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古詩詞課堂030】

2021-02-23 中小學閱讀吧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朗讀音頻

 ◆ ◆

 一.學習內容 

 

觀滄海

東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二、詩詞譯文 


我東行登上了碣石山,觀賞那蒼茫的大海。只見海水是那樣寬闊浩蕩,高聳地山島挺立在海邊,樹木繁茂,百草叢生。一陣秋風吹過,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湧著巨大的海浪。從這浩瀚的海洋中,我仿佛看到太陽和月亮的運行,也都是出自於這大海之中。廣袤的銀河,燦爛的星光,好像也是從這浩渺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我真的很慶幸,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我內心遠大的志向吧。

 三、詞語注釋 

1.     臨:登上,有遊覽的意思。

2.     碣石:山名。碣石山,在現在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碣石山。

3.     滄:通「蒼」,青綠色。

4.     何:多麼。

5.     澹澹 :水波搖動的樣子。

6.     竦 峙:高高聳立。竦 ,通聳,高。

7.     蕭瑟:草木被秋風吹的聲音。

8.     洪波:洶湧澎湃的波浪。

9.     若:如同、好像。

10.    星漢:銀河。

11.     幸:慶幸。

12.    甚:極點。

13.   詠志:即表達心志。

 四.專家解讀 


《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這是樂府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觀滄海》是後人添加的題目。本詩以「觀」字統領全篇,意境開闊,氣勢雄渾。詩人借景抒情,用洗鍊的筆法,神奇的想像,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兩句點明「觀滄海」的地點、方位,並沒有寫人,但我們卻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觀海時的勃勃英姿。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詩人先用粗線條勾勒出大海遠景的輪廓,緊接著用「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再層層深入細緻描寫。雖然到了秋風蕭瑟,草木凋零的季節,但島上仍然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的感覺。

仔細觀察之後發現,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詩人面對蕭瑟的秋風,卻極力描繪大海的遼闊壯美,這種大境界,高格調,正是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的遠大胸襟抱負的展現。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將蒼茫的大海與遼闊無垠的宇宙相聯繫,慨嘆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連日、月、星、漢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一般。

詩人在眼前實景中,又融進了自己的想像和誇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把「眼中」之景和「胸中」之情,交融而成了唯美的藝術境界。這恰恰是詩人作為一代梟雄,他宏偉的政治抱負,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要建功立業,做到大一同,雄心壯志的表現。

正所謂,讀其詩觀其人,詩的意境開闊,氣勢雄渾,與曹操這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風度是高度契合的。

 五.知識拓展 


曹操不僅是一位政治家和軍事家,也是一位傑出的詩人。曹操喜愛作樂府歌辭, 作品清峻整潔,氣魄雄偉,慷慨悲壯。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遠徵烏桓,意氣風發,歸程中留下這千古詩句,後人讀起,無不為曹操的胸襟和壯志所讚嘆,引得無數英雄競折腰。

有人稱讚曹操的詩深沉飽滿、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從這首詩得到了印證。大海本來是沒有生命的,然而在詩人曹操的筆下卻具有了鮮明的性格特徵。這首詩句句寫景,而句句又都在抒情,詩人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巧妙融合,使作品有了靈性,既表現了大海,也表現了詩人自己。《觀滄海》是曹操詩作中的名篇。

 六.考試連結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答案: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

2.作品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詩人博大的胸懷?【答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詩人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的精神融會到詩裡,表現了他博大的胸懷。】

 七.上期答案 


1.【答案:趙國太子派出的刺客荊軻。】 

2.【答案:抒發對友人俠義肝膽的敬佩之情和對這種友情格外珍貴的讚美之情。】

簡介:童童姐姐,網絡知名主播,公眾號:童童姐姐講故事(ID:urwarm596),微信號:urwarm666,很開心認識您,與您在聲音的世界裡相遇!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山無陵,天地合,才敢與君絕

小編在閱讀吧,

熱切期待您的到來!

老闆說了,您留1個言,小編工資漲5毛!

歡迎各位爸爸媽媽們:

文末留言給小編哦!

