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學校可以選擇用日文寫或者是用中文寫。於是有些同學就開始糾結是用日文寫還是用中文寫。
只要能畢業,哪種都可以。如果你需要用日文寫,那麼在日文寫作方面,最好參考在日本發表的日文論文,而不是國內知網上的日語論文。(主界面回復「論文」獲取。所有論文都是從正式渠道公開的,不涉及版權問題。但要求大家引用要合規)
不過我這裡要特別建議,希望留學讀博的人最好用日文寫。因為申請博士課程的時候,需要提交你的碩士論文。所提交的論文要求是日語或英語的,等於你用中文寫的話,到時可能還需要翻譯。
內容方面參考知網上的中文和日文論文都沒有問題。為什麼我建議日文寫作方面參考日本發表的論文呢?
因為國內發表的日文論文,限於成本問題、師資等問題,大多數都沒有經過母語老師的修改。而在日本發表的日文論文,因為語言環境要求、審稿要求等,日語為母語的導師一般會給出修改意見,所以即便同為中國人寫的日語論文,其日文寫作水平整體而言,也要比國內發表的日語論文高。(論文還不能隨便找個日本人改,就如同非本專業的中國人也改不了中文論文一樣)
我們先來看幾個立flag時的情況。
「我要學翻譯」vs「我要通過三級筆譯」
「我要好好學英語」vs「我今年要將託業考到900分以上」
「我要考研」vs「我要考上北大MTI」
僅從標題就可以明顯感覺到,在目標清晰度、具體操作、幹勁兒方面,後者要強於前者。因為前者太空泛,太籠統,或者說「太大了」。這種其實不算是目標,只能算是一個心願。
我們有很多同學在定論文題目的時候,其實犯了一樣的毛病,比如往往定出如下類型的題目:
論翻譯(日譯中)過程中的歸化與異化
日本文學漢譯中的歸化與異化
民國時期和新中國時期的翻譯策略
題目本身沒有問題,但如果題目就止於這步的話,那就有點大了,也許寫一個博士論文還差不多(只是也許),因為博士論文字數比較多。本科和碩士論文就真的太大了,而且你根本不好操作。這種星辰大海式的題目你要從哪裡入手呢?
所以我們要將題目縮小。不過有的同學卻對我說,我知道我題目太大了,但我不會縮小啊。
其實加個副標題就可以。我拿第一個「論翻譯(日譯中)過程中的歸化與異化」,其實可以加一個「以……為例(を例にして、を手がかりに、を中心に)」來說。
比如可以變為「論日譯中過程中的歸化與異化:以1980年代以後《羅生門》的中譯本為例」
這樣就不僅可以縮小題目範圍,還等於給了我們一個清晰的目標,方便我們入手。下面我舉了幾個論文標題,都是採用的主標題(大方向)+副標題(具體主軸)的形式。
▲日韓翻訳に見られる翻訳規範の変化と異文化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 : 川端康成『雪國』の翻訳を題材に(金炫妸、東北大學博士學位請求論文)
▲近代中國における大正文學の受容ー『現代日本小説集』と芥川龍之介を手がかりとしてー中國における芥川龍之介ー同時代の視點からー(単援朝『崇城大學研究報告』第26巻第1號)
▲民國期から人民共和國期にかけての翻訳ストラテジーの変遷ー「蜘蛛の糸」の八つの中國語訳を例にしてー(王唯斯、教大學言語文化研究科紀要第6號)
副標題是固定主軸,要麼是某部作品,要麼是某個年代,要麼是某位作家、某位譯者,但不建議就寫一個「大方向」,會造成題目「假大空」,寫的內容很有可能和題目脫節。
所以一定要縮小題目(或者說明確題目),這就如同制定學習目標一樣,要「我要學英語」這種籠統的東西,換成「我要把託業考到900分」,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每位同學喜歡什麼,你過去主要積累的是哪些方面,你各方面基礎和水平如何,所以很難給出一個具體的題目。這裡我主要說一些思路,只是先給大家一些啟發,題目還是要自己定。
