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玩具和衣服太多,反而長大後很難出人頭地,家長別搞不清楚

2020-08-29 西紅柿媽媽

文|西紅柿媽媽

我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抱怨:孩子的注意力很差,玩玩具就是兩分鐘的熱度,看書看兩頁就去拍球,拍不了幾下就去玩積木,積木散了一大堆,又去開小汽車了。

很多的玩具,都打著「開發智力」的噱頭,讓家長們心甘情願地買單,哪個孩子的家裡,大概玩具都會有幾大箱,各種各樣的玩偶,積木、汽車模型……

有一個婆婆和兒媳婦吵架,因為她在家裡一共找出來孫女各種各樣的鞋子200多雙,小孫女才不會兩歲多。

婆婆直呼:「真是娶了一個敗家媳婦,兒子要掙多少錢,才夠她花?」

媳婦也很有理,「錢掙來就是花的,給孩子花錢太摳門,對孩子的成長不利。何況,我們是女兒,是一定要富養的。」

玩具、衣服、鞋子、零食,一個孩子真的稱得上是一隻「四角吞金獸」了

有的父母是因為自己小時候物質比較貧乏,所以到自己的孩子就開始儘量補償。也有的家長覺得,給孩子買玩具,孩子玩得多更聰明,所以,家長很捨得花錢給孩子買玩具。

但是,孩子的玩具、衣服真的是越多越好嗎?

當然不是的。

1、可能性太多,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有一位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次這樣的實驗:他們把孩子分成兩個小組測試。一組的成員從3支蠟筆裡挑選一支筆來繪畫。二組的成員從24支蠟筆裡挑選一支筆來繪畫。

實驗的結果很驚人,一組孩子繪畫的作品,其水平要遠遠高於二組的孩子。

這是為什麼呢?心理學家分析:太多的選項,容易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其實,這就好像我們大人進入了自助餐廳。當琳琅滿目的食物,一下子很多進入我們的眼帘。我們在吃著魚的時候,很可能心裡也同時在想著牛排,想著披薩,想著蛋撻。

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的。當他擁有太多的玩具,也許心不在焉地玩著這一個,心裡就想著下一個了。

長些以往,孩子的專注力跟不上成長的進步,在學習上會很吃力,有可能影響今後事業的發展。

2、選擇太多,孩子深入探索受阻。

我們很多家長會給孩子買益智類型的玩具,希望孩子可以越玩越聰明。益智類的玩具,根據孩子的年齡不同,會有一些適當的難度,引導孩子去思考和探究。

可是,玩具太多,孩子會覺得這個不好玩,或者懶得動腦去想,就去玩別的了。結果,所有的玩具都玩過,哪一個也沒有玩明白。

像我們小時候,玩具就那麼一兩樣,反而會挖空心思,要想出很多種的新鮮玩法,難度不斷升級,才能繼續取悅自己。

孩子不深入探索,養成做什麼事情都只有三分鐘熱度,那麼註定一事無成,很難出人頭地了。

3、養成孩子浪費奢侈、攀比的習氣。

除了玩具,還有孩子的衣服。

我們有些大人,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小時候看到別人穿新衣服,時髦的衣服,心裡很羨慕,嘴上卻不敢跟家長提。

因為你就是跟家長說了,他也不會給你買,還可能被斥責。所以,很多人覺得這樣的經歷一度讓自己很自卑。

到有了孩子,自己的孩子千萬不能再這樣了。所以,衣服鞋帽,都儘可能多,儘可能好,儘可能是名牌。

孩子很小就會有攀比心理,幼兒園的孩子就有很多是這樣。誰誰穿了一件公主裙子,我也要。有人買了帶拉杆的書包,我也要。

如果我們縱容孩子,富人的孩子富養,也許後續問題還少一點兒。我們大多數是普通人,如果富養孩子,當我們不能再滿足孩子的要求,他的奢侈浪費習慣又已經養成,這樣就相當了拖累了自己,也毀了孩子。

一個孩子會不會健康成長,將來有沒有出息,跟他小時候的玩具、衣服花了多少錢,是不成正比的 。

所以不管錢多錢少,孩子的玩具、衣服適量就好。玩具最好控制每年6個之內,而衣服儘量每個季節控制在3-5套,不然對孩子的將來反而不利。

除此之外,爸媽還可以動動腦子,怎麼樣既能省錢,又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這幾大類玩具,既省錢,又有價值,只是你平時沒有發現罷了。

①家裡的生活用品,可以是很多的自製玩具。

家裡有很多日用品,也可以是孩子很好的玩具。比如,奶粉桶、酸奶盒、洗衣液的瓶子,廢舊報紙,都可以用來開發很好玩的遊戲。

這些平常的東西,孩子塗塗畫畫,剪剪貼貼,更容易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②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玩具。

很多父母給孩子買玩具,是為了讓玩具陪孩子玩,自己就可以閒下來了,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任何昂貴的玩具,也不能代替父母的陪伴。

