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兒子「悠悠哉」背完153首小學古詩,我們的一點小小經驗

2020-09-17 看鑑教育

古詩文成了語文學習和考試重點:

  • 古詩文幾歲開始接觸?
  • 孩子不愛學、記不住怎麼辦?
  • 有必要讓孩子理解詩詞故事背景麼?
  • 哪些詩詞資源比較好用(故事書、教輔、紀錄片…)

對於古老的東西如何讓娃喜歡和接受?

不少讀者都聊了自家的學習方法和心得,其中 @薩拉不來電 為我們分享了帶兒子在2歲-6歲期間,運用5種方法,4套資源,佛系學習背誦古詩詞的故事,希望能為大家帶來一些參考。

我家兒子今年6歲了,關於如何學古詩詞,分享一點小小的經驗,希望和大家交流,共同進步。


目前我們在古詩詞學習方面的成果是:

  • 《千秋好詩詞》學完160多首,短詩已經基本都讀完了(還剩長詩和宋詞》);
  • 《兒童四季歌》目前已經學習、背誦了春、夏兩本,共計68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5首》背完了


我家兒子從2歲開始,由這一類古詩詞開始學習,選擇讓孩子從2歲開始接觸古詩詞,我有2方面的考慮:

一方面是當時兒子表現出了強大的記憶力:後來聊天才知道貌似大部分孩子在這個年齡段記憶力都奇好,靈臺空明,纖塵不染,背誦兒歌、詩歌速度非常快。當然這種記憶可能持續時間相對較短,但是也還是有很積極的作用。

如果家長執行力強大,可以帶著孩子反覆誦讀,一部分詩詞在娃腦海可以形成深刻的印象,到成年也不會忘掉。

即使有些忘了也沒關係,似曾相識混個臉熟也能降低日後背誦的難度。

另一方面,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點在於,語言的學習需要細水長流:詩詞的朗讀和背誦對於今後語感的培養、古文和歷史的學習有很重要的意義。

個人感覺娃在讀了上百首詩詞之後,對於一些字的意思理解基本不需要再解釋了,問他一句話的意思他基本能說的八九不離十,這基本就是靠慢慢積累的語感,大概也是古人所謂的「讀書百遍其自見」。

關於古詩詞的選擇:在兩三歲這個年齡段,娃已經可以理解一些簡單的詩歌了。很多經典詩歌之所以傳頌至今,也在於含義簡單,朗朗上口。建議這個階段先選擇簡單易懂,和孩子生活貼近的詩歌,基本不用解釋就大致明白意思,孩子也不會覺得枯燥。

比如李白《靜夜思》

《古朗月行》(節選)

王維《相思》等


我們通過5種方法理解、記憶古詩詞

1. 利用音頻薰陶,有一定的頻次和輸入量

一種是用朗誦名家的音頻版本,對詩詞的感情拿捏更準確,娃能體會到詩歌開闊奔放,惆悵感傷的不同情緒表達。

還有一種是用兒童版本,同齡人的聲音更能吸引娃注意力。我家基本就是靠牛聽聽,搜到了王雪純和一票朗誦家的詩朗誦版本還有「小荷讀古詩」。基本不用婷婷唱詩這類的方式,試過效果不太好,孩子習慣唱出來而不是朗誦出來。


2. 利用畫圖構築立體畫面幫助記憶

圖像記憶是最質樸也是最有效的記憶方式。

古詩詞中借景抒情的詩歌佔多數,對於小孩來說單靠文字理解景色描寫和背後的情緒實在太難了。所以我家除了採取朗誦家的音頻版本,也加入圖畫方式幫助豐富古詩詞的畫面感,理解文字的意境和背後的內涵。

當時正好看到網上有個「給孩子的國畫詩詞視頻課」,好像是愛豆的畫畫課,就拿來用了可以自己網上搜一下,類似的課程應該蠻多的。

兒子邊聽講解朱熹《春日》邊塗鴉,藉助圖畫理解詩意。


3. 關聯知識點幫助記憶

我們充分利用了文史不分家的特點,把相關的歷史故事、相關人物和詩歌進行關聯。不僅加深了孩子對古詩詞的印象,也有助於形成網狀的知識結構,把娃對歷史八卦故事的興趣力量轉化為古詩詞背誦理解的助力~

比如讀駱賓王《於易水送人》的時候,正好剛講完荊軻刺秦的故事,娃對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已經有認知了,所以一提「易水就是荊軻刺秦裡面那個」,本來反應平平的娃立馬來了精神,這首詩自然很快就記住了。


《於易水送人》

「荊軻刺秦」的故事(來自《你好啊,史記》第四冊)