第一是定題目時候的切入點
下述的切入點只是舉例,屬於包括但不限於的關係。加之任何東西都不會是孤立的,所以會有很多重疊的地方。比如你寫民國譯者和現代譯者的比較,除了涉及翻譯策略外,肯定要涉及歷史和社會背景,乃至涉及意識形態。比如譯本比較肯定會和翻譯策略發生關係,除非你單純地寫譯本整理(但是這樣能否畢業是個問號)。
第二是要確立把主軸放在哪裡
比如盯著芥川龍之介(作者),那就去搜集其作品的相關中譯。比如盯著林少華(譯者),那就是不管原作是誰,只要是林譯的都可以劃入考察範圍。比如盯著民國和現代(時代),那就是從兩個時期中,選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譯者和其譯作。比如民國時期的魯迅、周作人。
第三是要明確希望考察的文本類型
政治翻譯和文學翻譯(翻譯文學)都是翻譯,但是翻譯要求可大不一樣。所以考察和分析譯本的時候,一定不要忘了這點。
※在翻譯領域叫「文學翻譯」,在領域文學,其本身也是文學的一個組織部分,所以稱為「翻譯文學」。
第四是考察的時間線
一般有「歷時的」或「共時的」(不同時代的或者同時代的)。比如說考察翻譯從魯迅到林少華,這就是歷時的(從民國到現代)。將林少華和高慧勤做對比,這就是共時的(都是現代譯者)
※不同時代的譯本比較需要考慮社會背景,而不能單純從文本而論。
第五,在確定考察對象時,可以先劃定一些熱門範圍。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譯者,作品。
比如如果想考察文學翻譯的譯介,可以先篩選出一批熱門作家。其他的研究方向可以類推。比如這裡我舉了三個例子(不限於下例):
芥川龍之介 大正文學代表作家。由於是公版書,中文譯本超多,資料收集方便。小說除《河童》之外皆是短篇,相對好上手好分析。
夏目漱石 日本文學史上的「大御所」。由於是公版書,中文譯本超多,資料收集方便。
村上春樹 中文譯本多,但由於不屬於公版書,所以譯本相對範圍有限,其譯者一般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譯者,如林少華、施小煒,還有臺灣地區的賴明珠等。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資料也比較好搜集。
好。下面我舉出一些題目供大家參考。由於是網文,我的分類比較粗糙,不屬於學術上的分類,只算我自己打的「思路草稿」,如果能對大家定畢業論文方向和題目有所幫助那就達到了本文的目的。
●翻譯策略類
歸化與異化or直譯與意譯等等
切入點:多個或單個譯本、作家、譯者、某個時代的譯者、某個時代的特徵、翻譯策略等。
難易度:相對容易寫,但部分內容較難寫出新意。另外對以中文為母語的人來說,寫中譯日要難於寫日譯中。下同。
舉例:
1.論日漢翻譯中的歸化與異化:以林少華與施小煒所譯村上文學所例
2.論文學翻譯中的直譯與意譯——以民國譯者和現代譯者所譯芥川龍之介《蜘蛛之絲》為例
3.從文學翻譯中的直譯與意譯看跨文化交流活動:以《羅生門》的X個版本為例
4.從《三體》日譯版看中譯日翻譯活動的異化與歸化
5.外國文學漢譯策略的變遷——以魯迅的翻譯活動為例
●譯本比較類
切入點:多個譯本、翻譯策略、理論、譯者、時代特徵、不同載體上的表現、譯本整理等。
難易度:如果是不講任何新意的譯本比較(比如主觀分析的誰翻譯的好,誰翻譯的壞),那屬於最好寫的一種,適合最後實在沒辦法了。同時,因為是比較,所以需要搜集複數的譯本,之後研讀比較。
舉例:
1.基於功能翻譯理論的譯本比較——以芥川龍之介《鼻子》的X個版本為例