爸爸可以把孩子「舉高高」,像飛機一樣滑翔。媽媽可以陪孩子一起讀好聽的繪本故事。孩子喜歡黏著我們,是因為他們在與我們的互動中,獲得親情、溫暖和安全感。

③大自然裡有取之不盡的玩具。

孩子喜歡玩沙子,玩泥巴,小草、樹葉、小螞蟻都可以成為他們很好的玩具。我們平常還是帶孩子多到大自然裡走一走,既放鬆孩子的心情,還可以長不少的見識。

④孩子玩的時候,儘量少打擾。

當孩子在玩的時候,儘量讓孩子自主玩。孩子不找我們幫忙,家長就儘量不要打擾孩子,更有利於培養專注力。

孩子真的不需要那麼多玩具和衣服,父母的陪伴和引導更重要。

相關焦點

  • 長大有出息的孩子,玩具和衣服數量都在這個範圍內,媽媽別做錯了
    文|文兒前幾天去舅舅家做客,下午和舅媽一起陪小侄女玩玩具,做遊戲。舅媽說,這些玩具都是很早就買的,剛買回來的時候孩子可新鮮,玩得不亦樂乎。但是用不了多久,她就不願意再玩了。我就把這些玩具收起來,過一段時間再一個個給她拿出來,她又把它當成寶貝一樣,而且還能玩出新花樣。孩子的玩具真沒必要那麼多,越多她越挑剔,越是這個不想玩,那個又嫌棄。
  • 家長為孩子做得太多,小心孩子長大後沒主見
    小到吃飯穿衣,穿哪件衣服、穿多穿少;吃什麼菜,吃多吃少,我媽從小對我有絕對的掌控權。漸漸的我習慣了按照我媽的價值觀行事,而疲於思考。小時候並不明顯,長大後才發現自己漸漸成長為一個沒有主見的人。家長事無巨細、面面俱到的付出,反而會阻礙孩子的健康發展及探索能力。
  • 男人沒本事,才會經常對孩子說這幾句話,孩子長大也難出人頭地
    導讀:男人沒本事,才會經常對孩子說這幾句話,孩子長大也難出人頭地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男人沒本事,才會經常對孩子說這幾句話,孩子長大也難出人頭地!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從小玩具少和玩具多的孩子,長大後會有什麼區別?這幾點差距明顯
    這也是他們的另一種教育孩子的方式,他們想通過控制孩子的玩具,從而控制孩子性格和習慣養成。所以對於給孩子買玩具這一個問題上,其實不同的家長們有不同的看法。那從小玩具少和玩具超多的孩子,長大後會有什麼區別因為同類型的玩具,鍛鍊的是孩子同一種能力,如果買的太多,孩子反而容易分散注意力。只關注於玩具好玩的部分,根本達不到鍛鍊孩子能力的效果。
  • 美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家長買的玩具越多,孩子長大後越「笨」
    但是美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家長買的玩具越多,孩子長大後越&34;。首先就是沒有注意力在家中玩具種類太多的情況下,他們往往不知道應該要玩什麼。因此注意力就不會集中,常常被分散,玩每個玩具的時間都不會太長時間,總是玩玩這個再去玩玩那個。長時間就會影響到孩子注意力的集中,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辦法成靜下心來好好地完成。
  • 這4類孩子表面上「聰明」,但長大後卻難有大出息,家長別瞎鼓勵
    有些孩子從小聰明伶俐,但是長大後的發展卻不怎麼成功;而有的孩子從小略顯愚鈍,長大後卻成了優質人才。如果家長不明事理還鼓勵他,就更讓孩子的意識出現模糊混亂,不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此一來,孩子長大後很容易走彎路,沒有出息。
  • 為什麼很多"痞痞"的孩子,長大反而更有出息?家長別不懂裝懂
    導語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性格文靜,長大後才會有出息。但如果孩子性格痞痞的,像個小流氓一樣,鬼點子特別多,也特別調皮,他們認為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難有出息。但很多痞痞的孩子,長大後反而更有出息?家長別不懂裝懂。
  • 總撿親戚家孩子舊衣服穿的孩子,長大後會變啥樣?家長們別不在意
    導讀:總撿親戚家孩子舊衣服穿的孩子,長大後會變啥樣?家長們別不在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總撿親戚家孩子舊衣服穿的孩子,長大後會變啥樣?家長們別不在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70%的媽媽搞不清楚真相,別再錯了
    孩子出生後,很多問題就變得更細更現實了,比如給寶寶洗澡的問題,寶媽們也有好多疑問。新生兒寶寶多久洗一次澡?70%的媽媽搞不清楚真相,別再錯了新生兒洗澡這件事對於新手寶媽們來說,除了難操作難完成以外,怎麼洗,何時洗也是讓人頭疼的問題。最近就有網友小朱投稿了自己給寶寶洗澡洗出問題的經歷。
  • 孩子的衣服、玩具越多越好?大錯特錯!6歲前最好不要超過這個數
    心理學家表明:孩子的衣服和玩具並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太多反而會有這幾大危害:1.選擇太多,孩子反而不知道怎麼選其實我們作為一個大人也有所理解,就比如一個女生每天早晨,打開衣櫃的時候,看見裡面琳琅滿目,眼花繚亂的衣服也會糾結今天穿那一身。