4. 利用網絡電臺輔助背誦

某個階段娃對背誦有畏難和牴觸情緒,正巧當時他在上小主持人的課程。我鼓勵他做電臺小主持,把自己背誦的詩詞上傳到喜馬拉雅平臺上,加上配樂,娃還蠻喜歡的。並通過分享給群友,號召大家一起打卡,點讚鼓勵孩子堅持。

我們用這種方式大概背了六七十首


5. 儘可能選取貼合娃生活場景的內容

比如我們目前根據《兒童四季歌》這套古詩詞,伴隨季節的更替朗誦描寫四季的詩詞。現在春、夏兩冊已經讀完,馬上要讀秋了。

另外也要根據娃的年齡特徵選擇內容,由簡入難,英語N+1這類原則其實在語言學習中是共通的。

其他用過的方式還有家庭詩朗誦比賽,目前雖然還做不到飛花令的程度,但是學過的詩歌抽籤比賽的方式小朋友也還蠻喜歡。


飛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時的一個文字遊戲,源自古人的詩詞之趣,得名於唐代詩人韓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行飛花令時可選用詩詞曲中的句子,但選擇的句子一般不超過七個字。


分享我們用過的4套古詩詞書籍

1. 《千秋好詩詞》

這套書適合3-6歲孩子使用,按照難度分為4本,是我們用的最頻繁也最久的一套。


目前兒子除了一些過長的詩詞,比如《春江花月夜》《琵琶行》之類的長詩詞,4本基本都已經讀完並背誦了。


這套書的優點在於:

  • 字體大,方便5-6歲孩子邊讀邊認字;
  • 有圖畫,方便輔助理解;
  • 由淺入深,方便循序漸進;
  • 另外也有簡單的解釋,方便家長陪讀。

3-5歲冊長這樣(6歲那本放在姥姥家所以沒有拍)

3歲冊內容


這套書的缺點在於每冊書最後幾首詩的難度還是蠻大的,個人感覺超出了年齡範圍。比如下面兩張圖,為4歲冊後面的內容,句子長度和難度都有比較大的挑戰



下圖為5歲冊前面的內容,比4歲冊後面內容更簡單


2.《兒童四季歌》

這套書按照季節分為4本。我們目前背誦完春、夏兩冊。

優點在於配圖充滿童趣和意境,按照季節的劃分方式更貼合孩子的日常生活感知,但缺點在於個別詩詞內容選取較偏,總體瑕不掩瑜。





3.《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5首》

這本書我們已經背誦完,是我某次京東湊單買的,應該還有一本類似的是《學生必背古詩詞75+80首》,應該很多媽媽都買了。

這本書的優點就是目標明確,先把學校要求的內容拿下,完成任務。對詩詞的斷句、重讀等都做了相應標記,也有詳細的解釋。

這本書我沒有拿來作為學習重點,一方面是相關內容的書已經很多了,另外也不想把古詩詞學習搞得太功利,書的目的性過強,孩子讀完難免會覺得完成了任務,會放棄再學習,所以我們基本是疫情嚴重的那段時間刷了兩遍,就擱置了。