2.多元系統理論觀照下的譯本分析:以《我是貓》的重譯為例
3.從形式對等與功能對等看民國時期與新中國時期的日本文學翻譯:以芥川龍之介三部代表作為例
4.試論字幕翻譯與文本翻譯的異同:以XXX的小說翻譯和電影翻譯為例(注意:電影版不能是改編的太過嚴重的)
5.2000年以後日本文學漢譯的特徵——以對芥川龍之介的重譯為例
●文化與身份類
文化認知、身份構建、詞彙傳播、意識形態、話語權問題、國力等等對翻譯活動的影響
切入點:譯者主體性、意識形態、話語權、多元系統理論、時代特徵、作品、譯者、身份構建等等
難易度:相對較難寫,需要更深一些的學術功底。
舉例:
1.論意識形態操控對翻譯的影響—以夏丏尊譯《中國遊記》為例
2.日語借詞新究:以近年來經由字幕組翻譯傳入中國的詞彙為例
3.從漢譯日翻譯活動看話語權問題:以政治翻譯為例
※比如說「小康社會」,因為中日文同形異義的問題,一開始優先譯為「ややゆとりのある社會」,現在大多數情況則優先譯為「小康社會」。
4.韋努蒂翻譯理論視角下的日本文學漢譯:以XXX的4個中譯本為切入點
5.性別與翻譯:試論林少華譯《羅生門》與趙玉皎譯《羅生門》的譯本特徵
出自《語言與翻譯的政治》(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
●語料庫類
語料庫這個就不多舉例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就像我之前說的,切入點等等都是重疊的。不是說你非得題目寫了「語料庫」你才能用語料庫。你搞譯本對比,同樣可以用語料庫,在論文的研究方法裡面寫清楚就好。
難易度:語料庫一般可以做詞頻、詞性使用情況,句子長度等數據,前期工作量較大。需要學習wordsmith、AntConc等語料庫軟體,還需要自制一些語料(文本錄入等)。好處是可以利用大數據得出相對客觀的數據。(當然也有部分老師對此持懷疑態度。比如很多人用語料庫只是單純地抽取例句,並沒有精讀原文和譯文。不過這個就是後話了,這裡不論)
舉例:
1.基於語料庫的重譯研究:以100年來XXX的中譯本為例
2.《我是貓》漢譯本中的異化、歸化以及創造性 基於語料庫的研究
wordsmith使用界面
筆者花600元購買的正版。但目前水平還不盡如人意,所以對於語料庫的使用就不做教授了。
※1.「100年來……」這個如果是碩士做的話,只能泛泛地寫寫。否則太過龐大。
最後提示
想和做是不太一樣的。
很多時候其實你頭腦中想的很好,很美,很妙,感覺自己是個學術大佬。但下筆的時候,發現根本組織不起來。
所以,任何題目和方向,你一定要先寫一下試試,起碼寫個提綱。實際計算一下每章都能撐多少字,怎麼展開,千萬不要只做「頭腦風暴」。
本科和碩士的論文字數不算多,可能還好。湊合湊合,一閉眼就交了。
如果是寫博士論文,一定要多和導師商談,不然可能會出現寫了幾萬字,之後寫不下去的問題。(讀博的中間要求發小論文,這個就是大論文的基石)
不過,其實論文寫的爛並不要緊,不是抄襲的+能畢業已經足夠。
另外,無論你一開始有多麼宏大的理想,最後為了畢業,都會妥協的~(或者說認清了自己)。
主界面輸入以下關鍵詞
①回復「答疑」,發送本人受CATTI考評中心邀請進行的CATTI備考答疑匯總
②回復「考研」,給你看學長和學姐們的翻碩考研經驗
③回復「推薦」,獲取往期部分內容
④回復「考研真題」,獲取日語MTI考研資料(資料逐漸更新)
⑤回復「指定教材」,獲取翻譯資格考試官方指定教材電子版(建議購買正版)
⑥回復「微博」,關注唯斯的微博帳號
⑦回復「唯斯」,獲取唯斯原創內容合輯
⑧回復「筆譯真題」,獲取CATTI筆譯真題整理
⑨回復「口譯真題」,獲取CATTI口譯真題整理
⑩回復「北大真題」,獲取北大真題回憶版