相關焦點

  • 經典觀滄海書法作品 朗朗上口 非常勵志
    觀滄海 兩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李傳波書法《觀滄海》作品來源:易從網 觀山作品《觀滄海》作品來源:易從網
  • 觀滄海書法作品欣賞
    《觀滄海》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寫景詩,也是一首抒情詩,是曹操北徵勝利後登山望海有感而發時所作,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北徵勝利後的心情,等高而望、悠然而發的詩句,充分表達了他豪邁樂觀的豁達品質。梟雄曹操詩詞 國賓禮書法家觀山作品《觀滄海》《觀滄海》這首詞,在觀山老師的行雲流水的筆法之下,仿佛讓人置身於那雄奇壯觀、氣勢磅礴的滄海風景之中,親身領悟一代梟雄曹操那叱吒風雲的豪情壯志。
  • 部編版初中語文課內古詩詞鑑賞—《觀滄海》
    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以下是歸納整理了《觀滄海》的考點1、這是一首古體詩,全詩圍繞「觀」字展開,是曹操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詩人借大海的雄偉壯麗景象,表達了自己渴望建功立業,統一中原的雄心偉志和寬廣的胸襟。
  • 古詩詞賞析2(觀滄海,木蘭詩)
    4、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賞析】1、①《觀滄海》是東漢末年(三國)曹操所作。②曹操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徵烏桓得勝回師途中。他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心情像大海一樣難以平靜。
  • 曹操詩詞名篇觀滄海賞析 胸懷博大感人至深
    啟功大弟子李傳波書法《觀滄海》作品來源:易從網《觀滄海》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先發現完整的寫景詩,也是一首抒情詩,它通過寫觀滄海所見的壯麗景色,抒發自己意氣昂揚的豪邁感情。詩的起筆交代登臨之地碣石山,點明登山的目的是觀滄海,平穩而自然的引出以下對觀海所見景物的描繪。
  • 王洛勇開啟雙語教學 英文版《觀滄海》驚豔登場
    原標題:《同一堂課》王洛勇開啟雙語教學 英文版《觀滄海》驚豔登場 受《同一堂課》邀請燃情回歸的王洛勇用自己的課堂完美詮釋了這一答案。王洛勇帶領《同一堂課》的小學生們來到海洋館,開啟中英雙語教學。課堂上,他鼓勵學生們朗讀英文版《觀滄海》,並吹笛為學生們伴奏,在學生心中播下將傳統文化帶向世界的種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讓我們一起看看。
  • 教師資格證教學設計模板:語文《觀滄海》
    今天更新的是初中語文-《觀滄海》課本原文: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明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五)課堂小結帶著豪氣,有感情的朗讀《觀滄海》,深入地感受作者的偉大理想並受到感染。(六)布置作業1、背誦《觀滄海》。
  • 一首觀滄海 一代梟雄夢--名家觀滄海書法賞析
    比如《龜雖壽》、《短歌行》、《觀滄海》等都是曹操的代表作,在歷史上也留下無數名句。尤其是《觀滄海》,將曹操的磅礴大氣表現的淋漓盡致,與《龜雖壽》一起唄收錄到中學課本裡,足以證明這兩首詩作的代表性。今天,小編就主要為大家介紹其中一首——《觀滄海》,同時也一起欣賞一下當代名家筆下的觀滄海書法作品吧!
  • 觀滄海書法作品欣賞 曹操此篇詩詞有吞吐宇宙氣象
    《觀滄海》作者: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觀滄海》是詩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時,用澎湃的情懷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有人說,這首詩"有吞吐宇宙氣象",海水、山島、草木、秋風,乃至日月、星漢,都在這首詩中匯聚成一幅氣勢雄偉的圖畫。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
  • 用古詩詞描寫風景名勝,原來真的那麼美!
    當我已經長大成人,有了工作,卻因時間的原因,去的地方少之又少,如今再翻讀這些古詩詞,除了美,又多了一份嚮往。讓我們拋開那擁擠的人潮,再次領略詩人眼中的那些美麗景色吧!1、廬山《望廬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題西林壁》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 「教案」語文—《觀滄海》,其他學科陸續更新