4.《千家詩》

這套書,共6本,我們目前只看過1本,準備也逐步讀起來。

優點就是楊永清的插畫意境和書的排版非常好,讀完值得留存。缺點目前還沒發現哈哈。

相關焦點

  • 6歲兒子「悠悠哉哉」 背完153首小學古詩,我們的一點小小經驗 ...
    不少花友都聊了自家的學習方法和心得,其中 @薩拉不來電 為我們分享了帶兒子在2歲-6歲期間,運用5種方法,4套資源,佛系學習背誦古詩詞的故事,希望能為大家帶來一些參考。我家兒子今年6歲了,關於如何學古詩詞,分享一點小小的經驗,希望和大家交流,共同進步。
  • 一年級上學期背完75首古詩 見成效
    我們比不了那些兩三歲就背幾百首唐詩的孩子,她也不是神通,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年級小學生。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把孩子學習的過程和我的個人輔導經驗與大家分享。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高中、大學,都增強了國學部分的教學要求。而且我們中國人有個傳統,那就是小孩子從學說話開始,大人就教孩子背幾首兒歌、古詩。具體的教育教學政策在這裡我就不引經據典了,相信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家長,對這些要求都能說出個一二來。下面重點介紹孩子如何背完75首古詩的。
  • 語文老師用8個月時間帶7歲兒子背了160首古詩,8招、7資源
    兒子是小普娃一枚,古詩啟蒙晚,從小學一年級入學第一天9月1日開始,至次年5月底,歷時8個多月我們利用碎片時間初步完成了75+80首古詩整本書背誦。終於閒下來發帖作一小結,紀念一段成長。這是平凡人家的一點小歡喜,牛蛙自行忽略哈。
  • 小學語文學6年,必背古詩考6年,6年古詩全匯總,分類記憶全背完
    小學語文學6年,必背古詩考6年,6年古詩全匯總,分類記憶全背完!根據教育部的最新規定,從2019年9月份開始,全國各地中小學統一使用部編版《語文》教材,在新版教材裡,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孩子們就要學習古詩,小學6年一共要學習128篇古詩詞,比之前的人教版《語文》教材增長了87%。
  • 姥爺教外孫女背古詩 西安4歲女童能背70多首古詩
    90多歲的梁老先生打進華商報新聞熱線 029—88880000說:「希望能表揚表揚我重孫女,娃快4歲了,能流利背誦70多首古詩。我還想表揚我女婿、娃姥爺,這些詩全是他教的!」  一口氣背10多首古詩  9月3日中午,華商報記者在經九路鐵路局家屬院見到了梁老先生還差2個月就滿4歲的重孫女暖暖和他63歲的女婿。
  • 6歲男孩認識3000多漢字、會背580多首古詩,撒貝寧都直呼神童!
    家裡有孩子的家長應該深有體會,現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文的數量比之前增加了將近80%。在整個小學6年共12冊課本中,古詩文共有124篇,佔所有選篇的30%。初中古詩文只增不減,佔所有選篇的51.7%。從古詩文含義的拓展到背後文化理解,甚至是歷史和時代藝術都有涉獵。與傳統的語文考試相比,更看重孩子的文學素養和眼界格局。那麼問題就來了,讓孩子熟練背誦100首古詩詞已經是難如登天,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真正學透,做到完全理解呢?
  • 3-8歲能背100首古詩?沒錯,讓這本古詩遊戲書幫你
    有次跟同事聊天,她說過年聚會的時候,其它親戚的孩子都能背幾首古詩,自己4歲的兒子一首也沒背下來,當時自己急的臉通紅,就差沒找個地縫鑽進去了。古詩承載著古人的智慧,雖然遣詞造句處處彰顯不凡,但有些文字晦澀難懂,大人都要琢磨半天,更何況是孩子,所以,很多孩子要麼是有牴觸心理,不願意學;要麼是花了時間,卻根本記不住。
  • 3歲寶寶熟背古詩近百首,超強記憶力的背後,是家長的3個堅持
    疫情期間,讓很多朋友變成了美食達人,我就看著每天大家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美食日記,或許這對於很多朋友來說,這就是疫情期間他們學會的一項技能吧,也是他們自豪的一件事但我作為兩個孩子的爸爸,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在家的兩個月內,讓我家不喜歡背古詩的二寶柚子,背會了50首古詩。
  • 兩三歲孩子背古詩沒一點用?專家怒懟:誰說的,沒記住是方式不對
    中國父母在孩子語言能力方面,最常用的就是兒歌和古詩,通過簡短、富有內涵的詩句帶動孩子學習。兩三歲孩子背古詩沒一點用?課堂上,我再次聽到了這首耳熟能詳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想起學這首詩的時候還是在小學,但是記憶仍然非常深刻。這時課堂上的一位爸爸就說:「兩三歲的孩子背古詩有什麼用,還不如學點特長,好歹還能拿得出手,這以後人家讓表演個才藝,你就站在那背古詩,丟不丟人啊!」
  • 兩三歲孩子背古詩沒一點用?專家怒懟:誰說的,沒記住是方式不對
    中國父母在孩子語言能力方面,最常用的就是兒歌和古詩,通過簡短、富有內涵的詩句帶動孩子學習。兩三歲孩子背古詩沒一點用?專家怒懟:誰說的,沒記住是方式不對前段時間,陪著閨蜜3歲孩子菲菲一起到早教中心上體驗課,參與的這堂課是中華國學,和孩子們分享了一首古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課堂上,我再次聽到了這首耳熟能詳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想起學這首詩的時候還是在小學,但是記憶仍然非常深刻。
  • 5歲學詩6歲上臺,一年學會500多首古詩,小朋友最大的愛好就是玩
