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 大家好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影視賞析
我是諶諶
在這個苦悶又有點孤獨生活節奏裡,很多人都想從精神消費的文學作品或者影視作品中找到與自己「孤獨」相共鳴的元素,來代表自己獨特而又文藝的生活哲學。
正因如此,《hello,樹先生》才會在2011年上映即撲街後的今天風靡朋友圈,寂寞的網友給《hello,樹先生》各種全新的解讀,現在的樹先生變得不再平凡。
「沒有看懂,但必須看懂」是眾多評論中最後的一絲倔強,就像對流行音樂最普遍的一句讚賞「少年不聽xxx,聽懂已不再少年」內涵和文藝的審美觀似乎是拉開人與人檔次最有效的途徑,但是拼命的追趕這份精神成就本身就很「樹先生」,倔強著,苟且著,驕傲著。
《hello,樹先生》是一部魔幻現實主義的作品,這裡說他魔幻不是說電影題材魔幻,只是在電影大部分極具細節化的寫實風格中充滿部分超現實的元素,才讓電影看起來非常奇特,但是如果安下心來看完,就會發現「魔幻」並沒有影響電影的真實感。
下面我們大概說一下劇情:
樹先生,俗氣,邋遢,遊手好閒,每天抄起一雙無處安放的手舉在半空中,一邊瀟灑的抽著煙,一邊二五八萬的晃著膀子走著路。他生活的主要內容就是鑽車底盤燒電焊,以及在村裡閒逛的時候吹噓一下自己很忙。
這一點,和我們中的大部分人一樣,即使生活的再卑微,也不能承認,所以即便是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不如意,也要佯裝自己過得很好,2塊錢的生意做得像200萬的買賣。
村裡的人也很樂意對樹先生這種「圈地自萌」的行為進行吹捧和調侃,稱讚的背後儘是尖酸刻薄的挖苦,就連小孩子也要和他槓上一槓,所以在村裡,樹先生是一個沒有尊嚴,體面和話語權的邊緣人。
兒時親眼目睹父親失手殺死了自己的哥哥,也成為樹先生醫生都揮之不去的夢魘。從小失去的親情以及殘酷的弒親場景經常重現,而在經歷了工作受傷,被辭失業,相親失敗,被迫下跪,等一系列慘境後,樹先生一夢入境,選擇逃離現實的殘酷,開啟了自己幻想的完美生活。
導演韓傑曾說,「樹先生」並非是電影裡虛構出來的一個人物,在現實生活裡是韓傑的老鄉,一個妄想症患者,所以電影《hello,樹先生》就是以他為原型的。只不過,這份作為邊緣人的情緒和遭遇,一定有藝術化處理的。
看過電影的小夥伴大多一頭霧水,因為大量的虛實結合,魔幻色彩的加入,以及很多不夠連貫的故事銜接,都讓人看的雲裡霧裡,甚至到最後樹先生到底是真的瘋了還是本身就是瘋的讓人不得而知。
那我就來說一下我對樹先生這段經歷的理解。
因為電影著重刻畫的是一種鏡頭語言和人物情緒,所以疏於講故事,而恰恰對於很多人而言,電影等於故事,我們都抱著一個窺探別人故事的心態來看這部電影,自然就會一頭霧水。但是當我們把自己帶入到樹先生的角度去看,就能夠發現,虛實的分界線到底在哪裡。
1
劇情銜接不上
在電影的後半部分,有大量的劇情前後矛盾,甚至銜接不上的地方,這不是說電影有問題,而是通過這種矛盾來區分現實和夢境的關係。
在好朋友高朋的婚禮上樹先生由於與二豬發生衝突導致不得已下跪道歉,這一跪直接粉碎了樹先生最後的尊嚴和假象的體面,再加上此時的樹先生已經酩酊大醉,所以正常來看,這場婚禮的後續一定與樹先生無關的,但是轉眼間,樹先生就和朋友們在雪地裡與朋友們鬧新娘,可以證明此時已經不是現實。
得知高朋不辭而別,樹先生立刻買了去瀋陽的火車票,並通過廣告牌順利的找到高朋,明顯也很夢幻,高朋雖然辦了自己的培訓學校,但是不至於廣告會掛在車站裡,而且碩大的瀋陽,初來乍到的樹先生又怎麼會輕而易舉的找到?