    最近不少小夥伴跟圖圖要教案那從今天開始就給大家更新評論區留言我優先更新多的學科哦~今天更新的是初中語文-《觀滄海》1課本原文課文:東臨碣石,以觀滄海。(3)播放音頻文件《觀滄海》。(三)細讀詩歌,情景交融1、詩歌第一句,交代了哪些內容?全詩由哪個字統領?
  • 經典古詩詞書法彰顯風範
    因此,有著極其深厚文化底蘊的經典古詩詞書法作品,便成了辦公室字畫不可多得的選擇。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推薦幾幅適合掛在辦公室詩詞書法,一起來感受中國詩詞文化的博大精深吧!辦公室掛什麼字畫好?經典古詩詞書法推薦一、《沁園春雪》《沁園春雪》是毛主席詩詞最霸氣的詩詞佳作,整首詞,霸氣外露,彰顯著雄才大略,堪稱是最具「帝王之氣」的詩詞。
  • 描寫秋天的詩句:觀滄海
    《觀滄海》原文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觀滄海》作者簡介  曹操(155.2.24.-220.1.15),一名吉利,字孟德,乳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  曹操出生於一個顯赫的官宦家庭。曹操的祖父曹騰,據說漢相國曹參的後人,本身身居高位。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
  • 七年級上冊語文《觀滄海》預習,知識要點歸納,一線教師精心製作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四課《古代詩歌四首》之一:《觀滄海》解題觀:看、欣賞、觀賞。滄海:即大海,因其一望無際、水深呈青蒼色,故名為滄海。文言知識詩詞解釋,疏通文意非常重要,是學習古詩詞的基礎。《觀滄海》寫於漢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距今1800年,時代久遠,翻譯起來稍有難度。全詩翻譯:東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觀賞蒼茫的大海。
  • 葉 銘:《觀滄海》教學設計
    四、教學目標分析1.知識與技能:了解詩人曹操的相關情況和本文的寫作背景,積累古代詩歌的文學常識;讓學生對《觀滄海》中「動靜結合」、「虛實結合」以及「寓情於景」等手法有更深的理解;鍛鍊學生品味和賞析詩歌的能力,以達到深刻領會課文的閱讀目的;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啟發學生用審美的眼光體會感受詩歌的美麗。
  • 一線語文老師帶你走進中考古詩詞加油站,助你明年決勝中考】
    我是 ,歡迎來到「中考古詩詞加油站」,今天我們學習曹操的《觀滄海》。【原文】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曹操觀的滄海長什麼樣?
    曹操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更是文學家,給後人留下了一篇膾炙人口的詩《觀滄海》,被選入語文課本,是每個人都會背的。《觀滄海》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知名度以及影響力,可以比肩諸葛亮的千古名篇《出師表》。
  • 名篇賞析~觀滄海曹操
    這篇詩分五個部分,前面是「豔」,其次是《觀滄海》、《冬十月》 、《土不同》、《龜雖壽》四章。《觀滄海》的.東臨喝石」,舊說是曹操北徵烏桓經過《漢書.地理志所收的右北平都麗成縣(今河北省樂亭縣),登臨縣西南的大喝石山,跳望渤海景色。後來這座山沉沒海中。
  • 小初銜接(1):《觀滄海》知識點與賞析
    今天與大家一起學習曹操的《觀滄海》,看看東漢末年的國家重要領導人的詩歌有何不同之處。曹操,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初中同學需要記誦的就有《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三首。這首《觀滄海》,寫曹操站在海邊的碣石山上,翹望大海時看到的壯麗景色。
  • 4歲莽哥能背上百首古詩詞 《離騷》《琵琶行》也不在話下
    莽哥的外婆唐曉芳告訴記者,莽哥從牙牙學語就開始背古詩詞,3歲後開始朗誦長篇詩詞,現如今會朗誦古詩詞上百首。別人家的外婆行說起莽哥與古詩詞的緣分,還要從1歲說起。今年62歲的唐曉芳告訴記者,莽哥大名陳薪宇,還有10多天就滿5歲了,居住在峨眉山市,由於父母都在成都工作,而且工作繁忙,莽哥從出生50天起就在峨眉山市生活,由她和外公照顧。唐曉芳曾是初中語文教師,從莽哥1歲多起,她就給莽哥讀唐詩,莽哥也漸漸養成了讀書認字的習慣,外婆說上句,莽哥就能接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