    學習古詩不能靠死記硬背誰說學習古詩要死記硬背了,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小朋友,5歲學詩6歲上臺,一年學會500多首古詩,小朋友最大的愛好就是玩,就是在玩中不知不覺學會500多首古詩,更是熟讀《千字文》《毛澤東詩詞》和《唐詩鑑賞辭典》等經典詩詞名篇。
  • 小學必背古詩80首:《別董大(其一)》
    歡迎收聽由小馬童書出品的節目《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小學必背古詩80首》。今天,咱們來學——《別董大(其一)》。這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的作品。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在此情境下,高適寫下了這首詩,它表達的意思是:「北風呼嘯,黃沙千裡,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已黯然失色。大雪紛紛落下,群雁向南飛去。不要擔心新去的地方沒有朋友,憑著你的才情世上有誰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親愛的大朋友、小朋友們,這組《別董大》一共有兩首,這裡只選取了其中最著名的第一首。
  • 林志穎用這個方法教兒子背古詩,北大教授禁不住點讚!早知道多好
    視頻內容是一個小女孩正痛苦地背著唐詩,聲情並茂地向各位家長傳達了誓死背古詩死活背不會的精神。群內的家長看過之後,都感慨這簡直就是我家孩子的翻版啊!網友看過之後,這樣死記硬背肯定記不住啊!隨著教育改革,語文學科更重視文化傳承,中小學中古詩所佔比例分別調整至80%和51.7%,近些年興起的早教,古詩也是重中之重,每個孩子都背古詩,每個孩子卻都背得很吃力,這主要是方法運用不當。林志穎用這個方法教兒子背古詩,北大教授禁不住點讚!早知道多好!
  • 5歲萌娃熟背400首古詩,驚呆撒貝寧!牛娃怎樣養成的?
    王恆屹因為「熟背400首詩詞、識字3000+」的驚人才能,被主持人撒貝寧稱為「行走的中華小詩庫」、「行走的萌娃表情包」。   也就是說,0~3歲的幼兒階段,是孩子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黃金時期。   王恆屹的奶奶何霞在分享育兒經驗時說:   「我們從來沒有刻意、或逼迫孩子學習詩詞,而是在察覺孩子對國學有強烈興趣的時候,加以正確的引導。」
  • 學者葉嘉瑩:我3歲開始背誦古詩!從小背古詩的孩子真不一般
    據我了解,葉嘉瑩先生從3歲就開始跟著父母一起背古詩,識字,是詩詞啟蒙了她,也是詩詞推動了她的一生,如今90多歲的葉嘉瑩老先生,依舊是氣質抖擻、精神百倍。不得不令人感慨:從小背古詩的孩子真不一般!不僅僅是葉嘉瑩老先生,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從小背古詩長大的孩子,他們每一位都很優秀:在中國詩詞大會中,有這樣一位選手,那就是年僅5歲的王恆屹,他有多厲害?在節目中王恆屹是最小的選手,但他卻能出口成詩,面對主持人的問題對答如流,好像是一個詩詞大師一樣。
  • 古詩乏味,孩子一讀就想睡?4個方法,讓3歲孩子也能輕鬆背詩
    但是他卻有一個習慣堅持了下來:讀詩與背詩。為了能讀詩,他就到書店把詩背下來回家再默寫,就這樣積累了八百多首詩詞。工作繁忙的他,也會在等餐或者休息的間隙讀古詩詞。長年累月的詩詞積累,終讓他打敗北大碩士成為冠軍。
  • 還記得第一首會背的古詩嗎?我是小學一年級,第一冊的《詠鵝》
    中國的古詩浩如煙海,你還記得你第一首會背的古詩嗎?沽酒客記得。有人問我你會背的第一首古詩是什麼?沽酒客拼命思索,終於得到了答案,是唐代詩人駱賓王寫的《詠鵝》,對於一個八零後來說,我並沒有像今天的還在那樣,三歲會識字多少,五歲會背詩歌多少,甚至我沒有印象幼兒園會教我們詩歌。
  • 一歲多女兒能背20首古詩 嬰幼兒語言開發要趁早
    43歲生二女兒,我的心態變得更從容,從小玥兒一生下來就和她說話、唱歌、講故事、背古詩。現在小玥兒19月齡,在大人的引導下她能背21首古詩,經常玩耍時就能背出一首完整的詩。每天阿姨帶她去公園,她都喜歡展示自己,得到不少家長的羨慕和稱讚。嬰幼兒語言開發要趁早,在此想與更多寶爸寶媽分享一些育兒經驗。
  • 小學語文:1-6年級必背古詩詞75首,從小學考到高中!收藏給孩子
    小學語文:1-6年級必背古詩詞75首,從小學考到高中!收藏給孩子今年九月起,新入學的中小學生已經開始使用「部編本語文教科書」,這套教材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古詩文篇目大幅增加。小學語文的學習內容不是很難,但是學習的知識點很複雜,古詩作為小學、初中、高中都要學習的題材,是很多人在學習路上的絆腳石,因為古詩不僅難記憶,而且理解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不過,小學的古詩詞可以說是非常簡單的了,只要我們記住了這些古詩詞,我相信孩子的成績一定會有提升的。
  • 《中國詩詞大會》:4歲神童背580首古詩,驚豔表現令人側目
    對於參加詩詞大會的選手也都非常離開,不僅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武亦姝,更有4歲就能背500多首古詩詞的小男孩王恆屹。4歲神童背580首古詩,驚豔表現令人側目「神童」王恆屹3歲就認識3000多個漢字,4歲被稱為「中華詩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不僅會背詩,還可以出色的完成詩句的運用,這一點連主持人龍洋都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