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屈原的《離騷》長達2600多字,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琵琶行》也有800多字,這些長詩很多大人都無法背完整,而峨眉有一名年僅4歲的小男孩,小名莽哥不僅會背,還能夠根據意思表演。
莽哥的外婆唐曉芳告訴記者,莽哥從牙牙學語就開始背古詩詞,3歲後開始朗誦長篇詩詞,現如今會朗誦古詩詞上百首。
不拘謹不卡殼 聲情並茂很「入戲」
穿著格子襯衫,白色休閒褲,隨身帶著兒童水杯,長得白白淨淨的莽哥,說起話來跟小大人似的,看起來十分淡定自信。8日,記者在樂山中心城區見到了莽哥,眼前這個小男孩,看不出有特別的天賦,但只要一張口,便會發現他的與眾不同。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與多數人孩童時期讀《詠鵝》不同,莽哥先給記者朗誦了李白的《將進酒》,背到「悲白髮」,莽哥還學古人的樣子摸了摸自己的頭髮,十分「入戲」。
在現場市民的鼓勵下,他又朗誦了《琵琶行》《木蘭詩》《離騷》等長詩,不拘謹、不卡殼,而且整個朗誦聲情並茂、手足舞蹈,配合著古詩的情境,都會有不同的動作,小傢伙不僅能準確背誦出字和音,似乎還能夠理解古詩中所要表達的意思,令現場圍觀的群眾嘖嘖讚嘆。
隔代帶不好娃?別人家的外婆行
說起莽哥與古詩詞的緣分,還要從1歲說起。今年62歲的唐曉芳告訴記者,莽哥大名陳薪宇,還有10多天就滿5歲了,居住在峨眉山市,由於父母都在成都工作,而且工作繁忙,莽哥從出生50天起就在峨眉山市生活,由她和外公照顧。
唐曉芳曾是初中語文教師,從莽哥1歲多起,她就給莽哥讀唐詩,莽哥也漸漸養成了讀書認字的習慣,外婆說上句,莽哥就能接下句。2歲以後,短小的絕句和律詩,莽哥已經會背幾十首。
一些長詩難懂又不容易記,唐曉芳坦言,她有些也不會背。為了便於理解,她找到廣告公司,用大的廣告紙將《春江花月夜》《如夢令》等詩詞列印出來,貼在家裡的牆上或畫板上,並為莽哥講解詩人當時的官職以及詩詞大意等內容,莽哥十分有天賦,聽了外婆的講解,看幾次視頻,就能夠完全背誦下來。
別人表演《小兔子乖乖》他卻唱曹操的《觀滄海》
唐曉芳從來沒有要求莽哥讀詩背詩,只是順其自然培養,對莽哥的興趣給予足夠的尊重和鼓勵,這也讓莽哥在無形之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真正濃厚的興趣。
在幼兒園讀小班的莽哥,有一次老師布置作業——完成一首兒歌的演唱,很多小朋友唱的是《小兔子乖乖》,而莽哥主動要求唱一首曹操的《觀滄海》,視頻中莽哥氣勢磅礴,讓人仿佛感受到了曹操的颯爽英姿,老師不禁感嘆:「我的天吶,莽哥好棒!」
今年4月,莽哥從成都回樂山,在高鐵上朗誦《嶽陽樓記》,看到這麼小的孩子如此充滿激情,旁邊一位老者不禁發問:「小朋友,你知道《嶽陽樓記》中的經典句子嗎?」就在外公外婆都以為要難住莽哥的時候,莽哥脫口而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攀談中,大家才知老者是一位北大教授,來峨眉療養,老者不禁感嘆:「真讓人驚奇,很不簡單,峨眉果然人傑地靈。」
前不久,在電視上,莽哥看到任嘉倫在演唱《琵琶行》,看到這首難以記憶的千古名篇被演繹得如此完美,莽哥也有些羨慕,對外婆說想見任嘉倫,外婆隨口說了一句:「人家也不認識你啊?」莽哥活學活用說:「相逢何必曾相識。」
記者也與莽哥聊了聊,對於理想,他還茫然無知,他說,他就是喜歡古詩詞,看到電視上演,就想學,讀完《離騷》,最想學習的就是《天問》和《長恨歌》了。
莽哥的外公朱智告訴記者,莽哥沒有上過任何培訓班,但是他吸收古詩的速度驚人,他對詩詞有著不符合他年齡層次的、很深的理解,也讓人看到了小小幼兒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