2
揮之不去的夢魘
在一場大醉後,樹先生會頻繁的看見自己逝去的父親,和哥哥,二人在夢中的形象一如他對他們記憶中的樣子,時刻拿著繩子的父親帶著面目可憎的表情,風流開放的哥哥在自己的婚禮上演奏冬天裡的一把火,這些根本不現實,不存在的東西和夢境裡的一切都完美融合。
一方面滿足樹先生對這份親情的追尋,另一方面也預示著這個隱藏在他作為正常人精神下的那份恐懼終於真正的跳了出來,那個他一直壓制著的心魔終於還是將他脫下水。因此他才會在夢中夢到親自勒死父親的畫面。
3
對現實的奢望
在樹先生眼睛受傷的時候,他有意挑逗攙扶他的小護士,這是電影中第一次體現出樹先生對異性的興趣,但是他知道自己的條件所以他才會迅速的喜歡上聾啞人小梅。
所以在後半段,小梅突如其來的殷勤,和愛慕就是對現實沒有得到的一種彌補。樹先生的目的就是娶到小梅,所以在兩人結婚以後(夢中),小梅的這個角色就不再重要,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為什麼樹先生在結婚的時候回如此的頹廢,冰冷,因為此時的場景只是完成一個夢而已。
接下來是自我價值的夢,在後期,樹先生神神道道,像一個神算子一樣可以預測很多事情,這個憑空而降的超能力讓全村人都非常膜拜他,就連當初逼他下跪的二豬,此時也是跪在他面前求他給一條生路。
電影並沒有表示他到底通過什麼預測的未來,也不知道他預測的未來是什麼樣子的,只是通過一個停水事件讓所有人開始仰慕他,即便是個13月18日8點的黃道吉日也相信。
因此可以確定的是,我們看到的都是樹先生對照不堪的現實編制的一個又一個夢,電影的開始說讓樹先生去剪彩,所以夢中真的完成剪彩;現實二豬讓樹先生下跪,夢中,二豬就結結實實的跪在樹先生面前(跪下的位置都沒變);現實所有人都調侃諷刺他,夢中所有人都膜拜討好他等等。
一片血紅色染紅了樹先生對過去生活的記憶,也象徵著此處的樹先生正在失明。電影在人物背景上一直有強調,比如遣散費,比如移居城市,在最後,樹先生的母親和弟弟紛紛離開了他。
紅色的背景下,所有的鄉親們都紛紛離去,只有樹先生掙扎著,在巨浪之中向前移動,又不斷回頭尋找那個能夠挽留他的人,直到他摸到了那棵樹。
而最後,在山坡上,樹先生和幻想中的妻子小梅攙扶走路成為電影的結束,很多人都好奇,那是夢,還是樹先生真的瘋了。
我覺得最後,樹先生一定是瘋了的,一方面在別人眼中,攙扶他的那個小梅根本不存在,另一方面,他的穿著也一如曾經的那個邋遢的樣子,預言家,神算子可能從來沒有出現過,從夢中回來,樹先生還是那個一無所有的樹先生,沉浸在幻想裡面繼續瘋癲好過認清現實的打擊。
電影只是講「瘋子是怎麼煉成的」嗎?當然不是,《hello 樹先生》雖然帶著的是一個喜劇的帽子,但是不得不說他是一部文藝片,那麼文藝片我們都不能去看他講了什麼,而是我們看到了什麼。
《hello 樹先生》除了沒有一個完整的敘事過程,他什麼都有了,我們看到了人情冷暖,我們看到了委曲求全,我們看到了人後的苟且,與人前的驕傲,王寶強將樹先生這個人演繹的淋漓盡致,雖然土味十足,但我們不能說這是本色出演,只是擁有很大生活閱歷的人才能拿捏到樹先生軟弱無能和骨子裡的傲嬌絕望。
電影的前半段,周圍人對樹先生的態度一直都透露著徹骨的孤獨感,每一句稱讚下都是強有力的諷刺,每一個熱心的接近都是為了更多的調侃和侮辱,樹先生從一開始就是沉浸在自我麻痺的孤獨中。
自我麻痺是他能做出最後的反抗。直到最後那個下跪「剛才人太多,我給你跪下了」,真實的擊穿了樹先生的自尊與內心,同時也讓熒幕前的觀眾眼淚決堤,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樹先生那個縮影,在某一個時刻傲嬌,在某一個時刻卑微。
- End -
ABOU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