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續】樂山老人贈書 助莽哥更上一層樓

2020-12-19 樂山頻道

7月10日,日前報導了家住峨眉山市的4歲男孩陳薪宇(小名莽哥)會背上百首古詩一事,多家網站轉發,其他媒體也跟進做了採訪報導。

12日,樂山市民張昌言表示希望能為小小幼兒贈送一本他編著的書籍《中華詩詞基礎》,助莽哥更上一層樓。

13日,莽哥在母親和外婆的陪伴下,來到樂山中心城區北歐印象小區張昌言老人家中,老人拿出一摞自己編著出版的書籍,向大家做了自我介紹。張昌言今年91歲,是井研人,出版著作有《中華詩詞基礎》等。

聽聞老人喜歡蘇軾,並且研究蘇軾。莽哥主動背了一首蘇軾的代表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莽哥一邊背一邊手足舞蹈表演,張昌言則附和著背誦,臉上始終掛著滿意的微笑。一首背完,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莽哥似乎沒過癮,又為大家背誦了《離騷》中的一段。

張昌言問莽哥為什麼想背誦《離騷》,莽哥說:「屈原憂國憂民,是愛國詩人,我很喜歡他呀。」張昌言頻頻點頭,報以讚許的目光。

「我也是詩詞創作者、愛好者,這本《中華詩詞基礎》,對莽哥來說可能有點難,但是我相信他的外婆是專業的,可以講給莽哥聽,也希望莽哥能夠喜歡。」相同的愛好、短暫的接觸和媒體的報導,讓張昌言對這個小男孩多了很多喜愛之情。他說,莽哥確實非常喜歡中華傳統文化,在古詩詞方面很有天賦,希望他能夠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經典詩詞,做一個真詩人,將來成為一名古詩詞大家。

莽哥接過贈書,熱情地擁抱了老人,並不停地說謝謝。(記者 張波)

