周旋中越來越難找,去店面貼膜價格飆升;自食其力買膜來貼,又容易手殘……
劉辰煜的前歪果女同事貼膜時候就沒克服手抖,13 歐買的膜貼壞了兩張。看著小姑娘心疼的樣子,劉辰煜想如果有一個自動貼膜機就好了。從小酷愛機械設計,拿過全國機械設計比賽二等獎的劉辰煜沒有讓這個想法付諸東流,認真考慮起實際操作的可能性。他首先調查了貼膜市場的情況,發現淘寶手機膜相關商鋪有 15 萬家,國內廠家生產膜超過 40 億張,單張貼膜的利潤在 900%,傳統貼膜工作者的月收入常在 8000-20000 元。他發現目前廠家平均生產一張手機膜只需要一兩塊錢,意識到這一個毛利率很大的市場,如果換成機器貼膜的話,售價與淘寶持平,毛利率能達到 90% 以上。
意識到可行性,劉辰煜便投身於自動智能貼膜機的研發中。他介紹說,當前手機工廠生產線中已經有自動貼膜機了,有的新機拿到手就已經貼好膜了,只是針對的手機類型比較單一。面向廣大的消費用戶,劉辰煜想要設計一款可以識別主流的手機類型,貼膜要足夠精準,不能有小氣泡。經過半年多的努力,今年劉辰煜和他的團隊終於研發出了一臺可以識別 40 多種手機 sku(商品種類),一分鐘之內精準貼好膜的智能自動貼膜機,他將其取名為魔機 iMOJI,這臺機器有 「屏幕自動清洗裝置」,「自動取膜裝置」、「自動貼膜裝置」 等 8 項專利技術 。
魔機 iMOJI 全自動手機貼膜機正面由一塊 32 寸觸控屏作為主要交互方式,搭配人臉識別模組實現 AI 功能,配置有貼膜倉,清潔倉,垃圾回收艙,售價與淘寶上質量有保障的手機膜基本持平。用戶具體的操作步驟是:先自己取下原有的手機膜,再從屏幕上選擇自己的手機型號,選擇想要貼的手機膜類型並付款,將手機放入貼膜倉,靜靜等待一分鐘看看大屏幕上的廣告,就可以取出已經貼好膜的手機了。
劉辰煜介紹,魔機 iMOJI 安裝的智能 AI 系統,可以識別出用戶的年齡性別實現廣告的精準投放,即對於不同年齡和性別的用戶播放不同的廣告。「現在的人沒了手機就基本上不知道做什麼好,所以在等待貼膜時候就會自然地觀看大屏幕上的廣告了。」 劉辰煜說,魔機可以通過圖像算法精準投放常規廣告,參與手機貼膜後,用戶一定機率關注 iMOJI 的公眾號,可積攢線上粉絲和目標用戶。
目前,魔機投入市場的僅有一臺,是劉辰煜作為試點投放來驗證他的想法。這一臺機器位於長寧區中山公園商圈,人流量巨大,位於常年排隊的點都德門口。根據 8 月份一個月的測試來看,該試點平均每天收益可達 682.4 元,毛利率在百分之九十左右。第一臺魔機的成本在 4 萬元左右,預計在三個月內回本。劉辰煜介紹說,目前他們已經研製出造價 1.5 萬元的第二代機器,正在量產中。
未來,劉辰煜透露,魔機將主要投放在人流量大的商場、電影院、地鐵站和寫字樓中,預計在明年年初在上海投放 250 臺。「現在主要的問題是,培養用戶的機器貼膜習慣,因為在我們之前沒有人做這個事情,所以在人流量多的地方鋪貨還是很有必要的。」 劉辰煜說道。
魔機 iMOJI 正在進行天使融資中,計劃融資 500 萬,釋放 15% 股權。其中大部分用於機器量產和原材料採購,另外用於市場運營和團隊建設等費用。
目前魔機的主要創始團隊來自於劉辰煜的母校陸軍工程大學,其中盧湧、張海濤分別是其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和電子工程系副教授,曾就職於奧美,有 11 年市場銷售經驗的魏生武負責其市場和品牌;來自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張娟也是技術團隊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