  • 孩子上了幼兒園,有這4個行為時,家長別不管不顧,越長大越難改
    孩子長大後,家長們都會及時將孩子送進幼兒園,認為孩子還是要受到老師的約束,才能成長的更好,慢慢地懂得講文明、講禮貌等好習慣,但也有的家長並不這麼認為,總以孩子小為藉口,疏於管教,不管不顧,認為孩子長大自然就好了。其實一個人的品質,是一天天積累出來的,所以當孩子犯了錯誤,家長應該第一時間引導或教育,這樣做孩子才能越變越好,否則越長大越難改。
  • 家長的「節儉」,會讓孩子的眼界和格局變小,長大後也難有成就
    不管我們的經濟條件如何,節儉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一定要給孩子上的一課。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懂得家長賺錢不易,懂得珍惜。這種教育的確很重要,但是如果我們不把控好度的話,可能會讓孩子格局變小,等到孩子長大以後,也很難有所成就。
  • 清華校長:這些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卻難有成就,父母別引以為傲
    01清華校長:這類孩子雖然看起來聰明,但長大後卻難有成就,父母別引以為傲清華大學的一位校長曾經說過,孩子的成長需要歷練,那些看似聰明的孩子,將來反而難有成就,但對於一些「大智若愚」的孩子而言,他們會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所以父母要能辨別孩子的「小聰明」,及時糾正,幫助孩子成長。
  • 這3類孩子多半是「假聰明」,長大反而沒出息,家長別瞎高興了
    如果父母在期待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應該有不少父母都會選擇聰明的人。因為聰明不僅意味著孩子在學習階段能夠考高分,取得好名次,成為班裡的小學霸。同樣也意味著他們進入社會後能夠有更多的表現機會,發展機會,更容易過上優質的生活。如果孩子真的能成為聰明的人,那麼作為父母顯然應該高興。但是如果孩子只是習慣性地在生活中耍小聰明,那麼父母反而應該提高警覺。
  • 三類中國式小聰明,害娃不淺,長大後反而沒出息,家長別沾沾自喜
    引言:家長從小就培養孩子,希望他們能夠更加聰明,但是很多家長發現,孩子有一些自己的「小聰明」,這些行為不討人喜歡,也讓孩子在長大以後變的越來越沒出息。她就覺得特別好奇,這個玩具看起來特別新,不像是別人丟掉的,兒子怎麼會撿到呢,在她的再三追問下,兒子才告訴她,玩具是他從教室裡拿回來的。這哪裡是撿啊?孩子的行為分明是偷啊。
  • 若爸爸是這3種性格,孩子多半膽小又自卑,長大很難出人頭地
    導讀:若爸爸是這3種性格,孩子多半膽小又自卑,長大很難出人頭地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若爸爸是這3種性格,孩子多半膽小又自卑,長大很難出人頭地!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玩具越多越好?錯!專家:玩具太多會降低孩子滿足感
    家長兩個人要養一大家子,經濟條件十分拮据。現在不同了,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都有了提升,經常是四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富足的物質生活,讓孩子無憂無慮地成長。但是隨之而來的,是精神世界的空虛。我們習慣性的會給孩子買很多衣服和玩具,但是從未想過孩子是否真的快樂。有的家長可能會問了,給孩子買多點玩具他怎麼會不快樂?
  • 玩具多和玩具少的孩子,長大後會怎樣?美國心理學家:區別很大!
    玩具的多寡確實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美國有心理學家就為了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而特意做過一個長期的追蹤研究。從研究結果當中他們發現玩具多和玩具的少的孩子,在長大以後區別很大。玩具多和少的孩子長大後有什麼區別?
  • 不要縱容孩子這3個毛病,越長大越難糾正
    如果總報著「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想法,從而忽略了對行為習慣的培養,那等你發現不對勁,再想糾正的時候,就很難了。如果你發現孩子撒謊,在搞清楚孩子撒謊的原因後,一定要引導孩子改掉撒謊的毛病,因為一個撒謊的人,不僅會被認為人品有問題,很難取得別人的信任。
  • 孩子出現3種行為時,家長別手軟,該打就打,長大再改就難了
    對於教育孩子,父母該打的時候不能手軟,很多行為小時候一旦養成,長大以後就很難改正了。凌女士是一個4歲孩子的媽媽,平時上班比較忙,沒有太多的時間來帶孩子。於是邀請了孩子的爺爺奶奶來幫忙帶孩子,一般是白天凌女士上班,爺爺奶奶帶孩子,晚上就自己帶。時間久了,凌女士發現孩子要什麼東西的時候都是直接讓大人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