相關焦點

  • 4歲莽哥能背上百首古詩詞 《離騷》《琵琶行》也不在話下
    莽哥的外婆唐曉芳告訴記者,莽哥從牙牙學語就開始背古詩詞,3歲後開始朗誦長篇詩詞,現如今會朗誦古詩詞上百首。8日,記者在樂山中心城區見到了莽哥,眼前這個小男孩,看不出有特別的天賦,但只要一張口,便會發現他的與眾不同。「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與多數人孩童時期讀《詠鵝》不同,莽哥先給記者朗誦了李白的《將進酒》,背到「悲白髮」,莽哥還學古人的樣子摸了摸自己的頭髮,十分「入戲」。
  • 樂山張公橋好吃街美食雲集誘惑難擋
    四川在線樂山訊(記者 葉海燕)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樂山市中心城區張公橋好吃街車水馬龍,招徠客人的聲音此起彼伏,人聲鼎沸,麻辣燙、缽缽雞、燒烤……在這裡,蒸、煮、煎、炸樣樣齊全,樂山本地的特色美食琳琅滿目,吸引來南來北往的客人。
  • 不管《舌尖3》口碑如何 樂山張公橋好吃街是真火了
    晚上7點,樂山中心城區張公橋好吃街,車水馬龍,一片熱鬧。在這舉家團圓的日子,很多人選擇了不久前在「舌尖3」中小露一臉的張公橋好吃街。據張公橋餐飲協會負責人介紹,儘管「舌尖3」節目口碑受到爭議,但樂山美食最近確實是火了,張公橋好吃街也比節目播出前更火爆。缽缽雞。
  • 舌尖上的美味 樂山張公橋吹響美食集結號
    (攝影 楊紫軒)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唐浩博):近期,在央視開播的《舌尖上的中國3》裡對樂山麻辣燙近乎美味絕倫的介紹,點燃了全球吃貨們的味蕾。透過屏幕樂山張公橋美食街的百家美食店,吹響了美食集結號邀約「好吃嘴」們品嘗樂山獨特美味。
  • 張公橋,樂山多少人把墮落長肉的時光留在了這裡
    張公橋街-裡仁街-演武街-關帝廟街米市巷-橫穿街-河耳嘴每個樂山人都曾在飯點遊蕩在這一片混跡在這幾條街道之間很多人都知道那是樂山最出名的美食聚集地張公橋好吃街很多美食都集中在這邊總有俘獲你味蕾的一家店莽哥邱派燒滷堂雖然經常混跡在張公橋但是這家店卻被很多人忽視了
  • 樂山味道之張公橋好吃街
    四川在線樂山訊(記者 餘建軍) 樂山,風景如畫,是中國唯一一個擁有三處世界遺產(樂山大佛景區、峨眉山景區、東風堰)的城市,有「海棠香國」的美譽。樂山睡佛與樂山大佛構成了「心即是佛」的千古奇觀,不愧為世界著名的生態和文化旅遊勝地,與荷蘭鹿特丹同時被譽為「森林在城市中,城市在山水中」。
  • 老人在樂山大佛拍照,到底發現了什麼?89歲得到百萬獎勵
    樂山大佛當年,一位廣東老人在樂山大佛景區,無意間拍了一張照片,竟然掙到了百萬元獎勵。可能很多小夥伴都納悶了,什麼照片,發現了什麼,竟然這麼多獎勵。聽了感覺不可思議,可這就是事實。照片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拍下來的,老人從廣東來到四川旅遊,知道樂山大佛出名,前來觀看景區,也拍了不少照片當作留念,他回家以後,突然發現有一張照片上面呈現了「臥佛」的奇觀。這張照片拍下了一張凌雲,烏尤全景照,樂山大佛所處的凌雲山和烏尤山的整體形態。從圖片中可以看出一個仰臥在岷江上的佛像,這個佛像被稱之為「臥佛」。
  • 九江「贈書女孩」王心怡將獲贈書轉贈圖書館 分享閱讀快樂
    相關新聞: 女孩買三字經相贈不留名 84歲老翁心懷感激校外蹲守8天尋人   本報訊 記者朱力綱攝影報導:最近一段時間,本報連續報導九江三中女孩王心怡贈書給都昌縣84歲老人江大造的故事,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持續關注
  • 檀明宮助莘莘學子更上一層樓!
    新的學期,檀明宮紅木家具陪你一起在新的徵程上,全力以赴,助莘莘學子更上一層樓!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一縷書香壓百香」,是中國傳統文化對書的記載和傳播功能的評價。培養孩子好的讀書習慣,給孩子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一定少不了一間雅致又富有文化內涵的書房。
  • 樂山這些項目不簡單……
    沒有來臨的事別胡思亂想,珍惜眼前擁有今天是2020年11月28日星期六(農曆十月十四)聚焦樂山區縣時事動態掌握樂山各地最新資訊園區不斷拓展產業造血機制、拓寬利益聯結方式,奮力提升經營水平,穩定助農增收。推行「大企業+小農戶」,擴大產業覆蓋:培育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3家,區級漁業協會1個、會員1000餘人,漁業合作社19個、社員800多戶,入社率90%以上,家庭漁場28家。
  • 檀明宮助莘莘學子更上一層樓
    新的學期,檀明宮紅木家具陪你一起在新的徵程上,全力以赴,助莘莘學子更上一層樓!檀明宮丨大圓博古架檀明宮出品的刺蝟紫檀書房系列,以傳統榫卯工藝打造,十倍匠心,百倍用心,將歷史文化帶入現代生活,猶如一場古今交流的傳遞者,風雅內斂的中式品位,在不言中給您非凡的享受,助你在知識海洋裡自在遨遊
  • 樂山:鄭曉紅
    鄭曉紅於2014年到樂山師範學院參加第一次國培,在國培的班級中擔任學習委員,積極幫助老師、服務學員,也極大豐富了結合實踐的理論知識,榮獲國培「優秀學員」的稱號。這些經歷展現出鄭曉紅在教育研究方面的能力,為她在機幼人才庫中找到了定位。
  • 作家贈書宏志班 勵志講座助成長
    作家贈書宏志班 勵志講座助成長2020年12月7日,窗外寒風瑟瑟,室內卻溫暖如春。寶應縣泰山實驗中學報告廳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是我縣作家、愛心人士周以耕、李映華以及「龍之情」愛心協會楊長生副會長、徐樹建秘書長等。他們帶著滿腔熱情、帶著一捆捆書籍,向104名宏志班學生贈書,並作勵志成才講座。
  • 四川遭遇洪水 樂山大佛可無恙?
    2020-08-22 16:56:16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安坐於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的樂山大佛身高71米,是我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樂山當地流傳的一句諺語說,「大佛要洗腳,樂山睡不著」,意思是如果水漫到了大佛腳下,樂山將有水災。而8月17日到18日,一場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正面襲擊大佛。
  • 樂山故事|故宮國寶南遷,藏寶樂山安谷鎮(二)
    14年前(2006年),我在樂山日報副刊部當記者,接到採訪故宮國寶南遷樂山的任務後,先是走訪了市中區安谷鎮,聽當年給國寶釘木箱子的八旬老人竇洪海講述國寶往事,探尋藏寶的老祠堂和老廟子遺址,聽竇大爺講國寶魚盆見水而遊的稀罕事。如今,老人家已經去世多年,當年他否認了我關於「陽光折射」的猜測,魚盆到底真相如何,恐怕很難得知了。
  • 在樂山,最羨慕那些老小區裡生活的人
    因為,我們都是在樂山老小區長大的孩子。 樂山人生活的精華,都在老小區裡 薛亦然先生曾經這樣說,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風貌,這風貌也必然有一點能夠體現其神髓的基點所在。在樂山,這一基點就是這些藏在市區的各種老小區。
  • 樂山秋天的味道
    樂山秋天的味道 2020-10-05 10:2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舌尖上的美食——樂山美食篇
    樂山有「食在四川,味在樂山」之美譽。樂山與成都同為上河幫川菜兩大中心。樂山菜以親民平和、選材豐富、口味相對清淡、善用豆瓣與糖類調味為特點,樂山菜講求用料精細準確,嚴格以傳統經典菜譜為準,其味溫和,綿香悠長,通常菜品起源頗具典故。
  • 樂山版《生僻字》上線!一撇一捺都是你我的故事
    共同建造 共享共助 四自三包 違章拆除我們樂山這城市 一山一水都是標誌 共青團樂山市委 樂山廣播電視臺
  • 關心老人身心健康普渡助老中心啟動
    關心老人身心健康普渡助老中心啟動     本報訊 (記者 劉星)10月22日,四川省民生慈善基金會普渡助老專項基金暨助老中心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