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成了語文學習和考試重點:
對於古老的東西如何讓娃喜歡和接受?
不少讀者都聊了自家的學習方法和心得,其中 @薩拉不來電 為我們分享了帶兒子在2歲-6歲期間,運用5種方法,4套資源,佛系學習背誦古詩詞的故事,希望能為大家帶來一些參考。
我家兒子今年6歲了,關於如何學古詩詞,分享一點小小的經驗,希望和大家交流,共同進步。
目前我們在古詩詞學習方面的成果是:
我家兒子從2歲開始,由這一類古詩詞開始學習,選擇讓孩子從2歲開始接觸古詩詞,我有2方面的考慮:
一方面是當時兒子表現出了強大的記憶力:後來聊天才知道貌似大部分孩子在這個年齡段記憶力都奇好,靈臺空明,纖塵不染,背誦兒歌、詩歌速度非常快。當然這種記憶可能持續時間相對較短,但是也還是有很積極的作用。
如果家長執行力強大,可以帶著孩子反覆誦讀,一部分詩詞在娃腦海可以形成深刻的印象,到成年也不會忘掉。
即使有些忘了也沒關係,似曾相識混個臉熟也能降低日後背誦的難度。
另一方面,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點在於,語言的學習需要細水長流:詩詞的朗讀和背誦對於今後語感的培養、古文和歷史的學習有很重要的意義。
個人感覺娃在讀了上百首詩詞之後,對於一些字的意思理解基本不需要再解釋了,問他一句話的意思他基本能說的八九不離十,這基本就是靠慢慢積累的語感,大概也是古人所謂的「讀書百遍其自見」。
關於古詩詞的選擇:在兩三歲這個年齡段,娃已經可以理解一些簡單的詩歌了。很多經典詩歌之所以傳頌至今,也在於含義簡單,朗朗上口。建議這個階段先選擇簡單易懂,和孩子生活貼近的詩歌,基本不用解釋就大致明白意思,孩子也不會覺得枯燥。
比如李白《靜夜思》
《古朗月行》(節選)
王維《相思》等
我們通過5種方法理解、記憶古詩詞
1. 利用音頻薰陶,有一定的頻次和輸入量
一種是用朗誦名家的音頻版本,對詩詞的感情拿捏更準確,娃能體會到詩歌開闊奔放,惆悵感傷的不同情緒表達。
還有一種是用兒童版本,同齡人的聲音更能吸引娃注意力。我家基本就是靠牛聽聽,搜到了王雪純和一票朗誦家的詩朗誦版本還有「小荷讀古詩」。基本不用婷婷唱詩這類的方式,試過效果不太好,孩子習慣唱出來而不是朗誦出來。
2. 利用畫圖構築立體畫面幫助記憶
圖像記憶是最質樸也是最有效的記憶方式。
古詩詞中借景抒情的詩歌佔多數,對於小孩來說單靠文字理解景色描寫和背後的情緒實在太難了。所以我家除了採取朗誦家的音頻版本,也加入圖畫方式幫助豐富古詩詞的畫面感,理解文字的意境和背後的內涵。
當時正好看到網上有個「給孩子的國畫詩詞視頻課」,好像是愛豆的畫畫課,就拿來用了可以自己網上搜一下,類似的課程應該蠻多的。
兒子邊聽講解朱熹《春日》邊塗鴉,藉助圖畫理解詩意。
3. 關聯知識點幫助記憶
我們充分利用了文史不分家的特點,把相關的歷史故事、相關人物和詩歌進行關聯。不僅加深了孩子對古詩詞的印象,也有助於形成網狀的知識結構,把娃對歷史八卦故事的興趣力量轉化為古詩詞背誦理解的助力~
比如讀駱賓王《於易水送人》的時候,正好剛講完荊軻刺秦的故事,娃對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已經有認知了,所以一提「易水就是荊軻刺秦裡面那個」,本來反應平平的娃立馬來了精神,這首詩自然很快就記住了。
《於易水送人》
「荊軻刺秦」的故事(來自《你好啊,史記》第四冊)
4. 利用網絡電臺輔助背誦
某個階段娃對背誦有畏難和牴觸情緒,正巧當時他在上小主持人的課程。我鼓勵他做電臺小主持,把自己背誦的詩詞上傳到喜馬拉雅平臺上,加上配樂,娃還蠻喜歡的。並通過分享給群友,號召大家一起打卡,點讚鼓勵孩子堅持。
我們用這種方式大概背了六七十首
5. 儘可能選取貼合娃生活場景的內容
比如我們目前根據《兒童四季歌》這套古詩詞,伴隨季節的更替朗誦描寫四季的詩詞。現在春、夏兩冊已經讀完,馬上要讀秋了。
另外也要根據娃的年齡特徵選擇內容,由簡入難,英語N+1這類原則其實在語言學習中是共通的。
其他用過的方式還有家庭詩朗誦比賽,目前雖然還做不到飛花令的程度,但是學過的詩歌抽籤比賽的方式小朋友也還蠻喜歡。
飛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時的一個文字遊戲,源自古人的詩詞之趣,得名於唐代詩人韓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行飛花令時可選用詩詞曲中的句子,但選擇的句子一般不超過七個字。
分享我們用過的4套古詩詞書籍
1. 《千秋好詩詞》
這套書適合3-6歲孩子使用,按照難度分為4本,是我們用的最頻繁也最久的一套。
目前兒子除了一些過長的詩詞,比如《春江花月夜》《琵琶行》之類的長詩詞,4本基本都已經讀完並背誦了。
這套書的優點在於:
3-5歲冊長這樣(6歲那本放在姥姥家所以沒有拍)
3歲冊內容
這套書的缺點在於每冊書最後幾首詩的難度還是蠻大的,個人感覺超出了年齡範圍。比如下面兩張圖,為4歲冊後面的內容,句子長度和難度都有比較大的挑戰
下圖為5歲冊前面的內容,比4歲冊後面內容更簡單
2.《兒童四季歌》
這套書按照季節分為4本。我們目前背誦完春、夏兩冊。
優點在於配圖充滿童趣和意境,按照季節的劃分方式更貼合孩子的日常生活感知,但缺點在於個別詩詞內容選取較偏,總體瑕不掩瑜。
3.《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5首》
這本書我們已經背誦完,是我某次京東湊單買的,應該還有一本類似的是《學生必背古詩詞75+80首》,應該很多媽媽都買了。
這本書的優點就是目標明確,先把學校要求的內容拿下,完成任務。對詩詞的斷句、重讀等都做了相應標記,也有詳細的解釋。
這本書我沒有拿來作為學習重點,一方面是相關內容的書已經很多了,另外也不想把古詩詞學習搞得太功利,書的目的性過強,孩子讀完難免會覺得完成了任務,會放棄再學習,所以我們基本是疫情嚴重的那段時間刷了兩遍,就擱置了。
4.《千家詩》
這套書,共6本,我們目前只看過1本,準備也逐步讀起來。
優點就是楊永清的插畫意境和書的排版非常好,讀完值得留存。缺點目前還沒發現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